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源头的失败者

自上学以来,从未有过如此疲惫无力。
如果说努力就有收获,那只是在学生时代的铁律。
在中学阶段自认虽有走神偷懒,但却从未放弃过努力。大学与工作之后,那些努力只也是前期努力的惯性前行而已。
突然间连那惯性的能量也已经消散,才发现原来那动力的源泉,激励我为之努力的那两个人都不在了。
没有了他们,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不真实的一面 不真实的结局

昨天早上开始就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丢三落四的,炒菜都能把土豆丝铲到锅外面。
本以为是准备明天五七的有些分神,下午到伟东后坐在沙发上愣神的时候,才觉察到,原来乐乐奶奶走了整整一个月了。
今天忙完,送姑家表哥表嫂去车站的路上,又聊起来。去年来济南,还跟乐乐奶奶绕着金鸡岭转了一个多小时的表哥,跟我们感觉一样,一切都是这么不真实,因为不甘心更觉得不那么真实。
谈话间细细梳理回想起这几年来的情况,其实应该是老太太总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给我们造成了一切都很好的假象。
也正是这种假象,迷惑了我们,这也是我们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

再尝菏泽风味羊汤馆

小区今明两天维修煤气管道,做饭成了麻烦事。
好在中午将就吃饭已经成了习惯,心血来潮,直接来了个忆苦思甜,用电饭煲热馒头,夹辣椒咸菜丝,味道也不错。
考虑到明天早上给儿子的早餐,晚上和媳妇出去买了一些西式面包,准备明早好用烤箱加热当早餐。
天气见凉,媳妇便顺道请我到附近久闻大名的羊肉汤大王喝羊汤。
羊肉汤大王属于菏泽风味羊汤。我之前也只是喝过一次,那也是20世纪的事了。那时候他的店很小,门口朝北,对着实验中学的大门。现在已经搬迁到学校门正对的胡同里面,店面也大了不少。
搬家后,虽然没有再来喝过,但也曾经光顾过。那还是刚搬来那年冬天,乐乐奶奶说后背害冷,就来用保温桶买了一中份,给她送了过去。
她喝了一半,剩下一半我给她倒到锅里,嘱咐她明天早上热一下继续喝。现在想,天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发现锅里有羊汤。
虽然没有喝,但是刷保温桶的时候,发现这羊汤是够油的,跟我们平常喝的滕州羊汤清淡风味完全不同。
果然,媳妇喝的很不习惯。估计也就喝这一次了。

最后的手续

在近一个月的一拖再拖后,终于在差不多最后期限日前,把最后的户籍注销手续办完了。
在办事小厅里面等候时,少有的不觉得时间漫长。
这一个月里每天都骑自行车前往伟东。天气转冷,东大门口,晒太阳的老太太队伍反而壮大起来了。
就在去年这个时候,一天爬两次金鸡岭的乐乐奶奶,还是她们羡慕的对象。
现在,即便队伍里面,半数老人需要依靠轮椅、扶步车,但快乐闲聊的她们,却已是我羡慕的对象。

真正老去的十年

昨天把前期搜集整理的高考录取数据完成了入库。
原先数据基本都是从相对靠谱的网站下载的Excel文件。这些数据相互间或重复或短缺,好在未见冲突。依据现学现卖的Python相关知识,照葫芦画瓢使用jupyterlab操作,顺利导入。
晚上陪儿子靠点。脑子里又把白天的活总结一下,突然感觉原先教程里面不明所理的内容,变得条理通畅了。于是忙起身把kindle拿过来,半倚半躺在沙发上,把那一章节重新通读了一遍。
最近和儿子,一直在吐槽同样半倚半躺在沙发另一头学习英语口语的媳妇:一秒钟前还在读英语,一秒钟后听到呼噜声,再过一秒,又变成英语声。
结果昨天我也是如此,看一会不由瞌睡过去,一会睁开眼,继续看,可能一会又睡过去了。
但脑子还是很清醒的。而且看技术类的书籍,kindle并不是短板。
一遍看完,整体顿时觉得通透清晰。原来Python操作Excel是如此简单、高效。
合上kindle,不由自责:这些年来,我到底怎么了。
我离开原单位前那10年,几乎都在跟年重复、月重叠、日反复,没完没了的Excel文件打交道。如果是工作后的前10年的我,肯定会寻求高效,哪怕在“无用”的讥笑中捣鼓一些小玩意来提高效率。
但后10年的我,只是在对重复无脑劳动的诅咒、五十步笑百步的操作技巧的自得中,埋头“勤奋”工作,未曾想过改变。
虽不像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鲁迅:这,是我说的。),但也在慢慢麻木中度过。
那不已是自嘲的“真的老了”,那,就是老了,身心俱老。
仅从这点看,离开也是对的。

变之高下

拜游戏所赐,对日本战国时代人物及时间线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太阁立志传》系列。按照老彭的话,就是今天给这个送礼,明天跟那个搞好关系,不熟悉不行啊。
本能寺之变所谓的阴谋论,跟大多数阴谋论事件一样,基本都是牵强附会,乱点鸳鸯谱。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如文中所说,过于夸大一方的能力,不以阴谋图之不足得逞。
但夫战勇气也。
奇袭的条件具备,机不可失,在明智光秀发出“敌在本能寺”的号令时,他脑海里应该会映出当年桶狭间,对占尽优势的今川义元,发出近似自杀式奇袭命令的织田信长的身影。
从本能寺之变的战果来看,织田信长父子先后身死,明智光秀已经成功迈出了自己谋反的第一步。
但明智光秀的败落,显然是低估了丰臣秀吉之能。在鸟取断粮持久战后,丰臣秀吉先是镇定自若与毛利家达成停战,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师,在各方心怀鬼胎的势力还未结成阵营之前,击溃了明智光秀。
这是出乎明智光秀谋划的,所以让谋反显得有些仓促。而这也是他与丰臣秀吉的差距。

本能寺之变中,明智光秀“谋反”的动机到底是什么?_手机搜狐网

中国式父子

秀策在三十番棋中将雄藏降格后给父亲的信中,详细介绍了对局情况,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秀策给父亲的书信留存甚多,信的内容除去对局,也涉及投资情况,以及因外国军舰频临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显然已经不止是“父母在不远游”古训下,例行的父子通讯。
很早之前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写一个在外工作的中年人在公共电话亭的对话。在电话里,那名男子跟家里成员一一通话,通过他说话的语气与时间,作者推断对方与他的关系。
最短的似乎应该是跟他的父亲,远短于他对儿子的叮嘱,虽然也是生硬。
那算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一个缩影。
前段时间在医院守候的ICU,是心外与外科共用。相对于外科绝对不允许探视,心外要好一些,因为病人多是清醒的,为了避免产生焦躁、抑郁情绪,医生会根据情况让家属穿上防护服进去,跟病人交流打气。
一次一个又高又壮的小伙子,难得有时间从外地过来探视。进去一会就出来了,出来后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一起等候的姨:他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说什么,医生就把他赶出来了,并说,还不如让他妈来呢。
那个病人,因为我是例行做义工帮他做CT检查的,了解那是一个严肃寡言的男人。
我当时能够,也有足够时间想象那个场景。

壮别天涯

下午看完球赛,转到军事频道的时候,正在播出《壮别天涯》的第三集。
距离上次看第一集已经有段时间了,看来军事频道跟农业频道分家后,独立制作的片子质量挺高的,但是数量还是有限,只能反复重播。
钱壮飞的纪录片此前也看过几部,主要都是关于龙潭三杰相关的。单独拍摄的这还是第一次看。片子补充了不少情节,也略过了一些细节。传说后来陈赓被捕,就是因为受钱壮飞之托,去看钱壮飞的女儿黎莉莉演出时候,被特务认出。
与上次看的片子,都提及了李克农在夜里,带着两个党的领导人转移,一个是王明,一个是博古。
如同我们国内误读的达尔文进化理论,历史的选择也并不总是正向的。
片子的结尾,字幕滚动中,以徐恩曾对钱壮飞的评价结束。就是这么一个还算不错的平常人,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挽救了党,改变了历史。
这就是英雄本色。

共同体会 共同伴随

乐乐奶奶去世后四天,我去医院处理费用结算等事宜。回家跟媳妇说起来:进了医院大门,感觉到处都是奶奶的影子。
那位立马教育我:“别胡思乱想,好好继续生活”。
我笑笑,没有说话。
头七那天,照例到伟东,进门后发现媳妇给我发了一个语音,说:坏事了,也有我的症状了,看到一个老太太跟乐乐奶奶可像了。
我听完不由笑了。上次我笑,是因为我知道报应肯定来,但没想到来的那么快。
这个报应并非贬义,用现在常用语就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正笑着时,那位又发来一句文字,说:可难受了,妆都花了。
现在那位有了这种症状,恐怕要跟我一样,伴随一生了。
三周过去了,其实这样,比刚开始那种记忆的模糊化、线条化要好,那应该是痛苦与恐惧造成。慢慢走出来,至少不会再有恐惧,对遗忘的恐惧。

随景随忆

疫情期间,医院里面的陪护制度也大改变。不但培训人员限制一人,原本ICU每天下午的探视被取消。
一个人陪护,送送饭补充护理用品还可以,因为病人多是不能行动甚至是昏迷,遇到外出检查,尤其是做CT这样的力气活,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于是不少病号家属就利用做检查的机会,算是探视了。
一般这些家属都是直系亲属,但难得遇到一次是外甥来帮忙。检查完毕把病号床推回ICU的时候,外甥还给床上昏迷着的老舅鼓劲:舅,你在里面好好的。
这本来挺温情的话语,让我听着总感觉和这环境氛围有些,有点违和感。
当时不禁想:要是哪一天我稀里糊涂被弄到里面了,那几个小子会怎么样?
大外甥:舅舅进ICU了?!唉,从小就打我骂我说我还气我,哦不对,这是弟弟控诉他爷爷我姥爷的,反正,没少欺负我。好容易长大了,我要做个小手术,他专门还跑到医院吓唬我……
二外甥:舅舅进ICU了?怎么可能!上次问他什么是996.icu,他还说是I see you。从小光让我学习,自己却不好好学习,这回知道什么是ICU了吧……
小外甥:舅舅进ICU了……,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吗?哦,如果舅舅进去可能会出不来了?我也许会难过吧……
儿子:老爸说的没错,这几个外甥哪个也靠不住。关键时刻还得我这个孝子出面。我是拔管呢,拔管呢,拔管呢,还是拔管呢?等等,先看看爸爸帮我管的那几个游戏账号怎么样。唉,老爸也真不容易,炉石还在用落后好几代的卡牌收藏熬月度任务呢。以后只能靠自己充值,完成日常了……
将来要是真这样,挺好的,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