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书城闲逛,还有一个目的是想核对一下最近看书时的一个疑问。
我买的《漫长的告别》纸书,是熊猫推介,出版社是海南出版社。精装版的书籍印刷精美,但里面的翻译感觉总是有些奇怪,这也是后来买南海出版社电子书的一个原因。
对比二者,翻译风格不太一样,而我之前起疑一个重要的细节感觉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那就是特里的枪到底开过没有。
书中马洛从特里手里拿过手枪后,闻了闻,又打开枪膛,子弹是满的。后面海南版是说的是“至少最近没开过,再说这把枪早该清理一下了”。根据翻译意思,应该是这把枪没有开过。
而南海版则是“看上去最近没用过,否则这枪一定擦过了”。翻译的意思完全不同了。熟知法律的马洛,扮作头埋在沙里的鸵鸟,阻止特里告诉他任何涉及西尔维亚死亡的细节,显然他通过手枪有了大概的推论。而从后面马洛去见哈兰·波特时,被告知特里带走的就是杀死西尔维亚的那把毛瑟手枪,由此看南海版的更为靠谱一些。
到书城之后,在最醒目的地方,摆着海南版的《漫长的告别》,在其他地方找了一圈,与它在同一位置的热门书,如《月亮与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等都有几个版本的书籍,但没有找到《漫长的告别》的其他版本。显然这本书如果没有熊猫的大力推荐,还是被当做侦探小说一样籍籍无名。
有点失望,不光因为没有彻底解决疑问。
2019年第一逛
搬家之后,无论是泉城路新华书店还是山东书城,都离家更近了。
但四个月过去了,一次也没有去过。
儿子学习还不至于紧张到这点时间没有,只是上高中之后看书时间更宽裕了,没有必要再到书城看书,再者就是有点空余时间还不如玩手机游戏。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终极米迷已经没有了。
今天是2019年第一天,想和闷头赶作业儿子一起去逛一下书城,活动一下换换脑筋。但儿子衣服都换好了,到了门口还是打了退堂鼓,放假前两天欠的债总要还的。
我于是只能独身前往。路程并不远,15分钟的步行。书城里面人不多,大多都是学生,而且是那种没有家长陪伴的。
书籍也少了不少,重点热门书籍被集中在一楼门厅,翻看了一会,也就原路返回,想必儿子来了也是如此。
也算新的一年第一次外出闲逛,这应该也是我们这一年的缩影吧。
2018最后一梦
这周估计是因为用脑量陡然集中,加上昨天晚上喝了一壶糯米普洱,躺下后少有的地进入梦境。
开始的梦是杂乱无章,但也堪称美梦,好像在大聚会,喝酒把某酒桌大咖喝得在那里胡说八道,聚会结束后在雨中漫步。
但漫步到了终点之后,画风急转直下,敢情是过去考试。考点好像就是在实验中学,而我去考的是最后一门语文,而且是和儿子一起考。等到了门口突然想起,前面自认为考的不错的几门,都傻乎乎忘记写上自己名字了。
连忙给乐乐的爷爷打电话,他一如既然地安慰我:没关系,你这么多年不考试。再说考不过还可以继续干你的工作。
心怀绝望的进了考场,门口验证的还是上岗证考试那位。而考试第一题记得很清楚,是根据四张连贯的图片推断出四位数字密码。而最后的作文是讨论美食的,心里还想,这下儿子考应该好写。
上班的闹钟响之前就醒了,但依然恍惚了半天。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了,这个梦应该算不上预兆,而是总结。
乐乐的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整十年了,曾经想把回忆整理一下,怕自己忘记,怕留给儿子空白。但这里面有太多可想却难写的东西,也就作罢。在这十年中即便梦到他老人家,他也是不说话的。努力回想他在梦中电话里的声音,清晰亲切却又模糊渺远。
昨晚睡前,儿子叮嘱我早点叫他起来做作业。我对还在做作业的儿子感慨,我当年要是像他这样努力就好了,儿子头也不抬回了一句:我比你努力吗?
应该比我努力。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努力的表面有太多的分心,而这分心是因为他爷爷的宽容所致。这点我比他幸福多了。
2018年,还是不错的一年。
绕道的精彩
在翻看第二遍《漫长的告别》的时候,对马洛在寻找韦德过程中,一天见了三个医生的章节,我是直接略过的。
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不是很喜欢那段。从情节上论,感觉那是为了给小说增加一些曲折性,总不能一下子就把人找到了。从文笔上看,则感觉异常压抑,尤其是那个蓄养老人那个医生的段落。私下甚至认为是钱德勒把自己在戒酒过程中的经历加到小说中了。
但看村上春树的序言,这段却是他最喜欢的段落之一。在同是作家的村上眼里,这种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连编辑都忍不住有删掉念头的内容,往往才是作者文章的奇妙之处。
看罢之后,更觉汗颜。
自己以往看书或者翻书无脑过眼,却还敢对作者的心血说三道四,真是就如在饭店里花钱消费了,对菜品鸡蛋挑骨头,感觉自己是大爷一般,无知且粗鲁。
以后再看书,好就喝彩,至于遇到看不懂的,甚至看不顺眼的,就要打心底告诉自己:此处必有妙用,他日再看。
但如果一半书通篇都如此的,那就直接扔一边吧。
非标准的精品
昨天把新买的精瓷围棋收起来后,虽说感觉超值,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好容易使用棋墩为主了,怎么棋子都这么不合适。
突然起了一个念头,量量棋盘,看看到底么回事。
人就怕认真,用祖传的米尺量了一下棋墩,差点把我气晕。棋墩长是标准的46㎝,一点也不多。但横量宽度只有42㎝,比标准尺寸整整少了1㎝。再用儿子的直尺量一下棋盘的格子大小,长是标准的2.4㎝,而宽只有2.2㎝,这也就导致只有小号的棋子才能横排不拥挤堆叠。
谁要是再迷信吹捧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我一只手举起棋墩砸死他。
看了一下淘宝网上的日本棋墩尺寸,很少有达到所谓46㎝X43㎝的。只是我的这个棋墩的宽度算是最小的了,再加上留边过大,棋子拥挤也就不奇怪了。
明白了真相更苦恼。纠结了一晚上后,今天下单买了一款4㎝的瑕疵版乌龙新榧拼盘。棋墩是情怀,棋盘是工具,现在也没有多少乐趣,就不要亏待自己了。
意外的满意
从接触围棋棋具开始,印象中除去塑料和纯玻璃低端产品,国产围棋制作工艺主要有就是玻璃(云子)和瓷(双元)。相对而言,打着传统工艺旗号的云子名气更大,占领着中高端市场。而双元则依靠工艺简单良品率高,在入门级靠价格低廉占有一席之地。
但为了抢占市场,双元还推出了不少价格更低的密胺制品的围棋,我之前接触的双元品牌就是这种塑料盒包装的围棋,手感极差,很多棋子还粘合在一块,等于自己砸自己招牌,所以一直很无视双元的围棋。
最近在飞扬围棋论坛看到某位老大,在那里展示他优选的精瓷围棋,感觉还是不错的,看着价格便宜,也就从网上下单买了一副,算是把围棋品种凑足了。
买来之后初看包装,不由心里一凉。本来店里的图片是双元的,但到货发现牌子是昌盛园的,是河南一个装饰材料公司生产的。
拿出棋子一看,感觉还是不错的,棋子整体规整,拿在手里手感不错,关键是厚度合适。
回到家和原先的小坐云扁比较了一下,大小厚度差不多,但规整度性略好,只是颜色发灰。打了一局,棋子在棋墩上非常拥挤,并不适合日式棋盘。单个棋子的份量感觉还不是很明显,收棋子的时候棋子一多,就明显感觉到份量比云子轻多了。
小学时候一个同学家里是瓷器厂的,他曾经给过我一些各种型号的瓷棍当筹码玩。接触围棋后曾想,既然细小的瓷棍都能做的那么标准,做围棋应该也没有问题啊?
看来是瓷器制品在重量和色泽上的先天不足,让精瓷围棋在与玻璃制品的云子竞争中出于劣势,而为了抢市场,又破罐子破摔,忽视质量,导致只能混迹低端市场。
据说近期双元的二代精瓷产品改进不少,如果比普通精瓷有所改进,倒可以考虑一下双面的。
作家读者
审阅档案的活今天算是收工了。活看似不多,但看的眼疼头疼。
这活和看书一样,要只是泛泛翻看,眼过脑过自然轻松。如果看书要记着里面人物、情节,前后关联,就不是轻快活了。同样,审阅档案要是需要按脑子里的框框,从厚厚一本中找到并判定取舍需要的内容,出现新情况,还要和之前审阅过档案对照一下,那就累了,累眼累脑。
这样几天干下来……也就干这几天了。
即便用心读书,也分两类人:读者和作家。
因为亚马逊近期一直没有什么电子书的优惠活动,好容易一毛钱抢到的《本源》,偏偏还是我最不喜欢的那种类型。于是继续翻看《漫长的告别》,感觉里面的某些关键性的生硬翻译,影响了情节的理解,一度冲动想买本英文版的来看看。但好在还是很快冷静下来了,以我现在的英文水平,还是省省财力和脑力吧。
于是又买了一本南海出版社的《漫长的告别》电纸书来对照着看。之所以买这个出版社的,是因为这本书的宣传语不只是村上春树推崇了,直接是村上春树写了两万字的推荐了。
书下载打开,直接开始到了正文,也太卸磨杀驴了。手动翻到最前面,说是推荐文,其实就是作序,或者是读后感。忍着仔细看了一部分,还是放弃了。
不愧是作家,这读后感写的,抛开文笔不说,单单那对小说细节的引用解读,就让我这自认为读书的无地自容,连读者都算不上了,只能叫翻书的了。
人家那十二遍得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实战测试私有云
今天翻看了一天档案,最终还是没有控住速度,谁让平时看书快习惯了。到了下班看的都快吐了,眼睛累的不行,心里算计要是眼睛出了问题,我也戴个眼罩,还是黑的,只是这样算不算工伤?
回到家连游戏都懒得玩了,躺下突然想到怎么批量快捷把扫描全能王扫描的文件导出。原先都是通过邮件发送,但是这样适用那些少量、体积不大的文件,如果要是大量高清的扫描资料,尤其是以文件夹分类存储的原始图片文件,邮件分享方式就受限制了。
于是又想到私有云,既然扫描全能王支持百度网盘等公有云,私有云应该也支持。打开手机找了一个文件试一下,果然分享方式里面有手机先前安装的nextcloud,设好账户,点击分享,再打开nextcloud的网址,发现那个文件已经上传上去了。
感觉web管理还是不方便,于是下载了nextcloud的客户端,但这个客户端并不带私有云文件管理功能,只是做同步管理而已,点击文件,还是转到web上了。
不死心,又下载了owncloud的客户端,结果不但功能一样,连版本号、界面都一样,不愧是刚分家的兄弟。只是owncloud的客户端文件大小只有nextcloud的一半,令人费解。
如此以来,以后不光可以随时同步手机,下一步整理家里的那些不舍得扔,又占地方的杂志书刊资料就可以用上了。
儿子的圣诞节
昨天平安夜,儿子下晚自习回来,唯一挂念的就是上线到铁炉堡转了一圈,看有什么活动没有。临睡觉前还不忘嘱咐一声:把门窗都关严实了,别让圣诞老人进来啊。
关灯后等了许久才听到儿子的轻呼声。
今天早晨儿子照例被我们喊醒,睡眼迷瞪的看到床头那越来越糊弄事的圣诞礼物,满脸绷绷不住的笑容,最后忍不住一头钻到被窝里。
儿子从小天真,直到五年级了,在一帮同学“没有圣诞老人,你爸妈骗你,是他们给你的礼物”的围攻中,还脸红脖子粗的用“就是有圣诞老人”无力回击。
天真总归会散去。
儿子相信我们,才相信圣诞老人。希望他不再相信圣诞老人了,依然能相信我们。
蹭热度
前天刘老板无罪开释,网上报上顿时热闹非凡,非常热闹,真是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今天在几个网站都看到当当网怒怼李国庆的文章,标题各异,但内容却也出自一人。
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世界变化快,李国庆已经由李老板变创始人了。
回看正文,发现文章写的真是恩断义绝,割袍断义不算,连当当的logo都要责令撤下,这划清界限之决然,颇有当年那个打倒在地然后踏上一只脚年代之风。
本来看过也就看过了,但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再打开由看了一遍。
不对啊!且不说李创始人一向看不惯傻大笨粗的刘老板,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断不会发文为其开脱。从其文章看,怎么看怎么都是在寒碜刘老板啊,只不过没有巨人史老板直接指桑骂槐而已。
莫非我不光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差,连文字鉴别能力也没了吗?不由汗下,不觉间读了十二遍,越来越怀疑自己,当当怎么也不会看不懂这反话啊?最后一遍时,余光扫到当当文章末段那广告词,呵呵。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