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赶考路

早上起来凉爽了不少,出门前开始下雨,因为需要拿些衣物,还是上路了。
雨比想象中大,打在胳膊上有些透凉。路面湿滑,没敢骑得太快,但依然湿透了衣服,汗水多于雨水。
从伟东返回的时候,雨已经下大了,但家里还有一位上课的,就冒雨返回了,权当冲洗自行车了。
沿着玉函路而下,在济大路口遇到红灯。旁边一起等候的电动车上是母女二人。后面小姑娘打着伞,在看一本笔记,笔记本上用两种颜色的笔划过线,一看就是高考的学生。
红灯时间不短,那学生一直低头在看那一页。绿灯后,因为雨大路滑,我们车速差不多,在一段行程内,她好像没有换姿势,也没有换笔记的页数。
高考不止是学习知识的考验,还有心理的煎熬。
到了经九路,电动车左拐。同时拐的还有一辆电动车,骑车的是面带笑容的老爸,后面是戴着大眼镜抱着笔记本的姑娘。
老天爷也挺难的,不下雨,热;下雨凉快,路难行。
回到家,看了一下考试时间安排,那孩子们考的应该是政治。
祝她们好运。

淡忘江湖

都说现在百度搜索引擎快变成自家局域网引擎了,其实谷歌也差不多,现在都已经不是创业伊始的比拼锋刃。
现在已经是流量的时代,赚现钱的时代。
前几天看简书的时候,无意中点了一个视频,进去才发现是一个网络小说连载的试看。
现在这网络小说宣传是舍得花本钱了,有的已经由原来的图片进化成视频了,但内容依然烂。
真的没法和我们当年比。
靠猫上网的时代,各大信息港已经有文学园,但那不是我们能发表的地方。我们主要是流窜在各个有今天没明天的免费BBS论坛里。
那种BBS论坛比现在的留言板也强不到哪里去。经常发表的小说发上去,加上兼容性差,连段落分割都没有,一般专门有一个热心的网友负责排版,很是繁琐,算是网站的管理者了。
排版者活多脾气也大,估计现在什么乡村小神医之类的小说,早就烦的撂一边了。
在因为看不惯排版者而离开那个圈子后,恰逢告别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也就告别了那个江湖。
那时候,兴奋于搜到自己的作品,现在,已经慢慢淡忘了。

回忆延续

还有一周,我的阿里云服务器就到期了。这个服务器是3年前促销的时候购买的,现在这个价位、配置也就够买一年的了。
无奈只好放弃,昨天把服务器转移到另外一个月付的服务器上,同时域名也做了迁移。由于域名迁移有时间差,在查看的时候,服务器日志还是旧服务器的。看着log文件心里竟然有一点感伤。
要么是老了,要么是闲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迁徙了,三年前迁徙的时候,因为15年就已经停止更新,我就把我最早网站的动态功能移除了,只是保留着生成的静态内容。算是对那10年的一些记录和回忆。
迁移之后,又申请了免费ssl证书,在测试的时候,选择一些网页进行查看核验。看到里面的许多评论,自己都很奇怪那时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和笔法。
最后查看的是一篇血战北向店的文章,当初是摘自雅虎科技的,没有作者,看风格像是萨沙的,于是就用谷歌搜索了一下,结果首页只有两个网站有此文章,头篇就是我的。
换成国内搜索引擎,比谷歌多几个,但也是存在博客论坛上面的,也许哪天也会消失吧。
看到这里,心里感觉好一点。虽说无甚大用,但也算是对那个时代网络的一个记录,总比消逝无踪强吧。

解放军血战北向店:没有集结号 只有死守令

混乱的开局

昨天晚上看新闻,几度推迟后,今年度F1终于在奥地利开战。于是就在CCTV官网上观看了一下比赛直播。
网上常用车祸现场来形容歌手演唱会的糟糕,昨天的比赛可是真真切切的车祸现场了。有开始后挂不上档的,有冲出赛道的,有爆胎的,老将莱科宁车右前轮居然莫名其妙飞出去了。好容易来了一次领奖台争夺战超车,汉密尔顿又新手般地犯规阻挡,害人害己。
最终在安全车三次出动后,20辆赛车只有11辆完赛,还不错,超过半数了。
这个只能用久疏战阵来解释了。
赛后的流程一样不少,只是巴顿隔着老远一对一采访,加上分离式的领奖台,看着总是觉得有些滑稽。
F1组织者重启赛事,也是经过再三权衡的决定。按他们的话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何尝不是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复工应该有的态度。

养狗有历史

昨天乐乐大姑姑给我们发了一段视频,两个月过去了,乐乐的奶奶恢复的真是不错,感觉简直是两个世界。
同样两个月时间,每天遛狗当任务的老人家,把原本矜持的柯基训练成什么样子了。
乐乐的奶奶小臂上有一道很深很长的伤疤。我从小就摸着她的伤疤,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听那伤疤的来历。
还是小姑娘时候的她,家里养着一条大狗,每天她都去拿着煎饼之类的粮食去喂狗。巴甫洛夫实验对象狗每次见到她都很开心,甚至是兴奋,终于一天兴奋过头了……
那可是自己家的狗啊。
估计是从小有了心理阴影,家里没有再养过狗,对家里的猫乐乐的奶奶也没有多少感情了。一次家里的兔子生小兔子,在我们围观之时,家里大黑猫上去叼了一只兔子就上了墙头,就当它在墙头炫耀时,一根木棍飞了过去,黑猫应声落地,如动画片里面汤姆一样,四条腿都直了。
好在猫有九条命,只是耗掉了一条而已。
真准呐。

奥运之门开放之门

最近在搜集尤伯罗斯资料的时候,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参加奥运会对奥运影响的文章。
由于和已经公开拉帮结派,抵制奥运的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尤伯罗斯一直担心中国也会抵制本次奥运会。后来在一篇关于老挝、捷克抵制奥运会的大标题下,看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副标题后,欣喜若狂之余开始咒骂标题党。
当时在尤伯罗斯眼里,中国参加奥运会只是扩大奥运声势而已,对商业价值应该不报太大期望,属于捧个人场而已。
的确,在看电视转播的时候,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被批为“资本主义糟粕”的广告被屏蔽了。但赛事切换期间,还是有广告播出,但不多,当时看着看着都背过了广告顺序和广告词。
现在当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依然有印象的是某手表广告,运用的是《大闹天宫》风格的动画片,现在看也算制作精良,最后一句广告词“真准呐”是直指主题,也是那个时代国内广告的特色。
另外一个广告是来福灵的,与后期更为人知的“我们是害虫”版本不同,更具国外风格。
自然,中国进入奥运大家庭,为中国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窗口,这显然也不是能用商业价值来衡量的。

体育产业冲锋号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奥运会基本算是赔本赚吆喝,但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赔了10亿美元,算是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如果不是当时美国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力挽狂澜,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赚得盆满钵满,以后的成为摇钱树的奥运会申办,各国各政府各城市,就不会挤破头撕破脸,黑幕频出了。
当时报刊上对洛杉矶奥运会商业上成功,主要归功于尤伯罗斯的节流:利用美国现有完善的体育场馆,使用设施配套一流的大学宿舍做奥运村住宿补充,积极调动假期大学生做志愿者,等等。
如果只是节流,等于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尤伯罗斯在开源方面更是成功。后期的报道把尤伯罗斯的做法归结为尤伯罗斯三原则:排他性、垄断性和赞助商。这三原则一直被之后的奥运会主办者奉为圭臬。
其实这三原则也不是尤伯罗斯原创,80年莫斯科奥运会百事可乐就利用自己在前苏联的市场优势,狠狠摆了可口可乐一道。尤伯罗斯所做的,只是打了一套更为坚决的组合拳,以保护赞助商利益之名,从赞助商处获取更大利益。
同时,时势造英雄,84年正逢电视业的高速发展期,除了巨额的电视转播权收益,电视广告的效应也吸引了更多赞助商的高额投入。
可以说,洛杉矶奥运会吹响了体育产业的冲锋号。

初识耐克

也是在早期《体育周报》的末版,看到过一篇不大不小的豆腐块文章,是介绍耐克公司的。那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名字。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软文一说,耐克进入中国也是多年以后了,肯定没人给报社或者记者美金。回头看估计当时刊登这篇文章,跟耐克积极参与奥运会有关,因为包括那届奥运会风头最劲的卡尔刘易斯在内的诸多著名美国运动员,都是耐克的赞助对象。
之前的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中,对诸如可口可乐、柯达等大赞助商而言,更像是一个展示实力的平台。
而耐克更进一步,从赞助赛事,转向与运动员签约,积极参与到体育之中全面扩展其占有率和影响力,耐克应该算是体育产业开拓先行者。
当然,体育周报对NBA报道很少,即便是末版职业体育栏目中,更关注不到耐克与一个刚参加完奥运会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签约的新闻,而那应该是耐克最成功的一份合同。
下周高考开始,耐克的业务量估计也要提升不少。

当年的报纸末版

最早订阅《体育周报》时,版页不多,内容以国内与国际足球赛事新闻为主,末版则是当时偏为冷门的项目内容。
这些冷门项目之所以冷门,是因为多属于在国内尚未开展的职业运动项目,也就是当时的非奥运项目,比如网球、职业拳击等。
里面曾有篇报道,介绍网球在西方受欢迎是因为其带来极大的商业价值,举例说网球球王博格,大到球拍,小到头上的发带,都给他带来广告利益。
那正是一个后浪拍前浪的时期,博格已经退役,坏小子麦肯罗已经被伦德尔挤压的,只能靠摔拍子、踢摄像机来增加曝光率。女子网坛则还是老将埃弗特抵抗纳芙拉蒂诺娃。
但更凶猛的后浪即将到来。

原始兴奋剂案例

83年入城后,也托乐乐大姑姑工作,家里日子越来越好。年底买上了电视,不用到别人家看《霍元甲》了,但真正让电视用上派场的是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也正是通过奥运会,开始迷上了体育。乐乐爷爷为此定了《体育周报》,这个湖南发行的报纸,后来在清算自由化时,因为刊登太多所谓时代内幕体育外杂七杂八的内容,在清算自由化时停刊,不知后来的《体坛周报》和他什么关系。
在《体育周报》前几期,我第一次看到了兴奋剂有关的报道。那篇报道是关于在奥运会异军突起的美国自行车队的。美国队之所以能够成绩优异,是其中一名运动员将自己血液抽出冷藏保存,比赛前再输回体内。其教练将这个做法推广到全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输入的是他人的血液。
这应该是导致后来自行车界泛滥成灾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原始成功案例吧。
利益促使科技进步,有时也在加速堕落毁灭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