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党毅飞!
经过昨天一下午的观战、分析,本局直播的时候已经无力同步分析,连直播进入中盘都不敢一直观看,这心情像极了当年BC卡杯党毅飞与白洪淅的决赛。
已过而立之年的党毅飞冲入一冠群是八年前的LG杯,而距离他首次打入大赛决赛也过去了十三年。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决赛不是在韩国举行,对手不是盘内外鬼精的白洪淅,当时状态火热的党毅飞会有更大的成就。
不过,能以31岁“高龄”在大赛夺冠,击败的还是申真谞,党毅飞值得尊敬。党毅飞如此,年轻棋手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另外不得不说,从半决赛对范胤开始,申真谞的状态并不好,似乎他在申工智能与经济赢棋之间踌躇。踌躇与迷失有时是一步之遥。这对围棋而言,似乎并不是好事。
分类: 纹枰论道
失之交臂的新版《本因坊道策全集》
今天有点郁闷。
前几天在孔网上看到一套《本因坊道策全集》,线装三本带函套,498元。因为是首次看到的新版,在让卖家拍了内页确认是对局全集后就下单了。
书是从菏泽发出的,所以昨天就到京了。本来还挺兴奋的,后来发现不对劲,书存放到的是顺义,而且当晚就被取走了。
联系卖家,今天对方答复说快递单填写错了,对方取走书后就不再接听电话,所以让我选择退款。
也只能如此。不过,总感觉里面有些猫腻,因为这套书以我买的价格算是淘到宝了,不排除我下单太痛快让对方感觉价格定低了,所以来了一出戏。
上周七夕,通过微信临时顶额给媳妇发了一个红包,没想到那位竟然只领心意不领红包,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本来心存感激,用退回来的心意买书,没想到书也没买成。
换个角度看,心意也到了。
围棋“合理理论”害人害己
公众号《诸神黄昏》系列已经完成了草稿部分,本来计划下一个系列是《御城棋谱》,但现在决定暂时搁置一下。
促成这个决定的,是《围棋天地》上王铭琬的一篇关于还棋头的杂文,其中写道:20世纪初期,日本棋手“挟当时相对高的棋力”,说服中国去掉还棋头规则,“建立有大局观、合理的围棋理论”。
真他妈的无耻。
岂止围棋,各个领域忽悠人都离不开所谓合理的理论。只是,有亘古不变的理论吗?
很早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讥讽符合现代围棋理论的道策“欺世盗名”。现在看,如王铭琬在文中所写,就是“合理围棋”有削弱战斗力之嫌。
跟一下时评,这倒跟日本鬼子的侵略宣传嘴脸类似。
之前其实我就有些犹豫的,因为我也用AI分析了部分御城棋谱,最早的算砂属于能讲道理就讲道理,不讲道理就动手。道策跟道的属于能讲道理不动手。
而丈和开始的棋力出乎我的意料,真是跟与米藏二子十番棋判若两人。也许丈和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能动手,讲什么道理!
所以,还是暂时放下《御城棋谱》的计划,如果槐荫堂不能按时出版,那就先做一个过渡系列。
吴清源,命运注定
因为要换机器了,所以昨晚赶着把公众号《诸神黄昏》系列最后一篇完成。这应该也是我使用AI分析棋局最累的一局,不觉到了第二天,眼睛都睁不开了。
早上起来把公众号文章完成了,这完全颠覆了以往对名人战那可恶的平局的观点:根本不是坂田荣男大优局势一再犯错,被吴清源最后扳成平局,对局中绝大多数时间领先的是吴清源,而放掉最后一次取胜机会的还是吴清源。
真是天意。
你一个中国人,去跟一帮被你降格的日本棋手去争什么日本围棋最高名誉名人。
我从不否认吴清源是不世出的天才棋手。但有的历史他自己没法否认,他的棋迷也没法为他洗白。
吴清源自己也承认,南京城中曾有他的追杀令,罪名是文化汉奸。
吴清源少年东渡日本,按照左翼作家江崎诚致所说,吴清源那时候在日本的明星地位,是他见到所有偶像所能相比的。
但时代前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花凋萎,难逃被遗弃的命运,而不变的只有千古流传的气节,所以吴清源无法理解《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好在他还有一个抗日的哥哥,而且是那种出生入死的抗日。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古籍点校高清电子版齐全
去年围棋古籍点校,联系人把古籍的电子扫描件发给我,共24卷,其中两卷的清晰度要低一些。对方也只是感觉文件大小有区别而已,但对我来说总是遗憾。
今天联系人发给我那两卷的高清扫描件,说扫描件的提供者知道情况后,很是理解我的感受,就专门补发了两卷高清版。
咱也算是爱书之人,当今的电子版相当于当初的纸质书了。
同时,联系人把古籍出版进度跟我介绍了一下,预计是十月份出版。
对出版的书籍精品化,我是不抱奢望的,只是希望出版的书没有大的差错就好。
吴清源车祸后首局有感
今天《诸神黄昏》系列整理的是吴清源与半田道玄的对局。
本局也是吴清源车祸后的首次对局,按照有乐子的话,“没有吴九段的棋界显得十分冷清 。”
复出后的吴清源本局发挥并没有影响,显然,肉体上的痛苦相比精神上的伤害更容易被克服。
与赵治勋坐轮椅对局不同,从几本对局集的文字描述看,本局是采用的“西洋式坐椅对局”,也就是说,半田道玄也没有“按习惯席地而跪”。
说句题外话,本局双方用时方面,吴清源6小时3分,半田道玄7小时25分。终局的时候黑棋领先十目,半田道玄中盘认输。
之前半田道玄逆转藤泽秀行局,半田道玄落后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个目差,而半田最后坚持到了十个小时用时的保留2次读秒。
如果是现在的国际大赛对局,想来吴清源的对手即便能够接受“非习惯的座椅对局”,也会坚持到最后一秒吧。
这也不能说是小人之心。
得偿所愿,入手《御城棋谱》
孔网上的《御城棋谱》上个月已经降到了1200以内,已经下决心工资发了之后就购买了。谁知等工资发了,兴冲冲上网却发现书已经下架了。网上购物的失落莫过于此。兜里攒了钱,不买点实在有些难受,将另两本书放进购物车后,不甘心问了一下店主,《御城棋谱》还有吗。没想到店主答复书还有,而且价格还降了70块钱。那还犹豫什么,立马下单。今天顺丰包邮到货,小心翼翼将书取出,除了岁月的痕迹,基本就是新书啊。两年多的等待,终于得偿所愿。
桥本昌二的棋
难以解释的巧合
很多事情真的难以用巧合来解释。
在准备《诸神黄昏》系列时,我是按照时间提前准备,按期每日发布,今天应该发布的是藤泽秀行赢得名人位最关键的一局,首次击败了此前已经对己的吴清源。
没想到发布前看微博,原来今天是藤泽秀行百年诞辰。
杂感杂谈:《围棋实战研究》完结随感
《围棋实战研究》完结了。
对我自己而言,这本是一次愉悦的过程,因为等于又把自己翻看过最多的书又细读了一遍。
不过,其间相关文章的的留言中,有网友指出文章编排凌乱,更有人莫名其妙恶语相向。
其实,如我在本系列开篇序言中所说,《旧文旧局》这个系列,更多的属于抛砖引玉,更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能翻出书或者杂志,重拾当初的阅读感觉。
无论是《旧文旧局》,还是《AI观古谱》系列,我理想中的版式是对开翻页式,左边是原文或原评,右边是AI补注,这样对照读来,一目了然。不过要实现这种格式,在微信公众号这种瀑布流制式排版下,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只能在电脑上才能完美展现,只是现在有几个人,是在电脑上阅读的?至于纸质书籍,更不是我敢奢想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开始利用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埋头点校一套大部头围棋古籍,在京城最热的三个月里一点二校终于按计划完工。本想古籍出版后,我可以在以前《AI观古谱》的基础上,对这套古籍进行系统整理。
但一年过去了,书籍出版没有了下文,我便将目标转向价格已经降到我心理价位的《御城棋谱》,而《围棋实战研究》算是一个热身吧。
不过在《围棋实战研究》结束后,也因为重读本书,因为书中那鲜活的人物,我改变了主意,先整理一个专辑《诸神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