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班后,在单位看到某同事正端详其前任留下的一个物件,她不知道那是做什么,我还是还熟悉这个名为华容道的游戏。
放下手机,小兵移一格开局,我就开始摆弄曹操关张赵马黄。很久不玩了,原先分分钟就能让阿瞒逃离生天,现在终于在那同事莫名其妙的眼神中完局的时候,再看手机,手机银行都登录超时了。
最早玩华容道,是乐乐爷爷从电视上看到的,开始是用硬纸板自己做了一套棋子,用纸盘当盒子,整天摆弄研究。后来从张店买了一副塑料的回来,那质量比现在木制的还要好。
当时我们在家一起研究琢磨,好歹能让曹丞相走出来了,然后就开始钻研怎么能用更少的步数完成。再后来,在《我们爱科学》画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华容道游戏,并提供了最佳招式——经过计算机验算的81步完局。
知道了最佳答案,开始很是兴奋,但随后游戏的热情也就消逝了。从淄川搬家带回来的一堆宝贝物品中,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
华容道游戏的命运,似乎也是在ai阴影下围棋的命运,如果只关注胜负,那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攻击之少年秀策 初打秀策全集之感
老云子购买后,打谱速度更快一些,整个进程速度也超过了我的预期。原先是计划三年内断断续续能打完秀策全集,现在已经打完五十局,超过全集的十分之一。
以前也打过一些秀策的棋谱,可能受评论的影响,感觉平和简明,堪称华丽。但真正从头开始打谱,发现与其说像武宫,年少秀策的凌厉好战的棋风更让我想到加藤。
在丈和全集的末尾,就有丈和与秀策的让子棋。那局棋布局阶段,双方就在右下角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虽然那局棋最后打挂未完局,但秀策胜局已定。
也就是在那局后,丈和给了秀策“百五十年来之棋豪”的评语。这个评价似乎没有顾及坊门迹目秀和的面子,这估计也跟秀策与自己棋风相似有关系吧。
每每少年英雄横空出世,旭日东升的光芒后总少不了一个背景,如黄龙士七战七胜的盛大有。秀策声名大躁背后的倒霉背景则是中川顺节五段。
盛大有败于黄龙士后,被后辈徐星友在棋评中损了一辈子,而中川顺节五战皆北后,也是“棋名遂堕”。
而中川也是自取其辱,那时七段秀和让秀策三子,他也非要充大头让二子,这种棋份下对局,秀策要是不杀他个落花流水,还厚实铺地板赢棋,实在有损棋道了。
攻击型棋手棋风的改变,似乎是围棋界的必然趋势,就像刽子手加藤成为半目加藤。名利荣誉面前,这是对围棋残酷胜负无奈的妥协,只是这种妥协,对围棋的发展来说,并无益处。
境变心变
昨天下午监考兼被监监考完毕,身心俱疲,回到单位卸下行头,天已黑下来。
穿越回民小区回家,突然有种饥寒交迫的感觉。但路旁边的羊肉串还有羊汤馆传来的香味,却一点也勾不起我的食欲,只想找个馄饨摊坐下,来碗馄饨吃个烧饼就好。
那一段路,从没如此怀念山财的美食一条街。
虽然都是依傍居民小区而成,但回民小区和山财美食一条街风格完全不同,就算没有经过治理,想找个馄饨摊,也难。
而山财那条街,已经彻底被抹去,只留记忆中了。
今天吃完饭后再次经过那里,心境已经全然不同。
三年后,饥寒窘困也罢,饱食碌碌也罢,总是自己的选择。由他去吧。
脱不了的考试
今天被抓差监考。
这是我最不愿意干的活了,首先咱从小上学不作弊,也就看不惯作弊的,但从小考到大,也知道考试不容易。要是碰上作弊的,到底是抓还是不抓呢?
是个难以预知的大问题。
原先是能推则推,但现在是轮流监考,只好硬着头皮前去。到了考场才发现,现在真是科技时代了,考场里面安装了远程监控,两个监视屏幕就摆在前面。
这下省劲了。但问题来了,这监控是不止是监视考试的吧?我们来监考啊还是考监考考试啊?。
考试作弊也不容易啊!既靠胆量还靠技术,二者皆备,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工作之后,逍遥自在了一年,按照同年同锅吃饭的同事的话:有钱还不用考试。
但第一次考试还是到来了,我们年轻的员工被集中到大观园本部进行集中考试。去了人生地不熟,藏个小抄都找不着地方,而那欠揍的出题人肯定是三楼干信贷的,出的题是对我们在网点前台的,真是我不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看看旁边同来的大姐,彼此彼此。正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突然停电了。不知道是过载还是某兄弟看谍战片看多了动的手脚,反正旁边大李老王们开始趁黑到工位上找书翻答案。
我刚想也过去,旁边那位大姐露出党员本色,一声呵斥,吓得当年还追求上进的我乖乖坐回去,继续大眼瞪小眼。
成绩出来后,自然惨不忍睹。
高三下学期,物理李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我们这帮苦孩子,笑眯眯打气道:现在苦点,到了大学就没有这么辛苦了!
那时读书少,也就信了……
译名杂忆
在电脑报的《纪念格鲁夫君》一文中,对格鲁夫在国内众多译名颇为感慨,认为那是格鲁夫在内地渐不为人知的一个例证。
相对乔帮主的独一的译名,格鲁夫的译名是多了点,但这个应该和知名度关系不大,而是和作者发音及翻译习惯有关。即便在格鲁夫如日中天的年代,亦是如此。正规出版物上,多是格鲁夫,而英特尔内高层虞有澄的《我看英特尔》中则是另一个常用的葛洛夫。
给外国人译名冠以百家姓为首,似乎是港台的习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大量外国资料通过香港而来,外国人的译名难免带有港台腔。
最早接触外国人译名和足球有关。86年世界杯前购买了足球报出版的世界杯特刊。说是特刊,其实就是香港杂志的摘编。看那里面的译名,真是一头雾水。俱乐部里面什么阿仙奴,祖云泰斯,车路士,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阿森纳,尤文图斯,切尔西。
那时电视转播稀罕,不知道球队也就罢了,球员自以为知道不少了,但看了里面的译名同样云山雾绕,最难猜的是薛高,猜来猜去,才在另一本杂志上通过图片找到答案,原来是当年三巨头之一的白贝利济科。与这个相比,后来的诸如什么朗拿度,碧咸算是好猜的了。
随着国内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人物译名终于脱离港台腔了,但不同媒体间标准不同,同人不同名仍然明显。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古利特了,古力特、许利特存在时间算是短的,古利特、居利特分属的两大足球报刊还为此而互相标榜本方才是正宗。
最后译名都被新华社所一统。
但新华社也不是总是正确的。疯子伊基塔刚为人知的时候,某球报还引经据典,说别人翻译不妥,按新华社翻译标准应该翻译以赫尔开头的。
但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拉丁语系里面,姓氏前面H开头是不发音的。
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PC英雄风流风雨逝
今天早上起来,在快科技上看到保罗艾伦去世的新闻,后来搜狐网站的幻灯新闻中也有报道。对艾伦的认知,现在的人们而言,是NBA波特兰开拓者老板,还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相比前者更多吧。
两年前,PC时代的英雄安迪格鲁夫去世,电脑报以一篇《纪念格鲁夫君》,在对这位前科技风云巨头哀思之际,也表达了PC鼎盛时代一去不返的落寞。现在已经不订阅也不看电脑报了,不知他会对艾伦的去世发表什么悼念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流量的时代。一对流量明星的登记可以挤瘫痪堂堂微博。
但如《纪念格鲁夫》文中引用的:可能“偷走”一切,当带不走曾经的光荣和梦想。
落寂的英雄依然是英雄。
早期日本推理小说记忆
我对江户川乱步小说没有兴趣,也算不上崇西贬东,除了小说风格以外,翻译水平也是一个原因。
我最早看的推理小说,不算漫画书,就是日本的《太阳黑子》,很多年后才知道作者是森村诚一,而他恰是因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的扬名立万。
而日本推理侦探小说看的最多是横沟正史的金田一系列。那是难得在网络初兴时期看的网站电子书,因为精彩,所以也就能够忍受那种不适的阅读感。
横沟正史小说风格算是社会派,是不是受到欧美小说影响不得而知,而笔下的金田一更像阿加莎后期作品的波洛。
但感觉横沟正史的小说好看的一个原因,还是翻译的好,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气氛描写都精致到位,《八墓村》里两个老太太下毒场景氛围,《狱门岛》老和尚难掩嗤笑,虽未细写明言,但读书之时却似就在眼前。
同时期看的电子书还有就是古龙的七种兵器系列,但现在这些小说在脑子里的记忆还是模糊,这应该是电子书与纸书难以相比之处。
拂去尘土再开张
下午都在纠结怎么改造原先的虚拟机平台,下班前还是决定在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暂不升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先用限制固态硬盘撑一段时间。
时境变迁,不能再只想少做。回到家就把机器拿出来,用电视当显示器,进行网络修改,备份好原有数据后进行设备升级。
闲的时间长了,脑子已不好使,网络设置好,却总连不上网。以为网线有问题,换了一根连接好后正常了。等关机收线,才发现原先那根线是连接宽带机顶盒的,另一头接在光猫上,这样弄到明天也连不上网。
收拾完机器暂时放在一旁,例行看一下网站新闻,巧的很,头条就是关于phpvirtualbox安装的,本以为到了5.0停止更新了,原来是转到github上去了。
原本计划是在虚拟机服务器上安装lubuntu,在图形界面下管理虚拟机,现在既然phpvirtualbox还保持更新,为了资源和稳定,还是继续使用Ubuntu的Server版吧。
将virtualbox及phpvirtualbox都升级到最新版本,原先的虚拟机网络也进行了修改,算是告一段落。
下面需要继续努力了。
三书三书商
昨天到乐乐奶奶那里,很是不巧,一进一出正好错过。由于换了门和钥匙,在楼下等了近两个小时。
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两个小时下来,还算不上焦虑,倒是心情平抚了不少。
进门后从书架上拿了几本书,顺带看了一下书架上那几本的古龙小说。《风云第一刀》、《陆小凤》、《边城浪子》分属江苏文艺、花城、珠海三家出版商。
这三套书都是从新华书店购买的,应该都是正版,而且购买的时间间隔并不长,看来引进书时,在台湾这三套也是分属三个出版商的。古龙作品版权混乱的传闻果然不假。
这三套还有另一套《绝代双骄》是06年以后,给乐乐爷爷陆续买的。最初是《风云第一刀》,因为喜欢,所以买了后续的《边城浪子》。最后买的《绝代双骄》他基本没有怎么看,一是风格不喜欢,再就是喜欢边看边记录的他,那时精力也不行了。
对书虽有褒贬,但如乐乐奶奶说的:褒贬是买家。书及书的回忆带来的快乐,他物难以比拟。对书的作者、出版商还是心存感念。
初设MySQL5.7用户
早上起来给笔记本安装必要的软件,Python以及django安装顺利,反倒是最为熟悉的MySQL出了点状况。
安装的时候就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等到登录的时候才发现是原先默认的root用户没有设置密码,这样自然无法登录。
Ubuntu18.4默认安装的是MySQL5.7,和以往安装的5.5不同,用户及密码机制更新,需要首先通过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登录MySQL,然后进行root密码的修改。
这样也好,减少权限总要安全一些。
登录MySQL后,用户新建及授权倒没有变化,新建并授权用户后,通过MySQL自己图形客户端的MySQL workbench可以登录上去了,只是全英文。
装完突然想起,本来是想安装尝试MariaDB的,怎么又装成MySQL,一晚上了,脑子还是没有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