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星杯决赛是通过新浪微博直播观看的。进入官子阶段后,直播的小编一直坚信柯洁微弱优势,并以ai的胜率判断为证据。
但评论的悲观者甚众,有的也拿另一ai的胜率判断来反驳,还有人解分析,ai不会错,胜负判断不同是因为三星杯执行的贴六目半,而ai有的是按照黑棋贴七目半的。有性急的嚷嚷道:设置个贴目有这么难吗!
对围棋ai来说,贴目设置还真没有那么简单。
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中,有人曾质疑机器人三大定律为何一直不改变,作者借用小说中人物解释,在机器人研究发展中,以三大定律为基础,吸收融合了各方的理论精华,如果要改变三定律,几乎等于要推倒重来。
围棋ai也一样。现在百狗闹棋坛,虽然都自夸自家狗厉害,但基本还是以退隐的阿法狗零公开的论文为理论基础。而从阿法狗开始,使用的围棋规则就是相对严谨,便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围棋规则,贴子也就是对应的是三又四分之三子,折算成目数相当于七目半。
所以贴目设置看似简单,真要改变,程序修改不算,机器自我学习工作量也小不了。在现在除了显摆外,找不到商业收益点的情况下,估计没有开发商愿意花冤枉钱。
在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中,机器人丹尼尔领悟出机器人零法则。这也许才是刘慈欣所说的真正人工智能。
分类: 纹枰论道
人之妙手
今天秀策全集打到最为著名的“耳赤之妙局”,为此还专门把棋子换成蛤碁石。秀策大局观卓绝的第127手,与他的御城棋十九连胜并辉。
但在棋坛狗狗横行的今天,秀策这原本永留围棋史册的妙手,却被指摘并非最佳应手,什么某狗判断左几路胜率高多少,下几路某狗的变化图更佳。而丈和的三妙手更被用狗狗论断为伪妙手。
在AI中沉沦为竞技工具的围棋,“手谈”的别名似乎正在被人遗忘。
围棋本是人人交流的文化。
秀策的耳赤之妙手,耳赤若不是对手,大名鼎鼎的幻庵因硕,也许只是他诸多妙手中的之一而已。而因硕之所以耳赤,是因为在本已失去先手优势的秀策弈出此手后,因硕意识到自己前一手属于败着,从而心存动摇。
而丈和的三妙手,在当时局势下,可能还有更好的下法。但他被称为妙手,是因为他利用对手因彻的先手优势心理,给了对手措不及防的一系列重击,也击溃了对方的心理防线。
今天下午柯洁在三星杯决赛逆转击败了安国铉,据说几个转播服务器瘫痪,而局中ai的形势判断左右了棋迷的悲喜。
但下棋的是人,不是机器。如某解说所言,ai可以及时补跌止损,而人总是难以摆脱情绪的影响。
刘慈欣前段时间在回答人工智能时,曾以围棋举例,说阿法狗并非真正人工智能,只是按照人的指令行事而已,如果他赢不了柯洁,恼羞成怒拿棋盘往柯洁脑袋上砸,那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围棋ai作为一个竞技辅助也就罢了,用来对围棋历史文化指指点点,丢人的不是古人,也不是ai。
围棋与秀策的选择
今天把蜀蓉版本因坊秀策全集第一章打完了。无论从对局局数还是页数都接近四分之一了。
第一章结束于天保改元,秀策此时东归故乡。按照当时围棋界的传统惯例,这应该算是外出修行。但对原名安田荣斋的秀策而言,围棋似乎才是一种修行。
如果不是围棋天赋异禀,也许经过围棋修行的安田荣斋,会成为浅野家的一名家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能会成为幕府的殉葬品沉寂湮灭,也可能会在明治维新中建功立业而青史留名。
本因坊秀策只有一个。
后世评价秀策,用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平和。但棋力浅薄都算不上的我,总感觉平和的后面有一团炽热的火。
直线攻击已经在秀策的棋谱中少见,更多的已是缠绕攻击,而攻击依然凌厉,可以逼得水谷顺策长龟甲后手做活。这种改变是为了追求围棋的胜负,也许同样是修行的一部分。但犹如中国明清古棋般通盘缠斗的棋谱也在全集中留存传世。
本性难移啊。
搬家后打谱的速度比原先快多了。原先是心情至少是平静了才坐下打谱,现在每天都心里要求自己至少打上一谱。虽说不能平复心情,但至少可以少却一些烦心之事,算不上修行,只能算逃避了。
围棋外之规则
现职业围棋界排名第一的朴廷桓,公认为最用功的棋手,不少人也赞其为围棋而生。但其亚运会双人赛中,利用包干制填子的黑历史,表明他充其量是为围棋职业而生。
围棋对他们而言只是谋生的工具而已。
川端康成的《名人》被指因循守旧,赞美旧时代的权威秀哉,丑化新时代的代表木谷实。其中最明显例证就是反复强调木谷实比赛期间频繁如厕。
只怕强硬坚持封棋规则的木谷实,在现代的应氏围棋规则下要改掉这个毛病了。实行延时罚点制的应氏杯,比赛后期,内急的一方弈出一手后,飞奔而去,而对手迅速应一手的场面屡见不鲜。
时代进步,规则进步,围棋在被腐蚀异化。
好在还有“另类”的棋手存在。
同样在应氏杯中,刘星与赵治勋的比赛最后单官阶段,在对手用时还有一分钟就用尽的情况下,没有耗尽对手时间而是主动认输。用他的话就是,输了就是输了。
在棋士心中,棋局外的规则毫无意义。
职业围棋
在江崎诚致的《昭和的棋》中,藤泽秀行在谈到围棋的胜负与艺道时,认为“有了艺才会生出胜负”,这与当年他的死对头坂田荣男正好相反,而现在的职业棋手听了,估计要笑掉大牙。
《昭和的棋》书中记录了日本昭和年间的著名棋手,既有吴清源、木谷实等大豪,也有大竹英雄、林海峰等已蜚声棋坛的青年才俊,但里面并未将六超中的小林和武宫纳入其中。
因为在书籍付梓之时,二人还在艺的道路上苦苦探求。与性格开朗洒脱,一生无悔追求的武宫不同,小林光一做出了改变。
小林光一并不讳言自己改变棋风是为了出人头地,因为他是职业棋手,当然要追求胜利。而丈和、藤泽那样战斗的棋,好的时候特别好,差的时候特别差,这本身就是不职业。
说的真是冠冕堂皇。
川端康成曾经将小林学艺的木谷道场斥之为“失之棋所”,不无道理。
但时代变了,职业围棋只是围棋的一种,就像中国古代座子棋与日本围棋,今天AI围棋和人类围棋不是一种围棋一样。
职业,多少名利以汝之名。
丈和难学
昨天翻看拿回来有几天的《围棋天地》,里面有小林光一的专访,小林提到自己年轻时,丈和与幻庵对局中强攻的一手令他感动过,自己也曾打过很多遍丈和的棋。但古谱中打得最多的还是秀策的棋。
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宪作曾建议爱好者,学习棋艺过程中多打秀策的棋,而不推荐丈和。
看来这个建议不止对业余爱好者,对职业棋手同样适用啊。
今天早上打秀策全集的时候,打的是秀策与安井算知的初次对局,面对攻击力强大的算知,秀策吃掉算知右边确保实地,逼迫算知以攻击整个棋盘左边的黑棋来一决胜负。
多么熟悉的围棋战术。
不以涨棋为目的的我,还是喜欢丈和的棋。
藤泽秀行在于刽子手加藤正夫棋圣战挑战赛,1:3落后的情况下,奋然屠戮对手大龙。赛后留下名言:“我深为现在的胜负偏离了其本质而痛心,如将一盘棋比作双方争100元,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能拿到51元就可以了。但我却认为应该拿到其全部,这才是真正的胜利。本来能杀的棋不杀,即使获胜了,也称不上是真正的胜利!”
所以藤泽潦倒,所以藤泽辉煌。
攻击之少年秀策 初打秀策全集之感
老云子购买后,打谱速度更快一些,整个进程速度也超过了我的预期。原先是计划三年内断断续续能打完秀策全集,现在已经打完五十局,超过全集的十分之一。
以前也打过一些秀策的棋谱,可能受评论的影响,感觉平和简明,堪称华丽。但真正从头开始打谱,发现与其说像武宫,年少秀策的凌厉好战的棋风更让我想到加藤。
在丈和全集的末尾,就有丈和与秀策的让子棋。那局棋布局阶段,双方就在右下角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虽然那局棋最后打挂未完局,但秀策胜局已定。
也就是在那局后,丈和给了秀策“百五十年来之棋豪”的评语。这个评价似乎没有顾及坊门迹目秀和的面子,这估计也跟秀策与自己棋风相似有关系吧。
每每少年英雄横空出世,旭日东升的光芒后总少不了一个背景,如黄龙士七战七胜的盛大有。秀策声名大躁背后的倒霉背景则是中川顺节五段。
盛大有败于黄龙士后,被后辈徐星友在棋评中损了一辈子,而中川顺节五战皆北后,也是“棋名遂堕”。
而中川也是自取其辱,那时七段秀和让秀策三子,他也非要充大头让二子,这种棋份下对局,秀策要是不杀他个落花流水,还厚实铺地板赢棋,实在有损棋道了。
攻击型棋手棋风的改变,似乎是围棋界的必然趋势,就像刽子手加藤成为半目加藤。名利荣誉面前,这是对围棋残酷胜负无奈的妥协,只是这种妥协,对围棋的发展来说,并无益处。
老配方新云子入手
国庆前在淘宝网常去淘棋盘碰运气的店里,看到两块标价三百的桧木棋盘,一块是5cm整木,一块9cm二拼。
平时光听说什么“初登桧舞台”,也想见识一下什么是桧木,再说感觉拼木棋盘变形概率小,国庆期间就下单了那块拼盘。
结果第二天一早接到商家电话,说是那块棋盘开裂了,无法发货,让我选择退款。既然这样,我也就退款了。谁知到了晚上到那个店铺一看,棋盘还在,标价变成600了。
估计是两块棋盘上架的时候价格标重了,等我下单了才发现,于是借口质量有问题取消交易。原先只是觉得这店只是工艺水平差,由此次交易看,网上信誉差的传闻也不是空穴来风。
但贼不走空。好容易下了贼心,不买点东西就对不起自己似的。
最近因为玩游戏少,打谱打的多。用蛤碁石打谱是过瘾,但那蛤子拿在手里实在有种艺术品的感觉,偶尔用用还好,专门用来打谱,光留意棋子了,实在影响打谱感觉。再者,虽说是日式棋墩配日式棋子,蛤碁石摆在棋墩上,和云子中号一样,也是拥挤,尤其是横摆的棋子多了,几乎要叠起来。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于是下单买了一款小号老云子。
棋子到货了,说是小号,但和中号比起来小的也太多了,摆在棋墩上倒也稀疏,省去打谱中整理棋子了。
新云子的颜色是那种棋友们推崇的象牙黄,但虽说是工艺改造了,无论大小还是厚度并不是很工整,从而外观上看,颜色也就显得不太一致。
当年从云南带回来的云子从颜色相比来看,应该是当年新工艺的云子。无论大小还是颜色,我更喜欢那一款,但那款棋子只能在中式棋盘上才摆的开。
看到还要再买一款中式棋盘了。
秀策初识当年事
棋具落位,就开始打谱了。
搬家之前已经开始按时间顺序打秀和全集,但是搬家的时候,最终还是将秀和全集与其他围棋书一道迁到伟东,带到新家的两套全集是吴清源全集和秀策全集。
没有继续秀和全集,棋谱数字采用中文倒是次要,主要还是对秀和缺少认同感。而搬家后在选择吴清源还是秀策的时候,还是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先选择了秀策全集。
国内除去专业媒体,介绍秀策一般都是通过《棋魂》。而我最初看到秀策的名字,还是通过最喜欢的《围棋实战研究》,书里面武宫正树在回顾自己最初的老师田中三七一后,提到自己另一个老师是秀策,并附了一张棋谱图解。那时候我还刚入门,了解的棋手不过是吴清源及六超而已,对秀策这个名字甚是陌生。
很多年后打谱《日本近代围棋名局选》,里面有棋圣秀策的对局,打了几局,突然觉得怎么棋风怎么这么像武宫,拿出尘封已久的《围棋实战研究》,重新翻看才对上号。
终生未见怒容的秀策堪称围棋史上的完人,这应该也是《棋魂》选择他为不出场主角的原因。他的棋艺和对手也许受时代的限制,没有吴清源时代那样精彩,但作为围棋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秀策对围棋的求索精神的光芒,不逊任何人。
再者以我的水平,能有灵光一闪的感悟,也足以自得了。
还是那句:水平不行,感觉在就好。
全日式棋具装备
搬家之前,曾经为带哪块棋盘到新家犹豫不定,没想到家里那位在大搬家前,就利用清理旧家电的机会,把家里棋墩搬过去了。
棋墩摆放在书房小屋的床上,还真像那么回事。虽是二手的,但好歹也是从日本运过来的本榧,也是所有棋具里面价格最高的了。
配棋墩的是36号实用印蛤碁石,棋笥也早由原先的新榧换成日本原装的榉木,这样也算是完全的日式装备了。
原先蛤碁石很少用,主要是舍不得用,每次下棋前洗手倒是次要,主要是下棋时小心翼翼,唯恐棋子滑落到瓷砖地面上。现在换作木地板,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下棋了。
棋子已经买了近10年,都说人老珠黄,但除了几个棋子当年因碰撞导致的表面破损外,整体棋子光泽柔和如新,不愧日本手工制作的上品。
水平不高,也无心涨棋,只是为了那份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