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开心,非常开心,难得如此开心。
下午等晚上的美餐时,看看已经18号了,就打开炉石传说完成这个月的任务。
以手头上这两年前的套牌,一胜难求,现在完成炉石任务,已经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了。
法师开局还不错,干掉一个牧师,已经是少有的开门红。
第二局对手是盗贼,开局就是克苏恩加完成任务获得远古刀锋。我对这种非平衡不公平的开局任务向来厌恶,几乎马上就有放弃的念头。只是为了完成抽牌、伤害的日常任务才坚持下来。
很快对方就完成了任务,对我一阵狂扁。好在使用口袋银河获得了安东尼达斯,也就继续强打精神撑着了。
对方对我又是一轮狂扁,我也用安东尼达斯火球术还击。结果就是我只剩下4滴血,手里两个火球术;对手是满桌牌随从被我暴风雪冻住,加变身幻影瓦莉拉5盾加8滴血。
最后一回合,对手开始使用见都没见过克苏恩牌,重复又重复地施展法术,满屏特效,足足进行了三分多钟吧。
一番法术猛如虎,回头一看,我还剩一滴血,对方一点未增,一滴未减。
当对方郁闷地点击结束回合按钮的时候,不知心里是不是拔凉拔凉的。
获胜之后,立马与儿子共享快乐。
儿子言道:火球术永不过时。
分类: 游戏娱乐
不演而演
“有些人是真正从肢体上体验角色,有些人塑造角色的外形,有些人干巴巴地念台词,有些人只是把表演当做一种虚假交易。”
这是电影《人潮汹涌》中,刘德华饰演的周全教肖央饰演的陈小萌演戏的一段台词。
早先看电影,被情节吸引,为演员表演感动,认为电影是演出来的,演员是核心。后来电影看得多了,感觉电影是拍出来的,掌控电影的是编导。
《人潮汹涌》虽然因为商业化经验的欠缺,导致票房不佳,但网络上口碑不错,对演员演技评价也颇高。
其中评价女主角万茜表演,无论细节都可圈可点,最后泪奔那段的表演尤为精彩。
原作《盗钥匙的方法》的女主角广末凉子可就惨了点。看过报道,电影拍摄中广末凉子每当有表情流露,导演就叫停。
但就是广末凉子扮演的表情木讷,谨慎刻板的大龄女主编,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还是主动与樱井一同前去搭救山崎。而在穿帮的情况下,又勇敢站出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本正经地睁着眼睛说瞎话,并将黑帮分子忽悠进警局。
演员的这种不演而演,是服从电影的整体风格,铸就了影片,也成就了自己。
高配而失精髓
今天看新闻,电影《人潮汹涌》的导演“呼吁”影院方在排片上给“一些些机会”。
从我们观影那天上座率来看,想提高拍片占比,难了,能不砍就不错了。
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跟儿子讨论起电影,感觉作为喜剧片还是很不错的,久看日剧的儿子,还能看出影片中的场景、道具日式的风格痕迹。
晚上回家下载了原作《盗钥匙的方法》看了一遍,果然是典型的日式喜剧,按照我跟儿子的总结就是:利用人物形象的反差,一本正经搞笑。
片中作为体现这一风格的片段,就是女主父亲葬礼。不知是不是因为贺岁片的缘故,不能太沉重,这段被无情舍弃了。
既然是贺岁片,自然追求的大场面、快节奏,也就是高配版的原作。这也失去了原作的精髓,而再高配也难敌高票房低口碑的《唐人街探案3》,温情催泪又催不过高口碑的《你好,李焕英》。
如此一来,的确尴尬了。
国情化剧本限制了《人潮汹涌》
初一早饭午饭合一吃罢,请客前往鲁信影城看电影,也是这么多年来少有的春节活动。
出门天气暖和的意外,泉城路上车辆拥挤程度意外。到了影城,候映厅里面排队的长度也是意外,等进了《人潮汹涌》放映厅,里面观众少得更是意外了。
估计外面排队主要是看《唐人街探案3》的。
本以为《人潮汹涌》有了靠谱的剧本支持,会有给演员有足够表演的空间。看完之后,演员表演足够出色了,但问题还是出在剧本剧情上了。
如同涉罪片片尾那一行行惯例的交代,《人潮汹涌》同样因为国情,为了合法合理合情,将黑色幽默原作电影,改编成了贺岁喜剧电影。
同样是摩托车、婚纱,《天若有情》是刘德华的黄金时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网剧的宽松
近年国内影视剧的审查比原来还是宽松的,而相比上星的电视剧,网剧的审查也没有那么严苛。所以网剧要比电视剧更吸引人,观众更多,弹幕也更多。
前段时间网剧除了《白夜追凶》,另一部完整看完的是《民国奇探》。
这部网剧算是认认真真的娱乐片。贯穿全剧的大阴谋,每个案件后令人唏嘘的真相,颇有些柯南的风格。
估计这部片子要是在过去肯定没法过审。不是因为里面诸如蒋志卿拉着男主要到南方报考某军校等误导观众,关键是彻底美化洗白黑帮。
谢园曾被视为中国电影商业化初期喜剧明星。90年代初,他曾经出演过一部《就要嫁给你》的民国题材电影。最早在杂志上看剧情介绍的时候,是一部纯喜剧电影,讲的是黑帮大小姐看上穷小子,欢喜冤家最后喜结良缘的故事。
等很多年后在宿舍电视上看的时候,电影不但情节大变,主题也已经变成讽刺旧社会,声讨恶势力。
如此一改,喜剧不是喜剧,正剧不是正剧,成闹剧了。
当时真有一种西装变运动服的感觉。
剧本与国情
对电影《人潮汹涌》有些期待,是因为有翻拍原作的剧情做质量保证。但转念想来,既然是国内翻拍,为了过审,估计剧情和人物都要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改。
即便是港片,为了内地上映,最少也要进行虎头蛇尾的结局反转,如《无间道》;更惨的是改的亲妈都认不出来,如《大只佬》。
这部影片主演同样是刘德华,原作中他扮演的角色是个“杀手”,虽然是带引号的,但至少是在黑道人眼中是金牌杀手。只是在国内打黑除恶的环境下,无论是甲方乙方能够如此逍遥吗?
男主角虽然失忆,有身份证总该有,没有这个,估计在社会上也是寸步难行。
现在尚不知编导如何修改来适应国情,但仅从介绍来看,女主角是已经由广末凉子的相亲狂人,变成万茜的单身母亲了。
虽说与原作都是荒诞喜剧,但这一改,荒诞与温情此消彼涨,减色不少。
与其这样,还不如女主角由刘若英来扮演。但决定权已不是国情,应该是票房。
距离上一次刘德华与刘若英的合作,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了。
分享视频 歌手:刘若英《人潮里 (《人潮汹涌》电影片尾曲)》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hxxybSa @QQ音乐
难得期待看电影
儿子期末考试结束,假期临近。最后一个假期,算一下,也就两天半的放松时间。
筹划两天娱乐活动时,看到了电影《人潮汹涌》的宣传片MV。看完MV,竟然有了初一一起看电影的念头。
其中有一个骑摩托车的镜头,显然是致敬刘德华早期电影《天若有情》。而MV中的刘德华老的不是一般老了。
曾经在评论刘德华的演技时,用到奇怪二字。他可以拍《桃姐》这样的文艺片,但转过年就主演了烂片《富春山居图》;在国内影片《失孤》中的贡献了比井柏然还内地的形象与演技,转眼又参演了典型香港烂片《澳门风云3》。
看来刘德华是个敬业的演员,但也是个随和的艺人。
《人潮汹涌》是翻拍自日本电影《偷钥匙的方法》,在网易云看过其剪辑片,剧本是有保证的,这样的片子的质量应该有保证,而刘德华的表演应该也值得一看。
就看疫情情况了。
女特务形象
昨天晚上把电视剧《潜伏》看完了。看完后两个人回想起来,我们最后完整看完的电视剧,应该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是跟《潜伏》同时期的电视剧。
自从儿子上小学后不再惦记周五的电视,我们就没有再完整追过电视剧。如果算上网络,是一年春节期间全家通过树莓派观看的《黎明之前》,也是谍战题材电视剧。
无论是保密局天津站还是军情八局,好像都是和尚庙,没有出现以往影视剧中,那种贴着女特务标签的角色。
最有名的带标签的女特务形象,出自电影《英雄虎胆》,从那之后一个阶段影视剧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电影《血魂》导演还费劲心思找了一对双胞胎姐妹扮演。
而最早看到的不一样女特务形象,是电视剧《密探》里面李媛媛扮演的孟眉,忠诚可比李队长,痴情不亚汪处长。
可惜天不假寿。
人设高于演技
现在看影视剧评论里面“老戏骨”总感觉并不只是褒义词,往往也与“绿叶”划上等号。
电视剧《面具》里面,赵冬梅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模特出身的女演员初次出演电视剧,表演和角色同样惊艳。
看完全剧同小说之后,发现这惊艳还是沾了人设的光,这也是导演敢使用新人的原因。当然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至少不矫揉造作。
而梅婷就没有这么走运了。
虽然贵为女一号,扮演的却正剧中少有的出轨的女主角。弹幕中那些“冯远征正在路上”等恨得牙根咯吱咯吱的评论,应该都是针对女主角的人设而不是梅婷的演技。
梅婷也该庆幸这部剧没有大火,否则真是形象大毁。
估计也是照顾梅婷的表演情绪和演艺形象,电视剧中改编、插入最多的剧情,基本都和梅婷有关。但如此一来,梅婷的戏份和表演就总显得有些生硬,就如她早晚不变的脸部妆容一样。
虽是两难,但由此看,人设总是优于演技的。
老面具
这些天晚上两口子在儿子上晚自习期间,开始看《潜伏》。似乎就是电视上热播的时候,家里的电视基本开始闲置了。
当看到国共双方交换人员那集,胡子拉碴的佛龛一露面,当时不禁说:这不是李医生嘛。
最近小说电视剧都完整仔细看完的,只有《面具》,所以难免有穿越之感。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演艺圈尤甚,且男女演员通用。
现在演员一般都舍命往嫩里装扮,面霜不够强光凑。而电视剧《面具》却有点例外。
按照电视剧和小说里面的设定,祖峰扮演的李春秋是37年左右大学毕业后去的哈尔滨,潜伏十年。而《潜伏》里面,参加过37年金山卫抗战的李涯,虽然到45年不满十年,但年龄应该差不了多少啊。
同样还有梅婷扮演的姚兰,30岁的人看的怎么都老上十岁。
看来真的如编剧所言,此剧是披着谍战外衣,反映的是中年危机。
所以也就老到底。
一集集看下来,剧中出演也都是老面孔,出道就老相的侯勇自不必说。局长是前“白宝山”后“梁帝”的丁勇岱,再往后句号、杜志国、李解,老的一眼都能认出来。
再往后出来一个女干部,怎么看怎么面熟,看《潜伏》的时候终于想起来,原来是扮演里面女特务许宝凤,这个算是唯一一个扮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