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临淄博市中心

虽然经过一夜一早的准备,但因为沟通不畅,还是起了个大早赶个晚集,已经没有到淄博北站的火车,所以只能穿过拥堵的市里到老火车站,坐上到淄博站的火车。
从小就听乐乐爷爷说,淄博是个奇怪的市,有市名却没有市地。外地人出了淄博站,就问淄博在哪,站在淄博的地界上找淄博。
赵市长在位的时候曾有传闻,要把张店改名淄博,但后来不了了之。
出了淄博站,满眼陌生。
我最后一次自行来张店,已经是96年回来调档案了。而那时候来来往往也是坐公交车,唯一一次坐火车,还是89年8月从北京返回的事了。
坐上出租车离开火车站,直到看到新华书店,才有了熟悉的感觉。虽然这个新华书店显然也经过改造装修过了,已经不是那个我每次来张店都必定要流连忘返的地方。
不知我陪儿子逛书店时,儿子的感觉是否和我当年一样。

内心的暴戾难灭

网上拿《新世界》与《无间道》相比说是更黑暗,也是没有可比性。即便在大陆版本中更改了结尾,原结尾中依然是正邪判然的。
而《新世界》中就是一群坏人在勾心斗角,西装革履的黑帮份子,面目龌龊的警察,纯粹是反样板戏模式的,而首先丧命的居然是讲江湖道义和兄弟情义的丁青。
而最后上位的长相酷似钟汉良的李子成,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
在无间道三中,陈道明扮演的大陆公安卧底,能够判断黎明扮演警官的身份,是因为他开枪的时候,打的是腿而不是身体的要害。而刘德华扮演的刘建明,无论是第一部干掉曾志伟扮演的黑道老大,第二部干掉倪坤,还是第三部黎明扮演的警察,都是一枪毙命,尽展内心暴戾的一面。
《新世界》里面李子成一样,看似优柔寡断,但开篇清理内务时的冷漠,中间急迫杀死自己联络人是的恐惧,让他最后清扫自己上位路上的障碍时的决断,显得顺理成章。
而结尾的回忆,更是表明,他加入警察行列,才是入错了行。

依靠

同《无间道》里面傻强与陈永仁关系一样,《新世界》里面出场吊儿郎当的丁青才是帮派里面大哥。
但二人一见面,李子成对丁青送给自己的,从上海购买的假货一脸嫌弃。但这种嫌弃,不是因为自己被轻视糊弄,而是一种:跟你说这么多次,你就不听的的气恼。
在有汽车向丁青冲来的时候,虽然只是虚惊,但跟班位置的李子成第一时间舍身掩护,而丁青随后也一再夸张模仿李子成的动作。那不是对小弟忠心的赞赏,是一种对有兄弟关心保护的享受。
李子成在和上司见面提到丁青时候,脱口而出的是“我大哥”,然后才纠正为丁青。这个大哥也不是那种帮派意义上的大哥,更不是因习惯而改不了口。因为片子中李子成在帮派中,好像没有这么称呼过丁青。
二人的关系,老大不像老大,小弟不像小弟。
片子最后二人刚出道砍人的回忆,算是对二人的关系进行了交代。
可以说,没有李子成,就没有后来那个外粗内细的丁青。小弟李子成才是丁青的心灵依靠,丁青一切都为了李子成,他是李子成的撑天大树。

《新世界》卧底非无间

今天一早陪儿子做牙科检查。检查完毕之后,跟去年夏天一样,到山大附中周围转一圈,再请他品尝一下星巴克咖啡。
去年夏天在门诊外等候时,在简书上看到一篇介绍韩国电影《新世界》的评论。大半年过去了,通过爱奇艺断断续续看了大部,但没有完整细看完,主要是影片的基调过于黑暗了。
看过一份韩国电影历史排名榜单,《新世界》连前100都未进入。同时因为涉及到韩国华裔及国内老棒子,即便是韩国片,在国内是无法公映的。而这部影片在国内能引起一定关注,主要是沾了“韩国版《无间道》”名号的光。
无间道系列能够扬名立万,在于令人耳目一新的双卧底命运交汇的创意。但只是论警察卧底题材,即便无视无间道的跟风之作,港片里这种类型的片子多了去了。
所以说把《新世界》打上韩版《无间道》的标签,有些牵强,甚至有蹭热度走流量之嫌。单论卧底和人物形象,这本片子风格和人物形象,更接近周润发、李修贤、孙越的《龙虎风云》。
而如果非要贴个韩版标签,我会给他贴上韩版《特警4587》的标签。同样是卧底和黑帮老大,李子成和丁青的关系和感情,更像维尼和桑尼。

《新世界》相比较《无间道》来说,真的是太真实了https://www.jianshu.com/p/7246109b80ee

体重标志线

老妈最近的失忆是选择性,情绪化的。前几天唠叨起来,说乐乐小姑姑小时候不省心,害得我小姨从小带着她到处看病。
其实到处看病,吃中药家常便饭应该是我。自小体弱,身体好起来是从转学到北关小学后,每天长距离步行上学放学。从四年级开始以60斤为基数,每年10斤的体重增加,一直到初二,然后体重开始失控。
当时还不自知,直到高考军校体检,发现体重到了83公斤。
一个假期的放松后,进入大学体检,发现到了87公斤。
虽然山财伙食差劲,但这数字成了我大学期间的标志性体重。期间唯一下降的时候,应该是94年大三上张老师的财务管理课时,在收作业纸不收作业本的学习压力下,体重肯定大幅下降。因为那年寒假回家,老爸第一句话就是问我是不是病了,小舅问我是不是拉肚子了。最实在的还是亲小姨夫,见了我一愣,直接给了我30块钱。
那之后一直到工作,虽有起伏,但基本难以下来87,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跑60多里地交换的时候。那段时间自我安慰:自己下盘肌肉结实。
等结婚后称了一下体重,到了89公斤,除了到潍坊踢四地市足球赛训练期间,再没下来这个数。继续自我安慰:家里伙食好。
再以后,等有了儿子,连体重都懒得称了。即便是18年大搬家骤降10斤,满怀期待称了一下,依然没有突破90大关。
现在还好,一下子突破两个记录。

五年后依然未老

几分钟的时间,半秒钟的脑子短路,于是晚了一个小时的回家路。
也好,坐在自己家乡的车站休息一下。这一周,把原先大半年的话说了,跑了快一年的台阶测试示范。
五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在和一个小伙清分完建行20周年荣誉证书后,曾经感慨:自己还不老。
五年过去了,依然感觉:自己还不老。

自作善人自扰之

又忙了一天,忙的已经有些麻木。明天还有一天,最后一天,算不上期待,也算不上畏惧,这也是麻木的一种表现吧。
麻木中还带着酸疼的就是腿了。
一天下来做的台阶测试的演示,加起来也够几个完整的测试了。
唯一的收获,也是一个纠结。
有的事,事后总是觉得看到不如不看到;有的话,说过又觉得不说为好。但说了后悔,总比因不说而追悔要好,尽管概率要低得多。
也许这就叫自作善人自扰之。

零售改批发

去年底那次在医院的陪护,其实没有多少事。除了每天的例行吊瓶,就是陪着下楼,把各种检查做了个遍而已。
做完检查后回病房的路上,都要经过介入室。门口的座椅上坐着面带愁容的家属,大门打开,座椅上的家属起身,或接里面的病人,或把病人送进去。
13多年前,那时候省立医院的介入室没有这么热闹,乐乐爷爷几个月一次的介入治疗,好像是我们的专治手术室一样,从介入到离子。
十几年了,技术是进步了,由零售成批发了。

望平安

姥爷喜欢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我进城后,他的宝贝孙子才出生,否则的话好东西不能说没有,至少也要减半。
我小时候讨人喜欢,也是沾了老妈的光。姥爷辈里最喜欢我的大姥爷每次夸我的时候,都加上一个定语:你看二妮家的孩子。
因为姥爷得子甚晚,所以老妈作为长女算是家里的门面,否则也不会在姥爷探望陷入麻烦的哥哥时,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月随行到徐州。
两个人应该是互为依赖吧,虽然心中都有难言的遗憾。
所以当老妈带着姥爷从济南就诊回来下车后,居然会掉向。
“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虽不说因此路转粉,但因这句话对韩寒再恶感。

出差的最初回忆

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姥爷为村办企业跑业务,那还不是后来的医疗器械,隐约记得好像是潜水泵之类的。
那时最期待的就是姥爷出差回来,好吃爱玩的姥爷,每次回来都给我带一些新鲜东西。有好吃的云片糕,有时髦的折叠塑料杯,还有玩的时间最长的塑料模型盒子炮。反正每次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而姥爷也很喜欢跑外销,应该也乐在其中,这与性格有关,经历有关。遗传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