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归队》热播,很多评论说东北抗联的影视剧太少了。
其实东北抗联题材的影视剧不少,且不说一曲《嫂子》依然萦绕的电视剧《赵尚志》,早先的电影从解放初黑白片《赵一曼》,到文革后的《归心似箭》、《奸细》、《最后八个人》,乃至后期的《关东大侠》、《走向辉煌》。
只是近些年抗联电影少了,因为中国电影厂模式成为历史,作为抗联题材电影主力长影已经成为工业遗产名单上一员。
市场经济时代的电影,已经从向前看转变为向钱看,也就很难再期待那些厚重的革命影片。
即便是八一厂,拍出来的片子,能让人再熟悉的,只有放映的片头闪闪放光芒的五角星了。
作者: 512song
明珠暗投的抗日佳作《子孙满堂》
今天回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的确精彩。
如网上评论那样,只要不掺杂个人私心,中国导演是可以制作精彩的晚会节目。毕竟现成的,已经经受过历史检验的内容在那里。
节目组刘敏涛等表现的短剧评价颇高。
而节目让我不由又想起多年前江一燕与董勇的小品《子孙满堂》。
如果将小品末尾砍掉,以董勇扮演老爷子明白过来老伴早已去世为结尾,虽是喜剧但搬上这台晚会都不违和。
那个节目放在《喜剧总动员》中实在明珠暗投了。
武德充沛一例
昨天大阅兵,家里没有电视,我们爷俩一人坐一台电脑前观看的。
两个与当兵擦肩而过的人,只能过过眼瘾了。
不过我还好,至少我碰过真枪,那小子估计这辈子是连枪也摸不着了。
阅兵式上有民兵方阵,说是来自抗日根据地,我们当年农村是真发枪真练啊。
训练之余,我也凑在民兵队伍里面摸枪,记得老式步枪有个椭圆形的金属物件,我那时手虽然刚能握住,但还是一下子就把它摁到枪托后部,引得一片惊奇声。
网上说中国人武德充沛,此言不假。
重建黑白账
早上都定好闹钟的了,但还是没提前了解阅兵的转播流程,打开电脑的时候,镜头已经到了天安门城楼。
在阅兵来宾中,我最意外的不是已经赶点到的印尼总统,而是国民党孤臣洪秀柱。
前几天台湾省某单位发狠话,如果国民党曾任政务官的人,去参加九三阅兵将被查办。
反了他了。
这胜利前抗日有罪,胜利了庆祝抗日还有罪,这抗日白胜利,这么多先烈的血白流了?!
原先两制规划下,那边内部事务这边不好干涉,但现在那边就一个省,也别跟他客气。从九三阅兵开始,可以把抗日时期的黑白账重新建起来了,谁敢查办参加阅兵人士,不管官大官小,统统上账积分。
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忽悠人的780M
有一段时间了,短视频还有微信的广告持续不断给我推广告,是AMD锐龙7系列的笔记本,价格优惠,算上国补16G内存加512G硬盘,2.5K的高清屏都快跌破3000元了。
我有点动心,主要是看中广告里面提到的760M的apu显卡,想买来测试一下其NPU在lmstudio下运行7B大模型性能如何。
但因为现在的笔记本都用的好好的,也没有更换的需求,也就一直看着,一直继续动心着。
今天看到京东广告里面多了一个少见的品牌,价格略高,内存已经到了32G,并且专门提到了笔记本的NPU性能。
这让我重新研究了一下个笔记本的参数,发现原来其apu都叫780M,但具体到型号,差别巨大,只有第二位是8的,诸如7845,才有NPU辅助运行AI。
看来原先笔记本大降价,应该是AMD给厂家巨大的优惠,或者,就是厂家又被AMD忽悠了。
二女杰再防国安将
昨天泰山6:0痛击国安后,微博上看到有关国安球员与球迷冲突的报道,当时也没怎么注意,这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今天忙完月初工作后,打开短视频想再开心一下,看到了昨天双方冲突的详细视频,顿时更开心了。
都说泰山不怕国安,或者应该是山东人不服北京人,这是骨子里的。那两个酒店女大堂经理,面对一帮子高自己一头的球员,全程就没有怂过,不要说球员让着她们,是面对那气势不得不收敛。
有评论说得好,王刚张玉宁要感谢那两个女球迷,否则,可能直接退役了。
0:6,无知的后果
今天儿子卡在团购的优惠券到期日回来,出门前看了一眼中超泰山与国安比赛的阵容,感觉哪里不对劲,再次确认了一下,国安中场首发的的确有池忠国,心里有点底了。
国安是真没把泰山放在眼里。
池忠国已经不再是疫情前的他,何况身边也没了奥古斯塔和比埃拉两只大老虎。
这北京外教也不了解两队的历史。其实鲁京之战的胜负,看前两次贴身犯规判罚就能预测出比赛结果,放纵对抗强度的,泰山压顶,吹毛求疵的,国安求败。今天是外籍裁判执法,你这不是找抽嘛。
但也没想到国安被揍得这么狠,0:6惨败,两回合算下来,还赔了一个球。
比赛前五个球是吃饭后在路上及等车时候,通过手机咪咕观看的,公交上人不少,也不敢表现出高兴的劲头,免得引起纠纷。
不过,心里是真高兴啊。
崔康熙,有脸就连回也别回来了。
从《乱世三义》看主角演技重要性
央视八套接棒《万物生》的电视剧《归队》中,有诸如倪大红、林永健等金牌配角,好在胡军的演技还是能撑得住的。
之前随感中写过,影视剧中主角的担子要重得多,要撑得住场面,推动得了剧情,这绝非配角简单一句“得加钱”出彩那么简单。
黄海波在《乱世三义》中的一场哭戏,在网上光为推崇,传说成为某些电影学院的教材,多少年无人超越不好说,但黄海波的表演的确精彩,而且不止是最后哭的细腻表情,而是从恍惚间听到虎啸开始,就将回忆的不同情节一一展现出来。
这才是主角应有的水平。
不一个档次的导演情怀
中学语文课上,学习周立波的《娘子关前》,当讲到“自然,怕是一点也不怕的,只要有武装,就是冲到满洲去投义勇军,也不是难事”那段,老师简单说了一下,中国抗日最苦的就是东北,因为那里是日本鬼子的大本营啊。
周立波后来写了东北土改背景的小说《暴风骤雨》,相必回忆起来,对自己这句文字应该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几天央视八套开始播《归队》,残酷而壮烈,与当年侧重的写意电影《归心似箭》异曲同工。
同时,前两天中央六套,连续播了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两天,应该是给他的新作品壮声势。不过我宁可接受这部从结尾看,个人情怀满满的类型片,也拒绝他后来的电影。
同样个人情怀的电影,宁浩就跟管虎不在一个层次上。宁浩电影《黄金大劫案》看似喜剧片,但陶虹等扮演的抗日志士牺牲的片段,拍得从容壮烈。
而最后雷佳音扮演的小痞子中枪后的内心独白:为啥从大清朝到满洲国,有吃有喝的,也没少了这些不怕死的人。有的事,比命还贵。
一下子给电影,给宁浩,给片中的角色,上了一个档次。
当然,与《厨子戏子痞子》相比,他前一部播出的《无极》,真是辣眼啊。
文笔才思难配《胜利》
前天无意中看到央视一套节目在播放纪录片《胜利》,看了几集,昨天十套也开始播放。
从八十年代就喜欢看这类的纪录片,但最近这些年央视纪录片水平滑落很大。本来也可以理解,同样的纪念日这些年拍下来,有《人民必胜》、《让历史告诉未来》等佳作珠玉在前,编导也想拍出新意来。
但是也不能为了新而新,这部纪录片跟前段时间看的《重庆谈判》一样,只是补充了新发现的影像资料,并围绕这些资料加以扩展,导致整个片子碎片化严重。
可以说,编导的文笔与才思配不上《胜利》这个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