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高于演技

如果把《伪装者》中狙击南田、营救战俘以及最后火车站三个片段单独剪辑出来,脱离全剧来看,绝对够的上抗日神剧的标准。
与其说《伪装者》的高收视率、高评分依靠剧情和演技,不如说是依靠自带光环的人设,依靠的是明星演员的颜值。
现在看孙红雷真是赶上好时代好、时机了,不用说晚上十年,就算是五年,就他那睁着和闭上差不多的小眼睛,余则成这个角色怎么也轮不到他。
现在明星流量是电视剧收视率的重要保障。年龄不合适,剧本年代可以含混甚至糊弄;演技不够,剧情可以改,总之要把聚光灯齐聚主角身上。
即便是少量的精品良心剧也难免俗。当年的样板戏也就是如此吧。

剧情杀与人设崩

上周购买了亚马逊一个月的借阅会员,主要是想看一下最近看过的热播剧的小说,购买电子书实在有些不值当。
跟《隐秘而伟大》差不多,诸如《面具》、《白夜追凶》等基本都是剧本小说,实在分不清是先有剧本还是先有小说。
《伪装者》好一些,应该是先有的《谍战上海滩》的小说,因为电视剧大火,小说名字才改为《伪装者》。所以电视剧与小说的剧情相对差别大一些。删了很多不该删的,增了不少没必要增的。而改动改动女主角程锦云,人设面目全非。
小说里面,程锦云是飞刀出手例无虚发的硬核女主,到了电视剧里面则是逢出场,必成不足败有余。尤其是今天看到劳工营营救行动,那感觉真如郭德纲相声里面说的那样:怎么死的不是她。
有评论调侃该演员是带赞助入剧组,我觉得正好相反,肯定是得罪了编导,遭到了剧情杀和人设崩,才被女二号于曼丽抢了风头。
现在电视剧中,人设比演技更重要。
类似的还有《无心法师》里面的李月牙和岳绮罗。如果互换一下角色,表演其实更吃重的金晨也许就早火了几年了。
曾经跟儿子开玩笑,让他好好学习,将来没准混到演艺圈当个编剧,哪个主演得罪了他,可以跟虚渊玄一样剧本里把主演早早写死。就算不写死,也把从二楼摔下来改成三楼,而且还要再来个面部表情特写。

影视剧年代硬伤

原先看《大众电影》杂志的时候,最喜欢的栏目是影院人语。
这个栏目主要以对话形式,对电影里出现的上至穿越的道具、语录,下至《牧马人》里丛珊白嫩的手加以讽刺,类似现在的电影吐槽短评。
跟那时候电影相比,现在的电视剧可谓是雷声滚滚了。即便是那些口碑上佳的电视剧,在背景年代上也会出现严重错误。
前几天看的祖峰主演的《面具》,原作剧情时间是1948年的冬季,但无论是年初还是年末,那时候辽沈战役马上就要打响,解放军已经在东北对公民党军占据绝对优势,而剧中保密局基地长春已经兵临城下已久,城中冻饿致死人数日增,自身难保,哪有精力反攻哈尔滨。
估计将时代设为48年,一是为了将主角潜伏年代设定在抗日战争,再就是保证其孩子戏份的合理性,如果是46年。那李春秋儿子年纪就太小了。
另一部热播剧《伪装者》原著中故事设定为1939年,而明堂被收养是1922年,估计也是为了保证主角明堂年龄的在20岁以上,要不胡歌也太老相了。
但问题是,1922年新成立一年共产党,还不至于在上海开展潜伏工作,明堂生父也会因为转移到江西而父子分离。
但要是后退五年,那估计成了飞流大闹上海滩了。
相对而言,《潜伏》要严谨得多,开篇戴笠得知李海丰叛逃,会说他挑日本人快不行了的时候叛逃是找死。

阅历这把双刃剑

周六儿子上课,天冷我们两口子也就不想出门了,在家里继续看下载的《隐秘而伟大》,惭愧惭愧。
看完剩余的几集后,又用小米盒子看了一些诸如《请回答1988》、《无心法师》等口碑不错电视剧的免费试看集,准备选择不错的剧集,以后购买会员一起观看。
看了几集电视剧后,开饭时在综艺节目选了推荐的一个节目,开篇前面李宇春唱,后面舞台上站了一排美女。里面除了宁静,唯一一眼识别出来的就是歪嘴的金晨了。
本人中度脸盲,能认出金晨,是因为年初第一次追剧看的是《十日游戏》,年末看了两遍《隐秘而伟大》,印象深刻。
但看《无心法师》的时候,开始真没有认出女一号是金晨扮演的。虽然看网络评价,金晨被女二号压了风头,但感觉那主要是角色人设的问题。
对演员,尤其是女演员而言,岁月是把杀猪刀不假,而阅历则是柄双刃剑,可能会升华了演技,也会黯淡了天资。

改编总有不如意之处

年底从亚马逊买了一组优惠券,今天看到《风声》降价,就用券买了一本。看了开头,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前后两版电视剧,不止是情节、人物,连基调都是大不相同的。
与《风声》名著出版在前不同,《隐秘而伟大》因为小说与电视剧孰前孰后不好确定,也就拿不准是小说,尤其是下部删减还是电视剧扩编了。但我还是更喜欢小说的情节。
电视剧除了为给明星更多的个人展示,造成情节拖沓,更加注重突出主角的正义光环,就如最后一集中,顾科长要高高站在“为人民服务”牌前,对萧大头自报家门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电视剧中,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高大全的顾耀东,“诚实”地默认他故意“陷害”了赵志勇,在与丁放告别时只是目送而没有做拥抱。
而小说或者电视剧前面部分,顾耀东首先是一个善良、磊落的人。
当然,最遗憾的还是顾耀东给王科达送咸鱼的情节,小说中是王科达用咸鱼连续敲打顾耀东的头。那该是一组多么喜感的镜头啊!
可惜,影视作品中,明星头可断血可流,发型是不能乱的。

导演金字招牌

相对于华丽的演员阵容,判断一部影视剧质量的标准,导演招牌的含金量更为靠谱。因为除了导演本身素质和信誉度,他们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制作团队,同时他们也会根据以往剧作合作情况,选择合适的演员。
《隐秘而伟大》的导演三年拍了两部片子,片中最出彩的演员王泷正,在上一部《白夜追凶》中的演技不亚于潘粤明。而配角杨奎、周明佩的扮演者两部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部时代剧,除了媳妇吐槽的“顾耀东的头发跟他家的大碗”,《隐秘而伟大》已经拍的够精致了。
一部作品难免带有导演的风格,还有情怀,而这往往体现在剧中的细节中。上海人吃饭,东北人的餐具饭量,就像《白夜追凶》里面的乔森大篇幅的剧情,都是一个东北导演难以掩饰的痕迹。

锦绣草台班子

这几天网上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员》节目中,“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的言论转载颇多。
这次章子怡脾气可比在此节目前身《演员的诞生》时大多了,估计在家里呆时间长了,看到一众抢饭碗的,也是窝了一肚子火。
看这言论,怎么有点早年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里面,作家宝康训斥要由“流氓转业当作家”的于观等人的感觉。
参加此类节目的演员,虽也有玩票的,多多少少都有作品拿得出手,甚至已经当明星很多年了。被章巨星一番训斥,明星这脸往哪搁,请明星拍片的导演脸往哪搁。
当年梁家辉因为在内地拍片,被香港影片的主要买主台湾方封杀,不得不路边卖牛杂谋生。他本至于落到此田地,只是因为不想辱没了影帝的名声去拍一些乱七八糟的影片。
原先常用草台班子来形容电影演员的滥竽充数和,制片方的粗制滥造,名演员们尚能爱惜羽毛般珍惜名声、演艺生涯,对草台班子避之不及。现在演员需要台子来吸粉赚流量,而制片方需要流量演员来吸睛赚票房,也算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香港电影业的衰败正是始于此。

成才与赵志勇

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小说,《隐秘而伟大》总有《士兵突击》的影子。
《士兵突击》在大热之前,其实已经在某些电视台播出了,只是反响没有那么大。记得导演康洪雷在一次采访中深沉提到:相对于许三多,军队中成才那样的士兵更多。
后来《士兵突击》火遍中国的时候,康导接受采访的时候,慷慨激昂言道:军队里只有许三多,没有成才。
顾耀东与赵志勇,如同许三多与成才。
套用网上用语:生活中我们都想活成顾耀东,最终却都活成了赵志勇。
赵志勇自感不易,但在莫干山顾耀东听到赵志勇羡慕自己幸运时,先是一愣,后是一脸苦笑。
而在送别处长时,赵志勇坦陈自己没有顾耀东坦荡、磊落。而处长回应他更能审时度势,屈伸有度。
所以,平庸的恶,是审时度势之后,屈从权势的恶。
恶一旦做下,就无可收回。

加戏份依然撑不起

在观剧的时候,弹幕中评论对杨一学案件部分情节拖沓,看过小说后,发现的确相比其他情节,这部分是改编添加最多的部分。
也许导演想通过顾耀东和福朵,来隐隐重现十年前邵屹与蔚青未的情感往事,也许只是想给沈青禾,或者说给金晨增加戏份而已。
不止此处,电视剧下半部分的情节改编,基本都与沈青禾有关,但都生硬而不合理:遭受残酷刑讯不过几天的沈青禾,用手枪干掉了曾经参加过武汉会战的狙击手,原作中是发报员周明佩;虽然档案被副局长销毁,但也不至于大模大样重新在顾家大进大出。
舞蹈演员出身的金晨,显然难堪大任。
年初看《游戏十日》的时候,借用围棋术语,评价金晨表演直线。也就是说,每个独立的情节,悲喜嗔笑她都努力表演到位,但从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来看,这一段段割裂开来的表演,则显得做作生硬。
这显然无法与赵志勇扮演者牛骏峰相比。无论是“黑化”前那掩饰的“平庸的恶”,还是“黑化”后那难掩怯懦的善,通过演员细致的表演,达到角色人物有血有肉的完整性。
主角不好演啊。

谢园 错过时代的电影演员

看完《隐秘而伟大》后,又看了一些片子。先是由王泷正转到《白夜追凶》。后由李易峰转到《麻雀》,但这次没有看完,没有两集,由张鲁一转到《红色》。
《红色》快进跳转看完了。里面熟面孔不少,扮演老铁的谢园,刚出场的时候还没有认过来。
其他但大多数是面熟叫不上名,但看到徐天母亲的时候,感觉非常熟悉,一时又想不起名字。第一感像何赛飞,但随即否定了,查看演职员表,原来是吴冕。
对吴冕有印象,因为电视剧《上海一家人》,同时出演的,也有谢园。
谢园今年去世。他因电视剧而为大众所熟知,比如《上海一家人》,还有作为男一号主演的《爱你没商量》,但感觉那部剧,对电影演员谢园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反倒是电视剧的配角出演,给了谢园更多的发挥空间,前期的《我爱我家》,后期的《红色》。
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他并没有赶上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