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

早上起来媳妇说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乐乐大姑姑小姑姑都回来了,还梦见乐乐奶奶骑自行车。
看来媳妇和我一样,晚上胃不舒服就做怪梦。胃不舒服是自当神医吃抗疫食品吃多了,而梦到乐乐奶奶骑自行车,则是白天我们讨论过我要骑自行车到她老人家那去。
看来媳妇的胃痛够严重的,乐乐奶奶已经三十多年就不骑自行车了。
就算当年骑自行车,她老人家的技术也很差,技术差,心理素质更差。乐乐爷爷曾经调侃道:车后座就算夹张纸,她也不敢上车。
后来家里给她买的自行车,主要用来带她老人家的。等我初三在一帮同学帮忙的帮忙,助阵的助阵,看热闹的看热闹的情况下学会骑车后,那辆自行车也就成了我的专车。
其实她老人家坐车机会,基本也就是大年初二回娘家。一年春节大雪,我初二带着她出门没走出一里地,就连车带人摔雪堆里面了。
起来之后继续上路,一路无话。回到家才跟我算账,说第一年,大姑娘带着她歪倒了;第二年,换二姑娘,结果带着她骑到路牙石上了;第三年换成儿子,提心吊胆一路,结果平安无事。刚得意一年,今年就摔了个厉害的。
今天骑着哈罗经过泉城广场,沿舜耕路一路上坡。一路上行人稀少,经过身旁的公交车只有一辆110和157,看来骑车出门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再读《过秦论》

封闭在家,看报道有的省已经通知中小学三月一日前不开学了。马上和孩子妈把家里的主副食储备检查一遍,儿子会做饭真好。
吃的已经做好在家学习的持久战准备,然后就是思想上的动员了。
昨晚儿子还在为背《过秦论》而嘀咕,我想以身作则,给儿子做个榜样,早晨起来和儿子一起背诵,有N多年前的基础,应该可以争点面子。
结果……,读下来都困难,都还给老师和教委了。
也难怪这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啰里啰嗦一大堆,前后人名国名重复,浪费多少竹简。还好是汉文帝,要是碰到朱元璋,早就拖出去打一顿了。

无奈的转型

多年前看过一部央视出品的,以范西屏、施襄夏为主角的系列剧《大国手》。片子拍的挺糟烂的,虽然没有犯影视剧里面棋子摆成国际跳棋、五子棋的通病,但人物辈分乱了套,徐星友出场凑数,还成了施襄夏的师伯辈。
但编剧对围棋也不是一窍不通,通过徐星友对施襄夏传授伺候权贵的潜规则,提到的业余棋手喜欢攻杀,图个痛快,总结的还是很到位的。
从最近打的棋谱集来看,丈和自不例外,原先刊物中公论的秀丽秀策、流水秀和,初期攻击力都是非常强,甚至有些专注攻击,这应该和年轻人的血性有关的。
近代棋手最有名的例子,绰号由“刽子手”转为“半目加藤”的加藤正夫。这种转变,除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导致棋风更为灵活外。体力也是一个无奈的因素,在有限的对局时间内,攻击需要大量的计算,而计算的紧张,无论是对体力还是精力都是极大的消耗。前几天的贺岁杯直播中,棋手的心率变化就是一个明证。
即便在没有对局时限的古代,情况相对好一些。但为了坊门内的地位,棋家间的倾轧,为了胜负,改变也是在所难免。
这点看,一向被冠以“阴谋家”的丈和,反而显得更为率直。

棋具打谱慢有因

这几天打谱的速度有点慢。秀和全集的棋谱中的棋子数字标识为汉字,而不是通用的阿拉伯数字,这影响了打谱速度。更主要原因是,这半年多,观看的棋谱,基本都是通过电脑,观看矿卡机上katago与leelazero二犬互斗。

通过看AI对弈,虽然对棋力提高没有多少作用,但却大大提高了围棋的理解力。

所以通过棋盘打谱,在思考下一手的时候,不自觉都想象AI的着法,这样寻找棋谱中应手的时候,速度自然慢了下来。

尤其最近打的几谱,无论是秀和,还是对手秀彻、丈策、俊哲,都偏好攻击。而在leelazero随着权重更新并取消系统设置限制后,原先以攻击见长的katago,也变的发力乏术。

即便是双方已经构建了可观的厚势,也几乎不会刻意利用其进行直线攻击,这也是最近看二犬相斗稍感乏味的原因。

户谷道和

过年闭门在家,搬出棋盘接着去年的顺序,继续打《本因坊秀和全集》。打了两局,对局者出现了一个新名字——户谷道和。
透过书中那半混着汉字的日文介绍,原来这个陌生的名字,就是在秀策全集中那个熟悉的井上秀彻。曾感叹诸多名字反射出多舛命运的秀彻,又添一个名字。
同岁并同期入段的二人,不知为何,对局集中并未注明段位。而根据后面一局秀和的年龄推断,二人对局时候的年龄应该是17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岁数。
本来只以为秀彻棋风刚硬,秀和灵透,但在连续三局对弈中,秀和表现出来的强硬攻击棋风丝毫不逊秀彻。
秀和三连胜,虽说是全集棋谱选辑有所偏向,但应该也是二人对局胜率的一个缩影,而这决定了二人的命运走向。
也许秀彻只能自叹:既生瑜何生亮!

再见,独侠科比

早上起的早,照例先看圈内新闻,首先看到的却是科比飞机失事遇难的新闻。
NBA接触早,但深入了解还是工作后随着看NBA直播打发上午休闲时间的事。而第一次看到科比,是通过大外甥卧室门上的一张海报。那张海报的主角是艾弗森,科比只算是背景,但看的多了,印象也就深了。
开始并不喜欢科比,在原先自己过网网站里面的评论也多是负面的。鹰郡的事情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不喜欢科比的独,一度打上了狂妄的标签。
最喜欢的NBA球员是巴克利,除此外的球星,无论从贾巴尔、摩西马龙,到伯德、乔丹,都感觉是球场上的汉子。而科比更像是富家大宅里惯坏的少爷。
反倒是在湖人豪门崩坍阶段,开始重新认识并喜欢科比。他的独,不止是自信,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妥协。
那些打出一个出彩赛季或者系列赛,就被捧为巨星的球员,科比足以投去不屑的一瞥。
科比,也是一条好汉。
世事无常,珍惜所爱。

高新技术难救老套剧情

昨天付费看了《惊奇队长》,很久之前上映的片子了,现在还收费,说明还是有需求。
前一部看的大片,是李安的《双子杀手》,是在看《名侦探柯南》时插空看的。当时看这部片子一是新片上线,更主要原因是免费。
当时正是VVIP讨论正热烈的时候,开始以为是为了平息众怒而促销,看过之后才明了,这样的片子要再收费,真是火上浇油了。
这部片子最大的卖点还不是威尔史密斯的分身演出,而是120帧的拍摄技术。开始列车高速驶过的镜头的确震撼,而这似乎是本片中唯一印象深刻的镜头了。
李安上一部采用此技术的作品,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那部片子中,此技术应用在美国的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的表演,同样震撼。
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时候,感觉片子是披着美国外衣讲李安自己的故事,对家、国、友的认知,所以在美国并不讨好,票房平平。
但那部好歹还是有小说原作的支撑,而《双子杀手》则完全输在片子情节上。
《双子杀手》片子上映前,曾看到一篇报道,说早在20年前剧本就定稿,只是因为技术无法满足,所以才迟迟未拍摄。
不知道所说的先进技术,是指的AI合成20年前的威尔史密斯,还是120帧的摄影技术。AI合成的小克,毫无20多年前《黑衣人》中威尔史密斯的风采。而据说为了减少120帧技术对观影造成的不适感,最后的决战的时间放在晚上。
这是糊弄谁呢?
什么减少不适感,产生不适感的技术是好技术吗?夜战无非是减少AI特效的复杂度,还有拍摄的难度,也就是为了好糊弄事。
在这个连终结者这样的超级IP都不好混的观影时代,这样一部所谓先进技术包装的,20年前的老套故事的影片,票房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最清净的春节

也不是第一次在伟东过年了,但从没有这么清净过。
院子里的车位依然紧张,站在阳台往下看,半天见不到一个人。
不出门也罢,四个人聚在客厅一去看片子。从开篇儿子选择的《假面骑士》系列,到收尾的大片《惊奇队长》,乐乐奶奶都乐呵呵地全程陪同观看。
看完半价付费的《惊奇队长》,关电视各忙各的。看新闻,先是咪咕体育节目免费,接着PPTV也跟进,春节到元宵期间,所有体育直播都免费。
谁说商人重利轻义,为了让人们安心待在家里,现在真可谓地不分南北,网无分私众。
只可恨让莫雷那厮害得,马厂长想大方都没地方大方了。

特殊时期的除夕

已至除夕,诸多计划已然落空,但改做的总还是要做,虽然多多少少要打了折扣。
玉函山上依然车流拥堵,和儿子下车步行上山,一路轻松,没有气喘也算进步。烧着高香,爷俩低头看这手机,估计另一位也正在低头玩着游戏机。
大箱小包把过年的储备物资搬到伟东,这里面没有再忘记带上小米盒子。电影看不成,那娱乐项目就只能在家看电视了。本想为有线电视充值,但打开电视,久未缴费的有线电视依然能正常播出,为了让大家安安稳稳在家呆着别乱跑,国家还是尽心尽力了。
电视上关心的节目只是春晚,而当前形势下唯一不变的大活动,也只有是春晚了。

传播的不止病毒

这几天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已经泛滥,今天一个原先同事微信群里也不能免俗。在国外的几位原同事很关切,倒是本地某同事淡定的很。
也难怪,不说高雅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至少大江大河都经历过来了。03年旅行团从越南回来,同行的一个同事下飞机发高烧,人家直接帮着送医院治疗,有勇有义。这点小风浪真还不看在眼里。
静心而论,03年得亏没有微信,要不还不知自乱成什么样子。看这几天的所谓新闻集萃,不管是什么遭否定的偏方,不靠谱的揭秘还是正能量的逆向,大多只需要把03年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改一下就行了。
在消息传播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不需要用脑的时代,还是稍安勿躁,静下心来,保持平和的生活节奏,健康的身体状态,这比什么都好。
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