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年开始,我每月的各项账单,如信用卡、花呗等,都是靠从股市里快进快出挣的钱来还。
去年这个时候,因为过年花销加上保险费,一度以为要有亏空了,没想到月底结算,居然一分不少还上了。
从那个月之后大半年也留心了,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花多少挣多少。花得多一点挣得也多一点;8、9两个月在医院守候,消费少,基本也就没有挣着钱。
直到结束了守候,才开始有了盈余。
这个月收成不好,可谓是高开低走,保险费加上之前几笔京东分期,算是首次需要卯吃寅粮了。
不过,好歹也是学会计出身,保险费计入待摊,也算是保住了记录,保住了颜面。
21年高考拉开序幕
本来以为四月份,夏季高考的招生简章会陆续公布,要开始忙碌了。结果还没有进入四月,北京理工大学率先公布了其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由于信息并未完全公开,仅从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还无法判断实施首年是否“遇冷”。
但从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还是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后续公布的各大学应该也会如此。
最明显的改进,就是在综合成绩的计算上,学校考核成绩不再单纯乘以15%计分,而是同高考成绩计算相同,也就是分数占满分比乘以750分。由于还不知道学校满分是多少,但感觉在提高学校考核的力度。
高考算是正式拉开序幕,不止是学生,还有家长。时间真是不多了。
廖启智,电影黄金配角
昨天看到廖启智去世的新闻。今天很多后续新闻报道中,将廖启智冠以TVB黄金配角。
跟大陆一样,香港演员想获得认知还是通过电视剧。最早认识廖启智,是当年火的不能再火的电视剧《上海滩》,在里面扮演丁力的小弟阿贵。因为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所以也就记住了。
后来《上海滩》好像还拍了续集,只是因为没有了周润发和赵雅芝两大招牌,大陆没有引进,那里面廖启智扮演的阿贵,黑化成了二五仔。
其实廖启智的高光时刻,是两夺香港金像奖男配角。
其中获奖的第一部电影《笼民》,是90年代初,评论即便是大陆黄金一代,也拍不出的写实电影。片中也可谓是群英荟萃,黄家驹、胡枫、刘洵、乔宏。
逝者不可复生,亡国不可复存。不可复的,还有香港电影。
期待自由
从昨天到今天,更深刻的体会到:当一个人承受着痛苦、失望、愤怒,希望得到支持、共同分担,哪怕只是静观,真是梦想。而得到的是无视,甚至是伤害时,那种痛苦、失望、愤怒,尤甚于前。
彼此彼此。
好在快结束了,结束之日,就是新生活开始之时。
不管自由是孤独是痛苦,是自私是逃避。
都是最终的选择。
动力
高三的时候,晚自习回来的路上,跟同学们骑着自行车还是很快乐的。
到家之后还会学很长时间。一次家里突然停电,因为已经是深夜,抬头看对面楼上,也是漆黑一片,一度以为自己失明了,当时内心的恐惧,之前之后都从未有过。
慢慢的适应了,能够看到一点光亮,没有虚惊一场后的狂喜,只是觉得还可以继续,还要继续。
那时候,也没有人要求什么,但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家人的期待,家庭的荣誉,别无他选。
也许,现在的孩子们,有的太多了。对家人的要求的付出,也感觉是一种施舍。
无畏的平淡
小时候在农村看电影,都是在大队场院里搬着板凳看。记得一次坐在乐乐爷爷腿上看过一部电影《燎原》。他告诉我,这部片子曾经被禁过,现在是重映。
后来高中上历史课,讲到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回想起来,原来被禁是因为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有刘少奇。
课上历史老师专门离开课本插了一些内容,说安源路矿大罢工,是我党建党初期组织的最成功的一次大罢工。主要原因是罢工目的明确,组织严密,注重双方谈判,达到工人诉求后适时收兵。
当时主要领导人是李立三,负责谈判的是刘少奇。不知后来给刘少奇安的“工贼”的罪名是否与此有关。
后来与安源关联的文艺作品也不少,如柯湘的“家住安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
适时收兵不易,不死一人更难。而往往被历史湮灭痕迹的,多是这样平淡的大智慧,大无畏。
变相样板戏
这十来天,每天早上送饭后陪打吊瓶的时间,除了看kindle、打字,就是断断续续看电视。
房间里的电视早上播放的是正剧,从《隐秘而伟大》到《觉醒年代》。今天演到巴黎和会关于青岛问题的关键时刻,此前形象高大上的胡适,“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狐狸尾巴已经露出来了。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似乎颇有当年《走向共和》之风,剧中人物众多,演员演技在线。但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又不好打搅别人看,就正好跑到房间外面去了。
问题跟国内近代历史人物题材电视剧的通病差不多,一是想通过大人物的生活化,来展现大人物真性情的一面,拉近与观众距离,彰显人物真实性、剧情合理性,但又不能有损人物光环,束手束脚更显虚伪。
再者就是贬一个抬一个,无论是反面小丑还是落后分子,如同样板戏一般,就差脸上抹成白脸,画上豆腐块了,不免令人作呕。
目前看塑造比较成功的,也就是马少骅扮演的蔡元培了。除了马少骅的演技,还有就是蔡校长历史中正的声誉了。
好在从明天起,不用再看了。
开怼丈母娘
昨天早上起来,还内心自我吹捧,一年多经历让我心态好多了,结果上午送完饭就跟丈母娘怼上了。
本来开始挺和谐的,结果讨论到国家大事中美谈判,我就以复关、入世的历史事实,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把老太太惹急了。最后来了一句: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等美国人打过来,你肯定是汉奸。
活到老学到老的丈母娘,前几天刚问我怼字怎么读,什么讲,看来是有备而来。
但你可质疑我的厨艺,我的脾气,但不能质疑我的人格。
士可杀不可辱,女婿姑爷也一样。
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当即拿着她那个时代熟悉的人物表态:我跟她外孙虽然不能像朱自清那样宁死不吃美国粮,但打死也不会当汉奸。
电视里正播放《觉醒年代》,我回头以里面人物胡适的事例说事,直接把她老人家归到“爱国贼”一派里面去了。
中午回家准备午饭气还没消:向来都是我给别人扣帽子,今天被别人给扣上汉奸的帽子了。
结果拎着餐包出门,顺手就把门给带死了。要不是楼下志远同学中午回来午休,拿了备用钥匙,中午送完饭就要在外面游荡一下午了。
结果饭送到,我这气鼓鼓,人家跟没事人似的。还是她闺女总结的好:她老人家最近是把别人惹急了,她不着急了。
今天晚上想想去年这个时候在伟东,吼破嗓子,那边一付“懒得理你,说了你也不明白”的表情和姿势,觉得家里有人能怼,还是挺好的。
半年已过
如果不是关注儿子一模考试的日期,还真没有发现,半年已经过去了。
就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近,还憧憬着次年高考后一家人团聚的新生活。
半年来,一天比一天归于正常,首先恢复,也最不应该恢复的还是体重。
在去年那最难熬的53天中间时间段,几近崩溃的我曾经似乎听到、看到老妈在喊着我的名字,说: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啊。
那时,我以为她不肯离开,是她舍不得离开,是她想让我在那里,而不在别的地方;她想让我看更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看我曾经看不到,不在意的的东西。
经过这半年,尤其是这十几日的经历,我发现她那时想让我历练的,还不止那些。
现在,发现在失去她以后,我已经没有什么是可怕的了,曾经的怕失去,怕欲而不得。
不怕事,尽力而为,一切都挺好的。
英雄抱团
今天把kindle里面圣斗士第二辑,8到14卷翻完了。勇闯十二宫应该是圣斗士系列里面,早早到来的高潮情节。
日本人热衷于双雄对峙的情节,从最早的宫本武藏与风魔小次郎生死决斗,到现在依然延续的柯南与基德的相互拆台。圣斗士无论是十二宫还是后续的海王篇,无不是两两以命相搏的热血对抗。到了冥王篇,更是由单打独斗升级组团群殴。
此前看过一篇对比漫威与DC的文章。评论到,DC之所以被漫威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就是不会充分利用自家的超级英雄资源,只会各自为战。而漫威票房爆发,始于《美国队长3:内战》,一众早已登场的超级英雄,纷纷登场列阵,或结党群殴,或团结对外,观众看的眼花缭乱,热血沸腾,漫威也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看罢评论,就想:如果日本人拍DC超级英雄电影,应该差不了。
现在网上最火的国外电影,就是扎导版的《正义联盟》,而套路就是上面所述的超级英雄报团。
不过,记得当年扎导半道被开掉,也是众望所归,甚至现在被津津乐道的闪电侠趴在神奇女侠身上的桥段,当时也被加朵骂的狗血喷头,媒体上一时声名狼藉。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可谓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