我小时候第一个理想,就是以后不用吃黑面馒头,哪怕能吃上混面馒头就好。
买到昌盛元的精瓷围棋之后,虽然已是意外之喜,但每次拿起白子,总会勾起童年阴影的记忆。
出于对这副围棋出身的怀疑,又从网上购买了一款棋社贴牌的精瓷围棋,看看同类精瓷棋子表现。但棋子到手打开后,简直是歪瓜裂枣,直接送同事给孩子当玩具了。
看来不是精瓷技术就能生产出质量可靠的技术,于是干脆下单买了两副双元一级精瓷二代产品,这个应该是精瓷产品中质量最好的了,如果再不满意也就彻底死心了。
苏浙地区的快递很给力,两天货就到了。打开一看,已经不是混面、特二了,算是精粉了。
趁着陪老人家的机会,把棋子优选了一下。棋子平铺在沙发上,用手轻抚手感非常好。但挑选起来,却破费周转。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优选棋子了。最早的双面云子就是两副优选出一副。但那次主要是剔除歪瓜裂枣的棋子,相对简单。但双元精瓷单个棋子来看,劣质的非常少,但是棋子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直径大小还好,主要是棋子厚薄,其存在的问题甚于云子小坐。
最终按照棋子直径勉强凑足了两副。在日式棋盘上打了几谱,感觉棋子整体偏大,虽然选用优选小号的棋子,依然拥挤。而在打谱过程中,棋子厚薄问题显露的更为明显,而这点不如云子,更不如装饰材料厂出产的兄弟产品。
真是英雄莫问出处。
天作之合的MV
最早知道电影《霸王别姬》,是通过报纸,介绍情节不多,主要是介绍了演员及扮演的角色。除了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外,还有雷汉。
看报纸有了印象,感觉应该是不错的电影,后来增深印象,甚至吸引我去看电影的,是在卫视中文台看了电影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的MV。
这部MV并不是后来常见李宗盛与林忆莲演唱,林忆莲摔杯子的那部,也不是现在流传最广的张国荣混剪的,算是电影的剪辑介绍片。MV拍得非常棒,除了葛优镜头少点,基本流畅包含了电影中人物和最精彩的情节。
MV的开头,是以渐显手写的两句诗“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开头。那时候大陆MV还算空白,这部MV可以说是当时经典之作,也是香港电影巅峰时期水平的一个缩影,剪辑、音乐、美工信手拈来又天作之合。
曾经一直以为这两句似乎专为电影所写的诗是古诗,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出自近代诗人郁达夫的《钓台题壁》。全诗如下: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18岁的小伙子生日快乐
很久之前就有在网络上随笔的习惯,现在回看儿子的早期的博客,文字、图画中好好哥哥形象时时出现。
在乐乐出生之前,好好就已经是我们家里的一份子了。乐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二胎还是稀缺违禁的,当乐乐妈妈牵着好好的手,我们三个在家周围游逛时,经常引来许多小夫妻们羡慕甚至嫉妒的眼神。
孩子们慢慢长大,好好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的生活,只余美好回忆与丝丝牵挂。有朝一日,天高路远,乐乐也会这样。
祝好好18岁生日快乐。也祝他在18岁这年里心想事成。
一切都是运气
今天赶回家,做饭的时间还算宽裕。坐在床上缓缓神,看了一下手机的运动记步,一天下来,在室内走了4公里。
从去年底开始,断断续续,零零整整一周时间的帮忙,总算结束了。
陪乐乐奶奶喝完半保温桶羊汤,然后自己泡了一壶糯米茶,补补水,去去腻,也算犒劳自己,庆祝一下。
庆祝这恨不得烧香磕头的运气!
昨天抱着档案箱,坐上初审的汽车,大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我不挨训谁挨训”的悲壮。但初审结束,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换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初审告捷,但一再告诫自己:这不是真的,是幻觉,是幻觉。是陷阱,初审松,复审肯定严。而这种紧张心态在上午准备补充材料的过程中更是沦陷为绝望。
但是接近完美的结果,只能归功于运气,归功于贵人相助。
完美的结束,也算有交代了。只是对自己的交代,没有白干,也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蹭吃蹭喝半年,还理直气壮地挑三拣四。
小人物干得好,不是自己的功劳;干的差,也不是天大的罪过。
一切都是运气。
脑中再映《霸王别姬》
前几天网上浏览新闻,偶然瞥到电影《霸王别姬》修复版上映的新闻标题。后来看了一下详细内容,原来是修复版在台湾上映。只是不知如果在大陆上映,这部堪称神作的电影,又有多少票房呢?
开始第一反应我是不会去看的。
我不去看,不是电影不值得看。一是因为这部电影本就属于那种看过之后,不忍再看的电影。再者我自信自己可以在脑海中,把那些过滤后的精的影像再过上一遍慢慢品味。
今天忙了一下午,回家躺在床上回神时,突然发现自己脑子里日本人青木和南京政府接收大员看戏那两段,混淆模糊了。
真是老了。
再次慢慢回忆,发觉自己原先对巩俐在电影中的评价太过偏激刻薄了。其实在电影里面,不处于荧幕正中位置的巩俐,表演还是细致动人的,尤其是文革中的那几段戏。
张弛有度非巩俐功力所及,非要让她强出头估计是票房的需要,这也不是巩俐的错。
儿子看《妖猫传》的时候,评论到一切都急匆匆的。似乎唯恐观众看不全那费尽心血财力搭建的建筑景致。寒假可以一起看看《霸王别姬》,当师傅死后,程蝶衣与小四行走在时代更迭的路上,又是何等优雅舒缓。
喜感的会面
在德高望重的恩迪科特面前,身为后辈的马洛还算规矩,但在大佬哈兰·波特面前,马洛反而没那么老实了。
哈兰人未登场,杀气先到。
家产上亿、拥有近两位数报纸的他气压黑白两道,在特里眼里,他是铁石心肠的盖世太保,放荡的小女儿怕她要死,泼辣的大女儿在他面前秒变乖乖女。
老爷子终于显身。下巴下压大约半英寸算是给马洛打了招呼,给足面子。然后打铃叫茶,打发女儿出去,颐指气使,家长气派十足。
但后面画风急转直下,二人交谈那段是我感觉整本书最精彩,也是最轻松的部分。看到马洛两次拿烟又收回的场景,脑海中首先想到的的是赫本在《谜中谜》中抽烟的画面。在混不吝的马洛面前,哈兰的威风怎么也抖不起来,或者说拿马洛真没有什么办法。
在遭到不识相的马洛嘲讽后,哈兰给马洛来了一大段“金钱数量大了就拥有自己生命”之类的训话,直说的马洛半张着嘴呆坐在椅子上。
马洛和哈兰握手离开后,哈兰大女儿这才从“一处阴影里冒出来”。
看到这段,不觉有种看星爷巅峰期电影的感觉。
在马洛眼里,哈兰厌恶一切。
但我感觉他似乎并不厌恶马洛。后面在杀死他女儿凶手艾琳自杀后,他发脾气的对象是倒霉的大女婿,而不是麻烦制造者马洛。甚至他可能都有点喜欢马洛,否则没有他的允许都不敢离婚的大女儿,不可能在后一本小说中嫁给了马洛。
可能因为身为老大的他,喜欢马洛这样的对手,这样才更有赢家的感觉。
新棋盘,棋子大阅兵
去年年底购买的瑕疵版棋盘经过北上南下,辗转泉城,昨天下午终于到货了。网购了这么多年,还从没有这么期待关注过。周转这么久应该是因为卖家和快递公司有协议的缘故,考虑到周一可能有外出安排,所以为了当面验货专门跑到单位收的货。
打开包装展现棋盘真容的那一刻,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失望的。
瑕疵盘本来不能苛求,回去取出棋盘,瑕疵并不大,只是在棋盘盘面一角还有侧面的疤结而已。失望的是棋盘的颜色,显然棋盘也是上过漆的,而且是那种带有胶性的漆,这样棋盘本身木质的触感就差了很多。
在买棋盘之前,在乌龙和南武夷之间的选择中有过犹豫。多年前从南武夷买过一款3㎝拼盘,是上的普通清漆,做工也不错,但现在4㎝的棋盘只有激光刻线的。本来刻线关系不大,但上次买的刻线独木盘,在盘面被无意滴了一滴药剂后,居然出现了一片腐蚀痕迹,显然为了保证刻线效果,在木质棋盘上面的漆不是普通的清漆。
因为很早之前在海龙棋具见过乌龙产新榧盘,上的只是那种保护性的清漆,于是最终决定购买乌龙的棋盘,但还是失算了。
好在便宜,只是略微失望而已,如果没有一周的期待,估计失望也就一晃而过了。
摆好棋盘,用手头的棋子都各打了一谱。比棋墩只是宽了1㎝而已,但是棋子虽然紧密,但不至于层叠了。
和预想的一样,新榧棋盘绝不适合蛤碁石,不止是价格不般配,新榧木质油性少,棋子拍在干硬的棋盘上,梆梆作响,那声音可谓噪音了。由此看来,当初买下那款独木楸木盘还是买对了,现在只能祈祷在地下室里面疗伤的它不再开裂。
接着依次试了一下新云子小坐、老云子往来还有那装饰材料厂出产的精瓷,结果,无论观感还是手感,最好的居然是……精瓷。
在围棋论坛里一位资深网友发帖说到,他下围棋始于双元精瓷,绕了一圈又回到双元精瓷。我则是开始错过了,这么多年才发现错过的才是最想要的。
不合时宜的聪明
马洛的聪明,那种纯粹的聪明,聪明的有些不合时宜,无论是在小说中那个社会,还是版权已经过期的当今社会。
已经四十出头的聪明的马洛,在书中很多人眼里还是充满孩子气。还好,这些人,并非坏人。
第一个教训“自作聪明”马洛的,是大律师恩迪科特。
本来受人之托的恩迪科特开始只是公事公办,但在和马洛交谈后,他准备给马洛上上课。
首先他淡淡否定了“侠义与荣誉”,劝马洛要“理性”一些。在敲打了马洛后,他再用法律只是机制,不等于正义的冷冰冰的言语,来直击马洛的“天真”。
聪明的马洛自不肯认输,出言反驳,大有一副“走着瞧,好戏在后面”的挑衅味道。但恩迪科特用“幼稚”给了他最后一击。那句“一亿美元能买到海量的曝光,也能买到海量的沉默”,已经为当时,也为今天网络流量时代做出了神准的金律预言。
真乃大智慧也。
马洛被称作“都市骑士”,他和骑士时代结束后独行的堂吉诃德一样,值得尊敬。一个人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妥协,也无可指摘,而一个人妥协而不违本心,同样值得尊敬。
恩迪科特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连狱警都知道马洛在牢里待不了几天了,因为恩迪科特在帮他。而马洛出狱后借了一单买卖,第一反应是恩迪科特给牵的线。最后马洛见恩迪科特时,虽然见面就又得了“固执”的评语,并他没有像见大佬哈兰·波特那样不拘小节,反而是在恩迪科特要吸烟时主动递上打火机。
能得到马洛的尊敬也不容易。
但尊敬归尊敬,留下一个问题出门的时候,看到恩迪科特皱眉思索,马洛心里应该是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
前几天看朋友圈穿的一句话,什么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睿智的人教育别人不求改变别人,而聪明的人不改变自己才是神。
聪明的马洛
马洛被欺骗,被利用,不是因为他不聪明,而是因为他太聪明。因为他聪明,所以只能靠欺骗而不能是利诱;因为他聪明,所以值得利用,利用他的聪明完美的达到目的。
马洛这种聪明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的,聪明的透彻,聪明的纯粹。
马洛被雇佣去找作家韦德,找到之后就明白自己是被骗入套了。但他依然与韦德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本能地感觉到,这个家庭的问题绝非酒精这么简单。没人把酒放在韦德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外,危险的手枪就那么随随便便一扔。
聪明的韦德能够苛刻的审视自我,马洛能发现总结韦德的这种罕见的天赋,聪明人识聪明人,亦是聪明过人。
但聪明过人的马洛,依然是一而在再而三的陷入麻烦,自嘲是找麻烦是自己的职业。
可以说,马洛是聪明而不是精明。
马洛的扮酷
昨天写到英文书的翻译问题,一位同事回道:翻译的书没法看,看不下去,不对味儿。虽然如此,但我现在的英文水平,也就连蒙带猜地能看点计算机英文资料了,要是看文学类的原版,还是算了吧。
好在《漫长的告别》情节相对简单,精彩的是人物的塑造描写,对翻译的要求也就不那么高了。作者通过马洛的视角,将一个个人物,上至大亨哈兰·波特,下至谈论诗歌的黑人司机,栩栩如生的呈现在眼前。而通过这些人物,又反过来又全方位地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私人侦探。
看这本小说时,脑海里同样如同在放一部好莱坞黑白片时代的电影,但与之前看的钱德勒短篇小说相比,这本长篇的节奏更为悠然。
鲍嘉是最早扮演马洛的演员,但鲍嘉冷面并不符合马洛。马洛外冷内热的冷,其实有些愤世嫉俗的扮酷。不用说老练沉稳的律师恩迪科特,就连作家韦德都能一眼看穿马洛。所以马洛一次次被欺骗,被利用,被教训。而马洛自己也知道,所以才会自嘲自己在老家伙面前,就是一个拿拨浪鼓的蓝眼睛小宝宝。
钱德勒色心目中理想的马洛扮演者,是加里格兰特。我看格兰特的电影不多,印象还停留在与赫本主演的《谜中谜》上,绅士而沉稳,这更不符合马洛的形象。但那个时候他已经快60岁了,看他年轻时的照片,才明白他不愧是钱德勒心中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