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断绝游戏念头后,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看大片了。本想和儿子一起看去年经典大片《利刃出鞘》,但也一直没有整装的时间,只能是我和他老妈一起先看了。
此片网上评价颇高,作为侦探题材影片,的确也是典型的阿加莎风格,但得分高,感觉很多是因为附和国外的评论,里面不乏政治正确的因素在里面。
国情不同,还是影响了观看理解,暂且当以后和儿子一起观看的预览。观看中主要兴趣就是影片的主演,老态的007和痞坏的美国队长。
按照以往影评说法,克雷格和埃文斯二位仅是颠覆性的角色形象,往好里说,是戏路转型,往砸里说,是自毁形象。二人毁掉的,可谓是电影史名列前茅的角色形象。
如果不是角色合约到期,不知他们有没有这样的决心。即便如此,他们对新角色的选择和塑造,堪称是挥刀自宫般的决绝。
这种勇气,是国内男女影星们所没有的。
分类: 游戏娱乐
受虐完成任务
因为明天学校活动,今天儿子不用上,晚自习难得回来吃晚饭。进门我告诉儿子今天很没有面子。
3月份的时候,魔兽世界的月卡就到期了,其实从去年6月之后,儿子也转向刺客信条系列,基本就没有怎么玩。现在已经把儿子游戏禁了,所以也就没有续费,这应该是十年来,无论是台服还是国服,第一次断费。
好在还有免费的炉石,但每个月就是完成月度任务了事。
昨天想起这个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新安装后,用儿子去年组的牌玩了几局,感觉比骑车爬坡还痛苦。
今天继续完成任务,依然痛苦,但更痛苦的是,在最后阶段,突然发现左下角有个观战的标志,细看原来是二外甥,顿时痛苦变成崩溃。也就没有心情继续了。
告诉儿子后,儿子却很淡定,这老三代的套牌,肯定是被虐命。之前还曾说过更打击人的,我这套牌能完成任务,靠的就是赢脚本机器人。
然后儿子试探性地问:要不,把牌抽了?(组新的牌)
拉倒吧,宁可再被虐一年,等明年高考结束再说吧。
本可更好
《十日游戏》的广告宣传词中还是有所保留的,只是说自己是第一部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的网剧,因为之前拍过《解忧杂货店》的电影。那应该是东野圭吾小说里面唯一老少皆宜的作品了。
东野圭吾的作品在国内还真是不好改编成影视作品,即便是网剧。这点还是挺佩服陈思诚的,人家把故事背景都放到唐人街,无论警匪还是正邪,都可以快意江湖。
而《十日游戏》拍起来就要束手束脚了,连最后匪徒纵火还要捎带夸赞消防措施到位,损失不大。对东野,也就沾点小说名字和创意的光。即便撇开,按网剧情节,其实本来也可以拍的更好。
网上有赞扬此网剧是良心之作只有12集。但最后一集,似乎是为了彰显国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已。如果不是为了展现苏大强有钱了,住会所了,时间更是短的需要耿乐的打斗慢动作再慢上一倍来凑数。
如果因为前面的拖沓而早早退出,那可能就错过了这一集,甚至整部剧最闪光的情节,虽然只有一分钟不到。
真的本可以拍的更好,即便是国内题材。
挂羊头卖狗肉的原著
《十日游戏》的宣传语中,有国内首部根据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网剧的字眼。看完之后,感觉要说根据琼瑶小说改编我还信,这从头到尾贯穿的慈悲二字,绝对和东野圭吾不沾边的。
于是忍不住从亚马逊买了所谓原著《绑架游戏》的电子书,很快翻完了。果然,与东野圭吾的关系,不能说半毛钱关系没有,但关系就像《疯狂外星人》和《乡村教师》关系差不多。
但宁浩的片子是致敬,是《十日游戏》就是博眼球了。
不过,片子名字改的好,既保持了原作若有若无的关系,又很好概括了原作的精髓。后者功底参加高考应该可以拿高分。
网剧号称是迷雾剧场的开篇之作,走的是悬疑惊悚路线,而小说虽然名字看着更切题,但内容其实突出的是游戏。
小说中男主角出手大方,为了打探消息,借口换一万日元零钱,扔下就不再计较了。那赎金的分成3千万日元,估计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他追求的就是游戏的刺激,胜负的刺激,他感觉他不能输。
而他的对手,女主角的父亲更是资深玩家。游戏开始,从二人在留言板的交流看,应该早就把死去的女儿抛诸脑后,兴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他要赢,不止赢得游戏,还要击溃对手。
所以当最后看到主角的王牌时,老家伙才会感到整个事件中唯一的痛苦,挫败感的痛苦。
没有什么亲情、爱情,更没有什么慈悲。
小说就是这么冷酷,这才是东野圭吾。
直线演技
去年办理京东plus会员年卡的时候,赠送了一年爱奇艺的会员,今年初没注意,居然自动扣款续费了,而且正好发生在整顿之前。也懒得计较,又选择京东会员叠加了一年。
前几天想起来,觉得也不能白花这个钱,看首页有网剧《十日游戏》的介绍,只有12集,就一天两集看完了。
虽然没法跟演戏越来越成精的刘奕君相比,朱亚文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已经完全脱开了当初《红高粱》里面端着演的演技印象。这一方面是他自身演技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托剧情及人物设定的福,给了他足够的表演空间。
刚开始看女主角金晨的表演,觉得甚是浮夸,当时觉得应该是跟剧情有关。看到后4集,果然如此。但她扮演的是一人前后两个身份,而不是一人饰两角,表演中没有细节差异,前后表演过于直线,那种平行的直线。
也许这是当下女演员的通病和困境,囿于某个类型的难以自拔,有的是编导选角的原因,更多的是演员自身演技的问题。等到她们演技提升了,估计又到了海清所说的没戏可演的年龄的。
年龄问题可能男演员还好点,这么多年过去了,耿乐还停留在抖眉瞪眼的演技层面,至少还有戏可演。
陌生的品牌,低级的错误
快科技也算是专业网站了,但却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红色警报》不等于《命令与征服》(C&C),他的游戏名应该是《命令与征服之红色警报》,属于《命令与征服》游戏系列之一,又不属于资料片,拥有不同于原游戏的剧情线。
只不过在国内网吧初兴时代,霸占网吧即时战略游戏的是分辨率更高、拥有众多MOD的红警,以至于国内只知《红色警报》,不知《命令与征服》了。即便因为剧情原因,国内并未公开发行过《红色警报》,但也不影响红警在杂志报刊,以及网吧的风靡。
专业网站编辑犯下简单错误,估计也是因为对历史经典品牌的陌生,另一个角度也表明EA这个美国第一糟烂游戏商,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现在再将蒙尘多年,连不少关键文件都丢失的游戏搬出来重置,只能说赚一点是一点了。
第二流行的歌
最近几天,不知是不是因为高二各门功课除却语文,都算是考试内容结课,没有了笔记压力,儿子心情好了不少,居然偶尔还哼上一两句歌。
情绪是相互感染的,我也随口跟着哼几句,晚上儿子洗澡睡觉前也播几首歌。今天哼着哼着突然想听张宇的《月亮惹的祸》,但发现这首歌在网易云音乐里面也是收费试听的,转到QQ音乐亦是如此。
好在电脑里面还有存货。午饭的时候,难得打开电脑音箱播放此歌。
只要经过那个年代的并下载过mp3歌曲的,很少没有这首歌的。作为一个落伍的人,在我听过并经历过的歌曲里面,主流媒体,包括音像店、电视,即便是加上新兴的网络,这首《月亮惹的祸》流行程度应该仅次于《心太软》的。
记得当年有一场年度音乐盛典,在宣布年度排名第一的歌曲时候,主持人介绍歌曲刚念到“大江南北”,在下面一片喧噪声中张宇已经登场了。
听完歌又到QQ音乐等找了一下,专辑里面是收费了,但合集里面还是有免费的,不由想到费玉清说的,每次经过原先唱片公司,恨不得一把火把他烧了。
音质差点就差点吧,这版权问题解决尚待时日。
记忆遗失片段回归
前几天评论《西部世界》第二季,在看完后第八集后,感觉其风格异与其他。
单纯从第八集的风格来看,类似的电影应该是《银翼杀手2049》。不止是文艺片的拍摄范,西部世界中阿凯的苦苦探寻,从爱人到族人,最后到整个机器人的升华,与银翼杀手的生化人K由“小我到大我”(儿子的话),何其相似。
但针对剧集或者说系列电影而言,当时脑海中曾经有过一部类似的电影,但因为脑子乱,又想不起来了。
今天终于想起来了,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老时代的电影难称经典
杜十娘在八十年代拍成过电影,主演是当时的著名影星潘虹。现在想来,潘虹饰演杜十娘并不合适,无论是年龄还是气质。虽然潘虹被冠以悲情女星之名,但最后船上怒斥二丑的气氛,怎么看都像是阶级斗争批斗会。
但那个还是电影厂体制的年代,电影演员基本就是那些,有演技并有机会名列领衔的女演员就那几个,李秀明、龚雪估计骂人都不会,要是刘晓庆,还是算了吧。
后来看过一眼李嘉欣扮演的杜十娘,至少不是一脸苦大仇深了。
如果现在拍摄杜十娘,演员更是一抓一大把,演技在线的不在少数,毕竟时代不同了。但要是出佳作,就难了。问题就会出在制片、编剧还有导演身上。
欣赏有自得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借着五五断更事件,又跟儿子聊了一下网文版权。
吃完饭,上腾讯视频想把《鬼吹灯龙岭迷窟》看完了结,结果发现自己的会员已经到期,要看要等到晚上八点之后了。
四月份那段时间,也没有心情追剧,晚上平复心情打发时间的时候,只是把《西部世界》第二季过了一遍。
相对第一季,第二季无论时间线还是人物情节线,都要繁杂的多,加上也没有心情细品,只是看看情节而已。直到第八集,第一感觉是怀疑自己串错了剧集,这简直就是文艺片啊。
看完整个剧集之后,又到豆瓣看了一下第二季的介绍,原来第二季每一集都有打分的,而第八集是分值最高的。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艺术欣赏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