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车祸后首局有感

今天《诸神黄昏》系列整理的是吴清源与半田道玄的对局。
本局也是吴清源车祸后的首次对局,按照有乐子的话,“没有吴九段的棋界显得十分冷清 。”
复出后的吴清源本局发挥并没有影响,显然,肉体上的痛苦相比精神上的伤害更容易被克服。
与赵治勋坐轮椅对局不同,从几本对局集的文字描述看,本局是采用的“西洋式坐椅对局”,也就是说,半田道玄也没有“按习惯席地而跪”。
说句题外话,本局双方用时方面,吴清源6小时3分,半田道玄7小时25分。终局的时候黑棋领先十目,半田道玄中盘认输。
之前半田道玄逆转藤泽秀行局,半田道玄落后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个目差,而半田最后坚持到了十个小时用时的保留2次读秒。
如果是现在的国际大赛对局,想来吴清源的对手即便能够接受“非习惯的座椅对局”,也会坚持到最后一秒吧。
这也不能说是小人之心。

得偿所愿,入手《御城棋谱》

孔网上的《御城棋谱》上个月已经降到了1200以内,已经下决心工资发了之后就购买了。谁知等工资发了,兴冲冲上网却发现书已经下架了。网上购物的失落莫过于此。兜里攒了钱,不买点实在有些难受,将另两本书放进购物车后,不甘心问了一下店主,《御城棋谱》还有吗。没想到店主答复书还有,而且价格还降了70块钱。那还犹豫什么,立马下单。今天顺丰包邮到货,小心翼翼将书取出,除了岁月的痕迹,基本就是新书啊。两年多的等待,终于得偿所愿。

桥本昌二的棋

桥本昌二的棋,可以称得上紧。如武宫正树在《围棋实战研究》中对他的评价:
每一个地方的算路都正确,几乎没有漏算是昌二君的特征。我不善于细小地方的计算,但这正是昌二君所擅长的。很多时候我下棋由情绪决定,而昌二君始终靠计算行棋,有些时候就不顾姿态和棋形,显得声嘶力竭。
现在以AI回看那个时代的棋,桥本昌二虽然不能说是没有漏算,但他的行棋的确更接近AI时代的棋。
由此看,聂卫平九段第一次旋风起,只是败给桥本昌二,并不意外。

难以解释的巧合

很多事情真的难以用巧合来解释。
在准备《诸神黄昏》系列时,我是按照时间提前准备,按期每日发布,今天应该发布的是藤泽秀行赢得名人位最关键的一局,首次击败了此前已经对己的吴清源。
没想到发布前看微博,原来今天是藤泽秀行百年诞辰。

杂感杂谈:《围棋实战研究》完结随感

《围棋实战研究》完结了。

对我自己而言,这本是一次愉悦的过程,因为等于又把自己翻看过最多的书又细读了一遍。

不过,其间相关文章的的留言中,有网友指出文章编排凌乱,更有人莫名其妙恶语相向。

其实,如我在本系列开篇序言中所说,《旧文旧局》这个系列,更多的属于抛砖引玉,更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能翻出书或者杂志,重拾当初的阅读感觉。

无论是《旧文旧局》,还是《AI观古谱》系列,我理想中的版式是对开翻页式,左边是原文或原评,右边是AI补注,这样对照读来,一目了然。不过要实现这种格式,在微信公众号这种瀑布流制式排版下,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只能在电脑上才能完美展现,只是现在有几个人,是在电脑上阅读的?至于纸质书籍,更不是我敢奢想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开始利用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埋头点校一套大部头围棋古籍,在京城最热的三个月里一点二校终于按计划完工。本想古籍出版后,我可以在以前《AI观古谱》的基础上,对这套古籍进行系统整理。

但一年过去了,书籍出版没有了下文,我便将目标转向价格已经降到我心理价位的《御城棋谱》,而《围棋实战研究》算是一个热身吧。

不过在《围棋实战研究》结束后,也因为重读本书,因为书中那鲜活的人物,我改变了主意,先整理一个专辑《诸神黄昏》。

韩国微调规则,居然有值得高兴之处?

今天看浪关于韩国微调规则的新闻,很难想象一个专业媒体的专业记者,居然能说出修改后的规则“唯一可能值得高兴的是,韩国裁判应该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终止比赛了”。
这是什么脑子,什么记性?
且不说LG杯上卞相壹那猥琐的举手举报,谁知道韩国裁判介入没有韩国教练的举报?
而所谓“未将死子放于桶盖(若盖无法承放,可放于盖周围并须令对手可见)”同样可笑,多少子算无法承放?什么位置让对手可见?就说死子放的位置被棋盘阻挡看不到,然后举手提出异议,裁判怎么处理?
看似裁判不主动介入,但这就跟足球里面主裁完全等着VAR介入一样,更可以一唱一和,一锤定音。
至于为什么要推迟到一年后执行,因为这期间把韩国举办的三星杯和LG杯都包括在内了。
韩国棋院的对策是:你中国围棋协会不是只抵制LG杯吗?好,那25年7月的三星杯你要参加吧,如果参加,就等于接受韩国“死子违规罚目”的规则,然后我给你了一年的适应期,大度吧。既然你接受了我的规则,那么你当初LG杯争端的一个重要诉求就不存在,解决了。
所以说,前些日子,中国围棋协会宣布只退出LG杯,是多么绥靖而无谋。

《名人》的记忆片段

前几天准备公众号里的古谱文章,关于秀哉名人引退棋,题目都想好了,是最后的古谱。
刚工作的时候,逛东图的时候买了一本川端康成文集,看中的其中的《名人》一篇。也许太小众了,准备文章的时候网上找不到这本书的相关电子版,最后是在微信读书里找到这本书。
在描述终盘的文字中,电子书中写的是:“嗯,是五目……”名人喃喃道,抬起略呈浮肿的眼睑,已无意复盘清点。”
这段话是符合围棋术语的,而印象中最早看到的并非如此。
今天在伟东收拾卫生的时候,从书架上找到了那本书,找到相关篇章,果然自己记忆没错。不过在那个时代,围棋翻译水平已经很好了。
粗粗又把书看了一遍,书中几次出现了吴清源,而感觉作者内心对人物的好恶,真是难以掩饰的啊。

迟到而敷衍了事的决定

百年前日本棋院成立的时候,濑越宪作功不可没。当时日本政、经各界对其评价是:濑越下围棋可惜了。
现在中国围棋真是没有明白人。
首先,围棋协会选错了策略,一个拖字,以为会自然而然解决问题,等到5月新一届LG杯要开战了,才仓促推出了应对方案,这都过去小半年了啊。
再者,这个方案更是敷衍了事,用围棋术语说就是中途半端。
你LG杯不参加,那后面的三星杯呢?
显然中国围棋协会另一个错误,就是选错了对手。
中国围棋协会的这个决定,针对的应该是LG杯的主办方,甚至有讨好“已经取消争议规则”的韩国棋院。
但如果这次韩国棋院并不让步呢?而且他本身就是LG杯主办方一员,他脱不开责任,而且是主要责任。
糊涂,笑话。

卧龙凤雏

下午看围棋北海新绎杯32强战比赛直播,本来关注的是辜梓豪对朴廷桓的对局。因为序盘局势大差的辜梓豪孤注一掷屠龙,双方早早进入读秒,辜梓豪差一气遭屠龙认输时,16局比赛只剩下一局,而此时赵晨宇领先近十目进入小官子,对手卞相壹的胜率接近归零。
昨天我的公众号文章感慨围棋九段的贬值,而今天这九段中的卧龙凤雏又上演了一出官子你揖我让的喜剧。
起初,我还以为是因为LG杯闹剧得罪了中国的卞相壹不敢赢棋,后来以为他是不熟悉中国围棋劫争收后规则,最后确认,他就是一个二百五。
而我看杂志上看着从胖到瘦长大的赵晨宇,真正印证了他那代家长所说的:放弃学业学围棋更容易。
如果百年后,后人研究围棋演变,看到本局棋谱,会如何评价这个时代的围棋水平?
我整理的黄龙士棋谱中,怀疑为托伪的棋局,也不过如此啊。

九段的尊严

4月10日,首届北海新绎杯世界公开赛在北海开战。

中韩十四局对战,胜负各半,观看直播的几局,颇为失望。
当观看本局直播的时候,没有主播解说,看到的只是胜率变化图,而微博上有个有名博主在看到191与195手时,发出了“这是什么”的疑问,对283手更是发微“一力辽的金冠可以没收了 ”。
而此前被寄予厚望的屠晓宇九段与欧洲棋手的对局中,出现了断崖式的胜率起伏。
虽说本次北海新绎杯用时为2小时,但也不应该出现如此多的误算。
九段,曾经是棋士的最高梦想。
现在围棋多的不止是九段这个段位,还有大量的比赛,这次输了还有下一次,这就如吴清源在新闻棋战年代对擂争十番棋的回忆中所感慨的那样。
时代不同了。
AI时代,虽说棋迷被嘲讽“一狗在手,申真谞也不放在眼里”,不过,同样这个时代也不是那个“棋迷只要知道棋手这么下有自己计算就行”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