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说起他选择蛋糕,是因为那跟《蓝精灵》里面馋馋偷吃的蛋糕是同一样式的。
他老妈突发兴致,问:蓝精灵有多高呢?儿子回答说:有两个苹果那么高。正好桌子上放着两个苹果,我们还把苹果摞起来比划了一下。
说到《蓝精灵》,两辈人并没有什么代沟,只是我们看的是电视上的动画片,而儿子从小看的是小姑姑给他买的画册。
画册还在,这个话题还可以传承下去。

昨天儿子说起他选择蛋糕,是因为那跟《蓝精灵》里面馋馋偷吃的蛋糕是同一样式的。
他老妈突发兴致,问:蓝精灵有多高呢?儿子回答说:有两个苹果那么高。正好桌子上放着两个苹果,我们还把苹果摞起来比划了一下。
说到《蓝精灵》,两辈人并没有什么代沟,只是我们看的是电视上的动画片,而儿子从小看的是小姑姑给他买的画册。
画册还在,这个话题还可以传承下去。

今天频道北京国安对青岛海牛的比赛,看到比分是2:2,还没高兴到点,那个球被取消了。
本以为海牛这次是在劫难逃,毕竟这是国安的主场,当年海牛降级就在这里。
不过,当王刚换上场的时候,我觉得海牛有希望了。
果然……
阴了一天,晚上一家三口出门觅食。转了一圈后,决定从各摊位上买一些吃食回家当晚餐。
这个任务交给儿子,由他选择平时惦记过,却没有买过的卤味,最后从四个摊位凑足了晚餐,回家拼盘上桌,儿子吃的心满意足。
这些卤味中,量最大的属于东北风味,如猪肚饭、肉卷肠,这是儿子以前没有吃过的。
儿子小时候在奶奶家的时候,吃的多是市场摊位上的炸货,而且那时候市场上的也基本就是那几样,所以他并没赶上好时候。再往前20年,那时候农村的大席上,现在这些卤味是根本上不了桌的。
吃货错过了最好的的时代。
九三阅兵期间,台湾的苑举正教授回忆,他曾问他父亲为什么作为一个文人要抗日,他父亲回答:日本人烧我们的房子啊!
这日本鬼子真是又坏又蠢。
在中国农村最逼人的事情,莫过于乱时烧房,平时砸锅。记得80年代看过一部土地战争时期湖南暴动电视剧,受极左主义影响,有的赤卫队烧房子逼迫有产者成为无产者,结果遭到反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尚如此,民族存亡关头,抗日的必定抗日,你鬼子烧房子,那本来不打算抗日的也跟你拼了。
那个时代农村百姓恨烧房,现代城市打工牛马们最恨什么?自然是欠薪。
偏偏有荷兰猪,把中国安世员工的工资给停了。
这纯属蠢到家了。
这都不用答应工资照发的安世国内领导层喊“自独立主”,员工们估计都直接给他们黄袍加身了。
安世这帮蠢强盗们,可能忘了他们中国曾经有个本家,叫安谋。
现在他们是逼着安世中国顺理成章走安谋的路。
闻泰收购安世,与其说看重是安世的技术,不如说是不得不忍受西方那一套专利体制。现在好了,荷兰抢走了安世的牌子,中国安世不是该怎么干活就怎么干。
技术,不干着么。专利?我的啊!
陛下,为何造反?!
打小吃粗制滥造的煎饼吃怕了,后来终于煎饼成为可选项后,就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吃煎饼了。
再后来工作后,每次出差到泰安干校,看到门口那些买煎饼的,听听那价格,不由打心眼里鄙视:真是没吃过好粮食。
坚持了快四十年,最近也开始吃煎饼了。不是因为煎饼好吃,换什么原料,煎饼还是煎饼,只是现在的薄面饼越来越少,还越来越难吃,特别是京城,那所谓薄饼,脆的跟沾了水的周村烧饼一样,一折就开裂了。
吃卷菜,特别是自制的朝天锅,煎饼反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6月份开始,公司使用的用友服务器就时不时出现各种症状,到了9月直接就连接不上了。
这就逼的我不得不将ERPNext投入实战,实行账务并行,运行起来,除了不能实时查询余额,真的比用友简便快捷多了。
前天系统突然恢复正常,我赶紧将账务补充完成,这次是反向的了,对照的是ERPNext中已实时处理的账务。
今天把用友的账务整理打印完成,重新将两套系统的账务及总账、试算平衡表核对了一下,严词合缝,分毫不差。
等静下心来,把ERPNext外挂完善一下,基本用友可以当替补了。
不过,那至少还有两个月吧。
恭喜党毅飞!
经过昨天一下午的观战、分析,本局直播的时候已经无力同步分析,连直播进入中盘都不敢一直观看,这心情像极了当年BC卡杯党毅飞与白洪淅的决赛。
已过而立之年的党毅飞冲入一冠群是八年前的LG杯,而距离他首次打入大赛决赛也过去了十三年。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决赛不是在韩国举行,对手不是盘内外鬼精的白洪淅,当时状态火热的党毅飞会有更大的成就。
不过,能以31岁“高龄”在大赛夺冠,击败的还是申真谞,党毅飞值得尊敬。党毅飞如此,年轻棋手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另外不得不说,从半决赛对范胤开始,申真谞的状态并不好,似乎他在申工智能与经济赢棋之间踌躇。踌躇与迷失有时是一步之遥。这对围棋而言,似乎并不是好事。
《沉默的荣耀》热播,电脑上CCTV无法观看,加之对此类题材改编及表现我有所保留,所以并没有观看。只是在抖音平台上偶尔看一些介绍。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里面居然蒋介石的镜头,而情节还是表达他对统一的坚持。
我呸。
我怀疑这是短视频制作人嫁接到《沉默的荣耀》里的,否则这个电视剧的编导脑子真是被自己吃掉了。
蒋介石何许人?我打小知道最早的形容词是独夫民贼。
后来读书了,还没有学历史,是从《金陵春梦》的《郑三发子》开始知道蒋介石,反正不是好人。
10几年前儿子跟他妈随团去台湾,其中一个景点是蒋介石纪念堂,导游忽悠孩子们给老蒋牌位鞠躬,被他老妈看到,老远就厉声制止。据她回忆,那一刻之后再没出现的导游眼中,是从没看到过的恶毒的眼神。
后来问儿子,儿子当时虽然小,脑子倒清醒:我凭什么给你鞠躬。
如同抗日一样,不懈的教育可以刻到一代人的骨头里。同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能被淡化甚至美化。
假期在伟东书架上,还特意抽出《隐秘而伟大》看了一下。跟电视剧使用化名卢池将军不同,书中安排夏继成进国防部,获取淮海战役情报的人是吴石。
现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爆,其中一个看点就是剧中人物,无论是我党还是反动派一方,都使用了真实姓名。
原先电视剧等作品,涉及台湾当年情报战,基本都使用化名,即便是国民党反动派,也多以职务代称。
我想,这除了情报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统战,给国民党那边当年血债累累的当权者,留有一点“各为其主”的颜面,给个体面的合作身份。
现在看,使用真名,彰显罪责,不止是那些人,或者其后代过世了,还因为,是他们自己不体面。
国庆期间在伟东除了打谱还翻看了一下书架上的书,本想把《士兵突击》带回来,但书包被媳妇塞的实在放不下才作罢。
其间还在茶几抽屉里发现了一本书,是勒卡雷的《荣誉学生》,当年不知道看到哪随手扔到抽屉里了。
翻看一下,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神奇。书是以大英帝国的情报局从香港溃退开始,让一帮英国记者们如丧考妣。
而书的情节主线情节之一,是英国情报局翻箱倒柜凑人马,费尽心思拉关系,对中国新型潜艇工程人员的策反。
看一个国家的实力变迁,最好的视角是敌人。书中越战时期,衰落的是大英,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书中同样的敌人,已经换成了老美。
致敬今年刚去世的黄旭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