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或者说今天,儿子睡得少有的晚,躺下时候已经快1点。
估计是陪着睡下晚,加上心情焦虑,再做噩梦,第二次梦到扇自己耳光。
梦到的课程是矩阵,估计是这几天学习numpy的缘故。既然是矩阵,那应该是大学而不是高中了。而给我上课的,居然是当年会计上的一大帅哥。他潇洒地拿着一本电子笔记本,在上面写着矩阵数据,然后用笔一划,很得意给我看计算结果。那神情分明是:看,很简单吧。
似乎第二天就要考试了,跟以往的梦一样,还是一点也没有复习。扇自己是的心情有悔恨,有恐惧,还有点滑稽。
他都会用电脑了,我这数学还一点也不会。
新的一天有此级别噩梦开始,后面遇到的事情,心态就好多了,真不是事了。
有了去年的经历,以为自己算是医院的老江湖了,谁知换了家医院,换了系统,却有如无头苍蝇一样。如果去年也是这样,跑断腿,撞个鼻青脸肿也好啊。
分类: 杂谈杂忆
青轴键盘启用
年前在京东秒杀活动中,买了一款微星的青轴机械键盘。本来想替换下现在用的樱桃黑轴键盘,黑轴玩游戏还可以,打字感觉还不如原先的双飞燕键盘。
键盘真买来了,就又懒得换,也就扔在一边了。
最近打字多了,所以前天把键盘换上了。手感还算不错,就是噼哩啪啦的声音大了点,今天中午回来吃饭的媳妇都问机器怎么回事。
没有用过樱桃的青轴键盘,不好比较。但要是跟20年前的实达键盘比,还是差的远,至少小键盘区,是太委屈我的手。
写东西发现是个力气活,打字是一方面,构思也很伤脑子。一不留神把三号人物写成二号了,怎么有些小三上位的感觉,整体全乱了。
超预期进展的一天
自前几天伟东那边网络出现问题之后,也算是接受了教训,立马在去年购买后一直未使用的腾讯云服务器上安装了gitea,实现了代码的同步管理,这样以后即便某台机器出现问题,也不影响工作进度。
今天进行了一下数据清理,将前期数据库内未在山东招生的学校清除掉,然后再过滤掉近500个民办院校。修改网页代码,首页学校按照所在城市进行分组列示,顿时清爽了很多。
期间虽有少许错误调整,但整体还算流畅,甚至有些出乎自己意料,看来脑子恢复的差不多了。
因为进度超出预期,便又将山师近三年的高考招生信息导入,并进行了一下粗糙的模拟估算。
这次推算的是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虽然不断调高模拟计算量,机器累得不轻,但依然得不到结果。
除了资料不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专业分数跨度太大,最高分631分,最低分591分。我估计要么是这个考生非这个专业不选,再就是报考策略出现问题,从山大直接滑落到山师了。
现在群里各报考机构又活跃起来了,相比滑档、压线,报考志愿的合理衔接更关键。
再遇欠费停机
前段时间,通过zerotier组网,将常用的系统、数据库安装在伟东那边的服务器上。这样那边就可以当做一个数据中心了,机器基本静音运转,符合乐乐爷爷的要求。
周六在准备按学校导入数据的时候,发现那边服务器连接不上了。考虑到机器除了电源都是服务器配件,问题应该出现在网络或者供电上。
周日吃过午饭就结伙步行过去,解决问题同时权当锻炼了。
进门之后,果然发现机器运转正常,路由器指示灯异常。本以为是宽带故障,在电话一番弱智的AI客服问答无果后,通过APP保障,系统居然提示欠费。
伟东那边是办的电话宽带捆绑的包月,上个月底到期。人虽然已不在,但熟悉的电话在,也是一个念想,于是还是续费了。
续费了还欠费,以为是业务问题,但缴费的时候发现只是欠费2毛。想来是一年周期内哪个月欠费,在周期结清后清算欠费给停机了。
还好没耽误事,为了2毛钱耽误事就太不值当了,以后还得像手机双向收费时代,预付费的亲情卡那样常查话费了。
那年代城综网上线期间,在上级单位开技术会,期间接了单位G大姐一个技术电话,回答上线技术问题。回到单位就被几个愤怒的同事围住了,责问为何不接听电话。当时还挺诧异:电话没响啊。一查话费才知道,那个电话把最后的话费余额用光了。
就当纪念G大姐退休吧。
马虎也遗传
昨天周日,儿子开学后第一天休息,睡了个懒觉,中午我们三个合力吃掉了一锅炒鸡。
下午因为伟东的服务器断线,步行去了一趟,单车回来后感觉有些累,又以为儿子中午吃的多,晚饭按惯例可以省了,就没有准备晚饭的事。
谁想到了吃饭点,儿子开始喊饿。问他:中午不是吃的不少吗?儿子说:做了一下午数学、物理卷啊。
幸亏他老妈及时赶回,手脚麻利地准备了半桌子合口的,也就是有鱼有肉的菜,解决了儿子的胃口和精神两方面问题。
估计吃的好,儿子难得跟我们交流起联考的问题。颇有些遗憾地总结:物理进步了,问题很多都出在计算上了。并举了一个例子,本来结果应该十分之二,他写成0.5了。
我当时躺在沙发上,顺口说道:是不是不允许用小数点,必须用比例啊?
儿子有些无奈地回答道:应该是0.2啊。
惭愧惭愧。
要是他爷爷还在,肯定在“要是不马虎扣分,就不是我儿子”后面加上“我孙子”了。
也不能都怨我,这稀里马虎遗传啊。
挣不挣钱都有美食
儿子寒假在家网课加过年,顿时跟去年网课结束一样,人整个大了一圈。
在家里空间小,还不是很明显,晚上给他送饭看他从校门出来时,开阔地带一看,好家伙,那张大脸。按他哥哥说法,这演艺事业是彻底没戏了。
开学两天就进行济南地区学校联考,据儿子说,同学们有一种又考试,考完回家的错觉。
三天考下来,考试难度都体现在儿子脸上了。
昨天股票大起大落,大起的时候卖早了,大落的时候终于忍住没买回来。
晚上儿子进门,看脸似乎小了一号,就告诉他明天晚饭吃必胜客,然后加了一句:如果明天挣钱的话。
语速可能快了点,儿子一脸麻木就过去了。
晚饭卡时间点了披萨,然后在楼下等送餐。这样送餐员省了爬楼的力气,披萨也减少了冷却的时间。
从校门口出来的儿子看到我手里的披萨袋,脸上笑容立马翻番再翻番,接过披萨还笑着问一句:挣钱了啊?
看来昨天是听到了,也太不相信他老爸了。
狠主意与狠角色
《读通鉴》原先是在新浪博客上阅读的,从春秋读到桓灵二帝,算是日常阅读了,也是读的最长的个人博客了。
后来断断续续读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系统敏感词拦截,文章发不出。这不止新浪博客存在这种情况,简书也是如此,最可气的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词语上。
转到微信订阅号上看好多了。估计跟作者、读者都在一个可控的圈子里有关。
本篇的内容是刘备坑刘璋的。如此重大行动,跟随刘备入川的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很多网文贬低诸葛亮的地位,基本都是基于此。
文中作者评论:庞统挺逗的,主意出得阴损,胜利了又觉得不该高兴。似乎透露出知识分子的某种矛盾性和不彻底性。
看着最后的“矛盾和不彻底性”,多么熟悉的词语啊。
记得似乎在南怀瑾的文章里看过评论,意思说历史上中国农民是最老实的,最怕的是知识分子跟农民的结合。
古今知识分子可谓有贼心没贼胆,却又敢想不敢干,所以萧何等人才会把流氓无产者刘邦推到老大的交椅上。
但越是如此,想的就越深,主意也越狠,真是自己狠起来自己都怕。
而这些馊主意、狠主意一旦遇到胆大妄为,无德无才者操刀,就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了。
聊及番外篇
昨天在吃饭的路上跟儿子闲聊,聊到网络上流行的小说,基本上都属于高配开挂的爽文了。相比起来,早期的的《步步惊心》算是有所收敛的了。
晚上回来检查kindle电量的时候,顺便翻了一下前期下载的电子书,发现《伪装者》后面还有一篇番外篇。
番外篇最早了解是通过日本作品,类同国内传统说法中的外传。一般是成书后,作者对书中人物命运的交代,还有情节的补充。而这些人物多是小说读罢,或者是读者意难平,作者给个交代;亦或是作者情未了,不写不快。
白天聊到的《步步惊心》后面也有番外篇,还不止一篇,十四爷那篇要赋予的情感更多一些。
《伪装者》番外篇地点在原小说中不时提及的巴黎,只是明台没有出现,而是给王天风更多出场的机会,也算是一种补偿。
此番外篇基本算是承上启下,对原作中明楼、阿诚以及王天风的关系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从明楼痛扁阿诚的描写来看,对阿诚跟明台的感情还是有偏有向的啊。
启下则是为作者的《贵婉日记》打了广告。
番外篇篇幅大多不长,但也有例外。金老先生就把半本厚的《雪山飞狐》,写出两本厚的《飞狐外传》,都分不清哪个是番外篇了。
穿越初级指南
晚上外出请客吃饭,早早领着儿子出发,绕个远道,从22年前改变我,自然也就少不了他命运的地方经过。
认认路,记一下坐标。万一哪天儿子过得不开心,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科技进步到可以时空旅行了,可以穿越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改变一下命运。
趁着他未来的老爸还在陪着媒人吃饭的功夫,赶紧到路旁找虽然说不上灰头土脸,至少是风尘仆仆的一个美女,估计一眼也能认出来。良言相劝,让她及时回头,回头是岸,千万不要跳进未来那老公不听话,儿子不省心的火坑。
如果不听劝,那就掐掐手指,连掐算带计数的列举他老爸种种恶行,亲身经历的,背后告状的,捡重点说说就行,时间紧迫。
如果那美女还半信半疑,那就拿出最后一根稻草——他老爸的手迹墨宝。估计此证物一展示,再抬头,美女都找不着影了。
未来改变,儿子也就回不到自己的时空了。
没关系,继续往南走,见路口右拐左拐左拐,第一个楼洞,上二楼,大李结婚搬出去了,还有张空床,暂且住下。
嘴甜一点,见了他大爷就夸他女友漂亮旺夫,见了叔就说帅的能漂洋过海。回头见了进门的老爸,先来个拥抱:时空再怎么转换,个子再高,老子必须还是得养儿子呀。
趁着足坛赌球还没那么猖狂,先找组织,把那年甲A冠军押宝在糙哥球队鲁能上,到年底估计几年的生活费就出来了。
老的白天上班,晚上加班抓千年虫,小的就在宿舍看书玩游戏。魔兽世界是没指望了,英雄无敌3还得再等半年呢。魔兽争霸2光盘倒是有一张,还不是英文的,凑活着玩吧。
吃饭做饭问题不大,没准还能接班掌勺。
吃饱喝足游戏玩够了,可以顺便到旁边银座转转,要是能认出他叔叔阿姨,并接上头,估计做饭都省了。
凭借这些年正经读过书,结合偷看手机上的八卦新闻,儿子回到过去应该也混不差。
虽有蝴蝶效应之说,但人有鸿鹄之志,立世不问时空;蜉蝣虾蟹,随波逐流,难兴江湖风浪。
以狗为标尺
前晚我们两口子坐公交到伟东浇花,然后步行回来,且当锻炼,并为天暖骑行热身。
出了南门看到有遛狗的,不由又想起柯基来。聊起来,家里那位念叨等老了也养条狗。
我随口说道:等我死了,你可以养条狗,用我的名字。
谁知话音未落,旁边那位立马接话:狗某某!
我顿时感觉数十种神兽从脑子里碾压而过,转身就要掐她脖子,喝道:把第一个字去掉!
那位反应依然那么快:某某狗!
真没有想到,原来家庭关系积怨已经这么深。
回到家,让还在伏案学习的儿子给评评理。
儿子一听,拍案而起:你怎么能这样说!
我一听,心中一暖:这儿子还是没白疼,知书达理明事理啊。
接着儿子来了一句:你怎么能让它知道自己是狗!
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今天静下心来安慰自己:不错了,至少还没来一句“某某,你这狗东西”,那样可真是深仇大恨了。
生活还得继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