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联想准系统

前年这个时候,小外甥来济南,提到想跟我学DIY电脑。

外甥想跟舅舅学,自然很高兴。当时我计划中是先买一台准系统进行DIY,这样可以更简化地入门学习。

但两年过去,计划没有变化快。

前几天,家中的j1900服务器不止在处理PDF文件时已经不堪重用,就连ftp传输大量文件,CPU占用都接近满负荷,实在忍无可忍,于是DIY计划推后也罢,提前也罢,立即付诸行动。

只不过准系统由原计划中的戴尔9020改为联想M93P,无他,便宜尔。

机器到手,还没有一同从菜鸟驿站领回的泡菜沉。打开包装,基本算是全新的机器,而体积更是比我想象中还要小巧。

下一步就要看运行情况了。

计算机书籍的相对权威性

现在逛书店少之又少了,从网上买计算机类的书,有如隔山买牛。

之所以还要拼运气拼人品买书,主要是书籍相对网上的资料更具权威性,虽然只是相对而言。

网上技术类网文搜索下来,前面热门几页里面,重复率极高,基本都是采集后再发布。更有甚者,现在搜索排名靠前的链接中,很多都是搜索再链接的集合。

而这些转来转去的文章,已经不知道最初的老妈生在哪个年代,处在什么环境。即便原创,除却权威性,严谨性也非常欠缺,毕竟网文随意性太强了。

这次凑单买的MongoDB的书籍,虽然版本还停留在3,但能再版到第三版,也称得上权威了。买这本略显过时的书的动力,是因为近期学习中,看到网上颇火的一篇文章,在提到在建立集合的时候,要建立关联的集合,说这样可以避免臃肿。

虽是初学者,但我还是带着脑子。既然是nosql数据库,有别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就是关联性,在nosql还注重关联性,那岂不是自毁武功?

买到这本书后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有没有相关的内容。果然很快找到了其列出的经验法则:尽可能地使用内嵌数据。这种方式要高效得多,并且是可行的。

这也印证了我的理解。

在我理解中,传统数据库相当你进入一个档案室,给你一个号牌,你到各个分门别类的档案盒中查找资料,找到一个,根据手中号牌还有新找到的号牌,再找另一个。

每个档案盒相当于一个表,里面每份档案则是一条记录。

而nosql数据库如MongoDB,则是一个号牌直接从一个档案柜里拿出一份档案袋,基本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档案柜不叫表,而是集合,而档案袋则可以称为文档。

看来我还不算笨。

读计算机书厌恶之处

搬家后读书少了,自然也有借口。一是没有沙发,可以随时窝着读书;二是原先常读书之处,没有了放书或者kindle的地方。

最近找到放书的地方,看书,主要是计算机类书籍也就多起来。

对计算机书,虽然最近国内作者的书买的多了点,但我也不是崇洋媚外。国外很多作者写的也很一般,有的甚至让人厌恶。

计算机最讨厌买到那种照抄官方教程的,不少翻译水平也就是谷歌机翻的水平。这种基本属于花钱买气受。

我最近看不下去的《docker深入浅出》,属于另一种。那就是书中涉及到操作,无论是安装还是运行代码,都要把不同操作系统都摆出来罗列。重要的一次两次也就罢了,通篇都是如此,不止是生厌,而是有些抓狂了。

作者这样要么是显摆自己见多识广,要么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增加书籍厚度,骗取稿费。

总而言之,不怀疑水平,也怀疑其人品。

旁观高考征途再上路

上午有朋友微信我,让我帮忙给孩子高考报名。

不觉新的一年高考又开始了。

轻车熟路地打开熟悉的网站,Chrome里用户还保留着两个用户名。

登录系统,同样熟悉的报名项目,略有差别之处,是应届生的选择。看来今年复读生不在少数,需要提前调查管理。

这次报名算是高考信息初始化,完成这一步,也就正式踏上了高考战场。我用鼠标点着登录首页左边栏的一列选项,告诉身边的考生,等一步步完成这些项目,高考才算是彻底结束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现在的旁观者,依然觉得不轻松。

祝孩子好运吧。

半夜送行

因为老家有事,媳妇昨天需要担当斯基娃的重任,早上两点半就要出门。

本来媳妇心疼我,不想让我也一起早起,但后来看到门口整理出来,要顺路带走的一个大行李袋,说:你还是送我到车库吧,要不然让人看到,还以为是要闹离家出走呢。

起床后,我睡眼懵懂地拎着大包下了电梯,跟在媳妇后面来到空无一人的地下车库,说:你现在倒不像是离家出走的了,但怎么看我们两个像是私奔的。

陋室AI犬弈纹枰:千谱纪念

我观看AI犬对弈始于2019年7月,留下首局棋谱的是katago对战Leelazero《连爬七手,二狗苦斗》的对局。当时对局只是简单通过sabaki保留sgf文件而已,文件名也只是数字序号而已。

后来在2020年3月初因为sabaki升级bug,导致之前所有的sgf文件丢失。虽然通过多种工具软件恢复,但依然损失了不少棋谱,尤其是自己最喜欢的katago的一局劫争谱。

后来痛定思痛,将棋谱文件与程序分硬盘保存、定期备份,同时文件名中除了以胜负结尾,还记录了对局AI的版本、权重,以及自己观战的简短感受。到今天,已经一千局。

这一千局期间,经历了疫情封闭及家中变故,对弈对手也由katago挑战Leelazero,变成katago分布式权重的内战。

其间的乐趣在观战AI犬乐趣在中已经表达。现在回首,感受依然未变。

千局纪念对局,执白的是近来长期占据Strongest confidently-rated network40B宝座的S994,执黑的是我最喜欢的重拳权重S800。

AI犬似乎也知道本局的纪念意义,开局便出现了近期少见的连点两个三三,然后在右上角形成芈刀定式。

频中芈刀曾经让katago初期版本被嘲笑甚至质疑,但后来在与Leelazero对弈中,又变型成Leelazero必败定式。

毕竟版本较旧,黑棋S800开局中刀,51手白棋计算应该59位扳,被白棋压后,胜率升至接近八成。

随后白棋68手出现失误,以为黑棋会70位长出,被黑棋冲形成激战,胜率被拉近。

其后缠斗中,白棋通过弃子争先,104手进右下角,胜率超过八成,再无波折。

这倒也符合我通过观战对芈刀定式的理解,那就是不计较角部实地,迅速向两翼扩展。

黑: katagoS800

白: katagoS994

贴目: 7.5    白中盘胜

Maxvisits:6000

Oracle免费ARM云服务器积跬步至千里

申请Oracle免费云的时候,除了2个1G内存的传统云虚拟服务器,还有4个基于Arm的核心和24GB内存的服务,可用作一个虚拟机或最多4个虚拟机。

后者说起来有些绕,简而言之就是最多可以建4个服务器,服务器加起来不超过核心和内存数上限就可以。但同时又有服务时长的限制,怕被绕进去掉坑里,还是小心建了一个2核心8G内存的服务器先运行。相比起1G内存的服务器,已经很宽裕了。

在前天通过docker在家里机器部署完成Odoo之后,不免动了使用云服务器部署Odoo的念头。今天早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Arm服务器,顺利安装完Docker,但在满怀期待pull odoo的时候,却发现镜像不支持linux/arm64。又到Odoo Nightly查看了一下,也没有arm版本的安装文件。

Oracle之所以如此大方的提供Arm服务器,显然是为了培养、发展Arm系统及其相关软件生态圈。这就像最初的安卓系统一样,现在谁还会说x86商业生态圈坚不可摧?

计算机学习结合实践,事半功倍

当当现在送货速度也快了不少,晚上下单给儿子买的C++书,第二天就送到了。希望对儿子的学习有帮助,计算机学习无论是什么阶段,单纯看理论总是枯涩难懂,结合实践就会事半功倍。

上周进城搬书,主要是在学习Docker的时候感觉自己开窍了。昨天中午吃罢午饭回家后,就开始结合前期半懂不懂的理论开始实践,试着通过docker部署odoo。经过反复的安装、调试、卸载、再安装,最终系统完美安装运行。

期间的波折主要出在odoo最新版本15及其插件上,放弃15而选择更为成熟的14版本后,问题迎刃而解。等把十月份的数据当做测试数据录入完成,已经过了十二点。

已经很久没有在如此高强度在电脑前进入第二天,也很久没有这么大的收获。

这docker太强大了,太实用了。

新买的MongoDB书前言中提到,开发者在面对新技术时,多是对之嗤之以鼻并固执坚持原技术计划。我这个连半瓶醋都算不上,也就一瓶子底的也一样,原先总感觉虚拟机已经足够强大实用了,以至于一直内心排斥docker的学习和应用。现在回头看,还是在学习入门时候感觉茫然无措,却没有直接先实践起来再说。

算是爷俩共勉吧。

因工作而回忆

早上早早起床,吸取前几天经验,先将红茶泡好,再开始录入昨晚未完成的另一半资料。

相比昨天晚上工作时心中挂着事,今天效率提高了很多,心情也轻松。

在噼里啪啦键盘声中,翻动纸张,看着人员编号中那些21、512、519、631、656等号码,那么熟悉,记忆依然是那么清晰。

那应该是一生中最忙碌,但也是最充实的工作阶段,在最快乐的日子,充满活力地生活。

人能够经历那样的日子,也算不枉此生。

计算机技术书籍价格与鄙视链挂钩

昨天与小子视频闲聊中,难免还是问起学习的情况。儿子说计算机课听的有些不知所云。

我说想刚开始学通用理论时候都是这样,不用着急。他说想买本书实践操作一下,这样能够更好理解。

难得小子这么主动,我立马到当当给他选书,看中一本《C++大学教程》,已经是第九版,应该属于经典可靠的版本。

下单结算一看价格,不像我前几天买的那两本慢一百返五十,只是返三十。

当年我初学PHP,他老舅告诉我要想挣大钱,高端的还是需要学Java和C++,那骄傲的神情。

看来这计算机书籍的价格,也跟相关技术在鄙视链的位置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