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本以为央视电影频道会播放相关电影,结果只是播放了几部战争片,还有下午侯勇主演的军旅片《冲出亚马逊》。
侯勇主演过纪念八一建军节电影《八月一日》。想来那是我们一家人能凑在一个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当时因为单位包场,离伟东也不远,在老戴同志热情邀请下,我试着通知爷爷奶奶坐公交车去看电影。两个很高兴立马坐公交车就过去了,开开心心跟着我从英雄山走到鲁能影院,然后坐在最后一排的情侣座看完了电影。
散场后,像很多年前那样我们讨论着剧情从走出影院。
现在想来,我也跟儿子一起看过不少电影,希望能传承下去吧。
分类: 杂谈杂忆
居家办公
因故停了两天后,今天赶在最后一天把办公室清空了。本以为把拉杆箱也用上,应该差不多了,结果还是不得不又加了一趟。破家值万贯,何况这近一年的积累,靠几天蚂蚁搬家还是吃力,反过来说,这一年也干了不少事。腰酸腿疼之余,还是贾余勇将新旧机器规整了一下,居家办公有居家的样子。这下看的舒服多了。
套餐流量陷阱
今天体会了半天葛朗台的焦虑与恐惧。
这个月因为儿子在图书馆学习时间长,手机流量告急,偏偏家里套餐主卡不在我这里,只能是单独给他卡里充了部分流量,然后盼着主套餐内流量能撑到月底。
结果下午流量还是超了,不是儿子超,是他姥娘超了,而且流量还在持续增加。
想到套餐外流量那价格,那不停增加的流量数就是钱啊。只好嘱咐媳妇快点回家找主卡手机接收购买流量的短信。
这联通也够可恶,充话费不用短信,买流量需要短信,摆明了就是故意的呗。
奸商,奸商。
暴雨不至,徒增潮热
因为办公室月底到期,最近一直在下班时蚂蚁搬家,今天停了一天,一是小件搬的差不多,更主要是天气预报从昨天开始,就不断推送暴雨的消息。
结果呢,等了一天,雨虽然时不时下一阵子,但预报中的暴雨雨估计都下到周边去了。
既然雨下不下来,闷热的天气让人汗如雨下。只能一次次到窗子旁看看雨,试试风,再心中默算一下,离立秋还有多少天。
真是受够了。
改月刊的《围棋天地》还能买多久
2025年《围棋天地》重新改为月刊。当年由双月刊改月刊,再改为半月刊,其中一个理由是保证时效性,现在重新改回月刊,应该跟时效性关系不大。
去年是改为半年买一次,去年底的杂志在家还没有看全,不知不觉又到今年买杂志的时间。
杂志到货后掂一掂真是轻了不少。等打开包裹确认完数目时,发现LG杯闹剧刊登在三月份上了,顿时没有看的心情了。
LG杯闹剧发生在1月中旬,即便隔了春节,但二月又没有跟以往年份那样合刊,有足够时间进行刊载的新闻,进行评论了。
拖了一个月,还不是等上面的意思。
这样的杂志,估计双月刊都改不回不去就关门了。
厨房阴影:鸡爪
这两年跟儿子一起吃饭,被他带坏了,不吃点好的不关没精神,脑子也反应慢了。于是昨天从超市买了一只处理过的三黄鸡,准备来个炒鸡两吃。
早上上班前把解冻的鸡洗干净,简单放了点料,顺手把鸡头鸡爪子扔了
鸡爪子儿子在还有人吃,他不在,我是不会吃的,有心理阴影。
我们家生活水平大提升,是在儿子他小姑姑工作后,那之前家里有钱也不舍得花,她工作之后直接往家搬单位发的福利。
最早是成卷的肉,过了一周是成板的鸡翅,也只有吃了奶奶用高压锅做的鸡翅,才知道原来鸡翅这么大,这么好吃。
又盼了一个星期,盼来的是鸡爪。奶奶照旧用高压锅炖了,结果出锅之后,我们三个看着那一盆白瘆瘆的鸡爪子,谁也没动筷子。
鸡爪子原样在壁橱里呆了一天后,奶奶晚上要出去串门,临到门口好像还喊了一声:我去谁谁家了。
我跟爷爷估摸奶奶已经下楼,转过一座楼,立马从各自座位上站起来,直奔壁橱而去,搬起那盆鸡爪,一起开门奔下楼去毫不犹豫倒进垃圾桶。盆不大,不至于两个人搬,纯属壮胆打气加共同担责。
奶奶回来后,在家装模作样转了一圈后,到壁橱那边去了,我们两个作案的看书看报纸,装作什么事都没有。而奶奶看看壁橱里面,也没有说话,似乎叹了口气,不知道是可惜,还是如释重负。
从那之后,直到儿子能吃肉食了,家里就再没有出现过鸡爪。
高考录取变动大
这两年都没有怎么关注高考,今天在整合后台机器及应用的时候,想把原先程序及数据到一台机器上,看了一下考试院网站,原来周六普通批第一次录取情况已经公布了。
下载了Excel表格后,按照录取位次排序看了一下,重点是一万四左右到两万位次部分。可能是去年没有关注,感觉今年录取专业情况相比三、四年前真有沧海桑田之感。
不得不说,张大拿的“新闻专业无用”引发的文科争论,以及随后新天坑专业的跟风潮,已经有了结果。
不靠谱的短视频“科普”
最近刻意减少看短视频的时间,主要看一些精选知识类视频,不过今天刷到的两个视频,感觉在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其中一个,是解释红薯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除了不好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不便存储,什么对温度要求高,易传染病。
我估计这文案作者都没见过红薯,就在那信口开河。谁家红薯跟苹果一样去了秧堆在那里,想吃了洗洗就吃?
那红薯蒸熟了晾干了,也就能当零食吃,大量的红薯是切片晒干,然后磨粉吃。
小时候在生产队钻过地瓜窑,但终归地少,后来回老家,见到那大片的晾晒地瓜片,真叫壮观。
不过地瓜片是白的,要是磨成粉蒸成窝头,应该就是爷爷说的黑桃老帽了。
一样,不一样的家长
上月底,领着隔了一辈的大朋友、小朋友去逛模型店,等候闲谈中,老板正为自己的孩子高考只能上北理工而无奈地自我安慰。
不同城市,不一样的家长。
今天早上坐公交,一个女性家长拽着瘦胳膊瘦腿的女儿赶公交,坐下后一边扇汗,一边为女儿拖拖拉拉,差点耽误了课外班而唠叨。
在中国,又是一样的家长。
告别热死的Dell显示器
早上出门时,把电源指示灯再没有亮过的Dell显示器放到了小区回收站。
这显示器本就是从办公室废品区捡回来的,当时因为本就老旧,其他人又不知道minidp线缆如何使用扔到那里的。
后来22年底进京被封,JD已经无法送货,当时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让人把这台显示器送过来。
在我手下,这台显示器已经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放到回收区,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