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货源”这个词条,现在即便在谷歌搜索上面也搜不到了,早已经被淘汰遗忘。
举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小米要推出新手机,会找到手机芯片供应商高通,以担心高通供货能力问题影响小米手机生产为由,要求高通把最新的芯片技术授权给联发科或者华为,让他们作为第二货源。
现在看,这种政策堪称无厘头。即便是当年,初入英特尔,承继着中国商人血脉的虞有澄,也是觉得匪夷所思。
在科技发展初期,为了迎合市场,也就是常说的科技市场化过程中,科技是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只有在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之后,高科技才成为主导力量。这样,科技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真可以用战争来称之。
日本首先崛起的是制造业,并利用了类似“第二货源”这样的科技发展中的bug,逐步提升自己的科技力量。这与中国有些类似,但中国有着日本无法比拟的市场,所以有前车之鉴的美国拼命打压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竞争而已
在虞有澄所写的《我看英特尔》中,对文中所提的所谓战争有过描述。
书中作者将日本芯片业的崛起,主要归结为国家补贴。然后为了占领新兴的市场,日本企业一直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本土倾销。这给美国的科技公司造成了堪称毁灭性的打击,以存储器起家的英特尔也不得不选择退出。
最后“明白过来”的美国公司,游说政府对日本进行调查,才遏止了颓势。
好在英特尔有CPU这个更高端的产品,而CPU的最早也是由为日本公司订制产品脱胎而出的。
那次所谓的芯片战争,虽然涉及到高科技,但在还存在类似“第二货源”这种现在看来很滑稽可笑的政策的年代,只能说是市场竞争而已。
40年前的芯片战争:日本企业是如何输给美国的?
https://m.mydrivers.com/newsview/690715.html?fr=kkj
擂台不是舞台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
今天在一个难得保留群里,看到一位网友援引电影《一代宗师》的台词,来评论最近的一场比武风波。他同时提到:擂台上,属于躺下的一方,似乎注定再没资格讲话。
我则随手跟了一句:或者是,既然选择了擂台,躺下了就别再讲话。
在日语里面,擂争用“打込”表述。看字面就能感受到其残酷性。
按照围棋打込十番棋不败王者吴清源的话:其间的恐怖程度,若非亲身经历,大概也无法真正明白。
一位日本作家曾写道,本来赢得了本因坊秀哉隐退棋木谷实,随着镰仓十番棋被降格,从宠儿成为弃儿。即便是连战连败,倔强到固执的藤泽库之助,在面临被降格时,为免日本棋院声誉受损,也是怀揣辞职书出战。
但被降格的棋手们,无论是最初的大豪木谷实,还是后来称霸日本新闻棋战的坂田荣男,都未曾再提起当初的十番棋之败。
因为败了就是败了。
擂台,不是桧舞台。
读书的好时光
早上吃饭的时候,提到吃人家嘴短的话题,儿子脱口而出:“……东家不好怎么办?骂!”
得知是鲁迅的话之后,我就在脑子里拼命找,是哪篇课文里面的,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于是问儿子,儿子说不是课本里面的,然后起身到书架上,翻找《华盖集续编》,一时也未找到。
这个月初吧,儿子的语文老师在QQ上问他最近读书了吗,儿子有些踌躇。我说:老师既然问了,就实话实说,课程紧没有怎么读书。
这个回答,大家应该都挺失望的。
上学的时候,条件所限,没有多少书可读。读到的书都当宝认真读了,等不上学了,有的是书可以读了,反而是读不了多少了。
最好的时光,剩下一年了。
简单的目的
最近测试相册系统算是告一段落。
这次测试主要是针对网上流行的Lychee和Piwigo两个系统。使用后发现二者都很简单易用的。
Lychee是真的简单,估计它的流行也是因为简单,一个html页面,一个下拉菜单,简单的可以作为群晖的一个相册插件了。而傍上群晖也是Lychee流行的原因之一。
Piwigo则是初看很简单,简单到打开主页之后,都怀疑是css文件出了问题。进入后台管理之后才知道,原来即便是默认主题也是需要安装设置的。相对Lychee安心当相册做图床的定位,Piwigo的心要更大一些,他的志向应该是做一个图片网站,现在如果加强一下文章功能,基本就是一个cms系统了。
Piwigo的简单,估计就是为的突出其扩充性。但要是做网站管理系统,单纯依靠第三方的插件来增加功能,显然还不够,因为期间也遇到安装后崩溃的情况。估计这也是一步步走来,但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重打锣鼓另开张了。
下一步用吃灰多年的一代树莓派测试一下,估计lychee没有问题,但同步是短板,而自带app的Piwigo不知能否跑起来。
快马为鉴
早上跳绳因为休息了一天,无论速度还是可以的效率都有所提高。在等儿子完成跳绳任务的时候,拿出报箱的报纸翻看了一下。
真看出是体坛赛事的冰河期了,吕征退役的新闻占了整整一版。
也是,好歹也是自己家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帮不上忙也要帮腔。
昨天在网上就看到相关新闻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尊重与绩效本就是势不两立的。
去年在鲁能吧看到一个帖子,说吴兴涵与刘彬彬的上限就是吕征。虽是跟帖,有情绪在里面,但我却完全赞同,尤其是结合二人近年的表现。
还是努力吧,活生生的例子就在面前。
不觉间已然长大
中午给儿子意大利面,久疏战阵加上锅小面多有些忙乱,就喊着儿子帮忙收拾桌子,准备奶酪粉。喊了两声没见动静,喊第三声时一回头,儿子低头站在我身后呢。
真是吓了一跳。这时儿子的块头更明显。
之前已经有两次感触到孩子们的成长。
第一次是大李领着小李到我们家。虽说他们搬家有段时间了,断断续续也经常见到小李,但开门看到他爷俩并排站在门口的时候,还是第一次感触到孩子成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第二次是14年年初,小外甥因家里有事住在我们家,和他乐乐哥住在一个屋。晚上睡觉习惯性喊洗澡,喊完不久,看着小的从屋里高高兴兴跑出来,大的慢悠悠跟在后面。
看着这一小一大,恍然间明白过来孩子就是这么长大的。
德甲重启
晚上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了德甲回归的新闻,转到PPTV,焦点战多特蒙德与沙尔克04的比赛居然免费。
已经很多年不看德甲联赛了,对德甲的印象还停留在科勒、罗西基那个年代。
但物以稀为贵,在这个没有直播许久的时期,看看比赛也是一种享受。
比赛是空场进行,在利益与风险之间,德国人也在寻找着平衡点。看得出球员也是久疏战阵了,失误频频,真如中国戏曲行所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这应该也是推倒的竞技世界,甚至是整个经济世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面怎么样……
就这样吧。
受益匪浅科普历史两本书
今天看到叶永烈先生去世的新闻。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叶永烈先生的两本书深深影响了我。
一本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是我连蒙带猜冲字读书期的书籍。书不大,好像比普通书籍略宽,不是专门为我买的,是给乐乐小姑姑买的。这也是读书家里孩子多的一个优势。
看这本书,学文识字外,潜移默化给我打开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这也是读书最初的乐趣的形成。
当时没有看出版日期的习惯,原来那是60年代的刊物,现在很少有这样的科普好书,因为没有优秀的作者参与其中。
另一本《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考入大学之后在阅览室看的。选择这本书就是因为叶永烈,看完这本书之后,完全颠覆了之前对很多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认知。按照俗透了话就是:原来历史书应该这么写。
虽然对遵义会议排位次有些存疑嘀咕,但还是在学期结束后,给乐乐爷爷从东图买了一本带回家。
愿逝者安息。
普大喜奔,神兽归笼终有期
今天按照一位朋友说法:朋友圈已沦陷在特大喜讯里了。
经过一次次传言又否定后,学生复课时间终于有了准谱,虽然时间跨度宽了点。
真是普大喜奔。
但这只是一种压抑情绪的释放罢了,就像人们日常经常有的那样:受够了,怎么都比现在好吧!
真的会好吗?真的准备好了吗?
每个人往往只看到自己有利的一面,或忽视或忽视,甚至赌上运气,而把应对的重担寄托在别人身上。
而殊不知,当有这种想法时,那就彼此彼此了。
别像姜昆相声《电梯奇遇》里面那样就好,现在已经没有电梯内外,没有旁观者,大家都在一个天地里。
结束麻木的,进入曾经熟悉却又未知的生活。只能希望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