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的比赛 遗憾的棋手

在医院ICU门外熬等的日子里,最能打发时间的事,就是通过腾讯围棋的APP看比赛直播了,从农心杯到围甲联赛,多年闲置的移动电源就是为此而起用的。
直播解说有时是现役国手,但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有腾讯的围棋AI绝艺当后台,门槛自然不高。
用手机看直播,不像在家里,可以开着电脑,用lizzie加katago的组合即时了解棋局,只能是看绝艺提供的胜率和简单变化图而已,何况其贴目还是七目半,农心杯这样非中国规则的比赛,还要自己盘算胜率转换情况。
在家最近两轮直播看下来,不由感叹,对于人类棋手比赛来说,使用家用PC足矣。至于装备更高端的显卡,如果不是为了研究,那也就只是网上遛狗的军备竞赛了。
今天时越依然没有阻挡申真谞单骑闯关的步伐。相对于上一轮均势下超时告负的连笑那局,这局棋更觉得心情压抑。上一局失利遗憾的是比赛结果,这局失利,则为时越遗憾,也为他的沉寂可惜。
在AI冲击下,国内一冠群逐渐沉寂。在PC机就可以横扫职业顶级棋手的大势下,已经不存在跟与不跟的选项。即便人称申工智能的申真谞,在近两局比赛中也是一错再错,死里逃生。套用如六超时代名言:现在围棋比赛,就是棋手相互下AI差评的棋,谁下最后一步差评棋,谁输掉的游戏。
为曾经号称“场均一条龙”的时越可惜,是因为,AI还没有强烈冲击前,他就已经开始沉寂了。
作为力战型棋手,成绩起伏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自身年龄因素,有对手水平提升的因素,也有战术针对的因素。但从近期看直播中评论来看,时越战绩滑坡,更多是自信心的问题,而且是对局外的不自信,也就是对自己棋风产生了怀疑。
古代棋手梁魏今对年轻的施襄夏说过:棋之道好比山泉,行乎当行,止乎当止。不可一味为斗力逞巧。
这棋理说教容易,对局时执行难。但如果不自信而气势弱于人,那已是未战先衰了。

失败的云子补子

最近围棋打谱已经习惯使用云扁单面棋子。那副棋子是云扁最低档的小坐,被我买来后进行过筛选,淘汰了不少歪瓜裂枣的棋子。
经过筛选后,棋子规整了不少,一般打谱也够用。但打到秀策与雄藏三十番棋中和棋那局时,因为频繁打劫,手数高达341手,棋子就不够用了。
摆完那局棋,第一次数了一下棋子,黑少白多还剩下320个。想想还是把棋子凑齐吧,免得千年后围棋考古研究人士,因为我这副棋子,产生古代棋盘多少路的笔墨官司。
从原先购买的店铺买了50个棋子。收到后发现棋子的规整度好了不少,但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与原先棋子相比,新白子的材质差别太大了。
新白子跟我第一副云子更相似,说好听有玉石感,不好听叫水透感。原先的白棋是乳白色,这也是我喜欢的的原因。
看来云子是每批产品的材质都不一样的。新旧棋子掺杂在一起,不免有些别扭,所以还是把白子又剔除了。
如果需要这种玉石感,那还是用从云南给我捎回来的那副吧。

另一种心境打谱

最近基本重回正规生活,又把闲置了快一年的棋盘擦拭干净,开始打谱。

棋子用的是原先买的最便宜的单面小坐云子。去年把里面歪瓜裂枣的棋子剔除掉后,棋子整体质量还算满意。主要还是心境和不太一样了。原先打谱,享受的是棋子碰击棋盘的感觉,无论是声音还是手感。现在似乎更享受的是棋子在棋盘上的排列,形状与色彩。

由动至静,可能真是老了。

棋谱打的还是秀策全集。已经到了秀策与太田雄藏的三十番棋。原本我曾以为秀策最辉煌的战绩,是三十番棋将雄藏降格,不是御城棋十九连胜,毕竟对手里面缺少了天保四杰之首的雄藏。

但今天打完第十七局,也就是将雄藏降格的那局,感觉还是有些失望。这三十番棋的激烈程度,是无法与吴清源的十番棋相比,更不用说道悦等人的争棋相比。

这更像是亦师亦友的二人,对围棋生涯的一个总结而已。

可以看得出,年轻的秀策想赢,而看着秀策成长的雄藏则不怕输。年龄与阅历决定了二人对胜负的态度。

也许后面秀策与师弟秀甫的十番棋时,就能体会到。

无知的作弊者

昨天晚上浏览应氏杯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夹杂的关于围棋比赛作弊的新闻。
在一场地方比赛中,某业余棋手胜了职业棋手张涛。结果本不意外,意外的是业余棋手的布局阶段的招法与katago40B权重的吻合度高达100%。
这就是作弊。
网上为其鸣不平的,要么就是其水军,要么就是根本不懂围棋及AI,不清楚AI与人类棋手的差距有多大,就像AlphaGo问世前的我,还有这个作弊者。
文中还提高,上一次正式比赛中出现这么高的AI吻合度,是上半年LG杯申真谞淘汰范蕴若的对局。
那也是范蕴若的最后一次比赛对局。
那局棋我实时观看了,同时使用katago进行分析。可怕的不是申真谞的高吻合度,还有范蕴若那总也跟不上AI的节奏。
难说这局棋对范蕴若命运的影响有多大,但比赛后的复盘,对当局者的心理打击肯定是巨大的。
AI门前,迈进还是迟疑,职业棋手的命运就是这么冰冷。

由农心杯决战看AI规则对胜负判断的差异

最近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农心杯的决战了。农心杯最后两局,都是半目胜负。因为在医院等候,都是通过腾讯围棋APP观看的。在评论区,有网友列示katago的胜率分析,与腾讯绝艺的胜率出入很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朴廷桓对柯洁的比赛最后小官子阶段,更是如此,双方都认为胜率超过99%,只不过绝艺是认为执白的柯洁胜局已定。解说的胡耀宇对此则抱有极大的怀疑态度,甚至因此遭到评论区的群嘲。

后来看到杨鼎新也加入评论,认为局势细微,甚至一度有些担心左下角的变化。好在最后黑棋收后,也就意味着双方目差是双数,既然细微,那就是白棋胜半目了。

最近购买了腾讯的GPU竞价服务器,显卡为Tesla V100,按量付费还算合算。安装好服务器后,运行katago调用棋谱文件,贴目设置为六目半。果然,直到对局结束,显示的都是黑棋胜率99%。

又使用自己的机器测试,无论是sabaki还是lizzie都是同样结果。

而用leelazero,结果则是完全相反。

因为农心杯使用韩国规则,贴目为六目半。根据以往的经验,本来采用自由贴目的katago更靠谱。但那主要限于布局和中盘形势判断,如果进入官子,尤其是小官子阶段,只是目数计算,所有AI应该是差不多的,katago出现这种错误的确不应该。

考虑到本局是黑棋收后,而katago配置文件中的对局规则是tromp-taylor,问题应该就是出在这里。

于是将对局规则改为Korean,再次调用棋谱,这次胜率显示正确了。

AI现在采用的规则基础普遍是中国规则的子空皆地。这主要是便于计算,但由于黑棋收后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也就不得不接受中国贴三又四分之三子,也就是七目半明显不利于黑棋的的贴目。有些无奈,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是捆绑在一起的。

还算公道的重赛

今天等候本以为会不无聊,因为下午可以通过野狐围棋的APP看农心杯的直播。
但比赛开始后又变的无聊了,受疫情影响,习惯集体研究的中国棋手大部疲软,今天出战的范廷钰也不例外,着法凌乱,早早落后于跟AI更同步的朴廷桓。
就在朴廷桓胜率达到99%时,意外出现了:朴廷桓超时。
顿时网上热闹起来,一会规则,一会人格,一会国格。经过接近两个小时的协商,最后以不可抗力的原因,决定次日重赛。
朴廷桓在中国有个别名:朴填子。因为在亚运会的混双比赛中,在局势落后但时间领先的情况下,利用亚运会的用时包干制规则,在自己空中填子,意图使中国棋手时间耗尽而告负。
中国棋手在发现其用意后,提请裁判仲裁。东道主中国裁判判定其搅局,其代表团团长在观看棋局后,接受了判决认输,女棋手李瑟娥是哭着离开赛场。
那次比赛朴廷桓也许觉得冤枉,中国棋院设定的包干制,是建立在棋道上的规则,本身就是矛盾的。他是赢了规则输了棋道。
而本次超时,朴廷桓则是赢也规则,败也规则。赢的是竞技赛事规则,败的是经济比赛规则。二者都与棋道无关。
试想,如果现在大热的网络游戏竞技大赛,会因为赛手的硬件问题和网络状况而提请比赛结果仲裁吗?
自然不会,因为那本就是竞技运动的一部分。
而这,则不是围棋,即便是竞技围棋的一部分。
重赛也许是最好的裁定。

无知无畏观战感:Katago二子再屠龙

katago在6月22日发布了1.45版及最终权重,棋力大幅提升。因为室内温度较高,所以只是断断续续用40B进行了例行的十番棋测试,同上一版本及权重一样,对leelazero依然是压倒性的优势。
在第十局时,leelazero的274权重推出,前半盘二者选点重合度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早早落了下风。但在双方接触的情况下依然不敏感,被katago通过攻击确定优势最终败落。
上一周,托中高考的福,天气凉爽了不少,于是又调用katago的20B权重与leelazero274权重进行了十番棋。结果出乎意料,katago一扫前两次1万playouts十番棋的疲态,同40B一样,实现了对leelazero的零封。
于是又动了测试让子棋的念头。40B权重让二子棋,pda按照0、1、1.5逐步提高,结果三连败,期中第三局是屠龙未果反被屠。将pad调整到2后,进行了最后一局,在后半盘的对杀中,leelazero再次出现漏算,大半盘棋子被杀。
而在leelazero败着弈出前,其形势判断就已经有些悲观,胜率计算要低于katago的判断值。这估计与leelazero的训练以固定贴目有关。
虽然分先katago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考虑到贴目及让子情况,真正要让二子取胜,还是很难的。

https://mp.weixin.qq.com/s/ry7ezJ806LDoV5RmAtxYgg

无谓的妥协

在5月10日katago1.4.0版本推出的时候,曾经提到同步推出的权重“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发布的‘semi-zero’神经网络,之后将使用外部数据”。
最近因为天气炎热,已经停止了AI犬的对战,对Katago和Leelazero的关注也就少了。今天从katago的GitHub主页上看到,几天前使用外部数据的新权重就已经发布了。
按照网站公布的信息,此次新权重使用了5%-10%的人类数据和其他外部数据。此外,新权重不出所料,针对芈氏飞刀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但也提到由于定式的复杂性,这种训练并不是很完善。
看到有网友评论,说芈氏飞刀负责,我感觉那句话应该是针对定式而言,而不是专指芈氏飞刀定式。
不知是不是首次采用人类和其他外部数据的原因,作者认为新权重未必要强于此前最强的未使用外部数据的权重。甚至通过自比赛结果来看,新权重要弱于之前的权重,原因应该是花费了太多计算用于在机器自学习中不会出现的棋形( kinds of shapes that didn’t often come up in matches only against itself)。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AI对很多人类的对局中棋形,原本是不予计算的。
如果说这种浪费是在不改变AI引擎的情况下,解决原先AI存在的一些非技术性问题,可以理解。但如果这种改变或者说牺牲,是为了提高与其他AI对战的胜率,那就实在是没有必要了。

AI笼罩下名局细解难出

昨天是LG杯八分之一决赛,中韩两国排名第一的柯洁与申真谞狭路相逢。在闷热的小屋里面开着lizzie+katago同时,观看野狐网站胡耀宇讲解对局。
申真谞今年状态火热,上一局淘汰中国范蕴若的比赛中简直像是开了AI外挂。本局比赛亦是如此,柯洁则表现略差,早早落后。但就在直播解说胡耀宇也认为逃不出的地方,却被柯洁用来当做劫材库,终于等来了申真谞的败招,一举翻盘。
看完直播之后,今天一直在期待胡耀宇的讲解。但直到晚上10点半也没有等到他公众号的更新。的确,这局棋实在复杂,尤其有了AI后,要将对局细解写好,还不能绕开AI,实在有些难了。
katago表现优异,无论是申真谞的妙手75,还7是后期的翻盘。因为可以设定贴目,某些情况下形势判断甚至要好于固定在7目半的野狐直播AI绝艺。

久违的国际赛事

今天LG杯中韩网络开战,也算是久违的国际赛事了。

重点关注的还是唐韦星对金志锡的比赛。一边开着新浪,一边开着lizzie手工录入。

本来还挺心疼自己的机器,后来发现没有必要等到风扇呼啸,基本在5000playouts之内就能算出胜率较高的几手棋,这时候按一下空格键就可以暂停分析了。
两倍于原先观赛用矿卡的1660显卡,性能的确提高了不少,在最后对杀阶段基本已经可以秒算,难怪网上那么多人开口闭口非2060显卡不谈。

但样高性能的显卡,应该只有职业选手分析学习可用,至于爱好者,使用砸钱堆硬件,似乎就跟当年美苏两国,卯着劲囤积可以毁灭人类几遍的核弹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