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球看的紧张的肚子疼了。
泰山在两名外援未随队出征的情况下,客场3:3逼平申花,基本让申花争冠美梦成空。
看了这么多年,有种感觉,泰山本来想放申花一马的,估计是反正这两个裁判一个场上,一个小屋里,想赢球不可能,不如上半场表演一下,下半场换上年轻球员,也算是有交代说得过去。
但汪海健进球后那嘚瑟劲,让泰山球队改变了想法。
这从下半场开始后泰山球员的表现能看得出,应该休息室是心态统一后,球员对战术改变反而有些不适应了。
活该。
作者: 512song
抗战胜利大阅兵失意者
本次九三大阅兵,最失落,或者最为尴尬的历史人物,应该是民国头号败家仔张学良了。
这次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大阅兵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军民抗战不再是我们课本上背烂了的八年,而是十四年。
那面迎风烈烈的杨靖宇支队旗,向世人证明,是有东北人不抵抗,但中国人还在东北浴血抗战。
原先我曾评论过,如果东北是被日本人兵不血刃拿下,张学良还有的话说,但后来宣传中有了九一八当天黄显声组织抵抗的资料,那张学良真是其罪大于天。
台湾某名嘴所说,中国共产党已经给蒋介石遮丑了。如果说八年抗战是给蒋介石遮丑,那张学良也跟着沾了光,毕竟九一八与七七之间,有一个双十二。
现在抗战已经定义为十四年了,那么两个日期也就失去了曾经的份量。
而作为抗日起端的九一八,对某人而言就更是不折不扣的耻辱日。
由大阅兵再看李安
九三大阅兵过去一周了,不过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视频一直没有断过。
从看阅兵式直播就有一个莫名的感觉,今天看中美阅兵对比,终于想起来了,是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最初观看完本片后,曾经评论电影是披着美国外衣的李安,用一个本美国小说自己对家、国、友的认知。
所以当时看电影感觉很别扭,现在想,因为比利林恩作为一个穿着美国军装的美国人,却被拍出了一颗中国人的心。李安应该是故意的,比利林恩舍命相救未果的上司扮演者,是以往电影里打不死的范老大。
都说李安是香蕉人,我看正好相反,没准多年后他会拍出中国最好的军事片。
美食店关门风头变了
原先被我们爷俩吃倒的的美食店,已经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那些店基本都是我们常吃并赞誉有加的。不过今年以来,风头好像变了。
先是马路对面的河间驴肉火烧店,在两年计划未实施后,倒了。
接着周日逛天虹商场的时候,发现每次路过都评论而不入的纽约客,资金链断裂,关门了。
今天买菜时候,被我们常常议论太贵吃不起的庆丰包子铺,人去店空。
看来,以后还得偶尔光顾一下,帮着撑撑门面。
不同心情,不同的尤三姐
早些年的博客上,现在的抖音上,红楼梦算是正经题材绕不开的热点。
四大名著里面唯一没看全的就是红楼梦,这辈子也不打算看了。抖音上更多的是看索隐派斗考证派的热闹。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是比较庚辰本与程乙本对尤三姐的描述。播主似乎更倾向于程乙本,而评论中认为程乙本为了刊行,对之前庚辰本中尤三姐相关不雅的文字进行了删减。
不过,程乙本不止是删除,那大段的文字更像是对人物的洗白。
当然,这可能本就是原作者定稿。以我码字涂鸦的经历感受,这文字写长了,对笔下的角色就有了感情,改多了,就越来越不忍心了。
失之交臂的新版《本因坊道策全集》
今天有点郁闷。
前几天在孔网上看到一套《本因坊道策全集》,线装三本带函套,498元。因为是首次看到的新版,在让卖家拍了内页确认是对局全集后就下单了。
书是从菏泽发出的,所以昨天就到京了。本来还挺兴奋的,后来发现不对劲,书存放到的是顺义,而且当晚就被取走了。
联系卖家,今天对方答复说快递单填写错了,对方取走书后就不再接听电话,所以让我选择退款。
也只能如此。不过,总感觉里面有些猫腻,因为这套书以我买的价格算是淘到宝了,不排除我下单太痛快让对方感觉价格定低了,所以来了一出戏。
上周七夕,通过微信临时顶额给媳妇发了一个红包,没想到那位竟然只领心意不领红包,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本来心存感激,用退回来的心意买书,没想到书也没买成。
换个角度看,心意也到了。
由《归队》热播有感
最近电视剧《归队》热播,很多评论说东北抗联的影视剧太少了。
其实东北抗联题材的影视剧不少,且不说一曲《嫂子》依然萦绕的电视剧《赵尚志》,早先的电影从解放初黑白片《赵一曼》,到文革后的《归心似箭》、《奸细》、《最后八个人》,乃至后期的《关东大侠》、《走向辉煌》。
只是近些年抗联电影少了,因为中国电影厂模式成为历史,作为抗联题材电影主力长影已经成为工业遗产名单上一员。
市场经济时代的电影,已经从向前看转变为向钱看,也就很难再期待那些厚重的革命影片。
即便是八一厂,拍出来的片子,能让人再熟悉的,只有放映的片头闪闪放光芒的五角星了。
明珠暗投的抗日佳作《子孙满堂》
今天回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的确精彩。
如网上评论那样,只要不掺杂个人私心,中国导演是可以制作精彩的晚会节目。毕竟现成的,已经经受过历史检验的内容在那里。
节目组刘敏涛等表现的短剧评价颇高。
而节目让我不由又想起多年前江一燕与董勇的小品《子孙满堂》。
如果将小品末尾砍掉,以董勇扮演老爷子明白过来老伴早已去世为结尾,虽是喜剧但搬上这台晚会都不违和。
那个节目放在《喜剧总动员》中实在明珠暗投了。
武德充沛一例
昨天大阅兵,家里没有电视,我们爷俩一人坐一台电脑前观看的。
两个与当兵擦肩而过的人,只能过过眼瘾了。
不过我还好,至少我碰过真枪,那小子估计这辈子是连枪也摸不着了。
阅兵式上有民兵方阵,说是来自抗日根据地,我们当年农村是真发枪真练啊。
训练之余,我也凑在民兵队伍里面摸枪,记得老式步枪有个椭圆形的金属物件,我那时手虽然刚能握住,但还是一下子就把它摁到枪托后部,引得一片惊奇声。
网上说中国人武德充沛,此言不假。
重建黑白账
早上都定好闹钟的了,但还是没提前了解阅兵的转播流程,打开电脑的时候,镜头已经到了天安门城楼。
在阅兵来宾中,我最意外的不是已经赶点到的印尼总统,而是国民党孤臣洪秀柱。
前几天台湾省某单位发狠话,如果国民党曾任政务官的人,去参加九三阅兵将被查办。
反了他了。
这胜利前抗日有罪,胜利了庆祝抗日还有罪,这抗日白胜利,这么多先烈的血白流了?!
原先两制规划下,那边内部事务这边不好干涉,但现在那边就一个省,也别跟他客气。从九三阅兵开始,可以把抗日时期的黑白账重新建起来了,谁敢查办参加阅兵人士,不管官大官小,统统上账积分。
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