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经济赢棋的申真谞更可怕

昨天申真谞在第2届烂柯杯决赛次局,再度屠龙辜梓豪,报了上届决赛遭逆转之仇,同时夺得个人第七个世界冠军。
晚上写完公众号睡前,躺着听胡耀宇八段的视频简评。视频中胡耀宇认为这是申真谞的完胜局,只是几度表达了对辜梓豪多次长考的疑惑。
由于辜梓豪的长考,导致早早进入读秒,在申真谞难得出现误算的情况下,没有时间进行细算,从而导致错失良机。
问题是,这些长考并没有起到作用。
而申真谞在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与体力已经不复当年,所以他的棋风也在改变,不再追求之前的“申工智能”的极致,而是寻求略显平庸的变化,减少自己误算,同时消耗对手的时间。
采用这种“经济”赢棋手段的申真谞,对中国棋手而言,更为可怕。
上一个这样的棋手,是李世石。

老天爷赏饭吃的印小天

武生泰斗杨小楼学艺之初,曾被亲妈认为“祖师爷不赏饭”,收拾家伙别学了,免得丢他爹杨月楼的脸。
祖师爷不赏饭,现在演员要在演艺圈立足,凭个人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好的编导。《唐朝诡事录》第一部里因扮演轻红出彩,而得以在第二部出镜的奚望,论个人条件,真是比她妈茹萍差远了。
而第二部演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扮演龙太的印小天。印小天的古装扮相,剑眉星目,气宇轩昂,这形象扮演县尉真是屈才了,扮演中年版的狄仁杰,形象气质远胜周一围。就别去年代剧里面扮演叛徒了。
年轻演青春戏,上年纪了扮古装,这才是老天爷赏饭吃。

业余的人,专业的态度

当初敢接下古籍文献核校,也是有多手准备的,接下后立马联系博闻多识的成思兄弟,以做后援。
期间涉及古文多有请教。最后核稿时,遇到一个字实在辨别不出,感觉这个字就是作者故意显摆的异体字,开始不想麻烦成思兄弟,便买了一本收录有本书浙江版的围棋文献,进行验证。
书不便宜,厚度也不薄,到手翻看,居然那个字也是被略过了。
于是把字发给成思兄弟,一个字一个字地猜,然后到网上核验,最后终于确认,这是衅的繁体异体字。
做学问,我们虽然业余,但态度是专业的。

二次核校完毕

7月份耽搁了些日子,8月事情似乎也不少,所以这几天加快进度,把古籍点校的大部头24卷本的槐荫堂二次核校完成了。
前几天回家,从书架上随手拿下一本浙江版的围棋文献集成,掂量一下分量,比划一下厚度。想想自己这次的工作量,应该赶得上这一本书了,一个人能完成,也是不易。

翻看全谱新打算

回家的火车上为了打发时间,将包里的《陈祖德全谱》拿出一本翻看了一下。
书的印刷质量上乘,尤其是棋谱,因为是矢量图输出,清晰度极高。但排版一般,尤其是同一对局的分谱,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是每一棋谱上面都有对局信息,显得有些杂乱。
因为没有细看,不知这种分谱方式,是不是因为不同国手评棋的原因。
因为手头有棋谱的电子版,如果有时间,我准备做一个使用AI分析公众号全集,也算是自己工作的善始善终。

收到《陈祖德全谱》

早上进城出门时,收到了新出版的《陈祖德全谱》。
全集共三本,根据参与的棋谱录入数量,集数少了些,但棋谱通过矢量图输出,印刷质量尚好。
22年疫情结束最后几个月,正好封闭在家,时间空余,别接下了棋谱录入的活,友情相助,更是缘分。
没想到两年不到,居然有了成果。
在进城路上,跟小子交流,将来工作了,只要是工作,先接下来,没准做着做着,就成了。
这不是炫耀,也不值得,只是把他爷爷奶奶的话,总结再传下去而已。

古籍OCR录入

本次古籍点校工作时间过半,现在只剩下《围棋与棋话》的录入点校了。
最初接下这工作的时候,《围棋与史话》的工作量的评估是10万字,因为这是民国时期印刷体出版物,本以为以自己的打字速度还应付得了,便顺带接下来了。
但开始录入发现大意了。问题主要出在输入法上,现在的拼音输入法,在录入到一定字数后,他们自己对高频字开始犯糊涂,导致选字效率下降。
试用了几个OCR软件,价格高得离谱不说,效果很差。
最后决定使用OCR识别,最初没有选择OCR,是因为本书是繁体竖版,开始使用百度的通用文字识别,果然效果不佳,首先是识别文字是从左开始,且横竖混乱。
今天改为百度高清文字识别后,不止识别率提高,识别顺序也是先右后左,配合繁体转简体功能,效率大大提升。
还是只是传统识别,AI如果介入……,也就那样。

棋圣棋评,棋评棋圣

昨晚今早,在荷兰队打进乌龙球那一刻,终于把古籍整理的大部头24卷本文字录入完成了。
前两天录入中几乎崩溃,什么晚清让四子的水平还装模作样写棋评,通篇都是贬斥,那文字比流水账强不到哪里去,真的替毛笔手抄的作者不值,也为自己不值。
好在收尾的六篇《弈理指归续编》自拟谱棋评,调整了我的情绪,不止是因为终于完工解脱。
施襄夏作为棋圣,棋评写来如同其行棋一样如行云流水,虽为古文,“而”字的承接、转折运用自如,点校过程中几度想断句,最后还是放弃。
就像之前看完pandas书之后感慨的那样,优秀的人,做什么都是优秀的。

古谱棋评同样滑坡

周末集中时间,将古籍23卷对局部分的对局信息录入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如入棋评了。
虽然如之前总结说,精华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棋评已经不多。但就是这些不多的棋评,我也是没有干劲了,真是够了。
这部分棋评主要是周小松的《餐菊斋棋评》和《皖游弈萃》,棋艺水平有限,不敢评论棋评内容,但是棋评的文字还是能分辨好坏高下的。显然周小松想模仿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但模仿无论是构思还是文笔,实在有效颦之感。
且这些棋评,多是评下不评上,贬多赞少,由此看周小松不敢评《当湖十局》,也就不奇怪了。
本来干的憋屈,偏偏电脑还死机了。偏偏忘了存盘,等了半小时,只得重启机器,还好损失不大。
看来机器真的要换了。

全面衰退的中国古代围棋

昨天突击,把古籍文献前八卷整理完毕,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不止是进程完成三分之一,还因为棋评主要集中在这八卷中,可以说整个文献中最精华的部分已经完成。
剩下的工作相对要乏味多了,主要就是抄录棋局目录。上午抄了半卷后,才想到可以编一个程序来简化工作。
程序不复杂,抄录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整理完目录后,再对照目录进行剩余棋评的录入。剩下的棋评主要来自周小松,且不说对弈水平,至少文字水平,相比徐星友与程兰如,真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中国古代围棋真是全方位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