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读完《风声》

购买《风声》之后,本也没有想广告语中那样连夜读完,但最后还是读完了,草草读完。
刚开始看第一部分《东风》的时候,颇有些当初读《围城》的感觉,但越往后读,越觉的反感,压抑的反感,尤其是读到吴志国枪杀被捕的老汉那部分。这种感觉是大学期间,阅读晚报上某诺贝尔奖作家的小说连载时候的感觉。
最早知道麦家,是他小说《暗算》获奖时候,某评论人不客气地将他的作品归为《故事会》那个档次。
现在估计没人敢这么评论了。《风声》的三段式结构,更是被捧上了天。
当初看电视剧《暗算》,曾写过评论,第三部《捕风》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前两部。看罢《风声》小说后,又查了一下资料,原来第三部并不是原作,而跟成书更晚的《风声》情节更为相似。
有的人历经苦难与绝望,痛定思痛,将苦难成文,文中难掩悲天悯人之情,如狄更斯,如鲁迅;同样,有的跃然纸上的则是自以为超然的冷酷与傲慢,如莫言,如麦家。
在搜索的时候,看到麦家新作《人生海海》的介绍,更印证了自己的看法。
一家之言,不吐不快。

高考前哨战

今年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也算是儿子高考的前哨战。早上出门拥抱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紧张的,考试结束后回来,开门见到笑脸,彼此都放心了。
希望五个月后,也能见到同样的笑脸。
毕竟是高考,儿子还是有些压力,昨天学校布置考场,学生回家准备。儿子专门用我的PC机进行听力练习,晚上不放心又听了一晚。
我在客厅听儿子的听力练习,如同听天书一般,不免暗自庆幸:得亏我们当年高考没有听力。
大学期间,或者说三四年级里,最痛苦的两件事一是宿舍楼的卫生间,二是六级英语考试的听力。
四级考试听力我还可以有把握拿到6分,而六级英语考试,我只能算是咬咬牙80分起步了。
中午送走儿子继续踏上高考征途,感觉近段时间我们爷俩长得蛮像的。如果能够穿越,让小子穿越回去替我考听力,我也不用费那么大的精力了。

改编总有不如意之处

年底从亚马逊买了一组优惠券,今天看到《风声》降价,就用券买了一本。看了开头,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前后两版电视剧,不止是情节、人物,连基调都是大不相同的。
与《风声》名著出版在前不同,《隐秘而伟大》因为小说与电视剧孰前孰后不好确定,也就拿不准是小说,尤其是下部删减还是电视剧扩编了。但我还是更喜欢小说的情节。
电视剧除了为给明星更多的个人展示,造成情节拖沓,更加注重突出主角的正义光环,就如最后一集中,顾科长要高高站在“为人民服务”牌前,对萧大头自报家门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电视剧中,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高大全的顾耀东,“诚实”地默认他故意“陷害”了赵志勇,在与丁放告别时只是目送而没有做拥抱。
而小说或者电视剧前面部分,顾耀东首先是一个善良、磊落的人。
当然,最遗憾的还是顾耀东给王科达送咸鱼的情节,小说中是王科达用咸鱼连续敲打顾耀东的头。那该是一组多么喜感的镜头啊!
可惜,影视作品中,明星头可断血可流,发型是不能乱的。

中性名就这么难改吗

最近没有什么体育赛事,也就不怎么关注此类新闻了,每天例行浏览体育新闻标题,发现最热闹的,是足协强制要求各级俱乐部改换中性名称引发的争议。
这里面闹得最凶的,是从成立开始就没改过名的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球迷都自己打户外广告表达抗议了。
俱乐部找足协讲道理,足协冷冷回一句:自己看文件去。
还是把自己当官老爷了。
山东这边媒体本来还在看热闹,觉得反正自己有泰山这个传统名字保底。但真要研究文件,这个还不能高兴的太早。
在山东,公司名字跟泰山沾边的太普遍了。俱乐部新东家文旅集团,谁能保证旗下公司名字里面没有带泰山二字的。
即便现在没有,或者剥离出去了。要是过几年五岳派发达了来收购,那要再改名呢,还是拒之门外?
其实本来也挺简单,制度规定:从今年注册俱乐部名称后,不许再更改。如果将来因为更换金主非要更改,也可以,俱乐部解散,球员自由转会,跟佛罗伦萨当年一样,从最低级联赛开始。
但那帮猪头,估计想不到,也懒得想。毕竟屁股决定脑子。

导演金字招牌

相对于华丽的演员阵容,判断一部影视剧质量的标准,导演招牌的含金量更为靠谱。因为除了导演本身素质和信誉度,他们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制作团队,同时他们也会根据以往剧作合作情况,选择合适的演员。
《隐秘而伟大》的导演三年拍了两部片子,片中最出彩的演员王泷正,在上一部《白夜追凶》中的演技不亚于潘粤明。而配角杨奎、周明佩的扮演者两部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部时代剧,除了媳妇吐槽的“顾耀东的头发跟他家的大碗”,《隐秘而伟大》已经拍的够精致了。
一部作品难免带有导演的风格,还有情怀,而这往往体现在剧中的细节中。上海人吃饭,东北人的餐具饭量,就像《白夜追凶》里面的乔森大篇幅的剧情,都是一个东北导演难以掩饰的痕迹。

锦绣草台班子

这几天网上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员》节目中,“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的言论转载颇多。
这次章子怡脾气可比在此节目前身《演员的诞生》时大多了,估计在家里呆时间长了,看到一众抢饭碗的,也是窝了一肚子火。
看这言论,怎么有点早年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里面,作家宝康训斥要由“流氓转业当作家”的于观等人的感觉。
参加此类节目的演员,虽也有玩票的,多多少少都有作品拿得出手,甚至已经当明星很多年了。被章巨星一番训斥,明星这脸往哪搁,请明星拍片的导演脸往哪搁。
当年梁家辉因为在内地拍片,被香港影片的主要买主台湾方封杀,不得不路边卖牛杂谋生。他本至于落到此田地,只是因为不想辱没了影帝的名声去拍一些乱七八糟的影片。
原先常用草台班子来形容电影演员的滥竽充数和,制片方的粗制滥造,名演员们尚能爱惜羽毛般珍惜名声、演艺生涯,对草台班子避之不及。现在演员需要台子来吸粉赚流量,而制片方需要流量演员来吸睛赚票房,也算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香港电影业的衰败正是始于此。

百日祭

雪后连续晴天,今天一早却阴霾满天,出门的时候阳光才明亮起来。
周中的雪已经化的差不多,拾阶而上还是加了一些小心。
上次烧寒衣时独自一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现在人多了一个,话自然也多起来,也不再只是面对两个名字,而是对着两个无比熟悉的亲人。虽然没有话语回应,音容相貌却同在眼前。
百天过去了,原先的一些祝语期望,也由“明年”换成了“今年”。只是希望那些“以后”更为长久。

久违的熬夜观剧

最近我们两口子难得像十几年前那样,一起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隐秘而伟大》。
刚起了头看了6集,视频平台限时免费就结束了。于是到央视网将全部剧集下载到U盘,每天晚饭后到儿子下晚自习期间看上几集。
断断续续昨晚看到莫干山结束部分,剧情进入高潮,难以刹车,于是儿子学习,打到静音继续观看。儿子睡着后,将声音略微调开,一拖再拖,一直看到两点才关机。
剧情进入高潮,李易峰的表演也渐入佳境。惊闻处长调离、探视杨先生、看望福朵三出戏,虽都是表情木然,却不是一付面瘫糊弄了事。
在看过《隐秘而伟大》后,也曾转到《麻雀》看了几集,结果还没等熬到尹正扮演的苏三省出场就看不下去了。
与《隐秘而伟大》相比,那里面李易峰的演技,真是云泥之别。那脸上的表情,台词中的语气,无不是怕观众看不出那是李易峰在扮演。不光是李易峰,张若昀亦是如此。反倒是弹幕里黑的最厉害的周冬雨,表演的更为出色。看似同样的面瘫脸,但剧中情节不同,对手不同,表情切换细致到位。
显然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流量明星们也在改变戏路,提升演技。但最省劲的,莫过于将招牌重复重复再重复,但那样早晚要砸自己招牌。与其如此,还不如早早把招牌到扔到一边。
虽然只是看了片段,李易峰在电影《动物世界》中的演技,已经靠谱了。下午切换电视台时,看到了张若昀扮演的《庆余年》,也已经脱出了张显宗的模子。
但招牌也不是演员自己想扔就扔的。因为大多数图省劲挣快钱的制片导演,似乎更看重这招牌。若想进步,选靠谱的导演,比选靠谱的剧本更重要。

柯基的回想

今天看到小外甥发的柯基的照片,许久不见,感觉本来憨厚的眼神里,怎么有些伤感。
新的一年,柯基也在回想过去那不平常的一年?
回想那年初离家,同人类一样,独自隔离寄居漫长孤独的日子?
回想思念曾陪它一起玩耍的人们?只是有的人,可能还会再次与它赛跑。而有的人,虽然有被喂到腹泻的糟糕记忆,却已回不到身边了。

洗头的记忆

虽然为周二的降温已经做了准备,但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是冻上了。这两天虽然阳光明媚,仍然无法上水,今天需要连续第三天使用洗脸盆兑热水洗澡了。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儿子也习惯了这我曾经无比熟悉的方式。
在农村的时候,洗头的时候就坐在院子里磨旁边,老爸用烧水壶兑好水,提着壶往头上缓缓浇水。
等进了城,洗澡改在狭窄的卫生间里,没人帮着浇水了,最后的一步,就是将剩下的半盆温水兜头倒下。
这兜头半盆水,儿子是新鲜,我是回忆。日子总是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