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变心变

昨天下午监考兼被监监考完毕,身心俱疲,回到单位卸下行头,天已黑下来。
穿越回民小区回家,突然有种饥寒交迫的感觉。但路旁边的羊肉串还有羊汤馆传来的香味,却一点也勾不起我的食欲,只想找个馄饨摊坐下,来碗馄饨吃个烧饼就好。
那一段路,从没如此怀念山财的美食一条街。
虽然都是依傍居民小区而成,但回民小区和山财美食一条街风格完全不同,就算没有经过治理,想找个馄饨摊,也难。

而山财那条街,已经彻底被抹去,只留记忆中了。
今天吃完饭后再次经过那里,心境已经全然不同。
三年后,饥寒窘困也罢,饱食碌碌也罢,总是自己的选择。由他去吧。

脱不了的考试

今天被抓差监考。
这是我最不愿意干的活了,首先咱从小上学不作弊,也就看不惯作弊的,但从小考到大,也知道考试不容易。要是碰上作弊的,到底是抓还是不抓呢?
是个难以预知的大问题。
原先是能推则推,但现在是轮流监考,只好硬着头皮前去。到了考场才发现,现在真是科技时代了,考场里面安装了远程监控,两个监视屏幕就摆在前面。
这下省劲了。但问题来了,这监控是不止是监视考试的吧?我们来监考啊还是考监考考试啊?。
考试作弊也不容易啊!既靠胆量还靠技术,二者皆备,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工作之后,逍遥自在了一年,按照同年同锅吃饭的同事的话:有钱还不用考试。
但第一次考试还是到来了,我们年轻的员工被集中到大观园本部进行集中考试。去了人生地不熟,藏个小抄都找不着地方,而那欠揍的出题人肯定是三楼干信贷的,出的题是对我们在网点前台的,真是我不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看看旁边同来的大姐,彼此彼此。正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突然停电了。不知道是过载还是某兄弟看谍战片看多了动的手脚,反正旁边大李老王们开始趁黑到工位上找书翻答案。
我刚想也过去,旁边那位大姐露出党员本色,一声呵斥,吓得当年还追求上进的我乖乖坐回去,继续大眼瞪小眼。
成绩出来后,自然惨不忍睹。
高三下学期,物理李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我们这帮苦孩子,笑眯眯打气道:现在苦点,到了大学就没有这么辛苦了!
那时读书少,也就信了……

译名杂忆

在电脑报的《纪念格鲁夫君》一文中,对格鲁夫在国内众多译名颇为感慨,认为那是格鲁夫在内地渐不为人知的一个例证。
相对乔帮主的独一的译名,格鲁夫的译名是多了点,但这个应该和知名度关系不大,而是和作者发音及翻译习惯有关。即便在格鲁夫如日中天的年代,亦是如此。正规出版物上,多是格鲁夫,而英特尔内高层虞有澄的《我看英特尔》中则是另一个常用的葛洛夫。
给外国人译名冠以百家姓为首,似乎是港台的习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大量外国资料通过香港而来,外国人的译名难免带有港台腔。
最早接触外国人译名和足球有关。86年世界杯前购买了足球报出版的世界杯特刊。说是特刊,其实就是香港杂志的摘编。看那里面的译名,真是一头雾水。俱乐部里面什么阿仙奴,祖云泰斯,车路士,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阿森纳,尤文图斯,切尔西。
那时电视转播稀罕,不知道球队也就罢了,球员自以为知道不少了,但看了里面的译名同样云山雾绕,最难猜的是薛高,猜来猜去,才在另一本杂志上通过图片找到答案,原来是当年三巨头之一的白贝利济科。与这个相比,后来的诸如什么朗拿度,碧咸算是好猜的了。
随着国内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人物译名终于脱离港台腔了,但不同媒体间标准不同,同人不同名仍然明显。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古利特了,古力特、许利特存在时间算是短的,古利特、居利特分属的两大足球报刊还为此而互相标榜本方才是正宗。
最后译名都被新华社所一统。
但新华社也不是总是正确的。疯子伊基塔刚为人知的时候,某球报还引经据典,说别人翻译不妥,按新华社翻译标准应该翻译以赫尔开头的。
但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拉丁语系里面,姓氏前面H开头是不发音的。
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PC英雄风流风雨逝

今天早上起来,在快科技上看到保罗艾伦去世的新闻,后来搜狐网站的幻灯新闻中也有报道。对艾伦的认知,现在的人们而言,是NBA波特兰开拓者老板,还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相比前者更多吧。
两年前,PC时代的英雄安迪格鲁夫去世,电脑报以一篇《纪念格鲁夫君》,在对这位前科技风云巨头哀思之际,也表达了PC鼎盛时代一去不返的落寞。现在已经不订阅也不看电脑报了,不知他会对艾伦的去世发表什么悼念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流量的时代。一对流量明星的登记可以挤瘫痪堂堂微博。
但如《纪念格鲁夫》文中引用的:可能“偷走”一切,当带不走曾经的光荣和梦想。
落寂的英雄依然是英雄。

早期日本推理小说记忆

我对江户川乱步小说没有兴趣,也算不上崇西贬东,除了小说风格以外,翻译水平也是一个原因。
我最早看的推理小说,不算漫画书,就是日本的《太阳黑子》,很多年后才知道作者是森村诚一,而他恰是因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的扬名立万。
而日本推理侦探小说看的最多是横沟正史的金田一系列。那是难得在网络初兴时期看的网站电子书,因为精彩,所以也就能够忍受那种不适的阅读感。
横沟正史小说风格算是社会派,是不是受到欧美小说影响不得而知,而笔下的金田一更像阿加莎后期作品的波洛。
但感觉横沟正史的小说好看的一个原因,还是翻译的好,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气氛描写都精致到位,《八墓村》里两个老太太下毒场景氛围,《狱门岛》老和尚难掩嗤笑,虽未细写明言,但读书之时却似就在眼前。
同时期看的电子书还有就是古龙的七种兵器系列,但现在这些小说在脑子里的记忆还是模糊,这应该是电子书与纸书难以相比之处。

拂去尘土再开张

下午都在纠结怎么改造原先的虚拟机平台,下班前还是决定在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暂不升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先用限制固态硬盘撑一段时间。
时境变迁,不能再只想少做。回到家就把机器拿出来,用电视当显示器,进行网络修改,备份好原有数据后进行设备升级。
闲的时间长了,脑子已不好使,网络设置好,却总连不上网。以为网线有问题,换了一根连接好后正常了。等关机收线,才发现原先那根线是连接宽带机顶盒的,另一头接在光猫上,这样弄到明天也连不上网。
收拾完机器暂时放在一旁,例行看一下网站新闻,巧的很,头条就是关于phpvirtualbox安装的,本以为到了5.0停止更新了,原来是转到github上去了。
原本计划是在虚拟机服务器上安装lubuntu,在图形界面下管理虚拟机,现在既然phpvirtualbox还保持更新,为了资源和稳定,还是继续使用Ubuntu的Server版吧。
将virtualbox及phpvirtualbox都升级到最新版本,原先的虚拟机网络也进行了修改,算是告一段落。
下面需要继续努力了。

三书三书商

昨天到乐乐奶奶那里,很是不巧,一进一出正好错过。由于换了门和钥匙,在楼下等了近两个小时。
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两个小时下来,还算不上焦虑,倒是心情平抚了不少。
进门后从书架上拿了几本书,顺带看了一下书架上那几本的古龙小说。《风云第一刀》、《陆小凤》、《边城浪子》分属江苏文艺、花城、珠海三家出版商。
这三套书都是从新华书店购买的,应该都是正版,而且购买的时间间隔并不长,看来引进书时,在台湾这三套也是分属三个出版商的。古龙作品版权混乱的传闻果然不假。
这三套还有另一套《绝代双骄》是06年以后,给乐乐爷爷陆续买的。最初是《风云第一刀》,因为喜欢,所以买了后续的《边城浪子》。最后买的《绝代双骄》他基本没有怎么看,一是风格不喜欢,再就是喜欢边看边记录的他,那时精力也不行了。
对书虽有褒贬,但如乐乐奶奶说的:褒贬是买家。书及书的回忆带来的快乐,他物难以比拟。对书的作者、出版商还是心存感念。

初设MySQL5.7用户

早上起来给笔记本安装必要的软件,Python以及django安装顺利,反倒是最为熟悉的MySQL出了点状况。
安装的时候就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等到登录的时候才发现是原先默认的root用户没有设置密码,这样自然无法登录。
Ubuntu18.4默认安装的是MySQL5.7,和以往安装的5.5不同,用户及密码机制更新,需要首先通过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登录MySQL,然后进行root密码的修改。
这样也好,减少权限总要安全一些。
登录MySQL后,用户新建及授权倒没有变化,新建并授权用户后,通过MySQL自己图形客户端的MySQL workbench可以登录上去了,只是全英文。
装完突然想起,本来是想安装尝试MariaDB的,怎么又装成MySQL,一晚上了,脑子还是没有清醒过来。

快餐武侠小说

大多读者对《剑神一笑》是否为古龙的小说持否定观点。除了露骨刻意的写作风格,里面人物牛肉汤的设定与《凤舞九天》里面也是矛盾的。
后来看评论,其实不止《剑神一笑》,连《凤舞九天》大部分也是由枪手代写的。
除了非原作的原因,《剑神一笑》没有选入国内出版的陆小凤系列的一个原因应该是版权问题。我在亚马逊购买的古龙作品集,号称唯一正版,但里面居然少了楚留香以《血海飘香》开篇的几部,而是以《蝙蝠传奇》开篇。
而打开这部作品集,随手翻到的是《枪手 手枪》,写的怎么看都不像古龙作品,而是像当年在山财图书馆看到的诸如吉龙,古龙遗等作者写的小说。在网上查了一下,这本书其实是署名于东楼的作者写的,更滑稽的是,作者其实本为注明写于东楼,结果出版商当作作者名了。
快餐文化时代的快餐作品,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想出佳作,简直是痴人说梦。

古龙风格更偏日

以前看古龙的介绍,说古龙创作初期,受到欧美侦探小说的影响。在我看来,他作品中流露更多的是是日本侦探以及武侠小说的痕迹。
且不说楚留香作案手法几乎脱胎于怪盗二十面相,西门吹雪与叶孤城的剑圣对决,更像是宫本武藏与佐佐木小次郎双雄争锋的翻版。而宫本武藏“你把刀鞘都扔掉了,还怎么赢我?”高深莫测的话语,在古龙小说中随处可见。
我最早购买的电子书中,有一本《剑神一笑》。之所以购买这本,是因为我购买的大陆正版陆小凤系列中,以《凤舞九天》收尾,并没有收录此书。
现在回想,这本书可谓是样板戏式小说的代表:主角无所不能,最后击败幕后元凶,原来从故事开始,一切就在主角的神机妙算之中。
真乃神人也!
相比楚留香、陆小凤,我更喜欢七种武器之离别钩中的杨铮。杨铮更像西方侦探小说里面的平民英雄,命贱如泥土,正气冲斗牛。同样是双雄对峙,但倒下的是风流侠少,世袭侯爵。
这部是古龙后期作品,不知这是不是古龙风格的转变,对自己前期风格的否定?
瞎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