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交错

相比九寨沟,那次旅行心中真正目的地峨眉山,要逊色的多。
进入峨眉山之前,算是纯粹的推销购物之旅。但进入峨眉山,行走于世俗包装与文化传承,商业利益与宗教信仰之间,倒也算不上失望。
进山之前,我们被进行了安全教育,要提防峨眉山猴群的攻击。出了寺庙转入后山入口处,就见到了挂彩而出的游客。小心翼翼行进中,一个同伴胳膊被猴子投掷石头击中胳膊。
本以为是猴群骚扰游客,去了方知,原来是游客侵入猴群领地,只不过得意洋洋的征服者,在佛教名山改变了规则。这才是最大的讽刺。

镜头难摄之美的九寨沟

05年那次旅游的首要景点是九寨沟。但能打动我第一次外出旅游的景点却是峨眉山,因为据说那是中国少有的几个不用还愿的佛教名胜地。
至于九寨沟,则本不报太大期望值,虽然看过很多宣传片,但总感觉那些都是拍出来美景而已,就像本地的几大名泉。
但直到身临九寨沟,才第一次体会到摄影师都无法拍摄出的美。
从成都出发到九寨沟,途中在北川吃饭。恋恋不舍离开九寨沟经黄龙,夜宿茂县。而九寨沟也难免地震波及。
前几天,一个四川网友发给我一些近期九寨沟旅游的照片,有新修的大门,变化的芦苇海,受损的落日朗瀑布,还有未损的最美七彩池。
因为是震后重开,加上受疫情影响,九寨沟游客不多,从那些照片看少了俗气,但也淡了人气。

多年未忘隐藏的梦

05年九寨沟之旅,是第一次外出旅游,也是第一次坐飞机。上飞机后,旁边的胖子龙笑话我强作镇定。
我的确怕坐飞机,之前几次放弃机会,也是这个缘故。而我怕坐飞机的原因,直到今年才第一次告诉他人。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和乐乐奶奶并排坐在一架飞机上,然后飞机就失事了。那时候应该还是上高中,因为梦中飞机失事落地的地点,是区游乐园。
飞机失事时的心理的恐惧和身体的震动,是那么真切,就像我真正坐上飞机后感觉和梦中一样真切。
从那以后我就计划绝不和乐乐的奶奶一起坐飞机。本来这样的机会就很少,就连坐高铁年前回家也只是第一次。
而坐上高铁后,二十多年前的梦境还是那么清楚,只是座位方向不同而已。
希望危险已经在梦中经历过了,现实一切平安吧。

春雨冬感

本来前几天天气晴好,春季脚步渐进。谁料早上突然下起雨来,不像春雨,更似冬雨,计划全部打乱了。
中午吃饭,想给老太太吃点烤地瓜,媳妇说财院大门对着那条街有家挺有名的店。下而复返,打伞出门,来到那条熟悉的街道。
恍恍惚惚间才想起现在封闭期还没有结束,仍不甘心继续行进,路边封的封,关的关,即便开门的几个店铺,也是顾客了了,雨中更显萧条。
虽说已在恢复,但又有多少难以改变。

两个李将军

儿子在家上课,我在旁边能听懂的只有语文了。

上午讲的是史记的《李将军列传》,以前也看过,这次重温了一些之前忽略的内容。其中深刻的的就是李广射箭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的特点,还有后面元朔六年与匈奴交战的细致描写。

吃午饭的时候,跟儿子聊起李广难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李广生不逢时,如汉文帝所说,如果生在刘邦的年代,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广打的是狠仗,刘邦那个时候打赢就好,而到了刘三儿子辈、孙子辈打的是政治仗,还要算经济帐。

说到这,突然想到这怎么跟李云龙这么像。

李云龙打的也是狠仗,小说开篇歼灭山崎大队,可不像电视剧里面挖坑道、扔手榴弹就决定战斗的,小说中要惨烈的多,突击队的机枪手们竟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电视剧我其实也没有看完整,看到解放战争结束就没有再看下去。亮剑只能在战场之上,硝烟散尽,无论是授衔还是结局,二人何等相似。

李广,李云龙,同姓李,不能拜把子,至少可以认个同宗吧。

巧合的琢磨

今天送饭的时候,专门在电梯里多呆了一小会,待广告播放了个遍,没有再看到某咖啡的广告。不只是是公司没钱付广告费了,还是广告公司宁肯不赚钱也要撇清关系。
上周一在电梯里看到广告的时候,两个念头:一是广告上公司的logo挺好的,二是这公司仅凭卖咖啡能这么赚钱吗?
有这个念头,是因为领儿子去过星巴克,发现里面一个是人少,再就是真贵啊。
为了给在家上课的儿子提神醒脑,从网上买了研磨后的咖啡豆,隔几天就使用法压壶给儿子煮咖啡。感觉味道也不错,如果多买几种咖啡豆自己研磨调配,味道会更好。
以此看来,一杯咖啡的利润够高的,但咖啡店就不好说了。
结果琢磨后没两天,那咖啡公司出事了。
但没想到引发风暴的错误竟如此简单。财务问题原先背锅的一般都是CFO,这次当替罪羊的是本就少见的COO。
记得当年帮里传言老P同志中了福利彩票大奖,向他印证时,他瞪着大眼急切地问道:钱呢?钱在哪?!
22个亿,天大的数目。这得卖多少杯咖啡,也得进多少吨咖啡豆。公司上上下下看过报表而习以为常的人,要么脑子有问题,要么都是同一条船上的。
没有干净的。
BTW:前几天还琢磨过一个公司,虎牙,结果被鹅厂控股了,不知是喜是忧。

AI为师甚幸

近日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是关于围棋AI如何帮助低段孩子提高棋力的。其中提到有老师说什么业余4段以下不要使用AI辅助。后面有几个跟帖附和的。
这类帖子看到的已经不是少数了,感觉很滑稽可笑。虽说一个网友说的老师怕挣不到学费有玩笑的成分,但老师这种观点实在不配为师。
按他们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当年的聂卫平、马晓春,今日的柯洁、朴廷桓前来指导,让孩子们远点,别跟他们学,水平太高了,找找市里省里业余高手指导就行了。
且不说从古到今多少棋手学艺,离乡背井投奔棋门道场。就算是做学问,程门立雪也是传诵至今的。
如果老师都这样,那久保松胜喜代何必将自己两个得意弟子木谷实、桥本宇太郎从偏远关西送到围棋中心东京深造。
还有一个,又在推荐群里就不消停的天顶,理由竟是那是纯人谱程序,比较好理解。
这更好笑,没有leelazero、katago等zero类AI也就罢了,而现在其已经成主流的情况下,落后的就是落后,虽然可用。
学习围棋孩子本来就是要提高的,他理解的未必是他成长需要的,甚至是阻碍其成长,从不解到理解才是提升。
同样举个例子,这就像吴清源小时候,打什么日本人出版的《围棋新报》的棋谱,学学顾水如师傅的棋,最多打打胡铁头的棋谱就行了。
对围棋而言,或者说人类的围棋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胜败难断

昨天在网上浏览鄢陵之战的资料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鄢陵之战谁是胜利者的争论。主要争论点在于大战第一日并未分出胜负,楚军是主动退兵。

如果单从鄢陵之战的战况而论,楚国还是落了下风。本来楚军利用晦日堵门列阵,已经占有先机,估计不排除强迫晋军避战的战略,但被晋军化解后还伤了国君。而楚军的主动退兵,应该也是基于此。这与河曲之战的秦军全身而退是不一样的。

如果从鄢陵之战的前因后果看,晋国也算不上大胜。本来鄢陵之战的起因是晋国兴师动众讨伐郑国的,但跟郑国老大楚国打了一仗之后,郑国反而彻底投靠到楚国那边去了。这与晋楚第一大战城濮之战,晋国通过先外交后战争,遏制楚国扩张势头而称霸中原的战果所不能比的。

更重要的是,士燮“外宁必有内忧”的担忧因此战而加速成为现实,最终导致三家分晋,亡于秦而非楚。

想来这跟某评论一战德国,“似乎没有输掉一场战役,但却输掉整个战争”一样。

起止糊涂的鄢陵之战

前几天每天都在刷简书,也算是追文,想看某作者写的《鄢陵之战》的下篇。昨天终于等到了,但相对于上篇的细致精彩,下篇写的要粗略的多。战争过程被简单略过,虽说《左传》本来也不以战争场面描写见长,重政治外交而轻战场厮杀,所以上下篇文章写得头重脚轻也难免,但把文章重点内容放在了对楚国司马子反醉酒的探讨上,就有些虎头蛇尾了。

这场晋楚争霸的最后一场大战以晋国稀里糊涂被楚国堵门始,以楚国司马醉酒撤兵终,实在不成体统。虽然少了河曲之战中那个活宝赵穿的表演,但战前一直消极避战的士燮,拿着兵器追打出平灶列阵主意的儿子的一幕,也够滑稽的。

看来晋楚两国经过几次大战,都已经无心进行大战。包括邲之战,如果不是魏锜、赵旃这一对搅屎棍子掺和,大战也不会猝然而起。上下离心,统帅无能,最终导致战火连绵。

由此看,管仲的包茅不贡是何等高明。

 

久违的骑行感觉

周二将原先上下班,甚至初中后座带着儿子放学的自行车骑回来了。这样再骑那段爬坡路段就轻松多了。
昨天早上戴上许久不用的耳机,骑车南上。赶上上班的点,泺源大街两侧自行车道上已经车流如故。机动车道上,节后第一次看到了66路车的影子,而那辆车上,也是第一次见到了站立的乘客。
归来的时候一路绿灯,加上脑子里一个走神,从济南大学开始自行车就加速,在那个爬坡路段的中间,因为晚上的下过雨,速度已经快得自己都开始害怕。
骑惯了共享单车,真是有些不习惯了。
今天则好多了,慢慢习惯。
昨天听网易云音乐的时候,有的歌曲短短几秒就跳过,当时只顾骑行,以为是长久不听,歌曲缓存的问题。今天骑行前整理时发现,原来是诸如王妃、蓝莲花等歌曲都需要付费VIP才能听的。
几个月了,都在变化,继续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