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日本的小说本来一直还是很警惕的。家里除了一屋子的日本围棋书,主动购买的日本小说只有《罗生门》和《名人》两本。川端康成的那本也算半本围棋书。
在儿子刚上初中那年的一次家庭聚会上,我曾自作聪明地建议孩子们,尽量不要读日本的小说,结果遭到俩孩子加一个家长的鄙视的眼神,于是只好闭嘴,也自我放松了警惕性。
倒不是对日本或者日本人有歧视,只是通过了解,在日本战后的高速商业化发展中,日本的流行小说,为了迎合读者口味,为了商业目的,总是要掺杂一些中国传统评论中的所谓糟粕,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变态。
隔离期间,把kindle里面横沟正史的金田一探案第一辑看完了。看完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对日本小说的看法。
这套小说宣传中有绝版、独家、忠于、未做任何删减等常用广告用语。购买的原因,主要之前因为看过三本,感觉还算不错的。
而这三本《本阵杀人事件》、《八墓村》、《狱门岛》在全集中也是排在前三,第四本是《恶魔吹着笛子来》。而就是这本在90年代末,网络初兴时期还是在网络流传的黄色小说的代表。
看完之后也就明了,为何当年横沟正史的作品在大陆正规渠道只流传三本的原因了。
现在只能寄希望孩子们的自身免疫力强一点了。
分类: 杂谈杂忆
审书难亦有责
昨天儿子写的文章,虽然题目和结尾致敬王小波,但整体风格弥漫着末世感。
这是看日漫和番剧看多了。
好在看的还是日剧日漫。
春节法定假期结束后,媳妇和儿子先回家,儿子准备开学,媳妇无聊地开始看纸书。
我又陪了几天老太太,步行回家后一进门,媳妇就把我拉到儿子学习旁边的房间里,指着一本书质问我:为什么给儿子买这样的书。
我一看,是四字先生写的那本三字名的书。
我说冤枉,这首先不是我主动给儿子买的,促销期间买来后就一直搁在书架上。其次,没记清这本书上没上过学校的推荐书单,但每次到书店,这本书都在最醒目的地方,包括推荐书单区。就算不买,就儿子那一目十行的贼眼,站着也读完了。
再者少见多怪,这本书我没读过,但推荐书单上的教父系列我还是翻过的,那本更不适合看。而所谓的美文《麦田里的守望者》,则不是被儿子打上了不适宜读的标签了吗?
不过想想,在那个借书读的年代里,我没有读成的鹿鼎记第四本,作为家长相比而言我还是失职了。
再打有情作文
昨天吃完晚饭,儿子躺在床上本想休息一下,不想一会就睡着了。几次犹豫,最后还是把他叫醒了,继续学习。这是三十年前熟悉的场景的重现。
儿子累的原因,一是课程紧张缺乏活动,再就是和前晚睡的晚也有关系。
前天晚上学校布置了征文作业,昨天早上10点多就把一叠作文纸往我桌子上一拍,让打成电子版。按这个时间,应该是晚上构思,然后利用网课的课间时间写成的。
要求800字的作文,儿子倒没有偷懒,字数翻番,对我来说这点字数任务不大,但看内容,儿子应该是费了不少心血。
很久没有给儿子打作文了,应该是缺少写作的热情吧。而这篇征文虽然饱含儿子的热情,但估计连初审都过不了,没准还会被教导一番。
写的人有感情,打的人有感动,也足矣。
遇震不怪
下午正在和媳妇闲聊,突然感觉到地板在晃动,靠近阳台的塑钢窗也咣咣作响。
出了房间连忙问儿子感觉到震动了吗?书桌旁的儿子抬头答道:应该是地震了。然后继续听他那拖堂的网课。
后来知道,他感觉到是因为带轮子的椅子往后滑动了。
这已经一年时间内第二次遇到地震了。
看来老天爷是想证明现在的疫情是他干的,再看大家都规规矩矩宅在家里,便震上一震,显显威风,看谁人敢说人定胜天。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脱。老天爷横,能横到哪里去。
理发心轻松
今天心情好多了,主要是昨天晚上终于理发了。
年前那几天有些忙,也就没打算理发。过了小年后因为体测事情与回丈人家过年的外甥汇合时,还提醒他,见了他舅老爷别让他来济南,也是怕他来了看到我没理发心里不舒服再多喝酒。
有了去年的造反经历,本计划放完假就能理发了,谁知道隔离在家,这头发不隔离啊。
于是只能自力更生,由家里那位动手了。
都说隔离让全民变厨子,老师变主播。但媳妇给我们爷俩理发理发,是早就自学成才的,只不过后来彼此都嫌麻烦就放下了。
还不错搬家时还把理发工具带过来了,但开始准备时,发现电推子许久不用出了问题,于是只能靠一把剪子加一把梳子,把头发理了。
理完发,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至少又有了打持久战的一项本钱。
拿我练完手,下一个就看儿子能坚持多久了。
停课不停学的周日
如果不是昨天儿子学校通过网络发布下周学习安排,都想不起今天是周日来了。
既然是停课不停学,那今天和平常的周日一样,儿子不用再早早6点起床,虽说儿子昨天嘀咕会不会习惯成自然,但今天九点多起床,应该算是自然醒了。
忙碌了比上学还紧张的6天,难得让儿子轻松一下,当登录育碧官网的时候,密码都已经过期。
按照惯例,周日一般就是吃两顿饭的,再说宅家日久,儿子已经明显见圆,所以晚上就象征性问儿子还吃不吃饭。
结果在书桌上学习的儿子一脸委屈状:我学了一会习了啊。
现在好像是不学习不给饭似的。
模糊的重历
昨晚做了个梦,早上起来就感觉心中很忐忑。
梦到的一个典型的征兆,而奇怪的是,感觉梦中的场景似曾相识,而上午的几件事情,也是如此,总感觉已经经历过一次,而这只是前奏,后面有一个大事要发生。
上午在忐忑中过去。
下午还在苦想中时,昨天在随笔里面提到大姐微信求助计算机问题。
这场景也很熟悉,但也说的过去,要不是去年离开,这种帮助基本每周都上演。
处理完毕,当时就想,很快就会有另一个求助的。果然,一个新加群里的网友求助katago在Linux安装问题。当时想,好像经历过,但那是在Windows下啊。接着那位仁兄说是想在win7下安装Linux虚拟机,再安装katago。
这个场景又有印象,记得好像是个很烂的系统。
果然一会截屏过来了,是32位的win7,安装运行库失败,典型的通过ghost安装系统的症状。
心绪烦躁,落荒而逃。
打完一个问候确认电话后,心里依然不踏实,到谷歌上面查询一下那个梦的征兆吧,结果输入前面两个做梦后面,接着出现的第一个待选条目就是要查询的内容。
一切都是巧合,一切都是隔离闹的。
关键是怎么也想不起最初想到的那件事是什么,是喜是忧。
由他去吧。
又告别一件老电器
昨天趁着难得出门的机会,在伟东院内超市购买了一批肉菜类,为吃好才能好好学习的儿子补充粮草。
回家后涮羊肉,也算是回家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了。
今天在收拾锅的时候发现,电火锅的底部已经坑坑洼洼,而且出现腐蚀的痕迹。
也难怪,这个锅已经在家服役了快20年了。
这锅是结婚的时候,原先单位里面业务发展部送的。当时业务发展部负责的还是孙老师和张老师,知道我要结婚,就问需要什么,送就送个需要的。
我当时觉得马上要组吃货二人组了,以后估计也要发展为三人组,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电火锅。
说说而已,好像当天下午杨大姐就拎着大盒子送到二楼了。
这个电火锅利用率这些年来还是蛮高的,也是前年大搬家唯一搬过来的老电器了。
现在这种状态,是不能再用了。儿子还恋恋不舍,念叨最近没法吃火锅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心中留有记忆就足够了。
等够了
已经算不清隔离在家第几天了,如果要记日子的话,就是儿子在家上课第三天了。
上了两天网课,儿子感觉比上学还累。今天下午好歹有了自习课,算是有个缓冲。估计这段时候以来,买卖最好的应该是pc机和打印机经销商了。而家长们的计算机水平定也能上个台阶。
网上新闻里说什么不许学生打卡,不许老师录课,都是扯淡。既然说停课不停学,那总要学习的。只说不许这般,不许那般,该那般?还不如直接说延长寒假,暑假补回来就是了。想来上面的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也不敢说什么,估计只会大言道:形势如此,形势逼人~
于是只能等。
但真是等够了。
旁听
今天本是儿子寒假结束后的开学第一天,但却和估计都吵吵着“我上学,我快乐的”同学一样,继续待在家里,通过网络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开始调试机器,下载安装相关软件控件,为今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还好,从早餐,到晨读,到一天的课程,包括每门课间的抓紧时间做作业,儿子没有假期期间的烦躁和讨价还价,都和平时上课一样按部就班进行。
现在这个时间应该快下晚自习了,要是能和原先那样在操场上跑上几圈该多好。
儿子学习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的沙发上守候着,一下发作业,就连忙下载电子文件,在那台故障百出的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更多的时候我也算是在旁听。一天下来,儿子的高考六门课程上了个遍。而除了开篇的语文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部分,其他的课程内容都是那么陌生。
现在的高中课程,已经和我们那个时代大不相同。
为了什么呢?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还是为了提高高考的难度?
可怜的孩子们。
唯一自我安慰的就是,就当是锻炼了,人生总要吃苦,这点苦如果都能咬牙坚持下来,那么以后也能咬牙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