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些失望的《湘军崛起》

今天算是把《湘军崛起》读完了,粗略读完而已。
在三河之役章节结束后,书中按照时间顺序,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主角转换为叶名琛,为这个历史书上有名的“不战不和不守”六不总督正名平反。
看的时候有点困惑,甚至不耐烦,既然是按照时间顺序写,那湘军经过三河之役重挫,其另一重要将领左宗棠怎么还未登场?
待到叶名琛沦为海上苏武,后面章节紧接着就是左宗棠咔嚓一声,闪亮登场了。没有看过第一部《鸦片战争》关于曾国藩的章节,不知二者孰重孰轻,但仅从为左宗棠专门打破全书叙事结构,作者对其偏爱之情也是毫不掩饰。
后面引用“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等赞誉,更是将今亮吹上了天。这也算是关河五十州标志性的风格。
只是既然书名为《湘军崛起》,但书中内容残缺,结构混乱,读完真有种上当受骗之感。

竞比无底线

最近使用电脑例行浏览网站,发现各大网站越来越没有职业道德底线了。
原先对新浪体育栏目用其博客用户的稿子,夹杂在原创稿件中滥竽充数就很不满,所以一看那种明显带有标题党色彩的直接无视。最近发现偶尔分辨不清点进去的内容,居然还只显示一半内容,要想查看完整内容需要扫描二维码,使用新浪某APP查看。
就看这些滥竽充数的垃圾稿子,还要设个门槛。就算设门槛,也要设在手机浏览上,在PC端访问也要扫描,这不就是为了推广吗?就算为了推广自家产品,也麻烦专业一点,别拿低质伪劣的货色来吸引人啊。估计是自家作品还是要维护形象和浏览量,牺牲的只能是炮灰了。
本来文章是只想针对新浪的,谁想转换阵地的时候,发现更恶心的。
在网易浏览的时候,看到一篇不错的娱乐文章,是评论中国情景喜剧前五名的。虽然座次排列是一家之言,但写的还算用心,就打算发送到自己微博上,也算是一种收藏。
使用网易自家网页上的微博共享按钮发送完毕。转到微博上查看的时候,发现题目是对的,但下面介绍是网易的广告语,点击进去不是文章,而是网易的首页。而使用faweie插件共享则没有问题。
这也太厚颜无耻了吧。

成了抄袭者

最近儿子晚上睡觉时间越来越晚,高考临近,只能是硬撑,他撑着,我也在一旁帮着撑。
但撑的姿势差了点,到了最后,在沙发上基本上是坐不是坐躺不是躺了。
书那时候是看不下去了,昨天就想看一下网易云音乐里面的电影剪辑。自从视频改成云村后,满屏都是短剪辑,只能通过搜索找到阿斗归来了,看了里面电影《蝴蝶效应》的剪辑评论。
这部片子名气很大,但我却是第一次看,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对情节可谓是一无所知。
但就是这样,看完之后,心里又拔凉拔凉的。
前段时间经过儿子指点迷津,好容易为自己写的文字找了一个满意的架构,并自以为满意地创造了一个角色称号。
结果看完电影,完全成了抄袭。
天地良心,真是第一次看啊。
给躺下的儿子点完眼药水,还给他诉了一下苦。后来也挺可怜那些抄袭作家的,我只是自娱自乐而已,他们可是吃这碗饭的。
估计有的抄袭者也不是开始就故意抄袭,只是付出了心血之后,不甘心一场空,所以也就如把头伸进沙里的鸵鸟一样了,只是那样,也太丑陋了。

骑行最好的评价

经过一个冬天的停顿,今天开始恢复了到伟东骑行加搬运行动。
骑行起来明显感觉肌肉有些紧,加速后首先感觉到的时大腿根部肌肉的酸痛。在玉函路牛镇前面那个弯道坡,试着短距离加速,无论是心脏还是肌肉,都还能够接受。
到了伟东简单收拾了一下,将前期就整理出来的一包衣物,放进院子里的废旧衣物收集箱。虽说只是一些零散衣物,但一件件放进收集箱,依然有些不舍。
回去的路上经过济大路,遇到原先的同事小姚。她说在玉函路两次看到我骑着电动车过去,也没跟她打招呼,还觉得自己不会认错人啊。
我虽然有脸盲症,但原先同事还是认识的。主要玉函路一路上坡,骑行起来光顾着喘了,也就顾不上看人了。
等等,电动车?
这是对我骑行运动最好的评价和鼓励了。

不同角度看三河之役

今天看《湘军崛起》,到了三河之役那一章。
三河之役无论在历史书,还是影视作品中,都被重点提及。以往都是从太平天国的角度展开的,如是天京事变后扭转乾坤的一战,保卫了天京的安全,同时也是陈玉成军事生涯的顶峰。
即便以“相对公正”自诩的影视剧《太平天国》中,为了表现英雄相惜,也以三河之役为背景,演绎了一出曾国藩亲自前去接收弟弟曾国华尸身,与太平天国将领见面的剧情。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且不说曾国藩将太平天国视为亡宗灭族的妖,仅三河之役之惨烈,对湘军重创之沉重,曾国藩自不会有闲情逸致前去孤身赴会。
书中提到,在三河之役战事不利之时,曾国藩就判断主将李续宾性格慷慨激烈,断不会孤身逃命,而弟弟曾国华等人重义轻生,肯定也不会舍之而去。
这简直就是孔夫子对子路之死断言的翻版。
历史剧,真是一个任人粉饰的小姑娘。只是别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好。

正常使用GitHub

最近改稿子上瘾,电子版虽然修改方便,但改来改去,也记不清最初是什么样子的了。
想到GitHub既然可以管理程序代码,那应该可以解决文章问题,于是登录许久未用的GitHub,开通pages,为正在整理的文稿新建了项目仓库。然后安装了GitHub的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随时管理自己的文稿了。顺带也把程序代码管理一起解决了。
一切顺利完成后,查看自己主页,发现顶端有行提示,提示我被系统flagged了。看flag单词,开始还挺美,一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账号被系统封了,无法对外公开。
照猫画虎从网上复制粘贴了一篇解封申请,通过邮件提交系统。别说,GitHub效率是真高,不出两天就回复,将我的账号恢复正常状态。
恢复了之后发现,这样就可以通过域名访问我的项目。虽然GitHub pages限制了搜索引擎的爬取,但网上有贴子说,如果通过域名解析将其他域名解析到项目地址,可以解决搜索引擎的问题,那等于开通了一个个人网站。
这应该是GitHub时不时无法访问的重要原因吧。

改稿上瘾

整个上学期间写作文,都是只打腹稿,待脑子里文章成型了,再提笔成文,高考作文也是如此。这样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同时也避免了誊写的时候,发现有新的想法,影响了思路。一旦思路乱了,本来字就不好看,那样卷面就更乱了。
后来在网上的社区等发文的时候,也是如此,发出去也就这样了,懒得修改,也觉得没有什么可改的。
自从上个月在医院陪针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重拾文字,突然开始热衷修改。打完的文字,看看总觉得需要修改,一改再改,有时候改完了觉得原先的好,又再改回去。
算不上精益求精,更不是什么强迫症,可能只是心态变了。原先是懒得修改,也是懒得重复,现在算是改中寻趣了。

隔年的清明祭扫

清明时节雨纷纷,从昨天中午开始的细雨,到了晚上已经是满天飞雨,临睡前一度以为会阻碍今天的祭扫。
还好,等到了玉函山下,雨终于恢复了这个时节应有的姿态,并不影响我们在墓前焚香伫立。待到下山焚烧纸钱时,天空中云间居然见到了太阳。
愿老人在天之灵保佑家人一切安好。
也沾了雨天的光,来回路上节省了大量时间,中午有足够时间请儿子在出去吃饭。而儿子从下楼到来到马路旁,也有了足够时间决定到何处就餐。
在餐厅里,餐桌旁,面对美食,儿子也可以放松神经,话语也多了起来,也就在交流中,拍板了他的初步志愿计划。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乱世真儒士

年初在亚马逊购买了分月消费的优惠券,上个月底想起优惠券快过期了,选了半天,买了一本关河五十州的《湘军崛起》。
下载后开始观看,不免有些失望。一是这本书是晚清帝国风云系列的第二部,开篇已经是湘潭大捷;再者与以前看到相似的文章相比,就是书中评论多于史实。
不过跟关河五十州以往作品一样,本书虽不是演义小说,他对文中的人物还是赋予了自己的感情,有敬仰有鄙夷,有愤慨有无奈。
今日读到的罗泽南之死,便是如此。
以前虽有主席同乡之谊,曾国藩还是被戴上曾剃头、刽子手等帽子,即便唐浩明为其正名的小说,也不忘反复强调他的三角眼。而他创立的湘军,也是定性为扼杀农民起义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
后来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湘军,逐渐有了相对客观的评价,而湘军将领中广为人知的还是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少数人等,罗泽南还是第一次了解。也算是书有所值。
前段时间曾评论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提到历史上最怕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结合。而太平天国在这二者结合上,还掺和进了宗教,所以弄得是天下大乱。
而平定他们是一帮本来应该皓首穷经的知识分子,可谓是时势造英雄。只有这样的读书人,才是庄子·田子方中所谓的儒士。。

应该是张国荣吧

很早之前,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正大综艺还一家独大的时代,有个系列节目是介绍电影特技的,属于侏罗纪公园诞生之前的初级特技。

记得有一期节目介绍的电影主角,是如日中天的施瓦辛格。片中有个特技镜头,是一个人转过身来,让观众震惊地发现:那人是老牌明星亨弗莱·鲍嘉。

当时看国外电影还少,后来在看过《卡萨布兰卡》后,通过网络搜索,才知道鲍嘉在美国电影史上及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此后一直在想,如果在中国电影中,需要出现这样一个角色,一个演员,让人一眼认出,并产生美好追忆的,会是谁。想过很多,由于中国电影出现过十余年的断档,无论是对赵丹等明星,还是观众都是莫大的损失和遗憾。

年代如果再往后推,能够当选,且少有争议的,应该是张国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