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扑克牌

乐乐的爷爷喜欢给我们买玩具,而最大的本事则是能因陋就简制作玩具。他制作的最早也是最好的玩具,是我们玩的第一副扑克牌。
那时好像是80年左右,还没有进城,农村文化用品还很贫乏,扑克牌属于稀缺货。因为文革之后不久,当时还有大量遗留待销毁的毛主席语录卡片,他老人家就弄了一些回家作为扑克牌的材料。
牌是有了,但还有各种花色,这也难不住他,他切开地瓜,把地瓜块刻成桃、花、尖、心的形状,蘸上红墨水、蓝黑墨水印在语录卡片上,再加以手工描绘,一副扑克牌就做成了。
那时我打扑克认字两不误,扑克水平没有长进多少,语录倒是背了也少。围绕这些语录,他还给我们讲相关的趣事,印象最深的的就是到食堂吃饭前背语录,大家几乎都是背那句简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而扑克牌的趣事印象最深的,则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一起吃过的黑窝窝头,就起名叫“黑桃老帽”。
再后来条件好了,他从张店给我买回一套两副的水浒扑克,在熟背一百单八将的同时,原先那副语录扑克牌也就慢慢散落了。

每到干活倍思亲

都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孝子,但感觉在我们家,儿子总是靠不住的。在家每次不情愿地干那些拖得不能再拖的活时,总是想到:乐乐的爷爷在多好,这活他爱干。
昨天画棋盘也是一样,画完之后看着差强人意的棋盘,想到当年他老人家给我在纤维板上画的第一张棋盘,那张要规整多了。
我们家动手能力是一辈不如一辈,乐乐的爷爷除了不能修风雨过后的房顶这类专业活,家里的家什活,从穿马扎做拖把,到粘报纸钉杂志无一不精。
记忆中每当他老人家在全神贯注地操作尺笔时,乐乐奶奶总是一脸不屑地跟我们说:你爸也就能干这些细活。
想来他老人家虽未反驳,但总还是能听到的。
有一次他曾跟我说,他也干过很多事,想写一本回忆录,话语间也多少有些豪气在。
他留给我们的文字,只是几段记录他孙子趣事的本子,而搬家过程中也不知夹杂在何处。
不知多年之后儿子会怎么想起我,只要能在和他的孩子说:要是你爷爷在就好了。
那我也就满足了。

初试自做棋盘

我小时候压力真是非现在儿子所能比,乐乐奶奶那时候给我的人生规划就是:好好学考出去,不行就跟着某个舅或者姨夫学木匠。
好在考出去了,中国也少了一个好木匠。
最近买了日式棋盘后,虽然比棋墩要好一些,但和双元精瓷搭配,还是拥挤,而精瓷棋子偏轻,棋子密集时落子更容易导致周边棋子的移位。
于是决定自己做一块棋盘。
从网上花65块钱,买了一块46X45X3㎝的樟子松拼板,简单打磨不上腊,现在的上蜡说是比上漆环保,其实换汤不换药。本来问商家能否加钱选一块没有明显疤结的,但商家回答松木的疤结基本避免不了。
下单后一直暗暗祈祷木板品相能好点,但到货后才明白,为什么那么有人喜欢攒木料了,好木料也是可遇不可求。
买木板之前,就从网上买了斑马牌的油性笔,但选择0.7mm,到货却是还是最常见的0.5mm的,也懒得换货了。周六趁到大润发买东西,又挪用儿子的卡从好易得买了丁字尺和三角板。
工具备齐,开始干活。首先选择没有大疤结的一面做棋盘面,第一步将棋盘用尺子测量分为四个区,画出棋盘外线,然后依次分区纵横用铅笔打浅线,最后使用油性笔画线。
还算顺利,棋盘顺着纵线画线效果较好,而横线墨水有随木纹印渗情况。这种印渗情况在画星位的时候最为明显,星位画的是七扭八歪的。
画完之后,基本满意,选择手数多的棋谱打了一谱,效果非常好,再无拥挤叠压的状况。用蜂蜡把棋盘简单擦拭一下,棋盘的颜色也就没有原先那么浅了。
本次折腾算是准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动手折腾,也为以后自己制作棋盘积累了经验。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选料,找到平整无疤结的木料属于可遇不可求;其次木料制作前要先用细砂纸打磨,避免或减少油墨顺木纹渗透情况;第三,可以试试用钢笔蘸碳素墨水画线,保证线条粗细的一致。

等有好木料再说吧。

超市自助结账比较

本来今天晚上想给儿子炖酸白菜,但找了半天,发现搬家搬的原先的粉条找不到了。搬家后买东西都是到附近沃尔玛的,考虑到还要买其他一些用品,就骑车到大润发购物。
大润发已经满是年味,集中摆放的年货,更熙攘的购物顾客。买好东西前去结账,因为今天去的早,结账的柜台前排队的人倒不是很多,但我还是到自助结账柜台那里体验一把。
在一个不耐烦的服务人员瞎指挥下,自助体验非常差,花了比平时还要多的时间才结完帐,还被迫放弃了一件扫码失败的商品。
和沃尔玛自助购物通过微信小程序,随取随扫,最后结账扫码确认不同,大润发的自助结账是到出口的自助柜员机前扫码结账,等于是用机器设备代替了人工。
比较而言,人工结账简直就是受罪的沃尔玛的自助购物体验无疑更好,不用下载专门的APP,扫码便捷随意,如果出口再有更多确认扫码的机器就更完美了。
而可能因为本身结账效率在济南超市中效率最高,大润发在自助结账上动力不足,简单以机器代替人工,六台终端列队相对摆开,拥堵程度更甚于人工结账,唯一好处可能就是电子支付结账更为快捷,而电子支付方式也自然只能使用东家的支付宝。
估计大润发选择这种自助结账方式,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和沃尔玛一样,使用微信,等于是资敌,而自家的支付宝APP已经太过臃肿,无法像微信那样通过小程序及时提供功能。
另外,从两家超市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也能看出二者便捷程度的差距。
由此推及,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还很遥远,至少现阶段他更好的功能定位,应该是招之则来,挥之则去,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而不是强制人们接收他的流程,遵守他的规则。

错失良机

在魔兽世界后续的资料片中,最为期待,但却最为失望,甚至深感痛惜的是德拉诺之王。
在经历了以中国风为卖点的熊猫人之谜后,暴雪似乎也憋着劲准备施大招,以魔兽小说《战争罪行》结尾青铜龙救走小吼为引子,将游戏的舞台拉回到三十五年前,已被改变了时间线的的德拉诺。
除了堪称好莱坞大片水准的片头动画,暴雪还为即将登场的德拉诺七雄制作了单独的宣传片,将这些从魔兽争霸就出镜的英雄,重新包装,在英雄凋零于副本的一片萧条中,大有点兵聚将,重打锣鼓另开张的架势。
当看到以前只会指挥我等脚男们的萨尔一马当先穿越黑暗之门的那刻,我们爷俩是热血沸腾。而维纶之死则更是将这种情节带来的震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那也是似乎也是这个版本的最高潮,其后整个游戏的剧情发展急剧堕落,小吼早早就被捏死,德拉诺七雄也彻底沦为NPC,而本以为会有大量情节展开的鸦人故事线也莫名烂尾。
据儿子打探到的消息,是因为本版本的负责人中途从暴雪离职,从而导致游戏草草结束,古尔丹的早早上位,只是为了引入下一个版本。
可以说暴雪错失了重铸辉煌的最好时机,没有了英雄的魔兽世界,也就渐渐冷却玩家的热情,魔兽世界也就只是一款打发时间的游戏而已。

剧情的荒废

我接触魔兽世界算是晚的了。当6、70年代玩家在艾泽拉斯大陆及外域冒险奋战的时候,我还在玩着意图东山再起的《英雄无敌V》三部曲。
最终在儿子的撮弄下进入魔兽世界时,已经是忘了开的巫妖王之怒。虽然错过了爱与家庭等经典的故事任务线,但我依然认为,巫妖王之怒是所有以情节推动的资料片中最优秀的一部。
从开始的圣光之愿礼拜堂之战开始,到伯瓦尔黑装备坐上巫妖王的王座,堪称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诗史巨作。期间的剧情涉及的,既有天谴之门这样的大事件,也有萨萨里安情仇之类的小人物。初入游戏的我,奔走于诺森德冰川丘陵,乐此不疲。
但从下一个版本大灾变开始,就如同死亡之翼重创艾泽拉斯一样,暴雪似乎也开始每个版本都恨不得把之前的剧情人物抹去一般。于是一个个熟悉的英雄被黑化入本,而缺少历史背景的新英雄又根本挑不起剧情的重担,如此一来,单薄的剧情让人无法投入感情与精力,也就只能靠无休止的日常任务供玩家来消遣。
当消遣时间变成时间的荒废,游戏也就被荒废了。

攻击,围棋之魅力

昨晚上临睡关电脑前,又看了一下白天百灵杯柯洁对申真谞的对局介绍,发现柯洁黑153手飞出反击的那手棋,居然是我下午看微博直播时,感觉落后的柯洁应该搏命的位置。
虽然之前柯洁在申真谞的配合下,已经在右边做了足够的准备和铺垫,但这手棋依然让我亢奋的躺下好久才睡去。
最初学习围棋是日本六超时代,后来初接触中国明清古谱,总觉得很是郁闷,明明可以另择大场,偏偏要缠斗不止。
前年在打完陈祖德的古谱大系后,为了古谱网开始整理古谱资料,尤其是完全重新录入了《眉山墅隐》电子版及解说之后,再看现代的围棋,郁闷的则是“怎么还不动手”。
再后来从道策开始打日本古谱,发现其实日本古代的围棋同样是重视攻击的,钢腕丈和再不用提,道策因为属于独孤求败,攻击纯属自我娱乐,秀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坚实,但随着段位的提升,执白的秀策攻击依然犀利。
都说中国古代座子棋和现代围棋是两种围棋,日本不贴目的围棋何尝不是。
在锦标主义的竞技围棋时代,为了一局的公平,围棋推行贴目规则,也就是在这种公平的规则下,就有了藤泽秀行所痛恨的“拿走五十一块钱就心满意足的”的对局策略。
00后申真谞局后被本国棋迷抨击不懂策略,为了三四目棋在读秒的情况下,还不见好就收。也许有了经验的申真谞会收获他一个个的冠军头衔,但他能走到韩国第一人的这一步,靠的是本身的天赋和对围棋本源的探求。
坚持还是妥协?是个问题。

应付的剧情,乏味的游戏

这周晚上电脑用的少,倒也影响不大,日常的浏览、邮件收发都可以用手机来实现。
唯一有影响的就是游戏了。
搬家之后,每天晚上儿子在他的房间灯下苦学,我就在另一房间内玩游戏。开始还觉得甚是惭愧,但玩了一个多月,也感觉和儿子一样,是在苦玩了。
每天的炉石传说的日常还有点趣味,攒足了金币,儿子开箱子抽卡,颇具仪式感。但自《魔兽世界》的主任务线完成之后的日常,就过于无聊了。
暴雪的动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授权电影公司来拍魔兽题材电影,他自己可以制作出媲美真人版的动画。
但魔兽世界每个版本前的动画效果越做越精良,动画剧情越演越令人血脉贲张,但游戏开服后,总有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
魔兽世界的8.0的剧情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有些侮辱吾等玩家的智商:希尔瓦娜斯突然脑残吼附体,莫名其妙地去烧人家的树拉仇恨,然后漂洋过海跑去救人,应该说是救魔。无非是闹事不怕人多,打仗唯恐地图小。
如果说部落一方的赞达拉是意外被签了投名状,那联盟一方的库尔提拉斯,本来是为遭受重创的联盟去请援军,但到了库尔提拉斯,那里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到底是请援军还是派援军啊,怎么看怎么像是吉安娜娘俩使的连环计加苦肉计。
玩游戏也不容易,为了儿子,坚持,坚持。

力气活不是事

从周五晚上开始,就知道了周一要做的工作,真不是令人舒心的事,尤其是工作进度还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在周末两天里,虽然努力不去想那些即将发生并必将发生的事情,但还是不时在脑子里蹦出来哪里会有麻烦,如何解决麻烦。
头绪繁多,恨不得直接开干算了。
一天下来,诸多事情算是都完成了,至少是表面圆满。至于进度,只说是下班前完成,我完成了下班就是。
只要能卖力气解决的事,那也都不是事。

吃瓜群众看红斗

两天晚上没有用电脑了,昨晚上到日常网站,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新闻。在新浪文史博客看到一篇有关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博文,本来点进去只是想扫上几眼,谁知倒序翻看起来,不觉已经快到1点。
我学识粗鄙,四大名著只是捡三本热闹的看,唯独红楼梦没有看全过。若要说看过,也只是看过与中学课本有关的章节而已。
主要是实在是看不下去。上学时候,是看着书里面文字头疼,工作后是听着书外面的学问头晕。
昨晚所看博主的文章,是基于《吴氏石头记》而写。《吴氏石头记》的相关介绍前几日在朋友圈看过,有点印象,所以才会进博客闲看一下。
对官办红学与非红学之争,本人水平低下自无力分辨,昨晚熬夜观看博文,只是看看热闹,看双方你来我往,见招拆招,引经据典,搬神聚仙,颇有开坛斗法之势。
虽说对研究学问没有发言权,但仅从辩论双方所搬论据来看,总觉得红学颇有红门红帮的做派:既拜过开门祖师曹公,就是红门中人;如有对祖师不敬之言论,则是欺师灭祖旁门左道。
这是红学还是曹学,敬书还是拜人?
去年看到一篇与红楼梦有关的博文,博主通过电脑分析红楼梦,驳斥了另一学者根据书中的方言口语,判断成书年代的观点。在信息时代,先学者原先通过汗牛充栋、笔记等身积累起来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小学时候看一本数学的书籍,里面有一篇内容,是通过计算机分析《静静的顿河》全书,通过对作者的文笔习惯、字词使用频率进行比对,为判定原作者提供依据。
现在又过了30多年,把红楼梦章节分开,把阿法狗牵来分析一下,估计用不了多少tpu就能得出个大概来。
但阿法狗估计也不敢、不忍、也不屑来趟这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