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秀甫、秀荣十番棋第七局

这周开始做《AI观古谱》的秀甫、秀荣十番棋系列。
周末效率高,今天完成了4篇。当然也是因为其中一篇尤为省心,一个变化图都没有。
十番棋第七局同第四局一样,在国内版《本因坊秀荣全集》中,没有记载对局地点,甚至连对局时间也只是省略到五月。
而本局秀荣的表现可用完美来概括。如果以与AI胜率符合度衡量,只看本局秀荣真是无愧“名人中名人”。
使用AI分析棋局,尤其是古谱,绝非吹毛求疵,更非为了关公战秦琼一般争个排位高下,无论古今、中外,还是个人。
因为围棋,尤其是竞技围棋,是人之围棋,纹枰对坐,落子之人带着棋手的性情与情绪,这与AI冷冰冰的胜率计算不可相提并论。
但本局的胜率曲线实在是诡异,一条直线下来,甚至无法用对局双方熟调输出来解释。作为方圆社领袖,秀甫本局这种毫无斗志的按部就班输棋,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也许,现存的秀甫、秀荣十番棋的棋谱,并非对局的真实记录。只是后来编纂成册是,才凑以成数。
甚至,如《黄龙士先生围棋谱》中部分对局,是伪造的。
这应该是古籍的无奈,中外概同。

杂谈杂感:古谱最后的十番棋

本想在今年参与点校的中国围棋古籍出版后,在出版物内容基础上进行古谱系列整理,但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依然没有下文,所以写了一些《AI观大赛》文章练手加打发时间。
同时,古谱在做的就是《古谱最后的十番棋》专辑。
十番棋,并不是两个棋手下十局棋那么简单,那样的十局棋在中日古代比比皆是。作为新旧时代分水岭标志性人物的本因坊秀哉,就同换了几次名字的石井千治下了五次十番棋。
能称得上十番棋的,需要如吴清源通过切身体会所写:
事实上并没有比擂争十番棋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为了见证“日本第一人”的产生,世人的目光当然全都集中于擂争峰顶的二人。这二人赌上生活、赌上名誉、赌上性命,而观战者也捏了一把汗,为那一步步棋欢呼雀跃,抑或顿足叹息。
日本围棋在明治维新后一度深陷低谷,从本因坊家负气出走的秀甫,带着林家的秀荣,说好听的是“游离”关西,实际就是在关西流浪,靠着赌棋坑蒙拐骗糊口。
后来秀甫成立方圆社,是复兴,甚至是拯救日本围棋首功之臣。
而秀荣在从林家复归本因坊门后,苦苦经营延续家元制度的坊门。
二人在明治年间(1884~1886年)的十番棋,虽不能撼动秀甫的日本第一人地位,且因为二人师承关系和割舍不清的感情,少了以往十番棋的残酷,却也是那个时代围棋最顶尖棋手间,同时也是新旧势力间的对抗。
无论是二人当时地位,还是身后评价来看,本次十番棋堪称古谱最后的十番棋。

再次惦记上《御城棋谱》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了整理日本围棋古谱的念头,便又惦记上降价的《御城棋谱》,每天开始例行浏览孔网比价。
上次彻底放弃购买念头,除了价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飞扬网已经有位大神翻译了《御城棋谱》,并提供了棋谱文字的word文档,以及棋谱的相机拍摄图片。
真真的大神。
努力一下,我想我也可以把前段时间点校的24卷本古籍,出一个自排版本。

又到心动咬牙时

日本围棋古谱两大抗鼎之作,一是18卷《日本围棋大系》,二是《御城棋谱》,10卷。
前者如史书列传,我已经当时抄低价买了,不过只是躺在书橱里待阅读;后者则如通鉴为编年谱集,我一直惦记还不舍得下手。
如果做AI观古谱的日本系列,最合适的还是《御城棋谱》,因为他是日本各时代顶尖棋手的对局集,虽然也有“假棋联赛”的黑暗期,但能更好勾勒出日本古代围棋的发展脉络。
今天到孔网浏览一下,现在书籍整体价格都在下降,《御城棋谱》已经到了1400包邮的价位,虽然距离我100一本的心理价位尚有差距,但相比比上次差点咬牙买下的价格,已经降了小三百块钱。
也许,又要开始咬牙了。

准备整理日本古谱

我之前整理围棋古籍,基本以中国明清时代为主,日本古籍涉及较少。
这倒不是怕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主要是日本古籍被日本人整理的很完善了,无论是棋手个人全集,还是诸如《御城棋谱》、《明治棋谱》这样按照年份编撰的专辑。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围棋的发展基本都是连续的,而且从算砂到秀哉,各个时代都有旗帜型的棋手,所以我本以为日本围棋也是水平随着时代进步的。
但前段时间,在上传点校古籍资料后,整理了一部分日本大正年间日本棋手的对局,发现我原先的认知是错误的。
日本旧时代围棋,跟中国明清围棋一样,决定水平高低的,是天才棋手。
如此一来,可以心安理得地整理日本古谱了。

棋评更有底气了

一般写完围棋公众号文字后,我在末尾都是用小一号的斜体字,写一段总结性随感。但写这篇的随感一半是针对新浪的评论,其实没有必要小一号字体。
现在围棋媒体对AI的态度,多是棋手是棋手,AI是AI。就本局而言,则是AI算得出的逆转机会,看看就行,元大锤也算不到。
昨晚睡前躺着听完了胡耀宇八段公众号的评论,他分析了柯洁的误算原因,这是我这个人仗狗势的爱好者文章所无法相比的。
最后胡耀宇总结,如果一线棋手是不会错过逆转的机会的,而柯洁犯下的错误,跟上次农心杯超时,都属于自身敏感度大大降低了。
言外之意,柯洁的错误跟元晟臻是一样的。
听完后,感觉腰杆子硬了。

爱犬观大赛:大锤老矣,LG杯柯洁时隔三年再进大赛决赛

杂谈杂感:古谱点校工作完工杂谈

今年五月中旬,接了一个围棋古籍点校的活。当时说是时间紧,需要三个月完成,于是停下手头所有业余工作,包括公众号的日常写作,加班加点,在7月初完成了文字录入工作。

其后的一个月,又对照电子版,进行录入的文字的再核验,那个过程感觉比录入更为枯燥,也更有挫败感。

8月中旬完成了一遍半核验后,实在没有气力继续,于是便收工,而那边也没有了消息,我也没有再催促,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有那些资料,也足够了。

又过了一个月,得知这个项目还有其他部分内容未完成,所以对方以为我有自己的节奏,就没有催促我。

而对方一句“校书如扫落叶”的安慰,也让我释然了。

把点校并初步核对的文档通过微信发送后,对方返回了点校文献的字数统计。

自己也没有想到,不包括手数,居然有47万字。

因为有君子协议在前,在书籍出版前,我还不能在公众号中发表相关的内容,如此一来,对书籍的早日出版倒颇为期待。

在等待的一个月中,除了继续更新公众号,还“剥削”外甥,对他原先开发的围棋古谱网站的棋谱生成软件进行了升级,实现了棋谱手数的数字与汉字的切换。

这样整理出来的古谱棋谱更有感觉。唯一需要改进的是提子的形式不协调,还是修改为古谱传统的上面显示为好。

上次参与了陈祖德先生全集的棋谱录入工作,书籍出版后,从网上看到里面错误不少,害得我都不敢看出版者送给我的书了。

本次古籍点校,就算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吧。

聂马十番棋 序

1994年7月,创刊于1960年的《围棋》月刊,更名为《新民围棋》,主办方为新民晚报社和上海市体委。

为了庆祝杂志改名,《新民围棋》举办了一场聂卫平、马晓春之间的七番棋大战,这是中国围棋史上首个七番制的比赛。棋战宣传稿开篇盛言:参加争霸的两位对手众望所归,一是当代棋圣聂卫平九段,一是集五冠于一身的马晓春九段。此赛的出台,不但可使广大棋迷一睹两位棋坛顶尖高手同台较量的精采表演,而且也使当今棋坛谁执牛耳的热点更加令人瞩目。

不过同一文稿的末尾也提到,相比如日中天的马晓春,聂卫平的各项国内成绩却均呈滑坡现象。首局观战记作者曹志林也不讳言:对聂卫平来说,由于各种棋战成绩欠佳,故国内舆论已是赞扬之声渐薄,指责之语日盛。

因此本次七番棋虽与桂冠无关,却是中国两代棋手的王位的直接争锋。而七番棋的过程结果都颇具戏剧性,两人战满七局,第七局更是留下了无限的话题。

马晓春虽然输掉了七番棋,却在当年连夺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两冠,直抵人生巅峰。

以此为背景,七番棋可称为聂卫平最后的荣光。

本次整理聂马七番棋,念头源自完成围棋古籍文献点校后,作为调剂,写了两篇关于柯洁的《AI观大赛》。我一直认为,聂卫平之后,棋手棋才最高的是柯洁。

于是想通过AI分析一下马晓春与聂卫平的对局,从AI后来者的角度重温一下三十年前的二龙争霸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