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就是不一样,早出门晚回家,路上凉快了不少。
今天等候算是最为平静的一天,也没有那么多的进进出出。虽然同样等待,心情未必能好多少,但至少不会再平添几分焦虑。
即便焦虑,也能遮掩就遮掩,为了身边的人,也为了自己。
其实大家心里应该都明白,昨天一位出去买饭的人,在家人提醒外面下雨别忘带伞后,答应一声,打开伞在大家默默注视下,往楼下走去。
2020年 立秋
每年最为期盼的节气就是立秋了。
立秋后,天气转凉,虽说心理作用不容忽视,但天道运转,也不容置疑无可逆转。
前几天呆坐久了,就活动到小厅尽头的窗口透透气,隔着纱窗,即便是大雨瓢泼,涌进来的还是热风潮气。
今天下午,真正感觉到丝丝凉意了。
如网上所传文章,2020的立秋,这就到了。
职业作家
书连续看多了,自然容易厌倦,即便小说也是如此,更不用是是同一作者的小说。
今天看书看的很不耐烦,自然跟心情有关,但书的内容也不无关系。
看着看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开始以为《美国枪之谜》属于作者成名后作品的原因,里面难免卖弄加夹带私货。
后来发现,应该是小说冷冰冰的缘故。与之前看过的钱德勒、勒卡雷等不同,奎因系列的表兄弟作者属于职业作家。
他们的作品算得上是商品,里面环环相扣,在不见腐败堕落的警界,自带光环的神探父子惩恶扬善,丝丝相扣,高速运转。一如那个年代被国内批判的粉饰太平的资本主义警匪片。
所以书里面是冷冰冰的,不带感情,即便有感情,也只是想让读者看的情感而已,只是小说的情节需要,如同主菜的调味品而已。
记忆再重现
今天继续读书打发时间。
昨晚回家时已经读到小说的后半段,本想读完结尾了事,但又实在打不起精神,只好盒盖充电。
今天早上读到小说击毙真凶的情节时,脑子里突然反应过来,这就是昨天记忆里模模糊糊的广播剧。只不过小说叫《希腊棺材之谜》,改编的广播剧似乎是《古画之谜》。
脑子里模模糊糊的,还有听广播时熟悉的房间,熟悉客桌上的收音机,还有熟悉的一家人围坐的餐桌。
速读打发时间
今天下午,预报许久的雨终于降下来了,气象局的人应该可以松口气,可以交差了。
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还是看书,有足够的书,一目十行地看,至于kindle,可以是一目半屏。最近购买的奎因小说集正好排上用场,一天下来看完了两本国名小说。
在看第三本看到一半的时候,书中出现了达芬奇的名画《夺旗之战》。这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在收音机还是家中大件的年代,在一部国外广播连续剧中,模模糊糊剧中一个重要道具就是这幅名画。只是太久远了,似乎并不是奎因小说改编的。
不甘心用手机搜索了一下,结果出现的基本都是网络小说的内容。
现在看,记忆在慢慢消逝
梦与戏
昨天是梦中梦,今天则是在老天给我们写的剧本里,旁观别人的演出。
也许在我的眼里耳中,那是一出人间喜闹剧,但对当事人而言,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只是这个悲剧是他自编自导自演,而即便是现在的良心之作,也编不出演不到位。
还好作为悬疑部分,我开篇就猜对了局中人的身份。
只是不知道我在我的剧本中,在观众眼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有无自足
今天看到朋友圈里有转发关于幸福与“有”、“无”关系的网文。诸如“有钱”、“有权”等,与“无病”、“无灾”等。
前后对仗,可以参照上古的《长短经》,编纂一本《有无经》,必定甩时下的《平安经》十几条街。
其实就像世界并非非黑即白,有无也非彼此对立,如同舍未必得一样。
有的最高境界,是有应该有的,但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世上没有铁定的买卖
苹果对收购ARM兴趣缺缺,也是理所当然。
打个比方,ARM就像一统天下的羊村,改良培育羊的品种,并向全球提供提供种羊。而苹果是全球最大的羊肉餐饮连锁店,厨艺高超利润巨大,并不断扩展业务品种,还要把原先成本高牛肉餐品食材转为羊肉。
因为家大业大业务量高,议价能力豪横,需要种羊直接购买就是了。买下羊村赚的那点种羊钱,还真看不到眼里,要是再沾上垄断的羊膻,更是得不偿失。
但真要说老黄铁了心收购ARM也真未必。且不说精明的商人老黄,深谙买涨不买跌的买卖信条,就算为了弥补短板出血补强,必然也会陷入反垄断多国审查的泥潭中。
所以,估计老黄的首要策略应该是稳字诀加拖字诀。
心疼的选择
今天在外面的时候,收到孩子妈发来的今年军校的最低分数线的文章。跟去年情况类似,关注的某军医大学分数并不高,与地方医学类大学比也没有竞争力。
媳妇分析,今年受疫情影响分数可能考的偏低,另外不排除现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受这个苦,辛辛苦苦捧着养了这么多年,劳心劳力,舍不得。
的确如此。
28年前,那时候分数线要高不少。面试人明确告诉我们,我的分数仅仅达到录取线而已,专业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要服从分配,有30%的可能要分配到偏远的地方。
体检面试结束后,回到乐乐大姑姑家。乐乐大姑姑在厨房给我们做饭,一面低头习惯性皱着眉头炒着菜,一面兀自说道:又不是家里条件不好,又不是供不起上学。
乐乐的爷爷奶奶分立在狭小的厨房门口两侧,我在远处站着。我们三个都没有再说话,但命运就在那刻转折了。
那时候,大家都那么年轻。
再出远门
算来已经半年加一周没有出远门了,一切都那么忙乱。
出门就把口罩丢了,到了汽车站,眼见汽车到站,却记错了公交车的路号。幸亏脑子不好使,眼神还行,这才没有错过。
等下了火车,又忘了地铁的线号,不得不再次调用高德地图查询线路。
直到上了地铁,一切才又熟悉清晰起来。出了陌生的地铁站口,也没有掉向,只是熟悉的路上那个时间点,人和车都稀疏了太多。
半年而已,一年之后,不知什么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