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丽褒曼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扮演那位山羊脸的瑞典女人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本来那位瑞典女人的戏份和表演空间并不大,褒曼获奖,更多应该是对她戏路转化能力的褒奖,换个说法,就是沾了名气的光。
距离褒曼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已经过去30年,而距离上一次获奖也已经18年了。
再说句不中听的话,褒曼的获奖有些许安慰奖励的成分。
如果早上哪怕十年,出演同一部电影,英格丽褒曼肯定是玛丽小姐的不二人选。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人生难以逆转,非要强出头,只能算是煮熟的鸭子了。
怎样的黑暗?
昨晚半睡半醒看直播,当看到阿兰进球后,因为比赛所剩时间不多,加之国安已经控制了局面,所以就转台看科教频道关于隋朝太子墓下集了。
转台的时候还想,虽然半睡半醒,好在进球都看到了。
到了临睡前看电脑的时候,才知道错过了比赛最热闹的部分。
按照球评董路的说法,国安你没事换郭全博干什么?
针对国安官方的说法,记者“表达不太好”的评论,有些太客气了。
如果有争议,也只是之前巴坎布那个越位球而已,最后郭全博冒失而不是贸然的出击,简直是让人看的莫名其妙,不判点球黑暗就不笼罩大地了?
电影助原作
《东方快车谋杀案》按知名度排名,肯定在阿加莎作品中位居前列,主要应该是托同名电影的光。
我说的是74年版的电影。那部电影按照原先看电影系列介绍,算是商业类型片:名著改编,汇集名演员出演。在我看来,配角中除了哈巴特太太,都让小说中角色活生生走书本中走出来。007让人看到他并非只会装酷扮帅,英格丽褒曼还因此获得奥斯卡女配角奖。
哈巴特太太角色设定及表演偏差也怨不得她。小说中阿加莎就是为了将阿巴特设定,本来就是一个扔到人群里,也分不出张三李四的咋咋呼呼的美国女人,至于电影考虑市场肯定要掂量掂量了。
但我的赞誉仅限于配角。主角虽然电影频道等诸多评价颇高,但我觉得一身正气的波洛,用个中国小说正面角色的词语定位,是不怒自威,而绝不是电影里面那种癫狂。
好在后来看到17年版本,无论电影还是电视里,那才是最差的。
杀心的种子
如果不考虑个人情感因素的干扰,《帷幕》在阿加莎小说中的排名还要靠前。
《帷幕》作为阿加莎晚期,也可以说是倒数第二部小说,除了写作技巧,情节构思炉火纯青,犯罪手法也是集大成者,而描写人性之恶,可与金庸的《连城诀》相比。
小说似乎比《杀人不难》更适合那个名字,每个人都会成为凶手,都有自己信手拈来的凶器,而且有足够杀人理由,有足够的杀人灭迹的自负。
最强的还是那位不动声色,唆人性命于无形的X先生。套用一句名人名言:一个人埋下杀一个人的种子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埋下杀人的种子,更难的是同时给多人埋下杀人的种子。
不知波洛留下该隐的印记时,那位X先生在心中会不会冷笑道:你是最后一个。
笨选择
昨天周六,照例带了kindle,回看一下经典的书籍。上午看的是《帷幕》,里面的某个情节非常应景。
书中在讨论安乐死的时候,提到一个医生拒绝了身患癌症而又无法手术,处于极度痛苦的病人帮助结束的请求。但医生在离开前留下吗啡药片,并小心告诉患者什么剂量安全,什么剂量危险。
书中那个二半吊子认为患者没有服用致命的剂量,是怕死,“终归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而黑斯廷斯的愤青女儿则认为,这个决定应该由那些头脑清醒,爱他们的人们替他们做决定。
头脑清醒有时候不等于智商足够。
那个病人没有服用致命剂量,也许只是因为脑子不够使而已。
同样,病人的亲人们也会在那个时刻智商不在线。即便明白了医生的暗示,本来是很容易明白的,又真的会做出决定吗?
因为,头脑清醒也不等于头脑冷静。
而最可怕,也是最痛苦的,是过后,才明白过来。但如果给个机会,重新回到那个选择的时刻,他们的亲人会做出那个冷静的决定吗?
有了从不明白到明白的经历,应该更不会做出这个决定,而且会更痛苦,至少我是这样。
一直笨下去,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持久继续
一场秋雨一场寒。
挺过了“不吉利”的阴历六月,渡过了7月初三,避开了阳历22号,熬过了中元节、主席逝世日、教师节,国外的911。
下一个应该就是中秋国庆了,再往后就是生日密集区。
头发理了,胡子刮了,咱们继续。
一面墙书架梦
前几天例行看新闻,有篇华宇输入法全面回归的报道,主打什么纯净、无广告。
其实无非是打情怀牌而已。
这个华宇输入法就是原先的紫光输入法。紫光输入法无疑曾经风光一时,但似乎就是在高峰2.3版本后,从3.0版本起改名华宇,开始走下坡路。
99年单位房改房分配完毕,恰赶上百灵网促销推广。临时借居集体宿舍的我,在那个夏天忙着帮同事们装机、安系统、配置宽带。之后必装的两个软件,一个是企鹅还很瘦的QQ,一个是紫光输入法。
那时候进过不少同事的新居,有房间宽敞的,有装修精致的,有家具高档的。
但唯一令我羡慕的是一个同事的书房,计算机桌后面,是大半墙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摆着正儿八经的书。
很多年后,在偶尔看百家讲坛的时候,发现这个主讲人怎么这么面熟,停下脚步一听,是讲的魏晋南北朝,心想自己的脸盲症看来有改善。
主要还是印象深刻吧。装机器那次当时就想,等我有了房子,我把一面墙全打成书架,全装上书。
这么多年过来,回头看,向前看,这个理想实现也难,也不难。
一年命运再转折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年过去了。
去年的今天一早冒雨出行的景象依然在目,双脚的寒意一年来似乎没有消停过。
我本是一个闲散慵懒,不求上进之人,但那天在雨中独行中,我却第一次激励自己,决不能退缩,一定要坚持,不止为了自己。
一年过来了,家事国事天下事,太多意料之外的事。这也罢了,在即将发生事情之后,一切都将变化,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天注定。
无知的作弊者
昨天晚上浏览应氏杯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夹杂的关于围棋比赛作弊的新闻。
在一场地方比赛中,某业余棋手胜了职业棋手张涛。结果本不意外,意外的是业余棋手的布局阶段的招法与katago40B权重的吻合度高达100%。
这就是作弊。
网上为其鸣不平的,要么就是其水军,要么就是根本不懂围棋及AI,不清楚AI与人类棋手的差距有多大,就像AlphaGo问世前的我,还有这个作弊者。
文中还提高,上一次正式比赛中出现这么高的AI吻合度,是上半年LG杯申真谞淘汰范蕴若的对局。
那也是范蕴若的最后一次比赛对局。
那局棋我实时观看了,同时使用katago进行分析。可怕的不是申真谞的高吻合度,还有范蕴若那总也跟不上AI的节奏。
难说这局棋对范蕴若命运的影响有多大,但比赛后的复盘,对当局者的心理打击肯定是巨大的。
AI门前,迈进还是迟疑,职业棋手的命运就是这么冰冷。
期盼的雨,非预想的结局
昨天下午困乏得几乎坐不住,虽说没有什么用,但还是坚持熬到点。
回家在床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儿子已经回来还在书桌旁。
等儿子躺下,屋里还有些闷热,便开会空调,翻看手机看到朋友圈里有发风起,骤雨至的。打开窗户,只是微风扑面,北方似乎有闪电光耀。
回了一个不愧大济南的评论。反正一时也睡不着,就等一会吧。
过了不到半小时,久违的雨终于来到。仅限其后的半小时里面,这雨已经不是预报的雷阵雨,已经算是大雨。
在南阳台隔着窗户,光闪环绕,雨水天浇地冲,俨然十几天前梦中景象。
今天醒来,无论是地面还是晴空,一切如常。虽有变故,此时此地,也已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