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购书无乐可言

上上周捡漏从天猫中信出版社购买的《吴清源21世纪围棋》,早早就到货了,但大大的箱子,实在不好搬运,就暂时放在单位桌子下面。
今天趁着加班,骑自行车过去,用捆扎绳固定在后座上,驮回了家。
回家开箱,感觉大出版社就是大出版社,大箱子套小箱子,内里用泡沫塑料充填。打开小箱子,里面函套完整,十本精装本书籍封膜包裹,整齐排列。
这一百块钱真是花的超值,但却也无沾便宜的欢喜之感。
上次我下单购买后,天猫店里面恢复了满199返20,而且不是现货。
看到这套书,我宁愿相信这是出版社的乌龙,也不愿相信这是出版社在清理库存。如果书籍贱卖到这个程度,哪个作者还会呕心沥血写书,哪个出版社还会冒险出书,那时,也就无新书可看了。

棋盘原木显真容

历时两年,在搬新家后终于把原先那款榧木棋盘清理出来了。
此次搬家清点的棋盘中,有三块是从淘宝网上的某棋具店购买的,这还不包括因为裂痕过大丢弃在乐乐姥爷的一块楸木棋盘。
这家店在飞扬围棋论坛上口碑不佳,但平心而论,这家店的棋盘并非假货,只是处理工艺或者技术太差。
我从那里购买的棋盘都是整木的,除了这块榧木棋盘,其他价格都不高。当时买的时候还颇为犹豫,是单位一位对木器有研究的大姐的:怎么也是一块木头了的话,让我下了决心。
现在想来,怎么有点类似赌石的感觉?
这块榧木,本身是一块好木头,木纹虽乱,但很是细密。去掉油漆干燥两年后,侧面出现了一道裂纹,但没有再扩大,而木头的分量并没有渐少,看来木头的干燥情况也是不错的。
而另一块在地下室里潜伏的9厘米楸木棋盘,同样出现了裂痕,整体分量轻了不少,但裂痕也在逐渐恢复,如果不是当时操之过急,打磨后放置一阵子的,裂痕情况应该不会这么严重。
而这样一块本质不错的木头,被粗劣的棋盘制作水平给毁了。本来如果不上漆,而是按照日本制盘程序那样上蜡,哪怕像国内乌龙厂那样上清漆,也不会把好木头糟蹋成这样。
清理完了之后,准备打磨清理后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待完全干透后,找个木工厂平整一下,自己画线制作一枚桌面盘。
扛书架压破了肩膀,清理棋盘手上磨出老茧,体力活真是辛苦。

搬家棋具大盘点

从08年着迷购买围棋棋具开始,不觉已经十年有余,这次搬家算是把家底摸清了。
最早搬到新家的的物品中,就有最贵日本原产二手棋墩,对应的围棋也是最值钱的36号黑木蛤碁石,放在有木地板的房间里,这下不用担心摔坏棋子了。
同时带去的,还有前年处理了一半的榧木整木棋盘,准备在这三年里把这块棋盘整理出来,如果成功,也算一块不错的桌面盘。
备用棋子是云扁新云子,因为属于中号,用腻了双面棋子后,可以在日式棋盘上打谱。
送到伟东去的是2寸新榧整木棋盘,棋子是云扁双面大号云子,以后去伟东偶尔可以打谱,围棋书基本都在那里了。还有就是当年杨大姐从云南带回来的老云子,算是留作纪念。
其余的都被放入地下室了。分别是九厘米整木楸木棋盘一块,五厘米楸木拼盘一块,最早购买的五厘米柳木棋盘一块,再就是三厘米新榧拼盘一块。棋子包括应氏围棋一副,韩国新光棋圣碁石一副,筛选云子C型一副。
只怕进入地下室,就难再有重见天日之时了。

君子剑秀和

打完本因坊道策、丈和的全集后,按照顺序应该轮到本因坊秀和了,但我很不喜欢秀和。
秀和在日本围棋史上名气甚大,被称作围棋现代感的第一人,门下有秀策、秀甫双璧,儿子秀悦、秀元先后执掌坊门。但夸的越多,越让我想到一个人——岳不群。
为了表现秀和的敦厚师长的形象,书上反复提到在秀和门下当学徒的秀甫回忆自己过年无钱孝敬师父,而师父不在意,并反安慰秀甫。但就是这位师父,在秀策英年早逝,以丈和遗孀反对为名,阻挠众望所归的秀甫继承坊门,从而导致秀甫愤然离开坊门,浪迹天涯。

而最终继承坊门的,是他的儿子秀悦,秀悦之后是四段的儿子秀元,自算砂而创本因坊门险些为土屋家所篡,若非小儿子秀荣临危受命,坊门几乎不继。而秀荣,当年是跟随秀甫一起出走的。
虽说不能因人废棋,但在AI颠覆围棋传统理论的今天,围棋更应关注的是他人文的一面,而非胜负强弱。

再说丈和

利用周末无聊趁热打铁,也是为了搬家少搬一本砖头书,把《本因坊丈和全集》打完了。
本来去年底就应该能打完了,没想到一拖居然拖了这么久。时间流逝之快,往往只有回首时更有感触。当时构思的一些观感,也随着时间,淡了许多。
从了解围棋开始,丈和一直是一个搞阴谋诡计的反面人物,在我脑海中的人物映像是袁世海版的鸠山。但随着看的资料多了,尤其是打他的全集后,可能接触多了有了感情,慢慢的形象有所改变,即便不是鲁智深,也是杨赤版的鸠山了。
对丈和的非议,主要源于他没有通过争棋就坐上了名人棋所的位子。最近几期《围棋天地》上的专栏,还在揪着此事连发评论,认为第一,丈和坏了当时棋界的规矩,好好的蛋糕吃不成了;第二,丈和有实力却通过暗箱操作当上名人棋所,为人不齿。
我算不上专家,但心里对专家还是有嘀咕的能力。先不说蛋糕问题,日本假棋联赛横行的道知时代,蛋糕倒是大家吃的最爽的,单说通过暗箱操作当上名人棋所的是丈和吗?
几乎所有资料里面对丈和如何当上棋所,虽然有些如交换质子,封官许愿等操作,都属于四大棋阀间的利益纵横,也属于分配蛋糕而已。至于幕府官方的操作手法途径并没有明确说法。
但有说法的是反而是幻庵和林元美,这两个在此事件中上蹿下跳,长袖善舞的角色,因为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他人做嫁衣,反成了正面角色。
幻庵因为在幕府征税上直言上书,又因为一直献身棋所,被称为英杰。但我在棋所之争上,同情赤星因彻,但对幻庵毫无同情之感。
通过打丈和全集发现,虽然丈和中晚年与幻庵的对局数剧减,但在此前对局棋份看,是能维持在先相先的。而幻庵为了自己棋所之梦,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己的段位,从七段到八段仅仅用了一年。
但问题来了,当幻庵为升为八段弹冠相庆时,也就不自觉间为同为八段,但保持先相先棋份的丈和扫清了通往名人棋所的道路。这应该也是他不敢争棋,却要同为八段,但于丈和保持分先的知得争棋的原因吧。
机关算尽太聪明,当仅仅盯着自己利益盘算之时,却往往只是为他人拉车做嫁衣。
只是可惜丈和,虽然坐享其利,但仍倒在“蛋糕凭何一人独大”的世俗攻击之下。只是那些慷慨激昂攻击者们,鼻梁上的豆腐块,赫然醒目。

规则与人心

这几天业余围棋界一桩作弊案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是一名不知名棋手在比赛中战胜了业余天王胡煜清。事后发现比赛中该棋手将手机放在胸口口袋中,摄像头正对棋盘,而他下的招法与高配版的leelazero几乎不差。
在被取走手机后,该棋手水平顿时触底,随后退出比赛。缓了几天之后,又蹦出来为自己洗白,声言研究了AI之后的自己下的和AI一样有什么奇怪的。
自从AlphaGo横空出世之后,现在AI诸狗已经横行棋坛,各国棋院不得不修改规则,职业比赛中取消午休,上缴手机,关门防狗。但业余棋界没有这么多规矩,一不留神,狗就跑进来了。
当初川端康成在小说《名人》中,哀叹围棋的艺之失之余,愤慨“人们绞尽脑汁制定规则,然而又在钻规则的空子”。多年以来,人们总是嘲笑川端康成的因循守旧,却不知聪明的人在为旧时代吟唱挽歌的同时,也在为所谓的朝气蓬勃新时代的命运而神伤。
新时代,围棋从文化艺术顺应潮流成为竞技项目,而在冰冷的AI围棋之神的溃败,又让他沦为了工具,与赌博无异的工具。
冰冷的不是规则,不是机器,是人心,早被利益腐蚀殆尽的人心。

算节的气节

今天打谱打到丈和对外山算节这局。

本对局是我认为最能体现棋士气节的对局之一,甚至超过了以远岛流放为命运赌注的本因坊道悦的争棋和赤星因彻吐血局。

这本是一场普通的对局,只是为了纪念本门始祖逝世二百周年的一局特别棋赛而已,甚至带有走过场的意味,按照惯例走了50手之后打挂,棋局本就结束了。

但可能因为打挂时棋局出现了当时少见的大模样作战的棋形,三天后双方又继续对弈。但算节第119手落子后不久昏倒,经旁观者抢救后,身体条件已经无法继续对弈。

算节对旁边扶救自己另一位高手有鬼因淑之称的服部因淑说,如果自己坚持下完,肯定会死掉,但如果形势不好而打挂,则会被别人取笑怕输而装病,那样自己一定会继续下去,丢命也在所不惜。并询问因淑棋局形势,得知为细棋后方打挂。

算节算不上围棋历史上的高手,但这局棋足以使他名垂青史。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棋手是视围棋为生命,甚至高于生命的,那是棋士的时代,是围棋最灿烂的时代。

前几天,因为AI横行,中国棋院也紧急修改规则,严禁棋手将手机带入赛场,并缩短午休时间,围棋已经成为完全沦为谋生的工具了。

当初川端康成在其作品《名人》中对“公平规则”的批判和哀叹,曾被讥讽为守旧而不合时宜,现在看来则是一个时代变革间期大智慧人无奈的预言。

因彻吐血局

非常非常羡慕飞扬论坛里面的那些围棋业余爱好者高手们,看一眼棋盘上的棋子布置,就能说出对局出处。而我这样的,名局打多少遍,都像打新的一样,唯一能够根据棋局右边形状记住的,可能只有这一局了。

这是因彻吐血局。

日本江户时代,为了争夺棋所职位(估计相当于现在中国的体育总局局长或者文化部部长),井上家掌门幻庵因硕派得意弟子赤星因彻,在一次重要对局中挑战时任棋所,本因坊家掌门丈和。双方的较量在棋盘外延伸到了政界,甚至连菩萨都牵扯进来。但强者自强,丈和还是凭借著名“丈和三妙手”击败了执黑的赤星因彻。

因彻终局前一日已经计算到败局已定,坚持到最后吐血倒下,并在一个月后去世,痛失爱徒的幻庵因硕也是后悔莫及,老泪纵流。

我这水平打谱,动脑之余,更多的是对围棋文化及历史的品味。

打这局时,每次想到幻庵因硕的泪水,都会不由联系到北京奥运会上孙海平那难以抑制眼泪的脸。

同为棋子,但以棋道为生命的棋士因彻,是以自身生命回报师恩,跑跑是为了什么呢?

本因坊道策全集打完

从入冬开始,今天终于把本因坊道策全集打完了。

本因坊道策可谓是围棋史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阿法狗式的棋士。从流传下来的棋谱看,执黑先行无一败绩。估计是执黑先行太轻松了,以至于一反棋手执黑坚实的下法,大肆攻杀,算是对自己的挑战吧。

后人幻庵曾经评论不是道策强,而是对手太弱。但对手弱不是道策期望的,所以才会在对安井春知让二子棋输一目后,自认那是自己一生的杰作。

道策全集中的对手,安井知哲与道策遗谱最多。我开始时候很是不屑这个棋手,横竖都是输,还不如涉川春海那样转行算了。但随着打谱的进行,不免对安井知哲有了敬意。以我的水平,无法评论棋手水平,但我至少能看出他的棋艺风格的变化,他是在向不可能匹及的对手挑战的过程中,提高着自己。

面对突然神降的阿法狗,希望现在的棋手也能如此。

新云子入手

59元新云子入手。

大学期间,周末到乐乐大姑姑家,在大观园转车,常忍不住到大观园商场三楼体育用品柜台,看那传说中围棋精品云子,也曾让售货员拿出一颗黑子,迎着光,通过那墨绿色来断定是正货。那时候价格是50元,不低的价格,每次到那柜台时都盘算工作后一定买一副。

工作之后单位就在大观园旁边,但柜台已不在,下棋的热情也不在。

后来03年托杨大姐从云南千里迢迢捎回一副云子。当时打开时候不免有些失望,棋子发涩,还带有酸味,于是一直束之高阁。

直到08年重燃围棋热情,经过论坛交流才知道,原来云子也是要盘的。打完几本专辑,云子的色泽才显露出来。

相比左边的新云子,老云子显得更柔和,而且规整度要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