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暑档期电影颇为热闹,相比口碑一致的《南京照相馆》,同为抗日题材的电影《东极岛》则呈现两极化。
不过管虎的电影就是如此。
今天看管虎接受采访时表示,初心是想给大家提供不一样的类型片、人物、风情,最最重要的是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在这上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电影就是电影,电影要视听,要不一样的体验。”
的确,看管虎的电影,就要接受不一样的体验。
如果说《戏子厨子痞子》我还能接受,从《黄皮子坟》开始,尤其是片中生生加上老苏联影片模仿片段后,我就对管虎的电影敬而远之了。
管虎的电影,有他自己的情怀,那是他的情怀,仅此而已。
作者: 512song
通道记忆
这段时间,小子每天随他老妈到山大学习,经过跨越经十路的天桥,往返于南北校区,因为天热太阳毒,打眼一看,脸跟脖子黑了不少。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什么原因,原先的地下通道弃用了,否则小子也不用受这个苦。
当年天热宿舍湿热难耐,下班后,我们一行六个人是横着穿越地下通道到南区操场转悠的。
那时候很快乐,以至于某同志看着一脸沉稳严肃的同学迎面走来,不由感叹道:怎么就我们几个看着像学生。
围棋“合理理论”害人害己
公众号《诸神黄昏》系列已经完成了草稿部分,本来计划下一个系列是《御城棋谱》,但现在决定暂时搁置一下。
促成这个决定的,是《围棋天地》上王铭琬的一篇关于还棋头的杂文,其中写道:20世纪初期,日本棋手“挟当时相对高的棋力”,说服中国去掉还棋头规则,“建立有大局观、合理的围棋理论”。
真他妈的无耻。
岂止围棋,各个领域忽悠人都离不开所谓合理的理论。只是,有亘古不变的理论吗?
很早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讥讽符合现代围棋理论的道策“欺世盗名”。现在看,如王铭琬在文中所写,就是“合理围棋”有削弱战斗力之嫌。
跟一下时评,这倒跟日本鬼子的侵略宣传嘴脸类似。
之前其实我就有些犹豫的,因为我也用AI分析了部分御城棋谱,最早的算砂属于能讲道理就讲道理,不讲道理就动手。道策跟道的属于能讲道理不动手。
而丈和开始的棋力出乎我的意料,真是跟与米藏二子十番棋判若两人。也许丈和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能动手,讲什么道理!
所以,还是暂时放下《御城棋谱》的计划,如果槐荫堂不能按时出版,那就先做一个过渡系列。
关闭抖音麦克风权限
今天把抖音的麦克风权限关掉了。
起因是跟媳妇在各自看手机抖音时候,媳妇看到一个视频,说一个人吃了鸡瘟的鸡,差点没命。
我随口答道:现在啥视频都有,问题出在处理的不好,这鸡瘟是传鸡不传人。
媳妇再追问,我说:看来我们有代沟,你没看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面就有女儿家鸡的鸡瘟死了,这才把鸡炖了吃。这是看电影的时候,属于“远看像要饭,近看像扒炭”农技人员的爷爷给我科普的,所以影响深刻。
结果,不到五分钟,我的视频推荐里面,就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呸,我才不信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
《围棋天地》也许不需要再买了
前段时间集中购买了半年的《围棋天地》,因为LG闹剧报道的延迟与骑墙,直接扔一边了。
这次回家,背包有点空,就把杂志塞进去带回家,也为了在路上打发时间。
结果还没到沧州,杂志就翻完了,觉得下半年的杂志可以省下了。
本以为杂志半月刊改月刊,内容至少可以精炼一些。结果该啰嗦还是啰嗦,只是诸如番棋评论改为一篇主打,其余用总谱介绍,其他杂七杂八的内容一点没少。
更可气的是,像陈祖源的围棋文化连载,原先半月刊你隔一期发一篇,我可以理解,现在变月刊了,你还隔一期,这不典型注水吗?
唯一有价值的,是王铭琬关于还棋头的文章,这也属于连载,其中一篇提到还棋头消失的历史探究,原来是被自以为理论先进的日本棋手给忽悠的。
其实日本人也不只忽悠中国棋手,他们自己人也忽悠,忽悠的结果嘛,看看现在日本围棋的惨淡就知道了。
所以,现在更没有动力整理《御城棋谱》了。
2025立秋
最早立秋只是一个概念,这几年立秋已经成为一年中最为企盼的日子。
前年跟小外甥飚单车,中暑;去年贸然午时出行,中暑;今年加了小心,结果傍晚临下班感觉大腿被灼伤一般。
这夏天难得做饭,有朋友调侃没有花生米。这花生米也做过,不过厨房里不做饭时湿度都在60~70之间,盐罐子里盐都结块了,弄碎了撒在炒完花生米上,第二天就变成盐水花生了。
家里如果有个面塑,估计也长毛了。不过2010那年我们是一楼加上天天下雨啊。
终于熬到立秋,总算有个心理安慰吧。
OpenAI开源
最近在rag实战应用中十分有挫败感,昨天刚跟外甥电话交流中,尝试使用chatGPT对本地文件处理的可能性,今天一早起来看新闻,OpenAI居然将GPT开源了。
因为开源两个版本中低的20B也需要16G显存,目前还没法测试,但根据之前对其他低版本开源模型的测试,对rag等本地部署的应用是足够了,GPT应该只会更强。
这已经不是蚂蚁腿肉也是肉的问题,而是AI普及后的一块巨型蛋糕,显然OpenAI公司不想让一班跟随者分享这块蛋糕。
只是16G显存的门槛,最高兴的还是黄厂长。
演技,老天爷赏的
这几天看新闻、微博,关于迪丽热巴在《利剑玫瑰》演技的文章都没有断过,今天看导演下场评论,已经不用俗透了的“多么努力”,直接用上“对自己狠”了。
网络自媒体时代,现在对演员演技的夸奖,权威性已然如流量般水。记得当年评论多是出自杂志,后来是电视上的纪录片等,还是比较靠谱。
我印象最深的评论,是评论李纬在《我这一辈子》中的表演,在苦难的日子里,爷俩的笑声似乎能把瓦上的灰震下来。最后作者总结道:老演员石挥也就罢了,初出茅庐的李纬也有如此表现,实在出乎意料。
有的演员真是有天赋的,是老天赏饭的。至于那些容貌等同样老天赏饭的,就别跟人家抢这碗饭吃了。
迟到的处罚留隐患
时过半年,亚冠精英联赛山东泰山退赛的处罚还是到了。
然后,无论微博还是抖音上,一帮看热闹的大V都嗨起来了。
俗话说,隔岸观火烧眉毛。不错,泰山受罚起因自拿着无知当流量的球迷,但是泰山被罚的结果却不止是泰山受损,而是把整个中超球队放在火上烤了。
试想一下,当事关出线的关键战,主队球迷故伎重演——别以为他们只是针对性报复,客场作战的中超俱乐部除了退赛还能干什么?
亚足联这草台班子,不鸟他也罢。
葡萄梦
昨天傍晚突然馋葡萄,可能也是因为好利索了能走能骑了,结果跑了两个超市,才买了相对满意的三斤葡萄回来。
回来后尝了尝,所谓的精品巨峰味道也一般。
我工作后两个理想:一是屋里有书,二是屋外有葡萄。
家里曾经种过两次葡萄,一次是中学时期,蔬菜局工作的爷爷拿了一颗当时少见的巨峰葡萄苗回来,种在阳台上的花盆里,一年下去还以为搞蔬菜的被种水果的给骗了,结果搬到老舅家,第二年就葡萄成架了。
第二次工作后儿子他姥爷送了一颗葡萄苗,种在院子的花池里,前两年还不错,藤粗了也结葡萄了,但后一个寒冬,水泥底花池那点土存不住水保不了温,葡萄没有熬到第二个春天。
如果理想能实现,院子里要多种几棵,否则就又像当年蔬菜局办公室门口那颗葡萄一样,就没有见过紫色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