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陪考最大感触是和儿子无关的。
考试期间,早上是孩子妈开车送行,到了考点,小的里面考,老的外面等。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也是车接车送,但下午考完,考虑到路上车多,时间也宽裕,所以我们爷俩就坐公交车回家。
在车上无事可做,也不敢问太多考试的事,于是我就戴上耳机听歌打发时间。本以为路长车慢,时间会很漫长,但是听不了几首歌就到家了。
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不足,中午已经不敢乱逛了,就吃完饭后靠在椅子上戴耳机听歌。而那天路上听的歌曲首数,比平日里听的歌少多了。
其实太多的时间没有消耗在奔波中,而是在安逸中流失掉了。
分类: 杂谈杂忆
一年过,近一年
给儿子做完高考假+中考假的最后一顿饭,收拾行囊,与结束美餐的儿子拥抱,互道加油。
在公交车上,很多结束中考的学生,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去年此时,在考场门外一群怀抱鲜花的家长学生中,找寻到同样如鲜花灿烂儿子的笑脸时,心中顿时卸下重担。
那只是一个阶段的重担而已。一页翻过,从那时起,另一个重担就已经上肩入心。
一年过去,离下个终点线又近了一大步。
加油吧。
生日陪儿子重温美食记忆
儿子在家里闷了几天了,今天借着给我过生日之名,计划到他初中附近念念不忘的一个粤菜馆吃一顿。
坐公交车到了洪楼下车,发现一年不来,这里街道两旁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一路走着,儿子边品论这着周边店铺的变迁。
去年中考结束后,因为单位公事错过了离校的的留念照,今天算是补上。
绕过学校,加紧步伐直奔目的地粤菜馆。但到了那里,地是店非,只留怅然。
好在还有另一个寿司店可以去。看到放学学生们的身影,儿子不敢做片刻停留,拉着我直奔寿司店而去。
因为中考期间,寿司店人倒是不多,半数为附中学生,儿子点上昔日爱吃的美食,满脸幸福感。
也许这是他初中期间最美好的记忆了。
中考陪考一周年
早上为中考腾地方的儿子在家学习,我出去给他准备夏季的饮料。
到了沃尔玛,门口贴着停业公告,而里面清空的速度要超出想象,不要说饮料,连盐都没了。
于是骑车在周围转了一圈。和去年的中考第一天一样,阳光毒了点,但微风还是清凉,不在阳光下考试的孩子们应该不受影响,苦的只是那些门外等候的家长们。
我当时还好,和一起陪考的侨哥一起,在附近的学租房内喝茶熬时间。侨哥机械地泡茶倒茶,我机械地端茶喝茶,人在喝茶,眼在看表,心在考场。
一年不觉就过来了,说长不长,喝茶的情景就在眼前,但感觉又很遥远的事情了,也许因为那只是第一关而已,后续一年的事情更是劳心费神。
希望中考的孩子们幸运,也祝付出心血家长们心想事成。
自我读书
回家之后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吃饭的感觉真好,只是这样,估计好容易减下去的体重肯定要回升,也没法回去再拿腹肌忽悠外甥了。
吃饭挺高兴的事,一次却被手机APP扫了兴。当时某APP正在声情并茂朗读《杀死一只知更鸟》片段,读读也就罢了,话锋一转,开始对小说进行讲评,什么光明与黑暗两条线,什么人性黑暗与光明,从书名来由到作者淡泊名利,怎么听都还是三十年前《中学生》杂志的格调与档次。
听着顿时没有了胃口,书架上明明就摆着原作,却非要听这种精装二手货。这种文化,说好听叫快餐,不好听叫膏状食品,再难听点就是嚼食了。
跟大的无道理可讲,就和小的进行探讨。从堂吉诃德骑士到沙威警官,最后话题转到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最早是看的黑白电影,后来看国内主流书籍报刊,都把帅克定位为对异族统治者不满并自发的斗争的捷克人民代表。
但后来看小说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要是说作者哈谢克是这种代表没有问题,但他用幽默辛辣笔锋创作出的帅克本人,却和这种赞誉没有半毛钱关系。
帅克的确是一个好兵,本本分分做事,认认真真闯祸,从思想到行为。奥匈帝国三百年统治的“优等”良民好兵。
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感同身受的高考
高考第一天,儿子拒绝特意前去高考考场感受气氛。但昨天儿子上课回来的路上,还是正赶上考生们结束高考,走出考场的场景。
儿子小学还不能写长篇作文的时候,给我口述那个场景,重点是描述的是父母的言行表情。现在经过中考的他,关注的已是学生考子。在跟我描述学生出门表情时,即便消音去除言语文字,单通过他脸上的略带凝重表情就足够了。
感同身受的何止他一个。
晚上侨叔叔请客吃羊肉串,在经过山医大门口后,孩子妈和平阿姨跑步追上来,说看到有刚考完试的父母孩子们在校门口拍照呢。
希望2年后儿子高考结束,也能如此乐观。
煽情美食
中午吃完饭后,难得看看电视。电视中科教频道正播出美食节目《食不厌精》,本期播出的是介绍重庆火锅的锅中有乾坤。
片头以介绍火锅炒底料开篇,我也明白了前段时间为何在公交车上闻到异常香味的原因。
当时按照外甥介绍,那里有一片火锅店,而下班那个时间点,应该是各家火锅店忙着准备底料,所以才会产生大范围的香味。
而香味如此浓郁,光靠辣椒、花椒等香料是产生不了的,靠的应该是底料中的牛油,而牛油或者说牛油料才是决定底料的决定性材料。
从《舌尖上的中国》始,美食节目做的越来越煽情。在以飞扬浮华的文化词藻、高档精确科学数据宣扬传承之后,最后还是画面急转至产业化上。
“大规模生产没有品质可言”,《漫长的告别》中大佬波特的话虽然偏激,但却让人难以批驳。
反正我看完之后,对火锅的食欲顿时大减。
还是史蒂芬周说的好:人人都是食神。
两年后的面对
儿子今年这个端午节过的充实,上午学习也学了,中午好吃的也吃足了,奶奶姥娘家一条线都去了。
回家转弯快到家门口,见路边一位穿旗袍的家长,想起旁边儿子学校今天是考区。
孩他妈提议:要不去学校那参观一下?
儿子急忙摇头。
经过小学六年上学放学路上近距离的旁观,去年又亲身经历了中考的考验,现在儿子应该对考场外家长的心情有了深切的感受,那是他避犹不及的地方。
只是整整两年后的今天,那是我们都必须接受的挑战,这就是命吧。
祝大家都好运吧。
书已买不动
印象中当当满100减50的优惠活动,好像从去年双十一预热开始就没有停过,只不过是满减前折扣、图书种类不同而已。
进入6月,随着年中大促的到来,满减活动再次开始,这次图书种类范围扩大,再次推出了满减加付款满减优惠,而很多原先不参与满减书籍也加入了优惠队列,但同时书籍的折扣却没有了。
前天下单买了一套《灌篮高手》平装本,加上本原先不参与满减的计算机书,还有给儿子制造读书麻烦的《小逻辑》,200元拿下,也算满意了。
大部头书买完后,昨天因为应景学习,需要买几本相关业务的书。书选择没花多少时间,但凑单却费尽周折。最后决定,不凑了,就这样吧。
买了大半年书,真是买不动了。
淡忘 习惯
最近这几个月晚上睡的都早,昨天正准备关机睡觉,接到一个同事的求助微信,问如何下载在浏览器屏蔽网页上的内容。
根据他发过来的网址登录网页一看,倒不复杂,只不过是利用div+css把要下载的内容后置虚化而已。
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网上指挥他没有那么方便,只好选择相对简易的方法,让他能够实现目的就行,偏偏我手头的工具也欠缺,折腾完已经不早,躺下后好久才睡着。
他应该残留着有事找我的习惯,但估计还不习惯通过网络。我也习惯帮着解决问题,但同样不习惯通过网络,着急,原先早就直接过去让他站一边,我自己下手了。
慢慢淡忘,慢慢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