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干活

立秋后虽然没有原先那么湿热了,但还是挺怀念原办公室那给力的中央空调。
连续下了两天雨,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天北风吹进屋子,居然有种凉意了。
这两天忙着做ERPNext的外挂,很积极的建库、导数据,还想着erp数据更新了,外挂如何重新导入更高效。
结果天凉快了,脑子也清醒了:我做的是外挂,核心数据我导出来干嘛?外挂就是利用核心数据生成一定格式的凭证、报表而已,费那么多劲再建一个系统干什么?
思路转换了,发现后续工作就简单多了。幸亏天凉快的早,时间和精力折腾的没有那么多。
真是天凉好干活啊。

不靠谱的爷爷辈看孩子

昨天肯德基候餐的时候,旁边一个刚会走不久的孩子在那很开心的自己玩,爷爷在旁边看着。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公共场所,有敢放任孩子如此玩了,于是忍不住拍了视频发给媳妇。
媳妇回复说:未来的你[捂脸]。
我则答道:这样非被你骂死不可。
爷爷辈看孩子在奶奶辈看来着实不靠谱。
当年大外甥第一次被他姥爷领着出去玩,结果就摔了一跤。摔了也就是摔了,偏偏地上有颗沙粒;有沙粒也就罢了,偏偏外甥鼻子从小就大。
看着外甥鼻子上的伤,他姥娘开始训斥他姥爷,反反复复就一句话:你怎么能让他拉你的手呢?!
大外甥噘着嘴,攥着拳头站在一旁,眼里满是委屈,捎带一点不满看着姥娘训姥爷。
姥爷不靠谱,那也别指望舅舅靠谱。我也不劝解直接把外甥抱走,用棉球蘸紫药水把外甥鼻子上的沙粒大的伤口涂了一圈,然后抱着他去照镜子。
本来只是委屈的外甥,一看镜子里自己的模样,成小熊杰里米了,顿时把攥着的拳头挥起来了。也就是大外甥脾气好,要是后面那三个,估计直接拍我头上了。
那应该也是他姥爷最后一次独自领着他出去,再往后那两个,就更别想了。

一心二用转台音乐频道

原先习惯用电脑的时候,一心二用,开央视的画中画小窗,看的是科教频道。
不过最近这科教频道是越办越糊弄事,三星堆的象牙坑,他能一播播三、五集,还循环播,分不同节目播。真如《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所说,重复重复又重复。
好在最近发现了一个新频道,是央视的音乐频道里面的点歌节目,名字都透着怀旧的俗:我的爱对你说。
开着小窗听那不讲究的熟悉原唱,撇腔落调的关系户歌手,颇有些当年听收音机的感觉。
也就是央视,要是别的卫视播出这样的演出效果,估计早就收摊子了。

包包子犒劳自己

老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自从7月儿子回家后,我一个人在京城,只跟跟外甥吃了一顿伊豆自助油水大的。天热湿度大是主要原因,此外就是有希望,觉得忍一忍,回家三个人一起,天天吃好的。
满脑子都是济南的美食,以至于回家后被媳妇嘲笑:吃个饭,五分钟换了五个主意。
回去吃的还是不错的,虽然因故急匆匆赶回来,但基本想吃的都吃了。
不过回来后,反而觉得肚子里油水不够了。于是两天忙完一周的活后,忍不住包了一顿豆橛子肉包子犒劳自己。
谁说山东人吃豆橛子够够的。
这顿包子在儿子回来前,可以支撑好几天了。

网络拖机器后腿

这几天工作进程超出预期,不仅是手工操作人工智能,对AI返回的数据处理也顺利的让我都有些出乎意料。
“新”PC优越表现是功不可没。
这台机器CPU为AMD5500组装了快一年了,原先一直在办公室使用,但这期间我对自己这次装机一直心中没底,因为用起来总感觉机器软得很。这个软,就是机器总是运行的比我想象的差一些,让我有种出工不出力的恼火。
机器搬回家替换掉原先的老华硕主机后,这才意识到装机是成功的,拖机器后腿的是,那办公楼提供的网络。
一个科技园区,网络这么烂,真是个笑话。

人工智能也需要人工堆

工作后,聪明人见多了,比不了也就不吝使用笨办法,堆时间耗力气。
上个月使用rag管理PDF文档的挫败感,让我不得不重回老路子,高效批处理不行就改用手动。
AI对PDF文档识别率低,是因为它使用了平庸的识别路线,在精度和速度方面打了折扣。于是选用主打准确度的豆包客户端,将需要识别的PDF文件上传,然后指定需要读取的指标,要求其以json格式返回识别的数据。
结果非常满意的,麻烦的就是需要一个一个文件处理,两天下来,鼠标都把手指头皮蹭掉一块。
有多少人工智能,就有多少人工,这句话真是没错。
有结果就好,管他呢。

不愧立秋

昨天一家吃罢午饭,我在那娘俩的讥笑声中骑上单车直奔公交车站而去。
赶时间还是对的,提前两分钟坐上了改签的高铁。一路上艳阳高照,只是列车开始预报到站信息是,感觉火车似乎钻进了雷雨中。
出了地铁坐公交到家花了一个小时,几乎是火车时间的一半。
还好,今天是这近两个月以来,第一次没有带着一头汗醒来。虽然没有预报中的雷雨,但白天不再闷热,计划中的工作任务也就出奇的顺利。
立秋终于有立秋的样子,希望越来越好。

通道记忆

这段时间,小子每天随他老妈到山大学习,经过跨越经十路的天桥,往返于南北校区,因为天热太阳毒,打眼一看,脸跟脖子黑了不少。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什么原因,原先的地下通道弃用了,否则小子也不用受这个苦。
当年天热宿舍湿热难耐,下班后,我们一行六个人是横着穿越地下通道到南区操场转悠的。
那时候很快乐,以至于某同志看着一脸沉稳严肃的同学迎面走来,不由感叹道:怎么就我们几个看着像学生。

关闭抖音麦克风权限

今天把抖音的麦克风权限关掉了。
起因是跟媳妇在各自看手机抖音时候,媳妇看到一个视频,说一个人吃了鸡瘟的鸡,差点没命。
我随口答道:现在啥视频都有,问题出在处理的不好,这鸡瘟是传鸡不传人。
媳妇再追问,我说:看来我们有代沟,你没看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面就有女儿家鸡的鸡瘟死了,这才把鸡炖了吃。这是看电影的时候,属于“远看像要饭,近看像扒炭”农技人员的爷爷给我科普的,所以影响深刻。
结果,不到五分钟,我的视频推荐里面,就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呸,我才不信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

《围棋天地》也许不需要再买了

前段时间集中购买了半年的《围棋天地》,因为LG闹剧报道的延迟与骑墙,直接扔一边了。
这次回家,背包有点空,就把杂志塞进去带回家,也为了在路上打发时间。
结果还没到沧州,杂志就翻完了,觉得下半年的杂志可以省下了。
本以为杂志半月刊改月刊,内容至少可以精炼一些。结果该啰嗦还是啰嗦,只是诸如番棋评论改为一篇主打,其余用总谱介绍,其他杂七杂八的内容一点没少。
更可气的是,像陈祖源的围棋文化连载,原先半月刊你隔一期发一篇,我可以理解,现在变月刊了,你还隔一期,这不典型注水吗?
唯一有价值的,是王铭琬关于还棋头的文章,这也属于连载,其中一篇提到还棋头消失的历史探究,原来是被自以为理论先进的日本棋手给忽悠的。
其实日本人也不只忽悠中国棋手,他们自己人也忽悠,忽悠的结果嘛,看看现在日本围棋的惨淡就知道了。
所以,现在更没有动力整理《御城棋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