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kindle在儿子手上,上次在亚马逊镇店之宝活动买的阿加莎的全系列电子书,一直没有得看。
今天打开kindle直接翻到全集中的《蓝色列车之谜》。这本书是在购买全集之前在关注书籍里排名第一,但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购买的书。
一直关注并不是这本书多么有名。只是因为一个记忆而已。
当年《大众电影》是首要娱乐刊物的时候,其中一期中有电影《阳光下的罪恶》彩页,有剧照,也有剧情介绍,提到女主角被杀,宝石火焰之心被盗。后来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剧情完全对不上。
再后来,在亚马逊看到《蓝色列车之谜》书籍介绍的时候,才明白当年的电影介绍张冠李戴了。
这样的记忆,也许没有多少意义,属于垃圾记忆吧,但却总也忘不掉的。
分类: 杂谈杂忆
同书二坑
被一本书坑两道,这还是头回碰到。
按理说被坑一次长个教训也就罢了,第二次被坑只能算是自找。
上次被坑,骂了它一顿,这次再骂一顿。
这次被坑还有有迷信的心理在里面,总觉得专家出的书,问题可能不在书里,可能跟系统有关,更和本人理解水平有关。但到头来发现还是出在书里面。
作者技术水平高,未必写书的水平就高。
而能把技术类的书籍写的井井有条,理论结合应用信手拈来,让人读着触类旁通,那是高手,如台湾的何敏煌。
而把技术类当成非技术类书来读的,那就是高手中的高手,比如写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那位大神。
第一次菜籽油炒菜
上次回家时,家里油桶见底,恰好儿子提到暑假游学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就从网上买了一桶菜籽油。
此次中秋回家,发现那桶油没用多少。那娘俩还是有些吃不惯,有了花生油就更不会动了。在家只给儿子做了一顿盖浇饭,也未曾冒险使用。
今天独自在家,就尝试用菜籽油炒了一盘酸辣土豆丝。油加了不少,热了之后有股异香,没有想象中厚重的油烟。土豆丝入锅翻炒,油的浓度要高于玉米油和豆油,而土豆丝的颜色也保持原色。
出锅后品尝了一下,味道还是不错的。不知是不是油加的有点多的原因,还是土豆丝淀粉冲泡不彻底,盘底少见有层残余的油层,但用餐洗净擦拭,倒不油腻。
这也不算是第一次家里食用菜籽油,只是我第一次炒菜。很小的时候,乐乐的爷爷曾经带回过一次菜籽油,依稀记得当时油烟很重,味道一般,连他老人家都觉得这个在我们当地不会有市场。
估计和豆油一样,随着工艺的改良,无论质量还是口感都在提升吧。
西沟的虾
昨天中秋,早出冒中雨东向,傍晚观夕阳南回。跑路程不少,上的桌面的美食却了了。
今天儿子上课,我们在朋友家聚餐。准备中提到了虾。我对虾兴趣不大,唯一有胃口的就是炒或者煎河虾了。
和我喜欢的大多数美食一样,这和价格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一种情怀。
小时候村西口有条小溪,叫西沟。每次夏秋雨后,溪水骤涨骤降后,村里人都去那里捞鱼筐虾。每次我也前去,但自己动手的少,主要看热闹。好在舅多姨夫多,每次回家都能拎一些到姥娘家让她给加工。
虽然她老人家整天唠叨什么“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天不骂下河摸虾”,什么“摸鱼捞虾,饿死老妈”,但我每次拿回小虾去,她只是看我一眼,就下厨给我煎炒去了。
西沟再往西就是西河了,在我进城后,那条河就逐渐。今年雨水多,听说村里人去看洪水,应该就是西河了。
军校的念头
中秋节返家的火车上,脑子里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儿子考军校怎么样?
然后回想一下,之前我还真从未有过如此的念头。
虽然我当年走过这条路,只不过半途而返。
不知乐乐爷爷当年让我考军医大有没有私心,反正现在我是有的。
我高考报考军校的原因,固然有圆他老人家年轻时未尽理想的原因,但在还分配工作的年代,可以只穿着裤衩上学去的诱惑才是主因。
不知减轻家庭负担,减少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业的影响,是不是他未说出口的原因。
做事收工当尽早
四个月前,根据实际需要学习网页采集,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虽然笨拙粗糙,但初战成果却也异常圆满,甚至对自己的思路颇为自得。
后来因为工作方向暂且搁下,同时也是想在原先思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优化程序。
今天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程序一无所获。打开网站,发现网站已经大改版。
这改版应该和我上次采集没有关系吧。
看来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鼓作气拿下为好。
于是只好重新学习,寻找对策。还好,有上次的基础,选择新的工具,初步解决问题,重新看到曙光。
这次一定要早干完才踏实。
辣子鸡丁:自学的点餐菜
本来不打算吃饭,但忙了一阵子又感觉有点饿,那也不难为自己肚子,来上一盘辣子鸡丁。
最早炒辣子鸡丁算是点菜。虽然已经在佛山苑掌勺,但那时候光棍们基本按寺里师傅一样吃的是素餐。
点餐的是乐乐的大姑姑,那时在她上夜班的时候,我去给外甥做饭。炒辣子鸡为了是给大外甥春天补充营养长个子。菜谱点好,再略加指点,也就是鸡肉切好后加淀粉拌匀。
那时候还没有学会王氏米饭,给外甥吃的还是馒头,每次辣炒鸡丁上桌,外甥已经左手馒头在手,右手筷子,每次出手入电,真如相声里说的“稳准狠”,等馒头吃完,盘子里就剩下绿色的等我收拾了。
那段时间下来,外甥个子好像没长多少,视力保持的倒还不错。
再撞衫
前天一早收拾整齐出门,刚拐上大道,迎面走来了一位比大哥大不少,比大叔小不了多少的行人,见了我先是一顿,然后不由低头看看自己上衣:撞衫了。
这一幕似曾相识。上一次是在三十年前了,那次是在第一次进京,当时穿着一件大姐夫送的外贸亚麻体恤,算是很时尚的,在北师大校园里面与一位大叔撞衫,那动作和表情都是如出一辙。
和儿子对京城的感觉一样,我当时的第一感也是不佳。虽然已经8月初,但气候依然如今年一般炎热。那几天记忆里唯一美好的,就是逛街的时候,从路边冷饮摊上买汽水喝。那时还没有冰箱,汽水是摆放在大块的冰块上面,那次从家里带的钱除了来回车票钱,基本都花在汽水上面了。
这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来匆匆,去匆匆。
AI难测人心
前天之所以想起升级leelazero的权重,是因为leelazero在短时间内连续放出了239到242四个版本。
按照以往的权重发布规律,一般都是在一个新权重对旧权重的胜率达到一定比率之后才会发布。但此次权重短时间频出,显然不正常。
而这都是利益闹的。
据网上有网友披露,为了参加前几日在日照举办的世界智能围棋公开赛,国内几个魔改eelazero的围棋ai团队,给leelazero上传假棋谱来干扰其正常训练。
不知此消息是否属实,但如果真的能够干扰到leelazero的权重,绝对不是我等矿卡散户所能做到的。
魔改也就罢了,这已经成为国内的一个传统:国外一开源,国内就自主知识产权。但通过虚假数据干扰给竞争对手AI下毒就太下作了。
如果将来人类毁灭,绝不会毁灭于AI之手,而只会毁灭于被AI加速堕落的人心。
过客的家
儿子闭关学习一月来京城休假,但除了唯一主动提出照相留念的国家图书馆,对京城的感觉并不好。
主要是京城留给儿子的记忆,无论是体大的游泳馆,中关村书店的电梯,还是烈日下体大到华联的觅食之路,都是他难以挥去的童年阴影。
加之此次我们一家三口的第一次集体出行,又是在艳阳高照挥汗如雨,所以儿子宁愿窝着不出门,看片子玩游戏。
好在此次京城之行,没有亏待儿子嘴和胃,连吃几天附近的日料小店,尝鲜加重品,连服务员都认识我们一家三口了。
原先认为有锅就有家,但此次只是开火做了一顿白米粥早餐而已。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儿子暑假初期,学校组织到甘肃游学。游学归来和儿子闲谈,谈到了敦煌,谈到了兰州拉面,谈到了火车两侧半小时都不到头的油菜花,也谈到了那里献身国防的祖孙三代,而那时儿子的眼神和语气中,满是崇敬之情。
如果将来儿子怀报国之志远赴他乡,就由他去吧。
哪里都是家,只要他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