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把备机小米手机开机,进行系统升级。一个多月没有开机,今天升级时间特别长,等待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历史图片,看到3年前儿子跟他弟弟的一张合影。
那天会展中心有动漫展,儿子的两个同学参加cosplay活动,儿子应邀助阵,其实所谓助阵,就是帮忙拎包拿衣服。
本来儿子是要全程助阵陪同的,恰巧那天大姑姑家弟弟来济南,所以计划有变,要和弟弟早一会。
离开前,儿子跟同学打个招呼。男同学自然很痛快,但美女同学有些不太开心。儿子便边陪着笑脸,边解释着,看样子应该是说弟弟来了,不能再继续助阵了。
同时陪着笑脸的还有儿子身后的弟弟。
那表情跟他哥哥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虽未说出口,但分明在说:哥哥说的没错,我就是他弟弟。那个弟弟就是我。
儿子估计光忙着陪笑脸了,并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弟弟。前段时间曾跟儿子提起这事,儿子一听脱口而出:亲的!
分类: 杂谈杂忆
为子之乐
昨天双节同庆,也是儿子的美食一日。
一大早他萍姨就把桥叔叔蒸好的螃蟹送上来了。那一大盘子螃蟹让小子情不自禁热情地拥抱了阿姨。
就算不为中午的涮羊肉蓄力,我们三个也吃不完那一大盘子。
到了晚上,准备用剩下的螃蟹做一份蟹肉粥。儿子创意指挥,媳妇舞刀弄剪,淘米入锅。粥快煮熟的时候,才发现家里久未做饭,创意中重要的材料香葱已经用光了。
儿子是不讲究但也不将就。于是我自告奋勇出去买葱。
出门前向窗外看了一眼,楼下停车场地面在绿地灯光映照下泛着水光。
出门雨是还在下,还是那句话,涉及到吃,已经动了念头就绝不放弃。
骑车冒着细雨来到民族大街市场,店铺大多关门,不是因为下雨,今天毕竟是中秋。
还好还有一个蔬菜摊位正在收摊,便将她家的香葱收摊了。
在把香葱递给我的时候,摊主看了我一眼。回去路上我不由琢磨,那阿姨可能在想:这天这点出来买葱,肯定不是给他妈买的。
转念想,心里反而平衡了很多。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云端租犬舍之SSH(plink)连接对弈
GPU服务器安装设置完毕,并安装AI犬必要框架、软件包后,AI犬就可以入住了。但要使用本地pc机中的Sabaki及lizzie等图形客户端进行对弈、分析,还需要通过ssh连接服务器。
现在出于安全考虑,网络上一般都推荐ssh使用密钥进行连接。通过密钥安全,但是技术上相对而言要复杂一些,同时也需要配置时间,考虑到竞价实例云服务器基本上用毕即毁,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可以通过plink进行连接。
plink属于一种模拟器,使用需要提前下载安装putty(www.putty.org),plink程序就在安装后putty的目录下。
Sabaki的配置是通过文件——首选项——引擎的顺序,新增ssh的引擎。
第一个栏目内容填写的是引擎的名称,便于识别;
第二个则是选择路径,这个是通过单击左边文件夹图标进行选择,不需要输入,选择plink所在的路径及执行文件;
第三个栏目填写的是参数,-ssh 62.234.161.21 -l ubuntu -pw 123456A -batch “/data/katago/katago gtp”
其中 -ssh 后面是服务器地址,-l后面是服务器用户名,-pw后面是设置的用户密码,-batch代表自动执行,不需要回车确认。
引号里面的内容基本可以复制黏贴本地katago或者leelazero的配置,唯一区别是ai程序与权重文件的路径,需要填写完整路径,否则系统会默认在当前用户的主目录下。
lizzie的配置同样,只不过是将Sabaki的几个栏目合并在一个引擎设置栏中。
配置完毕之后,就可以像本机AI一样进行对弈和分析了。
系统配置及ssh连接不止应用在云服务上,如果家中条件允许,亦可以单独DIY一台AI服务器,放置在偏僻的角落里,然后通过ssh连接对弈,可以避免AI运行影响本机运行,也可以远离恼人的噪音。
了却吃心愿
在一段日子里,等事情结束后吃一顿涮羊肉,曾经是支撑我的动力之一。后来慢慢淡了,等真正结束了,也就作罢了。今天双节同庆,准备给久未吃大肉的儿子改善一下生活,又想起那个念头。兴冲冲出门,结果发现附近两家涮羊肉店一个客满,一个歇业。有了吃的念头再改弦易辙,向来不是我们爷俩的风格,于是我们向曾经老巢旁边的金鑫进发。估计吃饭点晚了点,路上儿子饿的差点让我们搀扶了。好在金鑫开张客不多,火锅、羊肉、蘸料都没有让我们失望。在一番热火朝天风卷残云之后,儿子算是理解我当时的心情了。心愿已了,也该开始新的生活了。
悲伤记忆
七天过去了。时间本不长,但回忆这时间的起点,又觉得那么飘渺遥远,更不必说再前推52天。
如果时间真能倒转重来,唯一能够减轻的只会是自责而已,就像这期间的莫名难抑的悲伤,完全是12年前的现。
都说肌肉有记忆,悲伤一样。
悲伤过,就永远难以抚平,只不过是何时何地重现;悲伤曾经有多深,重新伤自己就有多深。
所以人们会规劝他人节哀,自有道理。但如果能够控制,那就不是悲伤了。
无心思的吃饭
在等候那段时间里,开始中午基本不吃饭。一是心情原因,再就是总有种在厕所边吃饭的感觉。
换了地方之后,心情有所变化,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午到点便出去找地方吃饭。吃什么倒是次要,更主要是想出去活动一下,晒一下立秋后的太阳。
那里离历山路的家很近,但这么多年来吃过的次数,还没有这一个多月多。
开始是吃1加1快餐,吃了几次服务员就记住我了。炒鸡加土豆丝味道不错,但吃起来真是食不甘味,后来想换一个能喝点东西的地方,就想到原先小区门口的米线店。
第一次过去的时候,还担心小店会不会因为疫情关门了。还好,小店还开张,生意不错,老板、收银都还是老人,只是多了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
两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这么过来了。
估计米线店能够生存下来,也是沾了紧靠小区的光。
伟东那边的水饺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从医院返回的第二天,外出一直忙到中午,在家家悦买完用品后,已经到了吃饭点。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到旁边的金满堂水饺店吃水饺。
但在往那走的路上,我心里突然开始忐忑起来。那是我们一家三口平时去伟东,和乐乐奶奶最常去吃饭的地方了,真怕进去后,老板娘问起老太太怎么没来啊。
所以当看到水饺店的招牌换成麻辣烫之后,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转身往回走遇到媳妇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再见,最幸福的时光
08年处理完最后事宜离开省立医院的时候,心里恨恨念道:再也不来了!
老天有眼,期间虽小有周折,但12年后,的确没有再到省立医院那个伤心之地,换了医院,还是两个。
开始的日子里如此灰暗,一度怀疑这是给我的惩戒:从06到08的那两年里,自以为忙碌的我,到医院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在第一个医院待的时间长。
后来渐渐才明白,无用的我做着无用的事的这52天,才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祝福那些和我在同一门外,共享稀有欣喜欢乐,共同承受痛苦忧愁的人们。无论是坚强乐观,还是脆弱无助,但也不肯放弃希望的人们,祝福他们。
忆一绺亲情,分一片忧伤;多一丝希望,少一份恐惧。
不敢说永不相见,只说再见。
再度骑行只为目的地
自从高考期间淋雨生病后,骑行就停下来了。先是心累后是心伤。
原先骑行,搬书只是一个自我督促,主要是为了锻炼,现在不同了,骑行只是为了目的地。
今天骑行很慢,也没有敢背书,对自己的体能是完全没有信心了。经过这长时间的日间久坐,双腿肌肉明显感觉无力,昨天回家爬上五楼感觉已经两腿酸软、气喘吁吁。看来最后的气力已经耗费在超出自己想象速度的爬山路上了。
虽然有所准备,但到了弯道上坡的地方,还是习惯性想加速。还好,除了肌肉,发现无力的还有关节,不至于自不量力。
到了伟东,汗都没有怎么出。可以静静坐着,从没有感觉这么安静。
自豪的视力
昨天是儿子上学以来第一次,应该是唯一一次请事假。
一天下来,风吹日晒,人黑了,似乎也瘦了一小圈。
晚上回来的路上,难得静下心交流一下。提到前一天学校的体检,体检情况有喜有忧,好的依然好,差的更差了。
体检进行的同时还有大学特殊专业报名,按照儿子的话就是“去年农大今年清华”。问儿子问什么没有报清华航天班,儿子回答:恐高。
想想儿子小时候第一次爬上千佛山顶峰,站着有坡度的大石头上都紧张,放弃情有可原。
儿子符合的条件是视力,一只眼睛5.2,一只5.3。这也是我和他老妈值得自豪的成就。
但儿子也感觉有些遗憾,因为看的时候还是有些模糊。这也要怪该死的疫情,如果不是疫情,儿子也不会有机会使用那么长时间的手机。
多读一分钟书,少玩一分钟手机。
为了视力,还是读书为好。
一页终翻过
经过一段短暂熟悉的等候,等到了最后的结局。这一页终于翻了过去。
在那段漫长等候的初始阶段,我自信能够接受这个结局,甚至还曾没心没肺地安慰自己,以后的日子没准会更好。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怀疑,后来彻底推翻乃至憎恨自己当初的妄念。我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是结局还是未来的生活。
果然,这一页翻过去后,我感觉脑子里空空的。
被抽走的不止是她的影像,还有这么多年以来,跟她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一直感觉只是出门买报纸的那个熟悉影像。
曾经无比熟悉的一切,都平面化,线条化了,不再那么真实。
以后得日子会是什么样,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