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月刊的《围棋天地》还能买多久

2025年《围棋天地》重新改为月刊。当年由双月刊改月刊,再改为半月刊,其中一个理由是保证时效性,现在重新改回月刊,应该跟时效性关系不大。
去年是改为半年买一次,去年底的杂志在家还没有看全,不知不觉又到今年买杂志的时间。
杂志到货后掂一掂真是轻了不少。等打开包裹确认完数目时,发现LG杯闹剧刊登在三月份上了,顿时没有看的心情了。
LG杯闹剧发生在1月中旬,即便隔了春节,但二月又没有跟以往年份那样合刊,有足够时间进行刊载的新闻,进行评论了。
拖了一个月,还不是等上面的意思。
这样的杂志,估计双月刊都改不回不去就关门了。

曾经才俊被人欺

十年前看《唐人街探案》,当时评价平平,但我当时感觉是眼前一亮,亮的是秦风扮演者刘昊然。因为那时开始流量明星风行,多是跟风韩流,走偶像风,而刘昊然在片中的表演,至少是敢对自己下手的。
所以看完片子曾有过一个评价,所谓年轻艺人里面,有前途的就是演员刘昊然和唱歌的汪苏泷。
只是当时也没有想《唐人街探案》会拍这么多集,有了自己的唐人街宇宙。
也没有想到,刘昊然演着演着就随大流了。
更没有想到,汪苏泷怎么就混到被人欺负的份上了。

不稳定的PDF识别

颇有挫败感的一天。
本来前段时间使用zotero的GTP插件,通过硅基流动的免费7B模型,可以准确提取PDF文件中的数据,但没想到今天准备实战应用了,却发现极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不同PDF文件,不同模型间提取数据也不稳定,即便是同一模型,在不同时间段效果也不稳定。
我有些怀疑是内嵌模型拖了后腿。
看来只能是通过ragflow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古籍点校高清电子版齐全

去年围棋古籍点校,联系人把古籍的电子扫描件发给我,共24卷,其中两卷的清晰度要低一些。对方也只是感觉文件大小有区别而已,但对我来说总是遗憾。
今天联系人发给我那两卷的高清扫描件,说扫描件的提供者知道情况后,很是理解我的感受,就专门补发了两卷高清版。
咱也算是爱书之人,当今的电子版相当于当初的纸质书了。
同时,联系人把古籍出版进度跟我介绍了一下,预计是十月份出版。
对出版的书籍精品化,我是不抱奢望的,只是希望出版的书没有大的差错就好。

厨房阴影:鸡爪

这两年跟儿子一起吃饭,被他带坏了,不吃点好的不关没精神,脑子也反应慢了。于是昨天从超市买了一只处理过的三黄鸡,准备来个炒鸡两吃。
早上上班前把解冻的鸡洗干净,简单放了点料,顺手把鸡头鸡爪子扔了
鸡爪子儿子在还有人吃,他不在,我是不会吃的,有心理阴影。
我们家生活水平大提升,是在儿子他小姑姑工作后,那之前家里有钱也不舍得花,她工作之后直接往家搬单位发的福利。
最早是成卷的肉,过了一周是成板的鸡翅,也只有吃了奶奶用高压锅做的鸡翅,才知道原来鸡翅这么大,这么好吃。
又盼了一个星期,盼来的是鸡爪。奶奶照旧用高压锅炖了,结果出锅之后,我们三个看着那一盆白瘆瘆的鸡爪子,谁也没动筷子。
鸡爪子原样在壁橱里呆了一天后,奶奶晚上要出去串门,临到门口好像还喊了一声:我去谁谁家了。
我跟爷爷估摸奶奶已经下楼,转过一座楼,立马从各自座位上站起来,直奔壁橱而去,搬起那盆鸡爪,一起开门奔下楼去毫不犹豫倒进垃圾桶。盆不大,不至于两个人搬,纯属壮胆打气加共同担责。
奶奶回来后,在家装模作样转了一圈后,到壁橱那边去了,我们两个作案的看书看报纸,装作什么事都没有。而奶奶看看壁橱里面,也没有说话,似乎叹了口气,不知道是可惜,还是如释重负。
从那之后,直到儿子能吃肉食了,家里就再没有出现过鸡爪。

高考录取变动大

这两年都没有怎么关注高考,今天在整合后台机器及应用的时候,想把原先程序及数据到一台机器上,看了一下考试院网站,原来周六普通批第一次录取情况已经公布了。
下载了Excel表格后,按照录取位次排序看了一下,重点是一万四左右到两万位次部分。可能是去年没有关注,感觉今年录取专业情况相比三、四年前真有沧海桑田之感。
不得不说,张大拿的“新闻专业无用”引发的文科争论,以及随后新天坑专业的跟风潮,已经有了结果。

资本与情怀

网上《戏台》的短视频中有陈佩斯落泪的情节,于是乎一帮子跟风视频,痛斥资本绑架艺术等等等等。
其实,现在已经是商业电影时代,不必把什么帽子都扣到资本头上。
即便是上一部让陈佩斯当众落泪的电影《少爷的磨难》,剧本改自凡尔纳的小说,女主角也是华裔赵家玲,而且合作方是上影,现在看来,其商业模式甚是超前。
商业归商业,那时候的情怀还是有的。剧中管家一角由老一辈艺术家李纬扮演,少爷在得知自己破产时,李纬看着热锅上蚂蚁语无伦次的少爷,那眼神绝对是喜剧最高境界。
片子少爷为了骗保,委托管家杀死自己给未婚妻留下巨额保险,管家选择的是用飞刀。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旁边的乐乐爷爷笑了。
因为我从小他就给我讲电影相关的内容,我明白他为什么笑。李纬主演过电影《飞刀华》,而据说电影一度被禁,因为很多孩子看完电影都学着扔飞刀去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传承下去,就是不绝的回忆。

陈佩斯最被低估的电影

陈佩斯从演配角起步,他的电影中的自然不惧配角抢戏,而其中大腕云集的影片,也是我认为他最被低估的影片是《孝子贤孙伺候着》。
赵丽蓉同样是小品焕发第二春的演员,因为是喜剧,她在本片中的表演更加自如,我看是优于她获奖电影《过年》的。
魏宗万则是《三毛从军记》后,贡献了他喜剧风格的巅峰角色,现在网上流传的那些短视频,跟该片相比,不是喜剧而是闹剧。
片中自然少不了陈佩斯的黄金搭档丁嘉丽,而跟在后面唯唯诺诺的老公扮演者倪大红,也已经显露出喜剧天份。
后来看介绍,里面居然还有容嬷嬷。

艺术家陈强

陈佩斯最初出道,肯定离不开老爷子陈强的关系。不过,当他通过小品成名后,陈强的名片就由黄世仁扮演者,让位于陈佩斯的爹了。
陈强扮演黄世仁,是从简陋舞台一直到银幕,也终于不用担心挨观众打,甚至是吃枪子的危险了。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陈强是那种沾了角色光的演员,相比而言他获奖的南霸天的形象,还不如反面角色光影下的黄世仁。
后来才发现,陈强的大反派角色,就演了这两个。看这么多影视剧,这两个坏的确实难以超越。
如此看来,艺术家的荣誉对陈强来说,是实至名归。
而看网上很多评论,陈强最好的角色是电影《鬼子来了》中的一刀刘。
电影的确是遗憾的艺术。

流量与情怀

陈佩斯的《戏台》档期推迟,据说是流量不足,陈佩斯且不说,连黄渤都算不上顶流,看来,现在流量真不是褒义词了。
与流量对应的应该是情怀了。
看陈佩斯的电影,从最初的《猎字九十九号》到《归心似箭》,真的如他小品里所说“配角就只配半个脸”,那时候真的算不上配角,只能算龙套。很多年后从网上看他在新版《万水千山》里演出,算是跟配角沾边了。
陈佩斯真正出演撑得起剧情的配角,是电影《法庭内外》。看电影时虽然年纪很小,但后来一段时间还曾想过:怎么不让陈强跟陈佩斯演父子呢?
现在看来,白毛女对上黄世仁,那得是多大的流量啊!
不过,那个时代没有脱离样板戏选角的窠臼,陈强那形象实在有损平反老干部的形象。再者,那时候的电影人,还是有道德操守,不想消费观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