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修改个P

春节期间韩国棋院针对LG决赛闹剧,通过紧急会议公布了修改“死子”规则的决议。
不过这次修改,只是取消了原先两次警告后判负的规则,死子不放入棋盖中依然要被罚两目,也就是决定权依然掌握在裁判手中,等于否决了中国围棋协会的诉求,甚至可以说是再次顽固坚持第三局的结果。
等于修改了个P。
不过新闻中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会议扯皮中,最后让赵惠连火线加入,才有了最后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赵惠连一直是韩国棋院眼中的“搅屎棍”,当年韩国棋院本想让围棋博彩合法化,最后就是被赵惠连和赵汉乘给搅黄了的。
由此看,韩国棋院可能是想找个背锅的。

由LG闹剧谈媒体人素质

本次LG杯闹剧中,除了当事人卞相壹,遭受攻击最多的是俞斌。
跟我一样因中日擂台赛开始喜欢围棋的一代,想来应该不会对俞斌恶语相向的。
当时我看直播过程中,主播杨楷文就曾解释道,中方的意见需要通过翻译给韩方,这个过程中包括情绪等肯定有偏差。
从直播中看,俞斌那句“没有办法”显然是跟柯洁说的,而且针对的是裁判的无理干涉,无奈地安抚。
我对俞斌的唯一不满,是他在第二局后接受央视采访的讲话中,反复强调韩国改变规则中方知晓,并事先对棋手进行了教育。
这就显然是一种冠冕堂皇地甩锅。
今天看新闻,有韩国记者采访比赛裁判的视频,以及卞相壹的文字。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韩国记者的提问并没有任何倾向性和引导性,堪称专业。
所以联想到央视体育记者以往不靠谱的采访历史,我怀疑俞斌那只有回答而没有提问的采访,是被下套了。
看来张大拿对国内大学媒体专业的轻视,是有道理的。

柯洁之怒,棋士之怒

今天,柯洁在LG杯决赛第三局因裁判侵扰棋局选择退赛后,孔杰在相关微博下发表评论,并@了柯洁的微博账户。

原先因诸多原因,我并未怎么关注柯洁的微博账户,这也是第一次注意到柯洁的账户名是棋士柯洁。

前天在公众号发文,有网友回复说:卞相壹这个变相一还举手要求裁判判别人输,连脸都丢尽了,彻底丧失了棋士风不配当棋士。

我当时就回复道:他知道士字怎么写吗?

现在以围棋为职业者,能称得上棋手的已属上品,又有多少只是个下棋的而已。

而今天柯洁是配得上棋士二字的。

如古文《唐雎见秦王》所言,士可以不是圣人,不是完人,但必定有信念,有骨气,敢做敢为。

柯洁今天的行为,是以围棋之本性,不屈于外部侵扰围棋之势力,可谓如以士之怒对抗天子之怒。

壮哉!

别糟践围棋规则了

今天第一次在抖音看直播,没想到看了一出闹剧。
网络上多是对韩国围棋规则的斥骂声,同样被骂的还有中国围棋协会那句:规则就是规则。
就别糟践围棋规则了。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现在的对围棋规则的讨论,其实基本都是混淆了围棋规则和围棋竞技规则。
以本局为例,柯洁提掉无气的黑子,是围棋规则;提子后没有放到棋盒中被罚二目,则是竞技规则。
围棋竞技规则是为了分出胜负,而不应是决定胜负,更不应成为棋手取胜的捷径,甚至是手段。
可以说,现在之围棋,是失之围棋。
而很多棋手,最多就是个下棋的。

奇特的秀甫、秀荣十番棋第七局

这周开始做《AI观古谱》的秀甫、秀荣十番棋系列。
周末效率高,今天完成了4篇。当然也是因为其中一篇尤为省心,一个变化图都没有。
十番棋第七局同第四局一样,在国内版《本因坊秀荣全集》中,没有记载对局地点,甚至连对局时间也只是省略到五月。
而本局秀荣的表现可用完美来概括。如果以与AI胜率符合度衡量,只看本局秀荣真是无愧“名人中名人”。
使用AI分析棋局,尤其是古谱,绝非吹毛求疵,更非为了关公战秦琼一般争个排位高下,无论古今、中外,还是个人。
因为围棋,尤其是竞技围棋,是人之围棋,纹枰对坐,落子之人带着棋手的性情与情绪,这与AI冷冰冰的胜率计算不可相提并论。
但本局的胜率曲线实在是诡异,一条直线下来,甚至无法用对局双方熟调输出来解释。作为方圆社领袖,秀甫本局这种毫无斗志的按部就班输棋,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也许,现存的秀甫、秀荣十番棋的棋谱,并非对局的真实记录。只是后来编纂成册是,才凑以成数。
甚至,如《黄龙士先生围棋谱》中部分对局,是伪造的。
这应该是古籍的无奈,中外概同。

杂谈杂感:古谱最后的十番棋

本想在今年参与点校的中国围棋古籍出版后,在出版物内容基础上进行古谱系列整理,但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依然没有下文,所以写了一些《AI观大赛》文章练手加打发时间。
同时,古谱在做的就是《古谱最后的十番棋》专辑。
十番棋,并不是两个棋手下十局棋那么简单,那样的十局棋在中日古代比比皆是。作为新旧时代分水岭标志性人物的本因坊秀哉,就同换了几次名字的石井千治下了五次十番棋。
能称得上十番棋的,需要如吴清源通过切身体会所写:
事实上并没有比擂争十番棋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为了见证“日本第一人”的产生,世人的目光当然全都集中于擂争峰顶的二人。这二人赌上生活、赌上名誉、赌上性命,而观战者也捏了一把汗,为那一步步棋欢呼雀跃,抑或顿足叹息。
日本围棋在明治维新后一度深陷低谷,从本因坊家负气出走的秀甫,带着林家的秀荣,说好听的是“游离”关西,实际就是在关西流浪,靠着赌棋坑蒙拐骗糊口。
后来秀甫成立方圆社,是复兴,甚至是拯救日本围棋首功之臣。
而秀荣在从林家复归本因坊门后,苦苦经营延续家元制度的坊门。
二人在明治年间(1884~1886年)的十番棋,虽不能撼动秀甫的日本第一人地位,且因为二人师承关系和割舍不清的感情,少了以往十番棋的残酷,却也是那个时代围棋最顶尖棋手间,同时也是新旧势力间的对抗。
无论是二人当时地位,还是身后评价来看,本次十番棋堪称古谱最后的十番棋。

再次惦记上《御城棋谱》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了整理日本围棋古谱的念头,便又惦记上降价的《御城棋谱》,每天开始例行浏览孔网比价。
上次彻底放弃购买念头,除了价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飞扬网已经有位大神翻译了《御城棋谱》,并提供了棋谱文字的word文档,以及棋谱的相机拍摄图片。
真真的大神。
努力一下,我想我也可以把前段时间点校的24卷本古籍,出一个自排版本。

又到心动咬牙时

日本围棋古谱两大抗鼎之作,一是18卷《日本围棋大系》,二是《御城棋谱》,10卷。
前者如史书列传,我已经当时抄低价买了,不过只是躺在书橱里待阅读;后者则如通鉴为编年谱集,我一直惦记还不舍得下手。
如果做AI观古谱的日本系列,最合适的还是《御城棋谱》,因为他是日本各时代顶尖棋手的对局集,虽然也有“假棋联赛”的黑暗期,但能更好勾勒出日本古代围棋的发展脉络。
今天到孔网浏览一下,现在书籍整体价格都在下降,《御城棋谱》已经到了1400包邮的价位,虽然距离我100一本的心理价位尚有差距,但相比比上次差点咬牙买下的价格,已经降了小三百块钱。
也许,又要开始咬牙了。

准备整理日本古谱

我之前整理围棋古籍,基本以中国明清时代为主,日本古籍涉及较少。
这倒不是怕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主要是日本古籍被日本人整理的很完善了,无论是棋手个人全集,还是诸如《御城棋谱》、《明治棋谱》这样按照年份编撰的专辑。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围棋的发展基本都是连续的,而且从算砂到秀哉,各个时代都有旗帜型的棋手,所以我本以为日本围棋也是水平随着时代进步的。
但前段时间,在上传点校古籍资料后,整理了一部分日本大正年间日本棋手的对局,发现我原先的认知是错误的。
日本旧时代围棋,跟中国明清围棋一样,决定水平高低的,是天才棋手。
如此一来,可以心安理得地整理日本古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