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爬七手,二狗苦斗

上次看到低权重的小狗KataGo被高权重的LeelaZero给欺负了,有些于心不忍,于是到网上下载了KataGo的最新权重,让二狗再斗上一局。

开局之后,原先落子如飞的KataGo速度反而慢下来了,但到了50手之后,执白的KataGo胜率逐渐上升,似乎胜局已定。这时候对局已经超过一个小时,我也困了,于是洗澡准备睡觉。

就在洗完澡回来的时候,发现此时对局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棋形,白棋KataGo走出了原先学棋时常讲的“七子沿边活亦输”的棋形,连爬七手和右上角白棋联络。而本来落后的leelazero分析自己胜率超过了50%,可以说是逆转了局势。

看到此景我来了兴致,又坐下观战。此后双方先后右、左下角展开劫争,而黑棋每次围绕右上角厚势寻劫的时候,胜率都上升超过50%,但随着右上角定型后,黑棋胜率陡然降到30%以下,最后中盘认输。

棋局结束,已经到了次日凌晨1点,二狗斗了四个多小时。期间机器cpu和gpu占用都始终满载,笔记本电源适配器也热得烫手。

今天迷迷瞪瞪起床后,又用lizzie调用KataGo的引擎对棋局进行了分析,对于连爬七手,KataGo认为只是胜率略有起伏而已,但后期涉及右上角作战时,KataGo也认为黑棋上升不少。这应该和黑棋构筑的厚势有很大关系。

看来人类在围棋发展的过程中,凭借大量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理论还是有价值的,只不过继续深化就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支持,而这是机器无可比拟的优势。

 

618再购棋具

618购物节现在越来越热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宣传造势。赶上棋盘先涨价后促销,心里一动就买了一块3厘米的新榧拼盘。
多年前买过一块同规格的新榧盘,当时拿到手第一感觉是轻飘飘的,这款块棋盘到手后分量要沉了不少。打开包装一看,棋盘木质纹理细密了不少,看来北美进口的木材材质更好。
因为最近股票行情差手头紧,买了棋盘后就将就着用双元精瓷围棋了。恰巧飞扬围棋论坛里面有20号蛤碁石,借购物节也是618元促销,我当时核计要的618股票涨点买上一副。结果618当天,手里超跌股票居然涨停,看来老天也要我买。
下单后蛤碁石很快到货,虽然对棋子厚度有心里准备,但打开后还是感觉棋子太薄了,不用说云子,比精瓷都要薄。但好在做工精致,棋子大小规整。
由于棋子太薄,已经没有必要为它们再买棋笥,恰巧前几天买了一些日本进口保鲜盒,拿来两个把棋子倒进去,倒也合适般配。
下棋不多,暂且如此吧。

恶评有因

最近没有下围棋,只是每天例行到飞扬围棋网上浏览一下。
今天浏览的时候,看到一个旧贴,是由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一对七对依田纪基的棋谱展开,跟帖颇多。队列排来排去跑歪了,跑到钱宇平那里去了。
起因是一个网友说到聂卫平击败依田、淡路之后,在国内惜败羽根泰正走下神坛那局电视解说是钱宇平。然后觉着说聂卫平在自传中对钱宇平评价极差。后面评论就转到钱宇平那里去了。
光看评论,好像聂卫平和钱宇平结下梁子是因为钱宇平解说了那场比赛似的。
那场比赛转播我也看了,记得中盘时,日本代表团调侃聂卫平不需要吸氧了,吸吸烟就行了。但却没有在意解说是谁,也许是那记忆因结果让人难以接受而自我模糊了。
但我认为聂卫平对钱宇平的差评绝非因为那场比赛,而是因为几年后的富士通决赛钱宇平弃权不战而败。
钱宇平那场比赛弃权的原因众说纷纭,当时官方第一时间给出的理由是钱宇平的身体问题。但后来断断续续看到过不少版本,在一个相对正式的渠道看到过一个采访,提到那场比赛钱宇平并非身体原因,而是因个人原因拒绝前往日本比赛。
中国棋院的人员无奈,只得到日本进行道歉,而不是解释。而日方颇为不理解,如果这事发生在日本,就不是道歉而是谢罪了。
尤为不理解的还是钱宇平的决赛对手赵治勋,曾在车祸后坐着轮椅出战的赵治勋虽是韩国人,但在日本长大的他接受的围棋,承继的是无谓远岛流放的道悦,吐血的因彻,以及近代的核爆下的无畏。
而聂卫平等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棋手,围棋上受日本围棋影响,生活中则受父辈革命教育,同样视围棋如生命,甚至与国家荣耀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同样无法理解自己后辈的行为,自传中加以劣评也就不足为奇。
现在人们似乎已经看得开了,但这种看得开,其实已经是一种对传承的遗弃。

师徒好胜负

今日独自在家,擦拭棋盘打了三局棋谱,是秀策与师父秀和最后的三局。
本来棋份已改为先相先的秀策,执意不肯执白,所以三局都是秀策执黑胜,两局胜四目,一局胜三目。这应该也是师徒认为贴目应该在四目左右的原因。但如果实行贴目制,秀策的下法必然也不会如此坚实,师徒依然是好胜负。
《本因坊秀策全集》是蜀蓉出版的本因坊系列中,少有的带评论的一本。相比同一作者李昂的《坂田荣男决胜名局》,本书文字翻译及评论要专业严谨的多。专业出版社毕竟是专业,但是因为一直延续传统的棋谱印刷技术,虽然棋谱印刷质量更好,但人工排版的棋谱错误也时有出现。这本早期出版的全集还算好的,据说后来的《御城棋谱》,需要随书附带勘误表了。
专业而因循守旧,慢慢也就无专业优势了。后来者如果提升书籍品质,也能开拓一片天地。

还算不错的围棋书

前几日当当书香节购买寄回家的书中,有一本《坂田荣男决胜名局》,出版社是少见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当时书的一个买点是线装订,可180度平铺。正好凑单,也就买下了。
回家看了一下,书倒是线装订的了,但封面却是粘的,外面用硬壳封面包裹,但看着依然不太舒服。
书的作者是李昂,里面以作者细解的坂田荣男的七局名局为主干,加以一些坂田相关的文章的剪辑拼凑。我怀疑李昂只是负责对局的细解,其他内容包含一些常识性错误,应该不会出自李昂之手,比较之前李昂负责编译的《本因坊秀策全集》没有类似的错误。
非专业的出版社,出版围棋书籍,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现在围棋书籍市场愈发小众化,能有出版社出版,也应该支持一下。

最后的古谱全集

早上算是开了眼,遇到平生第一堵,堵的那个彻底。大部分中途转乘地铁,估计坐着稳如泰山的都是见惯大场面的了。
刚上地铁接到顺丰快递的电话,知是前日拍下的《本因坊秀哉全集》到了。幸亏有代签,要不又要费些周折。
急匆匆打开包装,看里面那些少见的衬垫,应该是从日本寄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打开包装,和拍卖的照片没有二样,打开书,那种厚重感非国内书籍能比。除了第一册的函套,堪称良品了。
按照川端康成所写,秀哉的隐退棋的结束,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如果以围棋古今论,秀哉全集算是最后的古谱了。
即便没有阅览不少围棋史料,现在也已经过了将人非黑即白定性的年龄。人们作为旁观者常根据自己好恶,而将历史人物划分忠奸,而依据的往往又是听他人的评论甚至是来源不明的传言。
如果人们只看川端康成的的《名人》,那秀哉就是一个时代更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以围棋为生命的一代宗师。而更多知道秀哉的人们对秀哉的认知,来自吴清源那六字评语:他是一个坏人。
但80年代吴清源的访谈录中,他似乎不是这样说的。
一切都会变,还是回到围棋上来吧。

竞拍初得手

近期一位网友在飞扬围棋论坛连续搞了几次日版围棋全集的拍卖。在错过了中文大写标识棋谱手数的秀策、秀哉全集后,昨天拍了一套阿拉伯数字标识手数的《本因坊秀哉全集》。
这次拍卖有点冷清,主要是书籍品相差了点。全集的第一本没有了书套,而且可能翻看比较多,封面磨损比较严重。这在很多书脊党的眼里属于不上档次的,虽然起价只有300,但关注竞拍者了了。
第一个报底价的是论坛的一位大神,可以扫一眼棋谱就能说出对局的双方。此后一直没有人再跟进。这套书我主要还是为了古谱网的棋谱核对用的,不是用来装点书架,倒不在乎书的品相。我的心理价位是360,因为网上的复印本也是这个价,看没有人叫价,就跟了一个320,随后那位大神跟进333。
既然那位网友有意,我这低手基本也就死心了。但到了竞拍结束前,发现又有一位网友报价350,而没有人跟进,于是在结束前10分钟报了360,算是最后的报价了。
到了10点拍卖的网友通知我竞拍成功,还是有些意外了,马上付款并选择顺丰到付。
今天早上例行浏览论坛的时候,才知道那位大神是忙着下棋把拍卖的事忘了。
承让了。

放弃竞价购书

一周多没有碰棋子了,但每天还是例行到飞扬围棋论坛浏览一番。上周一位网友发起竞拍,竞品中有一套日本原版的《本因坊秀策全集》。
估计是因为棋谱中数字是汉字,而非常见的阿拉伯数字,所以前期竞拍并不是很热烈,在论坛一位棋书大鳄竞价后,许久没有跟进者。
我其实初看就有些动心,之前打过秀和全集,中文数字也不是问题,见价格合适也就跟进竞价了。谁知我这一报价,后面稀里哗啦跟进好几位。估计大家在大鳄报价后,以为那就是书的价值了,后发现还有人报价,也就激起欲望了。
一直到竞拍截止前几分钟,我还在犹豫是否加价,价格都已经输入,就差点击提交了。最后还是放弃了。
本来买《秀策全集》,一是为了收藏,二是为了自己的围棋古谱网新增棋谱进行核对,前段打的蜀蓉版越往后棋谱错误越多。
但下一步围棋下的机会应该很少了,而古谱网也已经快两年没有维护新增了。
还是把书留给更喜欢的网友吧,就像大鳄不与我们相争一样。

青史蹭名

早上看到同学在朋友圈中发文:“辛渐,董大,汪伦,武判官,不善诗词,因和诗人是朋友而千古留名。”
我脑子里第一反应还有元二。
诗词如此,围棋亦是如此。
每天坚持打谱已经形成习惯,进展自然也就快了,本因坊秀策全集无论对局数还是书籍页数都已过半。
这几天因为思绪有点乱,打谱也受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集打到秀策与关山仙太夫的二十番棋,总感觉对局不是很刺激,执白的秀策下的四平八稳,感觉他执黑也没有下这么坚实,有些提不起劲头。
关山仙太夫在丈和全集中就曾出场,据传以重金作酬,丈和也高度重视,多久前天天吃鳗鱼养精蓄锐。而与秀策下番棋,也是支付了二十两银子的酬金。
有钱就是好啊。
秀策二十番棋对局风格,应该不只是和二十两银子高额对局酬金有关。对局时秀策22岁,而关山仙太夫已经68岁了,一天一局的高密度无升降格对局,棋道中的胜负硝烟味道已经很淡,更多的是一老一少的手谈之乐,这也本是围棋的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关山仙太夫又和坊门双璧的另一位秀甫下十番棋,结果只赢了一局,二人性格差异可见一斑。但估计仙太夫同样乐在其中吧。

品牌的自尊

春节前趁着快递正常,还购买了一副云扁的树脂双面围棋。
购买这个关键是便宜,再者就是想比较一下现在的围棋材质的手感,因为看到网友评论,现在国际比赛也有使用化学合成材质的围棋了。
棋子到手,第一观感是小,第二手感是轻,难怪当初精益求精的应昌期在设计应氏围棋的时候,会在棋子中嵌入铅块。打了一谱之后,感觉棋子的整体规整性确实不错,这也是化工制品的优势所在。
此前虽然对云子的强硬保护颇有微词,但平心而论,注重品牌、商标保护,是大势所趋,对消费者也是有益的。至少无论杨大姐从原厂扛回来的棋子,还是后来从正规店铺购买的棋子,虽不完美,但也网上所传的那么劣质。而云扁在使用独立品牌和商标后,无论传统工艺,还是新买的树脂棋子,质量都有保证。
但云扁在传统工艺产品本就价格不高的情况下,还销售价格更低的树脂材质棋子,有些对当家产品的信心不足,及精品化的漠然。有些过于短视了。
云扁好在是一个小品牌,对老品牌双元来说,使用着比云子更具传统的瓷制工艺,不但没有做大做强,还赚着低档产品的钱,就有些对不住自己的传统工艺,对不住自己的品牌。
仅从自家产品对自家品牌的尊重程度上看,还不如昌盛元装饰材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