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朋友帮忙,忙了个朝九晚六。
收工的时候,不免在心中跟年初在桓台的工作比较了一下。虽然今天中午同样没有吃饭,期间也没有喝水,但强度却没法和那次相比。那次是累得无心吃饭,渴的拼命抽空找水喝,已经是不是茶水。
那次摸黑顶着寒风出发的路上,少有的斗志昂扬。
不到一年的时间,经历了从疫情开始的一系列连锁变故与打击。
回家后在沙发上躺下就短暂睡着,这已经是下半年的常有的状况。感觉自己已是身心俱疲,明年会怎样?会慢慢都好起来吗?
生活的根基已变,还是那句话,真的回不到过去了。
分类: 杂谈杂忆
总有天意
跟老爸只是留给我们一条,还是我和他一起从足球报邮购的玩具项链不同,据大姐说,老太太还是有几件真家伙的。
不过老妈从没有跟我提起过。对这些东西,跟好吃好喝的,嘴上说不喜欢吃得很开心还不一样,她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
下葬后的第二天,大家各自返家,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媳妇送姐姐两家人去车站,我留下收拾一下屋子后,又找了一遍宝贝,想找到给大姐留着做个念想。但依然没有找到,便坐公交回家。
坐在公交站的座椅上等车时,无聊戴上耳机听歌打发时间。旁边坐着一个年纪很大了的老太太,一边一个劲用手指我,一边在说着什么。
我摘下耳机,听到她原来在含混不清地重复说:给老人用。我仔细看,她用手里拿着一个袖珍纽扣电池手电筒。
我摇摇头,叹口气说:没有老人了……
公交车来了之后,她也上了车,上车后就给司机递袋装湿巾,坐下后又给旁边的孩子送玩具。
我坐在最后排看着她,当时想,她脑子虽然不太好使了,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也多好啊。
后来每天都去伟东,也寻过几次宝,但那么点地方,那几样东西,找不到也就觉得罢了。
后来一次和媳妇一起去收拾旧物,从一个以前已经找过几次的旧钱包里,几个小宝贝意外先后被抖搂出来。
合上钱包的时候,发现钱包最外面一层里,斜插着一个袖珍纽扣手电筒。
在那段时间后,我已经放弃了太多曾经笃信多年信念、信条。但那一刻,我还是相信了,原来冥冥之中,真自有天意。
睹猫思人
昨天看小高同学的朋友圈,才知道原来二姐家那只斯芬克斯猫还在,没有被送走。
离上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它,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
7月底听说老妈身体状况突然恶化,急忙坐火车往北京赶。等赶到时,老太太躺在床上休息,这猫就在床头窝着。
初看无论模样还是逗人的习性,还以为是只狗。
扶老妈上完厕所回床刚坐下,无毛猫就把两只前爪搭在她的肩头。老妈回头拨拉开它,它又在床上围着转。
当时还以为按老家的说法,那是老妈的气场还很足。因为这时候因新猫驾临,而许久未曾回家的虎斑也从衣橱里踱步出来了。
后来想来,真是大意了,因疏忽而大意。那无毛猫不是殷勤,只是不满自己的床铺被老太太占据而已。
无毛猫对虎斑也是如此,不过对大块头同类也不敢动武。尝过人间冷暖的虎斑已经感觉到,从衣橱里出来后,径直出门去了。无毛猫紧跟在后面,等虎斑出门后,探头往外确认一下,还不放心地在门口守候一阵子。
我和老妈最后简短但完整的对话,也是在这无毛猫警惕地注视下进行的。
睹物思人,睹猫思人,只是人已不在。
未扬其长的当当
这几天浏览亚马逊电子书商店的时候,看到一本勒卡雷的《夜班经理》,这本书不在之前购买的勒卡雷小说集里面。
本以为是新作,点进去之后,才发现是旧瓶装新酒,小说写于90年代初,只不过这本书能上榜,主要还是沾了抖森主演的剧集的光。
浏览的时候,有种亚马逊风格骤变之感。原先亚马逊的书籍介绍,简之又简。点击简介栏下面的“阅读更多”,也多不了哪去。
这次看《夜班经理》的介绍,里面居然有彩色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了。
后仔细看,人家亚马逊倒也实诚,在图文介绍的左上角用黑体字注明:来自出版社。一付俺就是个卖书的,书的内容,若是挂羊头卖狗肉,那是出版社干的勾当,和俺无关。
不免有些替当当可惜。
最近一直想趁双十一买些书,每次到当当浏览的时候,书籍简介里面总是先提示“本商品暂无详情”。
开始还以为这是两口子闹分家闹的要关门了?后来发现,估计是因为双十一客流多,加上网站框架也升级,书籍的详情内容较多,需要过上近半分钟才会显示出来。
当当书籍的介绍,无论详尽程度,还是排版,绝对是排榜首的。这样的介绍,更容易让人有购买的欲望。
在购买按钮区,也有电子书的选项。但在电子书必需的终端方面,除了吹牛博眼球,当当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也就等于白白浪费了自身资源的积累。
立冬思咸菜
今天立冬,原先只是记得冬至吃饺子,今天看网上发的,立冬也要吃饺子。估计发的人是饺子产业人吧。
饺子没有怎么惦记,中午吃饭吃朋友腌脆黄瓜的时候,想起家里原先这个时节的腌萝卜干了。
爸妈大量两个腌萝卜干,似乎是从我上大学后期才开始的。估计是家里只剩下两个,也算找些活干。
秋季水萝卜上市,选择那些长相一般的萝卜,或短小,或焉吧。洗干净晾干后,每个水萝卜用刀纵切成数片,一层层摆落在小缸里,每层间撒上盐,一晚上下来,缸里能有半缸子水。
最初是在南阳台上,将腌过的萝卜晾晒,后来搬到般阳生活区后,楼前宽敞,腌的萝卜也多了,就在院子里开晾。
萝卜晾了一天后,重新入缸,只是不再加盐,而是将炒过的花椒用擀面杖擀碎,也是一层层撒匀。
想来离开家来济南后,就再没有腌过萝卜,已经15年了。
怀念座椅
虽然同为省级医院,但由于建院时间原因,胸科医院的条件要比千佛山医院差上不少。
胸口医院的座椅,跟银行的座椅更新差不多,也是由塑料一体化向金属一体化更替。但更替的并不彻底,在部分角落里,还有老式塑料座椅在发挥余热。
好在开始那段时间,还有些许期待,还能站得住,活动一下,除了看电子书,倒也并不依赖。
到了千佛山的座椅显然又进了一代,虽然同样不彻底,主力金属一体化座椅已经加上了坐垫。
那座垫虽然只是木板外人造革与海绵,但已经舒服了很多,如果靠背再高一点就好了,也就不至于后仰的时候,后脑壳只能依靠在窗台边沿。硬倒是次要,瞌睡时候猛一磕,也够疼够吓人的。
可能是原先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都是做的软椅。今年将简易自组装电脑椅换给儿子后,无论是在家的还是在伟东,感觉椅子怎么是如此之硬。
最后一次忤逆
这一周一直心绪难宁,早上出门的时候居然忘记带手机。到了伟东放下东西就立马返回了。
老妈去世后每天到她原先住的房子里,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老家单位习俗而已。最大的家务也就是拖一拖地。
原先跟朋友们聊起的时候,有的是不愿再回老宅,因为触景伤情。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我回去后还是好的回忆多,虽然伤感,但也是自我安慰。
但只有拖地的时候例外。
每次拖地拖到餐桌旁边,总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那是我最后一次到家给老妈送饭,也是她第一次住院的前两天了。
她给我开门的时间比以往长了不少,喽佝着身子,穿一件旧T恤,外套大姑娘给她买的简单睡袍。
她和以往已经无心吃饭,只想我走之后赶紧再躺下。我知道她的心思,所以坚持她吃完我再走,打扫完卫生间后,就开始难得勤快拖地。
她依然低着头缩着身子不肯吃饭。
我劝说无效,心情越来越急躁。拖地拖到她旁边的时候,看着和我心目中完全不同的她时,因为失望而起无名火,声音越来越大。
她依然没有表情地窝着坐着。还把头扭到一遍,一付就你还说我,你跟我说不着的架势。只有提到他孙子的时候,才警觉地抬起头,用尽力气回了一句。
而这一句招来我更大的怒吼。
如果老天有眼,那时候我早被雷劈的楼都被劈塌了。那是一辈子只训斥我一次,却被我这个遗传了优秀记忆力记了一辈子的妈。
也正是老天有眼,怕伤及无辜,才会放过我这个不孝子。
和家出逆子。这不是他们的失败,是我的失败。
所以双重失败报应来到的时候,我也能聊以安慰。只是不知那时候,他们是否也曾伤心。
老人去世的记忆
前几天烧五七时,姑家表哥提到老人不愿意给孩子们添麻烦,并提到了了我奶奶的事。
我对我奶奶印象不深,他到我们家短暂住过,但记忆也只是停留在家人的描述中。每年暑假例行回老家,也只是见面没有交流过。
她身体状况出现变化后很短时间就平静去世了。那时候,记得还是通过电报得到病危的消息。我正在准备高二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当时听到爸妈二人在我房间隔壁的厨房里商量,估计这次情况不会好了,既然我准备考试,就不带我回老家了。
那次考试是很关键,高二文理分科前的最后一次考试,成绩尚可,但也只是在学校本科最低位次线左右。所以对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我还是父母都还是很重视。
那次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作息、考试。考完感觉一般,还有些忐忑。那时候没有电话,更没有微信、QQ,考试名次是通过同学上门告知的。印象非常深的,同学进门的时候,正在看美剧《假如明天来临》,那也是一部莫名其妙结束,深感失望的剧集。
那名次出乎我的意外,应该也是我高中考试少有的好名次,真是喜出望外。
乐极生悲,第二天下楼倒完炉灰,猛然发现挂在腰上的钥匙绳断了,钥匙已不见踪影。
炉子上还烧着水,必须马上进屋。只好找了赵大同学帮忙,从楼尽头单元的楼道天窗爬上楼顶,然后从楼顶扒着楼顶边沿,身子一荡,跳下落到我家的北阳台。
于是做了一生中最大的冒险行为,也许是对我没尽孝子贤孙的警诫吧,何况那次名次虽好,分数并不理想。
最大牌的枪手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记载入历史课本的事件。
那时丘吉尔已经离任有段时间,他的演讲可谓是史上最牛的枪手枪言。
铁幕落下,一边是斯大林裹挟的社会主义阵营小弟,一边是美国翼护的资本主义表兄弟。
在看布雷顿森林会议书的时候,书中提到了马歇尔计划。与只是以救世主自居的高傲美国政客不同,马歇尔敏锐观察到欧洲资本主义各国,二战之后都已疲敝不堪,如果放任不管,必将导致苏联势力的蔓延侵蚀。
可以说马歇尔计划重振了欧洲资本主义势力,遏制了苏联的西进,也为美国此后称霸全球奠定的基础。
今天看到一篇评论的标题,关于朋友多和路好走的关系。铁幕演说与马歇尔计划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最终铁幕一边分崩离析,如朽墙不推自倒。
而铁幕的另一边,在国无外敌压境,内有利益锱铢的情况下,也已经离心离德。大统领的颐指气使,更是雪上加霜。
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马歇尔、丘吉尔。
书去书又回
双十一已经开始预热,不知是不是当当那两口子折腾疲沓了,今年的优惠力度连去年都不如,更不用说购书忙不过来的前年了。
优惠力度小,购买热情自然不足。所以托人把去年背包背过去加零星购买的书,通过快递又发回来了。
昨晚发今晚就收到了,重重一箱。零星买感觉不出来,攒到一起的确不少。
开箱之后,将里面的书籍分一下类,基本都是翻过的,有的只能束之高阁了。
分类之后挑了两本翻看一下。自我感觉进步还是不小,至少实现了书由厚到薄的第一步了。而原先很多看不明白的,也算知道所以然了。
下一步就是整合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