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看《大众电影》杂志的时候,最喜欢的栏目是影院人语。
这个栏目主要以对话形式,对电影里出现的上至穿越的道具、语录,下至《牧马人》里丛珊白嫩的手加以讽刺,类似现在的电影吐槽短评。
跟那时候电影相比,现在的电视剧可谓是雷声滚滚了。即便是那些口碑上佳的电视剧,在背景年代上也会出现严重错误。
前几天看的祖峰主演的《面具》,原作剧情时间是1948年的冬季,但无论是年初还是年末,那时候辽沈战役马上就要打响,解放军已经在东北对公民党军占据绝对优势,而剧中保密局基地长春已经兵临城下已久,城中冻饿致死人数日增,自身难保,哪有精力反攻哈尔滨。
估计将时代设为48年,一是为了将主角潜伏年代设定在抗日战争,再就是保证其孩子戏份的合理性,如果是46年。那李春秋儿子年纪就太小了。
另一部热播剧《伪装者》原著中故事设定为1939年,而明堂被收养是1922年,估计也是为了保证主角明堂年龄的在20岁以上,要不胡歌也太老相了。
但问题是,1922年新成立一年共产党,还不至于在上海开展潜伏工作,明堂生父也会因为转移到江西而父子分离。
但要是后退五年,那估计成了飞流大闹上海滩了。
相对而言,《潜伏》要严谨得多,开篇戴笠得知李海丰叛逃,会说他挑日本人快不行了的时候叛逃是找死。
熬粥
难得休息两天,儿子因为肠胃感冒在家里躺了两天,倒也符合他从小学开始的生病在假期的规律。
因为胃疼嗝气,没法吃好东西,他老妈蒸杂面馒头,熬粥为主食。
今天中午我独自在家吃饭,也没有做饭劲头,炒花生米,馒头喝粥加咸菜将就吃。
馒头是粗粮做的,媳妇熬的粥又很稠,吃到一半居然噎着了。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晚饭继续喝粥。有了中午的教训,热粥的时候多加了不少水。媳妇嫌加水加多了,我说这粥这么稠,怎么喝。媳妇顿时又拿出乐乐奶奶压我:她老人家原先熬的粥就是这么稠。
苍天啊,我好容易熬过来了,现在还要熬啊。
吃酸团灭
那次小高同志给我史上最酸的桔子,我只强忍吃了一个,剩下就扔到桌子上了。外甥见状好奇的剥了一个,只是吃了半瓣就酸的满屋跑。后来见了妈妈还问:上次舅舅吃的胃疼吐酸水的桔子是不是就这么酸?
吃酸伤胃主要是吃多了,反倒是太酸的水果不容易伤胃,最多刺激一下味蕾和神经罢了。而我最惨痛的一次,外甥也脱不了干系。
那应该是92年春节前,大姐领着外甥回家,从水果市场买了一筐桔子,准备第二天走姥姥家。
晚上我们姐弟三个围着茶几看电视聊天,爸妈在旁边笑着看着,偶尔参与几句。当时觉得那一筐桔子也不少,吃几个也看不出来,就让三岁的外甥给我们拿桔子吃。
已经忘了聊什么,只记得聊得很开心,那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总是如此。
聊的开心,桔子也就吃得多。外甥在两个房间跑来跑去,最后索性把一些桔子放在筐盖上给我们端过来了。
外甥脑子灵光,腿脚勤快后果就是,我第二天上午的期末语文两个半小时的考试,一个小时就交卷跑出来了。
因为考试我走得早,回家知道,外甥起床刚坐起来,一口酸水就吐到他妈妈身上了。
那算是一次团灭了。
吃酸王者
上大学前的胃不舒服,吃撑着时候少,主要是吃酸吃多了,比如那时候还算便宜的桔子、葡萄、山楂之类。
我能吃酸估计是受乐乐小姑姑的影响。那时候她从石化坐公交车回家,都是先到乐乐爷爷单位,然后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起回家。所以蔬菜局办公室前面那可怜的葡萄,就从没有紫过。
我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刚工作的时候,还没有城管一说,马路边卖桔子的大卡车很常见。路上见到好的就买上一兜,到单位往公共区域桌子上一扔请大家吃。林师傅吃了一半不到,言道:这人说好听请客,这酸谁能吃啊,最后还不是他自己吃了。
当时轮班的小高后来听说后,颇为不服,下战书要比试一下。我当即应战,但约定先向邱主任请假三天再比试,权当提前请下比试后的病假。
此乃不战屈人之兵。比试也就没有了下文。
后来,小高同志不知从哪弄了一把比金桔大不多少的桔子,一脸坏笑的塞给我。
那酸味,是吃过的最酸桔子了。
胃痛遗传
因为教室准备高二学生的学业考试,儿子周五周六休息两天。为了犒劳一下又不影响学习的连贯性,就在昨天儿子放学后,到芙蓉街吃了几样常吃的小吃。
结果今天儿子胃痛了一天。
糟糕的一天。
我上中学期间,家里放药的抽屉里,必备做常用的两种药是吗丁啉和胃复安。乐乐奶奶是胃胀气,他小姑姑是小时候吃多了胃酸后遗症,我则是吃多了胃痛。
上大学后,估计是生活餐饮习惯改变,胃不痛了,改水土不服症状,那些药也起不到效果了。直到工作后,那些药彻底用不到了。
看来还是遗传,也许今年夏天儿子需要离开济南的先兆了。
好日子就是现在
这个冬天因为只是偶尔前往,所以将伟东的暖气停了。这两天在伟东忙机器的事情,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冷。
往年这个季节,最怕接到老妈的电话。
老妈一生倔强好强,能自己扛,绝不麻烦别人,哪怕是我们。如果她打电话找我们,肯定是自己难受的受不了。家里虽然有暖气,一个人在房间里,尤其是爬金鸡岭回来,还是会感到背凉。
每次接到电话,没有厌烦,稍有担心,更多的是焦虑,期盼,甚至烦躁。感觉这样的日子什么是个头,快点过了这个阶段,大家住在一起就好了。
可能原先的期望值过高了。以为忍过这几年,等小的上大学了,就可以在一起,怎么也能过上十年吧。
从去年初开始,期望值已经降到五年,在最惊恐的那天晚上,甚至为了这五年,祈祷能够把自己的四年加借来的一年匀给他。
等到了八月,心中已经开始愤愤:我们不贪心,两年总可以吧。
总以为更好日子在后面,不着急。其实好日子就是在过的。
机器静音
昨天在伟东安装机器并不顺利,忙活了一个上午。
先是替换的电源故障,好在不少配件已经转移到那边,换上电源后,可以进入安装系统界面了,却卡在读取安装介质上了。
看错误提示应该是制作U盘安装盘的时候出了问题,这个只能回家重新制作。
多年养成习惯,计算机的活干到一半睡觉都不踏实。今天早上重新制作了安装盘,骑自行车又去了一趟。这下问题迎刃而解,安装完系统,组建zerotier网络,机器就可以在那边保持运转了。
离开的时候,看到机器、配件摆弄了一地,简单收拾了一下。
这次坏的电源是全汉的,替换上去是金河田的。收拾机器的时候,电源风扇噪音很轻,需要用手放在风扇口确认机器是否在运转。
先选全汉电源,是看重它的静音,看来这么多年的技术进步,金河田的静音做的也很不错了。
难得五口人同住在一起的日子里,老爸对我摆弄机器的杂乱,没有过异议,因为看我从小的书桌已经习惯了,按他的的话就是:pachapacha个能写字的地方就行。
但对我机器的噪音,有一次终于忍无可忍提意见:你好歹也是搞计算机的,怎么这么点问题也解决不了。
现在那机器的声音很小,不会杂扰了他们两个老人家了。
不是自己的城市
降温后没有去伟东,惦记阳台上媳妇种的绿植,趁着天好今天过去浇水,顺带把前段时间重新拼凑的数据服务器带过去。
原先都是骑自行车,这次机箱还是大了点,就坐公交车。过了上班点车上人很少,基本算是专车了。
这一年坐公交车少,到站下车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寻找下车刷卡机。
去年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警惕性要高过我们的大姐,得知她老人家感冒了,就把老妈接到了北京。
到家那天晚上,我下班坐公交过去。在大屯南转车的时候,居然坐错了方向。幸亏对那条公交车还算熟悉,坐了两站发现不对,赶紧下车。
下车后通过一个天桥到对面的公交车站。那时候疫情还没有开始,但估计学生开始放假等原因,马路上的车辆罕见稀少,站在天桥上看着空旷而更显宽长的马路,突然有种莫名的生疏感。
北京那么大,却不是我的城市。
现在没有了目标和动力,更是如此了。
再出血升级彻底完成
去年底,跟来济的小外甥聊起DIY计算机时,一本正经、照本宣科地告诉他,DIY的精神是自由。
其实,对我而言,DIY就是为了省钱。
圣诞节升级计算机的时候,内存和SSD硬盘已经开始涨价了。预算有限,所以硬盘还是将就着使用原先二外甥升级替换下来的128G硬盘,另外挂了从原先esxi服务器上拆下来的同样大小的硬盘。
不知是因为新机器旧系统的缘故,还是新挂硬盘分区的问题,系统经常卡死。这么多年来,我能忍受机器慢,但接受不了机器卡。
当机器卡到影响下单成交的时候,无奈决定再花钱升级硬盘。
祸不单行,硬盘还没到货,打印机又彻底罢工了。至少还有5个月打印机是必须用的,无奈继续出血。
怕影响儿子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周末硬盘上机,重装系统,然后安装原先常用软件,重新配置,这个更费时间,也是上次不想更换硬盘的原因之一。
去年这个时候,hp1606dn打印机还是双包装箱,全新机器原装硒鼓,此次下单已经变成单箱样板机兼容硒鼓。中意的机器还是需要提前入手为好。
阅历这把双刃剑
周六儿子上课,天冷我们两口子也就不想出门了,在家里继续看下载的《隐秘而伟大》,惭愧惭愧。
看完剩余的几集后,又用小米盒子看了一些诸如《请回答1988》、《无心法师》等口碑不错电视剧的免费试看集,准备选择不错的剧集,以后购买会员一起观看。
看了几集电视剧后,开饭时在综艺节目选了推荐的一个节目,开篇前面李宇春唱,后面舞台上站了一排美女。里面除了宁静,唯一一眼识别出来的就是歪嘴的金晨了。
本人中度脸盲,能认出金晨,是因为年初第一次追剧看的是《十日游戏》,年末看了两遍《隐秘而伟大》,印象深刻。
但看《无心法师》的时候,开始真没有认出女一号是金晨扮演的。虽然看网络评价,金晨被女二号压了风头,但感觉那主要是角色人设的问题。
对演员,尤其是女演员而言,岁月是把杀猪刀不假,而阅历则是柄双刃剑,可能会升华了演技,也会黯淡了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