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起来,还内心自我吹捧,一年多经历让我心态好多了,结果上午送完饭就跟丈母娘怼上了。
本来开始挺和谐的,结果讨论到国家大事中美谈判,我就以复关、入世的历史事实,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把老太太惹急了。最后来了一句: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等美国人打过来,你肯定是汉奸。
活到老学到老的丈母娘,前几天刚问我怼字怎么读,什么讲,看来是有备而来。
但你可质疑我的厨艺,我的脾气,但不能质疑我的人格。
士可杀不可辱,女婿姑爷也一样。
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当即拿着她那个时代熟悉的人物表态:我跟她外孙虽然不能像朱自清那样宁死不吃美国粮,但打死也不会当汉奸。
电视里正播放《觉醒年代》,我回头以里面人物胡适的事例说事,直接把她老人家归到“爱国贼”一派里面去了。
中午回家准备午饭气还没消:向来都是我给别人扣帽子,今天被别人给扣上汉奸的帽子了。
结果拎着餐包出门,顺手就把门给带死了。要不是楼下志远同学中午回来午休,拿了备用钥匙,中午送完饭就要在外面游荡一下午了。
结果饭送到,我这气鼓鼓,人家跟没事人似的。还是她闺女总结的好:她老人家最近是把别人惹急了,她不着急了。
今天晚上想想去年这个时候在伟东,吼破嗓子,那边一付“懒得理你,说了你也不明白”的表情和姿势,觉得家里有人能怼,还是挺好的。
分类: 杂谈杂忆
半年已过
如果不是关注儿子一模考试的日期,还真没有发现,半年已经过去了。
就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近,还憧憬着次年高考后一家人团聚的新生活。
半年来,一天比一天归于正常,首先恢复,也最不应该恢复的还是体重。
在去年那最难熬的53天中间时间段,几近崩溃的我曾经似乎听到、看到老妈在喊着我的名字,说: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啊。
那时,我以为她不肯离开,是她舍不得离开,是她想让我在那里,而不在别的地方;她想让我看更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看我曾经看不到,不在意的的东西。
经过这半年,尤其是这十几日的经历,我发现她那时想让我历练的,还不止那些。
现在,发现在失去她以后,我已经没有什么是可怕的了,曾经的怕失去,怕欲而不得。
不怕事,尽力而为,一切都挺好的。
旧书旧回忆
这几天陪护时间有些零碎,就开始看kindle里面,前段时间打折活动中购买的《圣斗士》。
打开书后,却怎么点也没法翻页。开始以为是漫画书文件过大死机了,但退出后,打开其他书籍都没有问题。继续狂点翻页,依然没有反应,不由心中大骂亚马逊这个奸商。
后来不经意发现,原来电子书跟实体书一样,都是竖版右翻页的,这跟以往普通电子书翻页操作正好相反。
书看的很快,看这类书,主要是内容上核对记忆,安慰自己,记忆力还没有衰退。
同时又回忆起相关过往:东图一楼那半屋子的书,一周两本的礼物,蜡烛下给外甥讲书,燎了他的头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看完前七卷后,今天上午有感而发,把最近文章里面的男主角写死了,居然还有些伤感。晚饭跟儿子吃饭时候聊起,儿子援引虚渊玄等人的作品安慰我。的确,对悲催的主角来说,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不耻下问
今天傍晚我跟媳妇兵分两路,各自送对方做的晚饭。
儿子因为放学后做值日,出来的比较晚。时间有些紧,我拎着饭包,紧跟在儿子后面往辅导班那边赶。
因为最近写的东西有点卡壳,需要向儿子请教,也算是调节一下儿子紧张的神经。
我们爷两个边急匆匆赶路,闪避着行人和车辆,边讨论请教平行宇宙。按照平行宇宙学说,一个事件不同的过程或一个不同的决定的后续发展,是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
请教儿子算是请教对了。儿子从魔兽的青铜龙时间线,到复仇者联盟的平行宇宙,再到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还有几个我完全没有听过,也听不懂的理论,或回答我的疑问,或提出自己的理解。
到了辅导班楼下,至少,我是意犹未尽。
不管是不是不务正业,高考还是早点结束吧。
忆苦思甜吃煎饼
中午送饭,是按照早上要求买的泰安煎饼。
回到家自己做饭的时候,惦记电脑里面的活,也就懒得再热馒头,直接用带回剩下的煎饼,卷土豆丝解决问题了。
这也算是自己能做饭后,有史以来第一次吃煎饼。
在原单位出差最多的地方,就是泰安。每次基本都有同去同事专门去买煎饼,或自己带回家,或帮同事捎。
每每此时,心中都有一种鄙夷之情:真是有福不会享。
反正我是从小吃煎饼吃怕了。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不用再吃煎饼了。用乐乐小姑姑给我灌输的幸福生活标准就是:吃混面馒头也行啊。
看来,幸福生活实现也挺容易的。
文人名医
前天晚上正在家看微信公众号,媳妇回家,顺手就把手机扔沙发上去开门。过了一会媳妇打开手机,一看标题,问金大妞是谁?
赶紧给媳妇解释:别光看后面啊,前面还有一个名字呢。
文中提到姜老太和王异,都出自东汉皇甫谧的《列女传》。原先提到《列女传》,只是跟刘向和范晔联系起来,没想到原来有所识的几个变态妇女的一些变态举动,作者原来是皇甫谧。
今天去送饭,嫌电梯太慢,就直接走楼梯。楼梯两旁墙上挂了许多中国历史上名医的画像和事迹。有熟悉的华佗、张仲景等,在一个角落看到一个陌生又有点印象的名字,走过去了又退回来,一看居然就是皇甫谧。
原来这位老先生还是一代名医。
再想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的文笔,古代有学问的人,都是高人呐。
淤青应验
最近心血来潮,三分钟热肚子,想把原先一个情节构思形成文字。忽悠媳妇,说女主角集成了她所有优点和美德(那估计也没多少了)。然后还一本正经一起给主角起了一个又俗又土的身份证名字:真美丽。
今天白天陪护的功夫,还在脑子里构思真美丽脸上的两处伤:左眼熊猫,左嘴角淤青。结果晚上媳妇带着腿上两块淤青回来了。
中午媳妇出门办理去年遗留的事务,在门口骑了一辆新青桔,一路下坡眼看就到前面十字路口红灯,突然发现那青桔单车居然没有车闸!
还好媳妇急中生智,物理惯性原理学的还不错,弃车向前一跳——摔到一辆电动三轮后面了。这跟小说里人物的身份可不相配。
三轮司机还下车看看车后面,估计不是关心自己破车,是奇怪怎么三轮车还有被碰瓷的。
不过媳妇虽然人倒了,脑子还是很清楚。先检查自己手腕上的镯子,确认上面的尘土不是划痕,这才反应到自己腿上的伤痛。
看来,下一步不写真美丽倒霉了,要写真美丽彩票中大奖了。
现在幸福的高考志愿填报
当年高考报考军校警校,除了心有报国之志,但也有私念,就是这些学校是提前录取,等于是增加了三个高考志愿。
仅从志愿填报来说,现在的高考举子们,真是太幸福了,和他们相比,我们堪称悲催:只有三个学校可选,还是考前填报,相当于隔山选牛。
而且那时候,因为还处在人工投档阶段,一旦第一志愿落空,哪怕是专业落空,后面两个志愿几乎只能算是摆设了,被投到哪个学校,需要听天由命了。
现在很多网文都在提高考志愿填报“冲稳保垫”。通过这几天看山东前几大学的录取明细数据来看,各档之间的缓冲区也要填报好。
也就是说,尽量避免同一学校霸占一个区间,而区间可以通过多个学校的专业进行衔接。这样就可以避免一旦低于山大最低分数,直接滑落到山师的情况。而海洋大学也可以拼一下,上一个更高分数的大学。
受冤枉牵出伤心往事
昨晚算是体会到什么叫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了。
那娘俩难得待在一起,结果却吵吵起来了。本来也不关姑爷的事,好心想劝几句,结果却引火上身。即便是微信文字,也能感觉手机那头的无名怒火。
后来搞明白,导火索是讨论刑警学院高考分数高不高,结果鸡同鸭讲,说的根本不是一个学校。
我更冤枉了。别的学校也就罢了,提到刑警学院,那可是一把辛酸泪啊。
高考那年,我还是满腔热血情,一身报国志。为了报警校,匡扶正义,保护人民,难得除了为过年的鞭炮、暑假的回家,把老爸给惹生气了,散步途中撇下我黑着脸自己就回家了。
结果临近体检,因为教室的灯管损坏没有及时更换,原先1.5的左眼视力突然降低,而警校要求必须1.0以上。
着急的我趁着同学体检,凑到前面,发现视力表1.5到1.0之间E方向是有规律的,后四个跟前四个正好相反,于是就背了下来,想先过了这关,高考后复查肯定不会有问题。
提心吊胆测完,满心欢喜想离开,没成想被一位大嫂给叫回来,说考警校的要从最大个那个E开始测,而且是一个个测。
结果,疲劳战术奏效,眼花酸胀地就卡在0.7上了。
知道那结果,最开心的应该是家里那位一家之主了。
第一次打赏
前天在简书第一次给人打赏,把仅有的一点简贝都花光了。是鼓励,也是表达深感敬佩之情。虽然电影可能没有我看的仔细,但人家作者文章写的细致、流畅。
把文章写好,真是不容易。
最近主要还是在简书看名著类的介绍。一个消失很久的红楼梦评论又开始连载了,但看了几篇,发现已经偏向刘心武的风格,也就失去了兴趣。
我不喜欢对名著过于细致的解读,那样太主观,夹杂了太多作者的情感。更喜欢某个评论:园子就是那个园子,人就是那个人。作者想写就写了。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看评论时,完整引用原文的文章。
昨天看了一篇评论尤三姐的文章。看到引用的原文,感觉原先看过的把尤三姐洗白的很多文章,都掺杂了作者太多的情感。她本来就和门口的狮子没法比的,但这又如何?
有时间还是读读原著,也算是常立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