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作者计算机书籍越来越好

昨天因为头疼喝久违的绿茶过多,结果晚上精神地睡不着,躺在床上功夫把新买的《精通Django3web开发》翻了一遍。

感觉书不错,根据作者选书的策略还是有效的。相比上一本《玩转Django2.0》,新书没有按照套路只是进行软件版本的升级,照本宣科地罗列,而是将Django的基础知识穿插在各章节的实战中,算是真正完全的升级版,堪称用心之作。

原先我主要购买国外及台湾作者的计算机类书籍,对国内书籍印象改观,源自19年底购买的《Python3爬虫、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实战》。这本200页的书图文并茂文字简练,内容基础知识与实战紧密集合,堪称多而精。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此后才购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套实战系列的书,都没有失望。

相比国外翻译书籍,国内作者的书籍因出版流程简化,内容涉及更新的技术应用,也就更贴近实战。

昨天新买的书中,就提到了Django对Mysql版本检测那个大坑,好在最新版本的Django已经自己把那个坑填上了。

软件是人用的

最近生活很有规律,规律到按半小时计时了。

昨天照例出门,下楼后看了一眼手机的同花顺,发现自选股开始无法同步,随后虽然能够同步,但显示的是代码而不是名称。

开始还以为是手机网络的问题,从移动切换到联通,问题依旧。因为出门前已经下单成交,也就没有再留意。下午回家看新闻才知道,同花顺服务器出现故障,导致民怨沸腾,不少因无法交易亏钱的股民,开始准备向同花顺追究损失。

今天看新闻,同花顺故障事件还在发酵,连证监局都介入出具警示函。

感觉同花顺真是冤枉。同花顺只是一个行情软件,即便交易,也只是提供证券公司的交易接口而已。

从大智慧到同花顺,期间还使用过雪球,我是哪个好用用哪个,同时手机、电脑里面备用安装着开户证券公司的官方软件。

同花顺出了问题,就没法交易,只能说明在网络时代,人们对软件,已经从选择的从众性,到了使用的依赖性,说到底就是盲目性。

软件终究是人用的,就像当年声讨网瘾时代那句名言:游戏是人玩的,不是玩人的。

自我填坑完善的Django3.2.8

上周处理完网站的前期工作后,感觉既然费了不少精力,有了一定成果,不如再用Django做一个后台管理模块,如此一来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再者可以重复利用。

当当买的两本书,今天Django3.0的书到货了。买书是因为Django版本更新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坑。填坑实在是太浪费时间精力了,买书算是花钱避坑买时间,避一是一个。

曾经在网上评论中开玩笑,说现在Python的书多,因为写书比原来容易多了。一般那些同一作者第二版的书籍,都是由原先的Python2下运行的代码,更换为3而已。Python2被抛弃的进度,要大大超出很多高手作者的预期。

至于Django,那坑就更多了。不用说大版本,就算是第三位的版本升级,照搬原先版本的做法,也会掉坑里。而且是旧坑不填,新坑继续。所以这次老老实实买了一本3.0的书,之所以买它,因为两年前买过同作者的书,质量还不错,只不过那本书是2.0版本的。

去年年底做高考数据管理,用的Django3.0.10版本,从Pymysql到xadmin,填坑不少。现在版本已经升级到3.2.8,战战兢兢按照上次的笔记进行,居然一路顺畅,原先不少坑已经自己填上了。

尤其意外的是xadmin,在原作者停止维护后,直接使用pip安装其fork版xadmin-x,如同量体定制一般。

完美的开始。

脑力衰减大于体力

昨天中午从城里回家前,先到菜鸟驿站取了包裹,进门后就开始将两种问卷录入系统。

左手翻纸质问卷,右手五指敲击机械键盘的小数字键,噼里啪啦声中,颇有回到会计前台年代的感觉。

只是忙完后,复核一遍,才发现无论是速度还是准确度,也就是巅峰时期功力的一半吧。

最后有一份单独特殊问卷,本想按照表格顺序插入到问卷中,感觉太累了,就睡下了,想第二天再查找排序。

早上想起来:真NND的傻了,我找什么Excel,插什么顺序,直接调整Excel表不就行了。

现在的脑力智商,估计连当初一半都不到了。

购书搬书继续前进

昨天利用当当买100减50的活动买了两本书,今天又进城,从伟东又背回几本书。回家放上书架,加上儿子原先杂七杂八的书,书架又渐渐恢复当初的气派。

之所以跑到伟东搬书,主要是因为昨天对docker突然开窍,去把已经束之高阁的相关书籍再请回来。

回来这不足一个月,边干边学,自我感觉进步很大,可以说是少有的高效率提升。想来主要是有充足的时间,再就是相对平稳的环境和心态。

当然更关键的是,前期意外的收益,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

心情影响文本编辑软件的选择

前几天做一个网站,代码主要工作使用vscode完成。其后的修修补补,再使用vscode感觉有些大材小用,就右键调用Notepad3完成。

文本编辑,早些时候工作中,我是使用Editplus“汉化”版的,使用多年之后,受良心谴责更换为开源的notepad++。开始感觉差了点,尤其是界面,但用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熟悉了,尤其喜欢它的插件功能,通过安装sftp、json等扩展插件,在vscode之前它一直是我的主要编程工具。

去年机器升级安装系统的时候,发现网上对notepad++一片声讨之声,便选择了起替代开源软件Notepad3。但相对于notepad++,无论是界面,还是插件功能,感觉不是一个档次的软件。

上月在安装新系统的,发现notepad++的官网上并没有那遭声讨的言语,所以也就下载使用了。

这次网页修改频繁,感觉Notepad3使用不便,便在edge通过搜索引擎进入notepad++的官网,发现那句话还赫然显示在首页醒目的地方。

原来上次是通过搜狗进入的是国内所谓的官网,它默认屏蔽了真正的官网,而edge默认的搜索引擎是bing。

只好回头继续使用Notepad3,重新进行了一下设置,效果好了很多。与vscode配合使用,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不得不说,软件开发者个人的观点、倾向,通过软件进行散播,的确令人不爽,甚至厌恶。

久违熟悉的修机

下午朋友说家里的机算机蓝屏了,让我帮处理一下。很久没有修机器了,不免还有点兴奋。

从后备箱拿出机器一看,跟自己熟悉的工作一样久远,是联想的一体机。

机器使用的是AMD的速龙610e,四核低功耗。说是熟悉,因为我曾经给同事推荐过,后来自己还使用过该CPU屏蔽一个核心版本的415e,在忘记接风扇的情况玩大灾变到死机。

回家接通电源,看到了熟悉的蓝屏,不用说肯定是XP系统了。于是去制作了一个win7安装U盘,回头准备安装的时候,进入bios设置界面,发现系统日期是09年1月1日,知道不用那么麻烦了,又遇到熟悉的故障了。

查看一下sata模式,果然是默认的Ahci,应该是主板电池电量不足,恢复到默认模式了。更换为ide模式,保存重新开机,曾经无比熟悉的XP界面出现了。

昨天一个老同事问我硬盘出现坏道,有什么软件可以修复。我说,win7后我就再没用过这种软件。

在Vista被Intel坑了一把后,微软在硬件兼容性方面把关严格了很多,这也是win7后机器问题出现变少,我也渐渐没活可干的原因。

围棋中国规则下贴目的无谓坚持

前几日淘宝网上下单4到9月份的《围棋天地》。杂志到家几天了,昨晚闲下来才开始翻看。

第七期有篇陈祖源的文章《再说1目=半子》。还不错,这已经有进步了。中国棋院人士最初是否认这个公式,坚持一个互相比目,一个是与180子半相比较。记得一次转播中某位老一代棋手还拿吃烧饼数相比较。

陈祖源虽然再次提到日本规则的缺乏逻辑性,但也没有再坚持中国数子规则无以伦比的优越性。毕竟如文中所说,终局最后一点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日本规则在计数上更精细。

看了这么多规则文章,能承认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后面又有一大段,以AI新的“黑贴3又4分之1子白先弃着”来给中国规则打补丁。

何必呢,黑棋贴3子半,和棋黑胜不更简单明了吗?

人穷志短

昨晚忙完不早,躺下之后,却毫无睡意。
累眼累手更累心,心绪难平。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底线的人,有职业操守的人,有原则的人,虽然底线、原则都是是自定的。
不想现在,也开始干自己鄙视链最低层的事。就像《天下无贼》里葛优鄙视范伟。
既然开头,今天忙完正事后继续干,少了心理自我谴责,也就是脸皮厚了,效率高了数倍,早早完工。
原来这鸡鸣狗盗的活这么简单。
人穷志短啊。

意外满意的酸菜鱼店

昨天晚上朋友请客,在融创茂一家酸菜鱼店吃饭。今天一天我们都在复盘,都对这家店赞不绝口。

因为家里做酸菜鱼水平足够高,按照儿子的话就是“没有家里做的好啊”,已经很久没有在外面吃酸菜鱼了。但这家的酸菜鱼的确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鱼是我们家里常吃的黑鱼,这也是自认为比外面做的酸菜鱼好吃的主要原因。同时酸菜少而精,酸汤味道可口而不口干,肯定不是使用那种网红店勾兑的汤料包。

鱼吃完之后,在电炉上大盘还可以加入热水涮菜,这样点菜都免了。

只是祈祷儿子寒假回来时,这家店别也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