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运行正常

圣诞结束,为上个月购买的CPU配套了主板和内存,算是犒劳一下自己,也给自己鼓鼓劲。
因为手头不宽裕,跟去年装机一样,配件能省则省,配置能降则降。省下预算最多的是SSD硬盘,直接使用原硬盘,也免去重装系统了。
装机还算顺利,但一开机还是有些失望,机箱自带风扇噪音大了点。本是为了A围棋运行减少机箱内温度和整体噪音,结果机箱风扇噪音快赶上显卡风扇满载了。
而运行程序后,显卡风扇的噪音一点没有降低,那留它有何用?立马关机把机箱风扇电源拔了,屋里顿时安静了。
几天下来,机器运转稳定,发挥性能要等到明年高考结束了。

雪降天寒

2020年最后一场雪,气温骤降。路上积雪化冰,学校晚自习取消。和他妈做饭时候,见儿子迟迟未回,担心傻儿子是不是没有接到通知,还在校门口等我送晚饭。
还没到杆石桥就遇到儿子。儿子果然没有接到通知,在校门等我的时候,直到被出门的人潮挤到才知道晚自习取消。又被抓壮丁回去做完值日才回家。
阳台上做饭的时候,感觉已经冷过以往,真是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去年这个时候在北京,似乎也是这么冷,我大病一场,那症状上一次出现还是03年5月。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疫情中每个微粒都是危险的。

成才与赵志勇

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小说,《隐秘而伟大》总有《士兵突击》的影子。
《士兵突击》在大热之前,其实已经在某些电视台播出了,只是反响没有那么大。记得导演康洪雷在一次采访中深沉提到:相对于许三多,军队中成才那样的士兵更多。
后来《士兵突击》火遍中国的时候,康导接受采访的时候,慷慨激昂言道:军队里只有许三多,没有成才。
顾耀东与赵志勇,如同许三多与成才。
套用网上用语:生活中我们都想活成顾耀东,最终却都活成了赵志勇。
赵志勇自感不易,但在莫干山顾耀东听到赵志勇羡慕自己幸运时,先是一愣,后是一脸苦笑。
而在送别处长时,赵志勇坦陈自己没有顾耀东坦荡、磊落。而处长回应他更能审时度势,屈伸有度。
所以,平庸的恶,是审时度势之后,屈从权势的恶。
恶一旦做下,就无可收回。

加戏份依然撑不起

在观剧的时候,弹幕中评论对杨一学案件部分情节拖沓,看过小说后,发现的确相比其他情节,这部分是改编添加最多的部分。
也许导演想通过顾耀东和福朵,来隐隐重现十年前邵屹与蔚青未的情感往事,也许只是想给沈青禾,或者说给金晨增加戏份而已。
不止此处,电视剧下半部分的情节改编,基本都与沈青禾有关,但都生硬而不合理:遭受残酷刑讯不过几天的沈青禾,用手枪干掉了曾经参加过武汉会战的狙击手,原作中是发报员周明佩;虽然档案被副局长销毁,但也不至于大模大样重新在顾家大进大出。
舞蹈演员出身的金晨,显然难堪大任。
年初看《游戏十日》的时候,借用围棋术语,评价金晨表演直线。也就是说,每个独立的情节,悲喜嗔笑她都努力表演到位,但从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来看,这一段段割裂开来的表演,则显得做作生硬。
这显然无法与赵志勇扮演者牛骏峰相比。无论是“黑化”前那掩饰的“平庸的恶”,还是“黑化”后那难掩怯懦的善,通过演员细致的表演,达到角色人物有血有肉的完整性。
主角不好演啊。

剧本 小说

双十二买书的时候,利用满减的钱买了一套《隐秘而伟大》。买书的目的主要想比照一下电视剧与原作的差别。
本书的作者同兰晓龙一样同为职业编剧,所以写作风格也就偏向剧本,如同当年评价古龙作品一样,小说基本都可以直接当剧本了。
书到手后,还是有些失望。书无序无跋,连作者的介绍也没有。更为关键的是,书籍的出版为19年底,也就是说是应该是先有的电视剧,或者说剧本,后有的小说。
粗粗翻看了一遍,寻找了一下观剧时的几个略显突兀的情节。然后断断续续还算仔细通读了一遍。
观剧的时候,很多评论说,原剧是54集后缩至播出的51集。这也是我买书的原因之一。
书分上下两册,并排来看,以夏处长调离上海收尾的上册明显厚于下册。远如《三国演义》中群英会曲罢人散,近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离开钢七连,书中的高潮已过,后浪难再起更大波澜。
因为电视剧先于小说,所以如果小说确是原作,那电视剧不是评论中的压缩而是扩展,甚至算得上注水。
书上下册的厚薄不均,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剧本成书时,作者对剧本进行了删减压缩。毕竟电视剧为了收视率,为了流量,会增加主演明星出镜率,给其更多表演的机会。
而小说作者显然不会顾及这些。

不愧一家人

月初家里用了十年多的松下洗衣机出现故障,找人修理后,再次出现故障。洗衣机已经是家里使用率不亚于冰箱的家电,于是下单买了一台海信滚筒洗衣机。
京东送货上门,安装需要联系售后。儿子衣服已经攒了一堆,感觉上次从三联买洗衣机,安装人员除了忽悠购买水龙头也没干什么,就自己拆箱安装,开机工作了。
前面颇为顺利,但到了最后2分钟脱水环节,阳台上如同开了一台拖拉机。我跑过去一看,好家伙洗衣机在阳台上如喝醉酒一般横冲直撞,我忙上前摁住洗衣机,结果“噔噔噔噔噔”被洗衣机推着往后倒退。
晚上和下班的媳妇说起来,准备协作调整一下底座。媳妇一听状况,方才回忆起原先伟东新买洗衣机也是这样。
当时是他小姑姑在家,发现卫生间的洗衣机快跑到客厅来了,一个人摁不住,他大姑姑过来帮忙,两个人才把洗衣机给堵回去的。
后来客服上门后又打后台客服,才知道滚筒洗衣机有运输螺母固定,需要拆卸后使用。
拆掉洗衣机背部四个螺母,洗衣机也就正常了。跟下课的儿子说起,儿子来了一句:就差一根缰绳了。
真是老二摁完,老大摁,最后老小也脱不了摁一次。
类似的情景在家里似乎上演过很多幕了。能想象到他奶奶看到会笑的不轻,肯定冲爷爷来一句:傻,都随你!
而低头玩游戏的爷爷,会满脸幸福,笑而不语。

谢园 错过时代的电影演员

看完《隐秘而伟大》后,又看了一些片子。先是由王泷正转到《白夜追凶》。后由李易峰转到《麻雀》,但这次没有看完,没有两集,由张鲁一转到《红色》。
《红色》快进跳转看完了。里面熟面孔不少,扮演老铁的谢园,刚出场的时候还没有认过来。
其他但大多数是面熟叫不上名,但看到徐天母亲的时候,感觉非常熟悉,一时又想不起名字。第一感像何赛飞,但随即否定了,查看演职员表,原来是吴冕。
对吴冕有印象,因为电视剧《上海一家人》,同时出演的,也有谢园。
谢园今年去世。他因电视剧而为大众所熟知,比如《上海一家人》,还有作为男一号主演的《爱你没商量》,但感觉那部剧,对电影演员谢园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反倒是电视剧的配角出演,给了谢园更多的发挥空间,前期的《我爱我家》,后期的《红色》。
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他并没有赶上好时代。

猪的梦 狗的命

三个月过去了,时间不短,满一个季度,合四分之一个年头。
人生年头里能有多少个这样的四分之一。
但这近半个月,这段时间的六分之一,过得恍恍惚惚,往大处说,就是迷茫无措。
08年之后,老妈没有给我说过,但跟她儿媳妇说过多次,希望过得像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
她跟我说的是:她之所以坚持下来,是答应了那个先走的人,要照顾好我们。
她走了,我才发现当猪真的很幸福。
但月初的事情,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从猪圈里拽出来了,发现自己并不是猪,自己没有那个命,需要继续做狗的命运。

遗憾未留的光影

因为前几天追电视剧,电视机难得开的多了一些。电视剧比不过网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不能掌控进度,剧集间插播广告时间,只能是换台打发时间。
切换到戏曲频道的时候,发现新栏目《典藏》在播放一个从未看过的剧目《打面缸》,1976年拍摄的,但片子画面质量很好,甚至超过了大部分那个时期的戏曲电影。
里面41岁的张春孝真是年轻啊。
因为剧目少见,上网查了一下,据说是因为此剧内容“低俗”,所以被打入冷宫了。
片子拍摄时文革结束,文艺界以为春天来了,所以才拍摄了这些传统剧目。幸亏只是打入冷宫了,没有被销毁,否则就看不到老戏曲演员留下的身影,看不到曾经的风采。
之前程砚秋的《锁麟囊》不让拍摄,因为宣传阶级调和论,要拍批判题材的《荒山泪》;文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典剧目《四郎探母》不许演出,因为美化投降派。
而《打面缸》应该和当年批郭德纲一样,属于三俗吧。

去年冬至

今年闰年,冬至21号,比去年早了一天。进入12月开始几乎天天加班的小虾米,似乎在单位也没有去年那么忙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作为家里最闲的人,所以忙着家里的事情。冬至那天,上午陪孩子姥姥在医院打吊瓶,然后再去给孩子奶奶送冬至的饺子。
在北京一个月没见,进门见到她的时候,第一感非常差,脸是黑的,还咳嗽。但在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不知道什么是发烧感冒”的自负言辞下,放下水饺,折回家给小的准备晚饭去了。
对她的担心还不如在医院打针疏通的那位。
去年这个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改变的准备,也在做着,改变着,但这些准备里,偏偏忽略了她的身体状况。
始终在我意识里,她还是那个一胳膊夹一个外甥,除了做菜无所不能的家中支柱。
那天,应该是一个糟糕的始端。
然后,再骂一句:这该死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