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联想准系统

前年这个时候,小外甥来济南,提到想跟我学DIY电脑。

外甥想跟舅舅学,自然很高兴。当时我计划中是先买一台准系统进行DIY,这样可以更简化地入门学习。

但两年过去,计划没有变化快。

前几天,家中的j1900服务器不止在处理PDF文件时已经不堪重用,就连ftp传输大量文件,CPU占用都接近满负荷,实在忍无可忍,于是DIY计划推后也罢,提前也罢,立即付诸行动。

只不过准系统由原计划中的戴尔9020改为联想M93P,无他,便宜尔。

机器到手,还没有一同从菜鸟驿站领回的泡菜沉。打开包装,基本算是全新的机器,而体积更是比我想象中还要小巧。

下一步就要看运行情况了。

计算机书籍的相对权威性

现在逛书店少之又少了,从网上买计算机类的书,有如隔山买牛。

之所以还要拼运气拼人品买书,主要是书籍相对网上的资料更具权威性,虽然只是相对而言。

网上技术类网文搜索下来,前面热门几页里面,重复率极高,基本都是采集后再发布。更有甚者,现在搜索排名靠前的链接中,很多都是搜索再链接的集合。

而这些转来转去的文章,已经不知道最初的老妈生在哪个年代,处在什么环境。即便原创,除却权威性,严谨性也非常欠缺,毕竟网文随意性太强了。

这次凑单买的MongoDB的书籍,虽然版本还停留在3,但能再版到第三版,也称得上权威了。买这本略显过时的书的动力,是因为近期学习中,看到网上颇火的一篇文章,在提到在建立集合的时候,要建立关联的集合,说这样可以避免臃肿。

虽是初学者,但我还是带着脑子。既然是nosql数据库,有别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就是关联性,在nosql还注重关联性,那岂不是自毁武功?

买到这本书后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有没有相关的内容。果然很快找到了其列出的经验法则:尽可能地使用内嵌数据。这种方式要高效得多,并且是可行的。

这也印证了我的理解。

在我理解中,传统数据库相当你进入一个档案室,给你一个号牌,你到各个分门别类的档案盒中查找资料,找到一个,根据手中号牌还有新找到的号牌,再找另一个。

每个档案盒相当于一个表,里面每份档案则是一条记录。

而nosql数据库如MongoDB,则是一个号牌直接从一个档案柜里拿出一份档案袋,基本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档案柜不叫表,而是集合,而档案袋则可以称为文档。

看来我还不算笨。

读计算机书厌恶之处

搬家后读书少了,自然也有借口。一是没有沙发,可以随时窝着读书;二是原先常读书之处,没有了放书或者kindle的地方。

最近找到放书的地方,看书,主要是计算机类书籍也就多起来。

对计算机书,虽然最近国内作者的书买的多了点,但我也不是崇洋媚外。国外很多作者写的也很一般,有的甚至让人厌恶。

计算机最讨厌买到那种照抄官方教程的,不少翻译水平也就是谷歌机翻的水平。这种基本属于花钱买气受。

我最近看不下去的《docker深入浅出》,属于另一种。那就是书中涉及到操作,无论是安装还是运行代码,都要把不同操作系统都摆出来罗列。重要的一次两次也就罢了,通篇都是如此,不止是生厌,而是有些抓狂了。

作者这样要么是显摆自己见多识广,要么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增加书籍厚度,骗取稿费。

总而言之,不怀疑水平,也怀疑其人品。

Oracle免费ARM云服务器积跬步至千里

申请Oracle免费云的时候,除了2个1G内存的传统云虚拟服务器,还有4个基于Arm的核心和24GB内存的服务,可用作一个虚拟机或最多4个虚拟机。

后者说起来有些绕,简而言之就是最多可以建4个服务器,服务器加起来不超过核心和内存数上限就可以。但同时又有服务时长的限制,怕被绕进去掉坑里,还是小心建了一个2核心8G内存的服务器先运行。相比起1G内存的服务器,已经很宽裕了。

在前天通过docker在家里机器部署完成Odoo之后,不免动了使用云服务器部署Odoo的念头。今天早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Arm服务器,顺利安装完Docker,但在满怀期待pull odoo的时候,却发现镜像不支持linux/arm64。又到Odoo Nightly查看了一下,也没有arm版本的安装文件。

Oracle之所以如此大方的提供Arm服务器,显然是为了培养、发展Arm系统及其相关软件生态圈。这就像最初的安卓系统一样,现在谁还会说x86商业生态圈坚不可摧?

计算机学习结合实践,事半功倍

当当现在送货速度也快了不少,晚上下单给儿子买的C++书,第二天就送到了。希望对儿子的学习有帮助,计算机学习无论是什么阶段,单纯看理论总是枯涩难懂,结合实践就会事半功倍。

上周进城搬书,主要是在学习Docker的时候感觉自己开窍了。昨天中午吃罢午饭回家后,就开始结合前期半懂不懂的理论开始实践,试着通过docker部署odoo。经过反复的安装、调试、卸载、再安装,最终系统完美安装运行。

期间的波折主要出在odoo最新版本15及其插件上,放弃15而选择更为成熟的14版本后,问题迎刃而解。等把十月份的数据当做测试数据录入完成,已经过了十二点。

已经很久没有在如此高强度在电脑前进入第二天,也很久没有这么大的收获。

这docker太强大了,太实用了。

新买的MongoDB书前言中提到,开发者在面对新技术时,多是对之嗤之以鼻并固执坚持原技术计划。我这个连半瓶醋都算不上,也就一瓶子底的也一样,原先总感觉虚拟机已经足够强大实用了,以至于一直内心排斥docker的学习和应用。现在回头看,还是在学习入门时候感觉茫然无措,却没有直接先实践起来再说。

算是爷俩共勉吧。

国内作者计算机书籍越来越好

昨天因为头疼喝久违的绿茶过多,结果晚上精神地睡不着,躺在床上功夫把新买的《精通Django3web开发》翻了一遍。

感觉书不错,根据作者选书的策略还是有效的。相比上一本《玩转Django2.0》,新书没有按照套路只是进行软件版本的升级,照本宣科地罗列,而是将Django的基础知识穿插在各章节的实战中,算是真正完全的升级版,堪称用心之作。

原先我主要购买国外及台湾作者的计算机类书籍,对国内书籍印象改观,源自19年底购买的《Python3爬虫、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实战》。这本200页的书图文并茂文字简练,内容基础知识与实战紧密集合,堪称多而精。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此后才购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套实战系列的书,都没有失望。

相比国外翻译书籍,国内作者的书籍因出版流程简化,内容涉及更新的技术应用,也就更贴近实战。

昨天新买的书中,就提到了Django对Mysql版本检测那个大坑,好在最新版本的Django已经自己把那个坑填上了。

自我填坑完善的Django3.2.8

上周处理完网站的前期工作后,感觉既然费了不少精力,有了一定成果,不如再用Django做一个后台管理模块,如此一来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再者可以重复利用。

当当买的两本书,今天Django3.0的书到货了。买书是因为Django版本更新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坑。填坑实在是太浪费时间精力了,买书算是花钱避坑买时间,避一是一个。

曾经在网上评论中开玩笑,说现在Python的书多,因为写书比原来容易多了。一般那些同一作者第二版的书籍,都是由原先的Python2下运行的代码,更换为3而已。Python2被抛弃的进度,要大大超出很多高手作者的预期。

至于Django,那坑就更多了。不用说大版本,就算是第三位的版本升级,照搬原先版本的做法,也会掉坑里。而且是旧坑不填,新坑继续。所以这次老老实实买了一本3.0的书,之所以买它,因为两年前买过同作者的书,质量还不错,只不过那本书是2.0版本的。

去年年底做高考数据管理,用的Django3.0.10版本,从Pymysql到xadmin,填坑不少。现在版本已经升级到3.2.8,战战兢兢按照上次的笔记进行,居然一路顺畅,原先不少坑已经自己填上了。

尤其意外的是xadmin,在原作者停止维护后,直接使用pip安装其fork版xadmin-x,如同量体定制一般。

完美的开始。

心情影响文本编辑软件的选择

前几天做一个网站,代码主要工作使用vscode完成。其后的修修补补,再使用vscode感觉有些大材小用,就右键调用Notepad3完成。

文本编辑,早些时候工作中,我是使用Editplus“汉化”版的,使用多年之后,受良心谴责更换为开源的notepad++。开始感觉差了点,尤其是界面,但用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熟悉了,尤其喜欢它的插件功能,通过安装sftp、json等扩展插件,在vscode之前它一直是我的主要编程工具。

去年机器升级安装系统的时候,发现网上对notepad++一片声讨之声,便选择了起替代开源软件Notepad3。但相对于notepad++,无论是界面,还是插件功能,感觉不是一个档次的软件。

上月在安装新系统的,发现notepad++的官网上并没有那遭声讨的言语,所以也就下载使用了。

这次网页修改频繁,感觉Notepad3使用不便,便在edge通过搜索引擎进入notepad++的官网,发现那句话还赫然显示在首页醒目的地方。

原来上次是通过搜狗进入的是国内所谓的官网,它默认屏蔽了真正的官网,而edge默认的搜索引擎是bing。

只好回头继续使用Notepad3,重新进行了一下设置,效果好了很多。与vscode配合使用,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不得不说,软件开发者个人的观点、倾向,通过软件进行散播,的确令人不爽,甚至厌恶。

久违熟悉的修机

下午朋友说家里的机算机蓝屏了,让我帮处理一下。很久没有修机器了,不免还有点兴奋。

从后备箱拿出机器一看,跟自己熟悉的工作一样久远,是联想的一体机。

机器使用的是AMD的速龙610e,四核低功耗。说是熟悉,因为我曾经给同事推荐过,后来自己还使用过该CPU屏蔽一个核心版本的415e,在忘记接风扇的情况玩大灾变到死机。

回家接通电源,看到了熟悉的蓝屏,不用说肯定是XP系统了。于是去制作了一个win7安装U盘,回头准备安装的时候,进入bios设置界面,发现系统日期是09年1月1日,知道不用那么麻烦了,又遇到熟悉的故障了。

查看一下sata模式,果然是默认的Ahci,应该是主板电池电量不足,恢复到默认模式了。更换为ide模式,保存重新开机,曾经无比熟悉的XP界面出现了。

昨天一个老同事问我硬盘出现坏道,有什么软件可以修复。我说,win7后我就再没用过这种软件。

在Vista被Intel坑了一把后,微软在硬件兼容性方面把关严格了很多,这也是win7后机器问题出现变少,我也渐渐没活可干的原因。

人穷志短

昨晚忙完不早,躺下之后,却毫无睡意。
累眼累手更累心,心绪难平。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底线的人,有职业操守的人,有原则的人,虽然底线、原则都是是自定的。
不想现在,也开始干自己鄙视链最低层的事。就像《天下无贼》里葛优鄙视范伟。
既然开头,今天忙完正事后继续干,少了心理自我谴责,也就是脸皮厚了,效率高了数倍,早早完工。
原来这鸡鸣狗盗的活这么简单。
人穷志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