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长不如短

去年底亚马逊搞促销,3.99打包钱德勒的熊猫版《漫长的告别》等三本电子书。本来已经买过钱德勒全集实体书,但抵不过便宜,就随手下单了。
谁知下单后才发现没有领优惠券,信用卡支付了150多块钱。惊出一身冷汗,手忙脚乱取消订单。找了半天,终于在很隐蔽的地方找到取消的选项。
购买之后,一直没有看。这几天为国宅家,在看完阿加莎全集之后,就顺序把这三本书也看完了。
除了《漫长的告别》,其余两本也都是由原先看过的钱德勒早期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来。其中《再见,吾爱》是由短篇《芳心难测》和《翡翠玉石》合并而来。而《长眠不醒》则是选取《雨中杀手》和《帷幕》的故事情节。
其中《帷幕》的前半段情节被延伸改编成了《漫长的告别》。看来钱德勒早期的短篇集算是他的精粹了。
这三本小说合并营销,应该还是主打前段时间一直在畅销榜上名列前茅的《漫长的告别》。从内容看,后两本虽然情节更为曲折,但与前作相比整体要逊色不少,这里面主要还是小说的人物创作的问题。
里面最明显也是最不喜欢的,是对《芳心难测》的改编。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情感描写,都失去了原作中的精髓——人物的情感。
也许是钱德勒老了,更冷静,已经不再相信这个。就像在《漫长的告别》中所写:她哭只是到了该洒几滴眼泪的时候。

小虾米

昨晚睡得不晚,今早醒的却也不早。
起床发现小虾米早已经出门值班去了,临走还把家里咸菜罐调满。
大势之下,各司其职,无谓职务尊卑,薪酬高低。
而想来惭愧,退出体制后的我,反而成了闲人,只能仰望昔日眼中的闲人,外平静如水,心慷慨激昂。
言传身教,多在无声之时。

30年老去

大外甥第一次独自呆在姥姥家的时候,也就一岁三个月。本来玩得很开心的他,在发现妈妈已经回济南后,开始仰头大哭。
外甥哭的那个伤心,让在家的三个人手足无措,也没法说理规劝。就在他姥娘准备他再哭两声,就决定狠狠心撇下家里一个上班的老的,一个上高中的小的,带他到济南的时候,外甥突然停下哭声,指着大门说:妈妈上班去,给我买好好。
然后三双惊诧的眼神注视下,没事人一样跑开了,开始了在姥娘家的快乐时光。
那年他姥娘48岁,还可以一手提溜一个外甥的岁数。
因为特殊时期,搬家般地将她老人家接到家里。谁知刚进门还没有坐下就要走人。就在我准备她老人家再坚持一下,我就重新陪她一起搬家般返回的时候,在媳妇动之以家人亲情,晓之以国家形势的劝说下,老太太终于妥协。
30年过去了。

完成最大部头的电纸书阅读

今年以来,终于把kindle里面最大部头的《阿加莎全集》看完了。看书时间主要分布出差往返的路上,住宿的晚上,当然最多的还是春节封闭的家里。
这段时间看完的,是原先零星单本购买之外的作品。看的顺序是从后往前看,先是杂集,后马普尔小姐系列,最后是波洛系列。看完一本,选择下一本的时候,也是费点脑子,看看书名想想这本以前看过没有。
实在拿不准就翻看几页,根据残留的记忆来判断看过没有。有一本例外,就是《寓所谜案》,看名字陌生,翻看几页,依然没有记忆,翻到最后,模模糊糊似乎有点印象。看来当年看的时候,要么状态不好,要么分神了。
总体而言,个人最喜欢的依然是波洛系列。但阿加莎还是写作卖力不偷懒有些不甘心,在里面要么夹杂上奥利弗夫人掺和,要么来个分部剧情交代灌水。
反倒是名字起的,以为跟《四魔头》一样飞天入地的《赫尔克里波洛的丰功伟绩》,内容、对话简洁明了,人物性格鲜明,堪称上乘之作。
通看看完一遍,以后再慢慢挑选阅读吧。

骑行

早上起来媳妇说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乐乐大姑姑小姑姑都回来了,还梦见乐乐奶奶骑自行车。
看来媳妇和我一样,晚上胃不舒服就做怪梦。胃不舒服是自当神医吃抗疫食品吃多了,而梦到乐乐奶奶骑自行车,则是白天我们讨论过我要骑自行车到她老人家那去。
看来媳妇的胃痛够严重的,乐乐奶奶已经三十多年就不骑自行车了。
就算当年骑自行车,她老人家的技术也很差,技术差,心理素质更差。乐乐爷爷曾经调侃道:车后座就算夹张纸,她也不敢上车。
后来家里给她买的自行车,主要用来带她老人家的。等我初三在一帮同学帮忙的帮忙,助阵的助阵,看热闹的看热闹的情况下学会骑车后,那辆自行车也就成了我的专车。
其实她老人家坐车机会,基本也就是大年初二回娘家。一年春节大雪,我初二带着她出门没走出一里地,就连车带人摔雪堆里面了。
起来之后继续上路,一路无话。回到家才跟我算账,说第一年,大姑娘带着她歪倒了;第二年,换二姑娘,结果带着她骑到路牙石上了;第三年换成儿子,提心吊胆一路,结果平安无事。刚得意一年,今年就摔了个厉害的。
今天骑着哈罗经过泉城广场,沿舜耕路一路上坡。一路上行人稀少,经过身旁的公交车只有一辆110和157,看来骑车出门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再读《过秦论》

封闭在家,看报道有的省已经通知中小学三月一日前不开学了。马上和孩子妈把家里的主副食储备检查一遍,儿子会做饭真好。
吃的已经做好在家学习的持久战准备,然后就是思想上的动员了。
昨晚儿子还在为背《过秦论》而嘀咕,我想以身作则,给儿子做个榜样,早晨起来和儿子一起背诵,有N多年前的基础,应该可以争点面子。
结果……,读下来都困难,都还给老师和教委了。
也难怪这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啰里啰嗦一大堆,前后人名国名重复,浪费多少竹简。还好是汉文帝,要是碰到朱元璋,早就拖出去打一顿了。

最清净的春节

也不是第一次在伟东过年了,但从没有这么清净过。
院子里的车位依然紧张,站在阳台往下看,半天见不到一个人。
不出门也罢,四个人聚在客厅一去看片子。从开篇儿子选择的《假面骑士》系列,到收尾的大片《惊奇队长》,乐乐奶奶都乐呵呵地全程陪同观看。
看完半价付费的《惊奇队长》,关电视各忙各的。看新闻,先是咪咕体育节目免费,接着PPTV也跟进,春节到元宵期间,所有体育直播都免费。
谁说商人重利轻义,为了让人们安心待在家里,现在真可谓地不分南北,网无分私众。
只可恨让莫雷那厮害得,马厂长想大方都没地方大方了。

特殊时期的除夕

已至除夕,诸多计划已然落空,但改做的总还是要做,虽然多多少少要打了折扣。
玉函山上依然车流拥堵,和儿子下车步行上山,一路轻松,没有气喘也算进步。烧着高香,爷俩低头看这手机,估计另一位也正在低头玩着游戏机。
大箱小包把过年的储备物资搬到伟东,这里面没有再忘记带上小米盒子。电影看不成,那娱乐项目就只能在家看电视了。本想为有线电视充值,但打开电视,久未缴费的有线电视依然能正常播出,为了让大家安安稳稳在家呆着别乱跑,国家还是尽心尽力了。
电视上关心的节目只是春晚,而当前形势下唯一不变的大活动,也只有是春晚了。

传播的不止病毒

这几天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已经泛滥,今天一个原先同事微信群里也不能免俗。在国外的几位原同事很关切,倒是本地某同事淡定的很。
也难怪,不说高雅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至少大江大河都经历过来了。03年旅行团从越南回来,同行的一个同事下飞机发高烧,人家直接帮着送医院治疗,有勇有义。这点小风浪真还不看在眼里。
静心而论,03年得亏没有微信,要不还不知自乱成什么样子。看这几天的所谓新闻集萃,不管是什么遭否定的偏方,不靠谱的揭秘还是正能量的逆向,大多只需要把03年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改一下就行了。
在消息传播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不需要用脑的时代,还是稍安勿躁,静下心来,保持平和的生活节奏,健康的身体状态,这比什么都好。
一切都会好起来。

再临淄博市中心

虽然经过一夜一早的准备,但因为沟通不畅,还是起了个大早赶个晚集,已经没有到淄博北站的火车,所以只能穿过拥堵的市里到老火车站,坐上到淄博站的火车。
从小就听乐乐爷爷说,淄博是个奇怪的市,有市名却没有市地。外地人出了淄博站,就问淄博在哪,站在淄博的地界上找淄博。
赵市长在位的时候曾有传闻,要把张店改名淄博,但后来不了了之。
出了淄博站,满眼陌生。
我最后一次自行来张店,已经是96年回来调档案了。而那时候来来往往也是坐公交车,唯一一次坐火车,还是89年8月从北京返回的事了。
坐上出租车离开火车站,直到看到新华书店,才有了熟悉的感觉。虽然这个新华书店显然也经过改造装修过了,已经不是那个我每次来张店都必定要流连忘返的地方。
不知我陪儿子逛书店时,儿子的感觉是否和我当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