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最初出道,肯定离不开老爷子陈强的关系。不过,当他通过小品成名后,陈强的名片就由黄世仁扮演者,让位于陈佩斯的爹了。
陈强扮演黄世仁,是从简陋舞台一直到银幕,也终于不用担心挨观众打,甚至是吃枪子的危险了。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陈强是那种沾了角色光的演员,相比而言他获奖的南霸天的形象,还不如反面角色光影下的黄世仁。
后来才发现,陈强的大反派角色,就演了这两个。看这么多影视剧,这两个坏的确实难以超越。
如此看来,艺术家的荣誉对陈强来说,是实至名归。
而看网上很多评论,陈强最好的角色是电影《鬼子来了》中的一刀刘。
电影的确是遗憾的艺术。
流量与情怀
陈佩斯的《戏台》档期推迟,据说是流量不足,陈佩斯且不说,连黄渤都算不上顶流,看来,现在流量真不是褒义词了。
与流量对应的应该是情怀了。
看陈佩斯的电影,从最初的《猎字九十九号》到《归心似箭》,真的如他小品里所说“配角就只配半个脸”,那时候真的算不上配角,只能算龙套。很多年后从网上看他在新版《万水千山》里演出,算是跟配角沾边了。
陈佩斯真正出演撑得起剧情的配角,是电影《法庭内外》。看电影时虽然年纪很小,但后来一段时间还曾想过:怎么不让陈强跟陈佩斯演父子呢?
现在看来,白毛女对上黄世仁,那得是多大的流量啊!
不过,那个时代没有脱离样板戏选角的窠臼,陈强那形象实在有损平反老干部的形象。再者,那时候的电影人,还是有道德操守,不想消费观众的情怀。
陈佩斯,票房保证
最近一段时间,短视频平台上陈佩斯电影《戏台》的介绍时有推荐,但基本都是官方账号发送的花絮。
今天陈佩斯通过官方账号宣布影片延期上映,随后相关的视频反多起来,有为电影点赞的,有为陈佩斯鸣不平的,还有说欠他电影票的。
这部电影本来就打算回家时一起看的,延期也正合我意。只是电影票我是不欠的,陈佩斯的电影看的不少,他也算是80、90年代交界期的金子招牌,我们家到东关电影院看电影,不少都是因陈佩斯的名声而选择前去。
最后一部在电影院看的陈佩斯电影,是《少爷的磨难》,这部片子曾引得陈佩斯当众落泪,感慨拍电影太难了。
后来,似乎就很少一家人去看电影,中国电影在电视冲击下进入低谷,而我们一家人很难凑齐了。
大热大死大巴黎
凌晨给热醒了,一时睡不着就看了下世俱杯决赛,结果被吹捧上天的巴黎圣日耳曼,上半场就挨了三闷棍,不用说七冠王美梦了,五冠王都黄了。
早上看新闻,赛后大巴黎主帅恩里克跟切尔西球员都动上手了,真是输急眼了。
比赛前名嘴詹俊已经将巴黎圣日耳曼拔高到克鲁伊夫全攻全守2.0版的高度了,这买卖吆喝的。
虽然最近比赛看得少,但那些球员我也见识过。球员是看天赋的,切尔西中场凯塞多和恩佐往那一站,谁想赢都不容易,而巴黎圣日耳曼球员里面,我就看好阿什拉夫一个,至于登贝莱,从德甲到西甲,会法甲猴子称大王,水平也就那么回事。
也不用笑话姆巴佩了,离开那个联赛当加强版训练赛的所谓豪门,才是真正的闯世界。
克服经验主义,搞定ERPNext实战
周末连加两天班,主要因为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实在给力,把ERPNext彻底搞定了。
不过收尾工作是回家后完成的,因为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问题出在同系统多公司并存上,第二个公司提交凭证时,系统提示成本中心错误。
顶着烈日回家路上,意识到问题所在:原先odoo是默认管理员登录,新建公司等于新建一个隐形用户。而ERPNext是安装后,默认登录管理员为administrator,通过这个管理员再新建用户,分配公司,等于通过不同用户来切换公司,而不是像odoo那样简单切换公司。
明白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不靠谱的短视频“科普”
最近刻意减少看短视频的时间,主要看一些精选知识类视频,不过今天刷到的两个视频,感觉在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其中一个,是解释红薯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除了不好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不便存储,什么对温度要求高,易传染病。
我估计这文案作者都没见过红薯,就在那信口开河。谁家红薯跟苹果一样去了秧堆在那里,想吃了洗洗就吃?
那红薯蒸熟了晾干了,也就能当零食吃,大量的红薯是切片晒干,然后磨粉吃。
小时候在生产队钻过地瓜窑,但终归地少,后来回老家,见到那大片的晾晒地瓜片,真叫壮观。
不过地瓜片是白的,要是磨成粉蒸成窝头,应该就是爷爷说的黑桃老帽了。
一样,不一样的家长
上月底,领着隔了一辈的大朋友、小朋友去逛模型店,等候闲谈中,老板正为自己的孩子高考只能上北理工而无奈地自我安慰。
不同城市,不一样的家长。
今天早上坐公交,一个女性家长拽着瘦胳膊瘦腿的女儿赶公交,坐下后一边扇汗,一边为女儿拖拖拉拉,差点耽误了课外班而唠叨。
在中国,又是一样的家长。
告别热死的Dell显示器
早上出门时,把电源指示灯再没有亮过的Dell显示器放到了小区回收站。
这显示器本就是从办公室废品区捡回来的,当时因为本就老旧,其他人又不知道minidp线缆如何使用扔到那里的。
后来22年底进京被封,JD已经无法送货,当时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让人把这台显示器送过来。
在我手下,这台显示器已经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放到回收区,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归宿吧。
ragflow更靠谱
周末回家期间,跟朋友的孩子提到他们学校一个大模型应用的时候,说这个应用的公众号新闻中的图片,直接把rag的界面截图发上去了,也不知道封装一下。
回来后,通过截图中的图标确认那个大模型用的是dify。然后又比较了一下dify和ragflow的性能:将一些人员体检的PDF报告文件导入资料库,然后让其总结体检人员的指标。
结果dify出现了大问题,将不同报告的人员信息搞混了。显然他只认导入后的汇总资料库,而没有将原始文件作为单一个体进行区分。
ragflow则表现完美。
毕竟硬件要求在那里摆着呢。
热死的显示器
周末回济南,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酷热,昨天坐上火车后,有一种逃离的兴奋。结果下了火车,那扑面而来的潮热空气,分明提醒我只是从一个火炉到了另一个蒸笼。
然后回到家发现,显示器不上电了。
临行之前,看天气预报连续一周阴雨天,空气湿度大,还专门把插座电源关掉了,结果,还是热死了。
这台Dell显示器是21年开始使用的,虽然是旧显示器,但却是我接触的第一台2K显示器,也就是使用了它之后,就再也看不上不带k的显示器了。
还是不心甘,就把显示器搬到另一个房间,接上电源,希望能不能起死回生。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显示器的指示灯亮不亮,最后失望而归。
本来就计划这个月底办公室租期到后,就把办公室的显示器搬回来的,看来,机器真的也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