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过去一周了,不过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视频一直没有断过。
从看阅兵式直播就有一个莫名的感觉,今天看中美阅兵对比,终于想起来了,是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最初观看完本片后,曾经评论电影是披着美国外衣的李安,用一个本美国小说自己对家、国、友的认知。
所以当时看电影感觉很别扭,现在想,因为比利林恩作为一个穿着美国军装的美国人,却被拍出了一颗中国人的心。李安应该是故意的,比利林恩舍命相救未果的上司扮演者,是以往电影里打不死的范老大。
都说李安是香蕉人,我看正好相反,没准多年后他会拍出中国最好的军事片。
分类: 游戏娱乐
由《归队》热播有感
最近电视剧《归队》热播,很多评论说东北抗联的影视剧太少了。
其实东北抗联题材的影视剧不少,且不说一曲《嫂子》依然萦绕的电视剧《赵尚志》,早先的电影从解放初黑白片《赵一曼》,到文革后的《归心似箭》、《奸细》、《最后八个人》,乃至后期的《关东大侠》、《走向辉煌》。
只是近些年抗联电影少了,因为中国电影厂模式成为历史,作为抗联题材电影主力长影已经成为工业遗产名单上一员。
市场经济时代的电影,已经从向前看转变为向钱看,也就很难再期待那些厚重的革命影片。
即便是八一厂,拍出来的片子,能让人再熟悉的,只有放映的片头闪闪放光芒的五角星了。
明珠暗投的抗日佳作《子孙满堂》
今天回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的确精彩。
如网上评论那样,只要不掺杂个人私心,中国导演是可以制作精彩的晚会节目。毕竟现成的,已经经受过历史检验的内容在那里。
节目组刘敏涛等表现的短剧评价颇高。
而节目让我不由又想起多年前江一燕与董勇的小品《子孙满堂》。
如果将小品末尾砍掉,以董勇扮演老爷子明白过来老伴早已去世为结尾,虽是喜剧但搬上这台晚会都不违和。
那个节目放在《喜剧总动员》中实在明珠暗投了。
从《乱世三义》看主角演技重要性
央视八套接棒《万物生》的电视剧《归队》中,有诸如倪大红、林永健等金牌配角,好在胡军的演技还是能撑得住的。
之前随感中写过,影视剧中主角的担子要重得多,要撑得住场面,推动得了剧情,这绝非配角简单一句“得加钱”出彩那么简单。
黄海波在《乱世三义》中的一场哭戏,在网上光为推崇,传说成为某些电影学院的教材,多少年无人超越不好说,但黄海波的表演的确精彩,而且不止是最后哭的细腻表情,而是从恍惚间听到虎啸开始,就将回忆的不同情节一一展现出来。
这才是主角应有的水平。
不一个档次的导演情怀
中学语文课上,学习周立波的《娘子关前》,当讲到“自然,怕是一点也不怕的,只要有武装,就是冲到满洲去投义勇军,也不是难事”那段,老师简单说了一下,中国抗日最苦的就是东北,因为那里是日本鬼子的大本营啊。
周立波后来写了东北土改背景的小说《暴风骤雨》,相必回忆起来,对自己这句文字应该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几天央视八套开始播《归队》,残酷而壮烈,与当年侧重的写意电影《归心似箭》异曲同工。
同时,前两天中央六套,连续播了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两天,应该是给他的新作品壮声势。不过我宁可接受这部从结尾看,个人情怀满满的类型片,也拒绝他后来的电影。
同样个人情怀的电影,宁浩就跟管虎不在一个层次上。宁浩电影《黄金大劫案》看似喜剧片,但陶虹等扮演的抗日志士牺牲的片段,拍得从容壮烈。
而最后雷佳音扮演的小痞子中枪后的内心独白:为啥从大清朝到满洲国,有吃有喝的,也没少了这些不怕死的人。有的事,比命还贵。
一下子给电影,给宁浩,给片中的角色,上了一个档次。
当然,与《厨子戏子痞子》相比,他前一部播出的《无极》,真是辣眼啊。
流量明星与演技明星的差别
从电影《暗杀》的海报角色站位就能看得出,影片采用的是被中国后来广为采用的演技演员衬托人气明星的模式。
不过人家全智贤也争气,继成名作《我的野蛮女友》后再次获得韩国另一大奖的影后奖。
日前电视剧《生万物》收尾后,杨幂虽然继《哈尔滨1944》后又发了一篇小作文,但依然难逃沦为一众老戏骨的炮灰的命运。
同样是人气明星,杨幂与全智贤的演技差距,不在形象,而主要在从静态转动态的衔接。这也是中国女演员的通病,那个衔接似乎就是在告诉观众:看着,我要表演了。
演员静态表演可以靠摄影的定位和后期剪辑,动态可以靠剧情和台词,也就是编剧水平。而这二者的衔接,能否自然,就看演员演技了。
这应该就是流量明星与演技明星的差别。
中国女演员里面,似乎就赵丽颖还好一点。
《暗杀》中人性恶之名言
《暗杀》应该是韩国在中国最后一部公映的电影了。
片中最经典的两句话,都出自浓眉大眼叛变革命的李政宰。一是“我不知道会解放啊,要知道就不会那么做了”,二是“既然要卖,当然要出价高点”。
多么理直气壮,多么无耻。
这也是人性。
还是那就话,坏蛋就是坏蛋,别扯什么人性,要深度探讨反派人性的一面。
网上都笑话韩国棒子没文化,其实因人而异,韩国拍的不少影视剧深度非国内有情怀导演中的人性所能匹及。
凡夫俗子,从容淡定,行慷慨激昂事。
这本是中国千古士之遗风。
坏蛋就是坏蛋,扯什么人性
高中语文课上,老师一次讲鲁迅先生的课文,脱稿举了一个例子:武侠小说中经常见某个大侠宝剑对仇人都举起来了,却又不砍下去。然后解释说这就是西方的人性论。
《南京照相馆》颇受好评的一点,就是片中并没有展现日本鬼子人性的一面。
最初看该片的的介绍,第一反应是上学期间看过的电影《屠城血证》。片中扮演日本青年军官的是,是还年轻,演技稚嫩的陈道明。
后来陈道明扮演翻拍电视剧《沙家浜》中的反派刁德一,看过他接收采访中提到,坏蛋就是坏蛋。
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因为当年演《屠城血证》有感。
抖音也推精品
最近看抖音打发时间,时不时还是有收获的。
今天被推送了一个视频,标题是建国30周年贺礼片《大河奔流》,视频里第一眼就认出了坏蛋专业户葛存壮。接下来看评论区里面“陈佩斯跟葛优他爹”,再看那鹰钩鼻,我才反应过来,海清是陈强扮演的。
真的网上所说,陈强其实就演了两个坏蛋,就被记了一辈子。
《大河奔流》看的时候还小,主演里面就记着吃黄瓜的张瑞芳了。
现在看,二人表演自然,台词扎实,毫无印象中文革后初期演员那种舞台剧式的生硬感,即便放到现在,也是上乘的表演技艺。
不过虽然小,当看到村里场院的屏幕上出现王铁成扮演的周总理的时候,还是很震撼的,来自银幕,也来自周围坐着、蹲着、站着看电影的人群。
管虎的电影,管虎的情怀
最近这几天,暑档期电影颇为热闹,相比口碑一致的《南京照相馆》,同为抗日题材的电影《东极岛》则呈现两极化。
不过管虎的电影就是如此。
今天看管虎接受采访时表示,初心是想给大家提供不一样的类型片、人物、风情,最最重要的是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在这上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电影就是电影,电影要视听,要不一样的体验。”
的确,看管虎的电影,就要接受不一样的体验。
如果说《戏子厨子痞子》我还能接受,从《黄皮子坟》开始,尤其是片中生生加上老苏联影片模仿片段后,我就对管虎的电影敬而远之了。
管虎的电影,有他自己的情怀,那是他的情怀,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