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文章
分类: 纹枰论道
AI观古谱:静待开场
借助AI对古谱进行更加直观的欣赏与观察,是2019年末就有的念头,但这两年来发生了太多的变故,还只能停留在未着边际的准备阶段。
去年年底,在确定使用AutoDL作为AI的GPU租用平台后,AI观古谱算是正式起步。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AI不应该用来贬低人类棋手,反是,人类真正的才华和天赋,因AI而更熠熠生辉。
AI观古谱重点是对棋手的棋及后人的评论的展示,并不看重的AI契合度,所以引擎使用katago,而分析软件使用sabaki。暂时放弃lizzie的原因,主要是其因为对座子棋的支持并不好,布局阶段总是无视座子的存在。
前几天,通过在飞扬为《弈理析疑》提供参考图,对AI进行了测试,确信可用。
但围棋毕竟是有胜负的,AI对涉及还棋头古谱胜负的判定的准确性,才是测试的重点。
于是选择了黄龙周虎二十五局中,古谱中较为罕见的的一局和棋作为测试棋谱。
katago是支持还棋头的,在配置文件中进行以下简单修改:koRule = SIMPLE,scoringRule = AREA,taxRule = ALL,multiStoneSuicideLegal = true。
使用sabaki进行分析,虽然开局57手就出现了胜率大跳水,但结局非常圆满。
AI识别出胜率各五成。
切换为目差,同样计算为和棋。
lizzie虽然因为座子影响了形势判断,但在终局还是能判断出和棋。
如此,舞台搭建已毕,静待开场。
很多事情,只要想做,就要从小事做起。
旁观等于寄生
进入新的一年,从网上下单把《围棋天地》杂志第四季度的六本一起买了。
这几天把杂志翻了一遍,由于疫情原因,连年底围甲联赛季后赛都推迟了,杂志内容同前三个季度一样,充斥了大量炒冷饭的赛事、对局回顾。
翻看完之后,无聊中还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今天想起来了:作为一家围棋专业杂志,在特殊时期,他为中国围棋做了什么?
都说是对局量骤降导致国内棋手竞技水平下降,围棋协会难辞其咎。那与中国竞技围棋水平、成绩唇亡齿寒的杂志社呢?
以前《围棋》杂志举行过聂马七番棋等对抗赛,早期《围棋天地》也有过少年棋手让子棋比赛。
而现在,硕果仅存的围棋杂志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心安理得,甚至还有些为赋新诗强说愁清高。
如此一来,终不过是围棋的寄生虫而已。
旧文旧局:“未完”的一局(钱宇平vs小林光一)
大竹英雄隐退,再次错过好年代的棋士
今天看新闻看到大竹英雄隐退的新闻。
虽然大竹英雄名位日本六超之列,但在国内唯战绩、头衔论为主流的年代,大竹是被低估的,甚至曾在一本主流刊物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对所谓的竹林时代颇为不屑。
这主要是年代差的问题。
在江崎诚致的《昭和的棋》中,作者对大竹英雄评价颇高。他承接了昭和战前战后两代棋手,他是俊杰辈出新木谷道场的大师兄,无论是棋艺上,还是在生活上。
因为年代差,因擂台赛而起的国内围棋热潮中,大竹英雄的棋艺与辉煌历史,被三位师弟的耀眼光芒掩盖。
其实,现在就连六超,甚至一代王者李昌镐也沦落如此。
大竹英雄在发布会上谈到了AI,他很尊敬AI,很欣赏AI,而AI的棋,棋型其实很漂亮,只不过用的人不懂而已。
可惜,美学棋士,龟步大竹英雄,又错过了好的年代。
无知无畏观战感:首见粘劫收后大逆转
也谈百米抢跑规则
今天把集中购买的《围棋天地》杂志看完了。杂志比较早了,所以里面陈祖源在谈论规则的时候,引用的例子还是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
陈祖源认为运动员抢跑就被罚下太苛刻,可以比赛继续,等成绩出来后将抢跑者的成绩加上一定秒数就是了。
从这个例子,倒是可以看出陈先生对规则,或者是竞技规则制定的一贯风格:那就以所谓严谨的逻辑,辅以合理的善意,对既有规则进行完善,但说到底就是补丁摞补丁。
但陈先生却忽视了竞技比赛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冰冷的逻辑和数字。抢跑可以通过加秒数来避免罚下的残酷,看似公平,但加多少秒?何况一旦抢跑,对那些守规矩而言的运动员极不公平,因为抢跑与未抢跑运动员在比赛进程中,心理的波动肯定要影响比赛状态,这又如何用时间来衡量?
同时随着第一个抢跑而跟跑的运动员要不要罚?
就像一直纠葛不清的中国围棋规则中的贴目,对棋手尤其是执黑棋棋手,影响的不止是那多出的一目,还有心理。毕竟人跟AI不同,不会像AI那样为弥补开局就落后的胜率,积极主动而不计风险。
同时,规则也是为了保证比赛正常开始、进行、结束,而不应该去影响结果。陈先生的思路倒是与应昌期先生相仿,比赛结果后面还要备注上:加罚几点。
百米起跑规则其实也曾经多次修改,曾经有过规定:第一次不罚下任何运动员,但第二次起跑谁抢跑罚下谁,而不管是第几次抢跑。于是就有鸡贼的运动员直接第一次就故意抢跑,给其他运动员施加压力。
竞技比赛,有规则就钻规则空子的运动员。所以规则宜简不宜繁。
田径如此,围棋亦是如此。
其实我觉得最好的规则例子,也在东京奥运会,那就是跳高比赛。简单明了,最后同规则同成绩的两名运动员,自行决定金牌归属。
这才是最好的规则。
因假生谈围棋规则
国庆节后集中买了半年的围棋天地,现在杂志早已经不再用来打谱,只是翻翻了解一下当下的动态而已。
昨天看到第十六期,里面有陈祖源的一篇关于围棋假生的文章。
本来我这个爱好者水平的,对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的文章,向来是避之不及的。估计因为是一知半解,看他的文章,不管是论点还是论据都头晕,简直有自虐之嫌。
但看了这篇文章,虽然依然头大,但还清醒,感觉陈先生的论据有些自说自话强说理。
文章的起因是此前韩国国内赛事中,出现了三劫循环无胜负。陈先生认为按照中国和日本规则,黑棋是假生,白棋应该获胜。
同时提到,韩国规则本来也有假生为死棋,但08年改掉了。陈先生认为韩国人无论从棋理还是传统都说不过去,似乎是为了不同而不同。
传统与棋理是陈祖源围棋规则理论的两大基石。这次韩国人居然跟落后的日本规则都不同,肯定是错上加错。
而我感觉,韩国人绝非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注重规则简化,由棋手实战解决。
陈先生指出中国假生规则,是因为与打劫表述“禁止全局同形”。但问题在于,中国规则虽然禁“全局同形”,但又认可除假生外的三劫循环,公平何在?
而陈先生正好是认为假生破坏公平。明明打劫,非要放到终局才动手,而对等的循环劫是立即就打的。
但打劫是棋手的权力,要不要打劫,什么时候打劫,不是由规则决定。在局部不对等情况下打劫,是因为全局有足以平衡局势之处。
陈先生给假生的更大的帽子是破坏棋理:用循环劫赖皮劫破坏单眼不活的棋理。
假生就更冤枉了,其他三劫循环不也是利用打劫,保持自己两眼的活棋状态,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成了破坏棋理了?
陈祖源与应昌期都强调“争”与“搅”,保证围棋的公平。但如果为了避免因循环劫而造成比赛的无胜负,那只是竞技围棋的规则而已,与围棋棋理无关。
将竞技比赛的争议交由选手解决,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陋室AI犬弈纹枰:千谱纪念
我观看AI犬对弈始于2019年7月,留下首局棋谱的是katago对战Leelazero《连爬七手,二狗苦斗》的对局。当时对局只是简单通过sabaki保留sgf文件而已,文件名也只是数字序号而已。
后来在2020年3月初因为sabaki升级bug,导致之前所有的sgf文件丢失。虽然通过多种工具软件恢复,但依然损失了不少棋谱,尤其是自己最喜欢的katago的一局劫争谱。
后来痛定思痛,将棋谱文件与程序分硬盘保存、定期备份,同时文件名中除了以胜负结尾,还记录了对局AI的版本、权重,以及自己观战的简短感受。到今天,已经一千局。
这一千局期间,经历了疫情封闭及家中变故,对弈对手也由katago挑战Leelazero,变成katago分布式权重的内战。
其间的乐趣在观战AI犬乐趣在中已经表达。现在回首,感受依然未变。
千局纪念对局,执白的是近来长期占据Strongest confidently-rated network40B宝座的S994,执黑的是我最喜欢的重拳权重S800。
AI犬似乎也知道本局的纪念意义,开局便出现了近期少见的连点两个三三,然后在右上角形成芈刀定式。
频中芈刀曾经让katago初期版本被嘲笑甚至质疑,但后来在与Leelazero对弈中,又变型成Leelazero必败定式。
毕竟版本较旧,黑棋S800开局中刀,51手白棋计算应该59位扳,被白棋压后,胜率升至接近八成。
随后白棋68手出现失误,以为黑棋会70位长出,被黑棋冲形成激战,胜率被拉近。
其后缠斗中,白棋通过弃子争先,104手进右下角,胜率超过八成,再无波折。
这倒也符合我通过观战对芈刀定式的理解,那就是不计较角部实地,迅速向两翼扩展。
黑: katagoS800
白: katagoS994
贴目: 7.5 白中盘胜
Maxvisits:6000
围棋中国规则下贴目的无谓坚持
前几日淘宝网上下单4到9月份的《围棋天地》。杂志到家几天了,昨晚闲下来才开始翻看。
第七期有篇陈祖源的文章《再说1目=半子》。还不错,这已经有进步了。中国棋院人士最初是否认这个公式,坚持一个互相比目,一个是与180子半相比较。记得一次转播中某位老一代棋手还拿吃烧饼数相比较。
陈祖源虽然再次提到日本规则的缺乏逻辑性,但也没有再坚持中国数子规则无以伦比的优越性。毕竟如文中所说,终局最后一点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日本规则在计数上更精细。
看了这么多规则文章,能承认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后面又有一大段,以AI新的“黑贴3又4分之1子白先弃着”来给中国规则打补丁。
何必呢,黑棋贴3子半,和棋黑胜不更简单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