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看三河之役

今天看《湘军崛起》,到了三河之役那一章。
三河之役无论在历史书,还是影视作品中,都被重点提及。以往都是从太平天国的角度展开的,如是天京事变后扭转乾坤的一战,保卫了天京的安全,同时也是陈玉成军事生涯的顶峰。
即便以“相对公正”自诩的影视剧《太平天国》中,为了表现英雄相惜,也以三河之役为背景,演绎了一出曾国藩亲自前去接收弟弟曾国华尸身,与太平天国将领见面的剧情。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且不说曾国藩将太平天国视为亡宗灭族的妖,仅三河之役之惨烈,对湘军重创之沉重,曾国藩自不会有闲情逸致前去孤身赴会。
书中提到,在三河之役战事不利之时,曾国藩就判断主将李续宾性格慷慨激烈,断不会孤身逃命,而弟弟曾国华等人重义轻生,肯定也不会舍之而去。
这简直就是孔夫子对子路之死断言的翻版。
历史剧,真是一个任人粉饰的小姑娘。只是别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好。

正常使用GitHub

最近改稿子上瘾,电子版虽然修改方便,但改来改去,也记不清最初是什么样子的了。
想到GitHub既然可以管理程序代码,那应该可以解决文章问题,于是登录许久未用的GitHub,开通pages,为正在整理的文稿新建了项目仓库。然后安装了GitHub的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随时管理自己的文稿了。顺带也把程序代码管理一起解决了。
一切顺利完成后,查看自己主页,发现顶端有行提示,提示我被系统flagged了。看flag单词,开始还挺美,一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账号被系统封了,无法对外公开。
照猫画虎从网上复制粘贴了一篇解封申请,通过邮件提交系统。别说,GitHub效率是真高,不出两天就回复,将我的账号恢复正常状态。
恢复了之后发现,这样就可以通过域名访问我的项目。虽然GitHub pages限制了搜索引擎的爬取,但网上有贴子说,如果通过域名解析将其他域名解析到项目地址,可以解决搜索引擎的问题,那等于开通了一个个人网站。
这应该是GitHub时不时无法访问的重要原因吧。

改稿上瘾

整个上学期间写作文,都是只打腹稿,待脑子里文章成型了,再提笔成文,高考作文也是如此。这样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同时也避免了誊写的时候,发现有新的想法,影响了思路。一旦思路乱了,本来字就不好看,那样卷面就更乱了。
后来在网上的社区等发文的时候,也是如此,发出去也就这样了,懒得修改,也觉得没有什么可改的。
自从上个月在医院陪针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重拾文字,突然开始热衷修改。打完的文字,看看总觉得需要修改,一改再改,有时候改完了觉得原先的好,又再改回去。
算不上精益求精,更不是什么强迫症,可能只是心态变了。原先是懒得修改,也是懒得重复,现在算是改中寻趣了。

隔年的清明祭扫

清明时节雨纷纷,从昨天中午开始的细雨,到了晚上已经是满天飞雨,临睡前一度以为会阻碍今天的祭扫。
还好,等到了玉函山下,雨终于恢复了这个时节应有的姿态,并不影响我们在墓前焚香伫立。待到下山焚烧纸钱时,天空中云间居然见到了太阳。
愿老人在天之灵保佑家人一切安好。
也沾了雨天的光,来回路上节省了大量时间,中午有足够时间请儿子在出去吃饭。而儿子从下楼到来到马路旁,也有了足够时间决定到何处就餐。
在餐厅里,餐桌旁,面对美食,儿子也可以放松神经,话语也多了起来,也就在交流中,拍板了他的初步志愿计划。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乱世真儒士

年初在亚马逊购买了分月消费的优惠券,上个月底想起优惠券快过期了,选了半天,买了一本关河五十州的《湘军崛起》。
下载后开始观看,不免有些失望。一是这本书是晚清帝国风云系列的第二部,开篇已经是湘潭大捷;再者与以前看到相似的文章相比,就是书中评论多于史实。
不过跟关河五十州以往作品一样,本书虽不是演义小说,他对文中的人物还是赋予了自己的感情,有敬仰有鄙夷,有愤慨有无奈。
今日读到的罗泽南之死,便是如此。
以前虽有主席同乡之谊,曾国藩还是被戴上曾剃头、刽子手等帽子,即便唐浩明为其正名的小说,也不忘反复强调他的三角眼。而他创立的湘军,也是定性为扼杀农民起义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
后来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湘军,逐渐有了相对客观的评价,而湘军将领中广为人知的还是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少数人等,罗泽南还是第一次了解。也算是书有所值。
前段时间曾评论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提到历史上最怕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结合。而太平天国在这二者结合上,还掺和进了宗教,所以弄得是天下大乱。
而平定他们是一帮本来应该皓首穷经的知识分子,可谓是时势造英雄。只有这样的读书人,才是庄子·田子方中所谓的儒士。。

卯吃寅粮

从前年开始,我每月的各项账单,如信用卡、花呗等,都是靠从股市里快进快出挣的钱来还。
去年这个时候,因为过年花销加上保险费,一度以为要有亏空了,没想到月底结算,居然一分不少还上了。
从那个月之后大半年也留心了,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花多少挣多少。花得多一点挣得也多一点;8、9两个月在医院守候,消费少,基本也就没有挣着钱。
直到结束了守候,才开始有了盈余。
这个月收成不好,可谓是高开低走,保险费加上之前几笔京东分期,算是首次需要卯吃寅粮了。
不过,好歹也是学会计出身,保险费计入待摊,也算是保住了记录,保住了颜面。

21年高考拉开序幕

本来以为四月份,夏季高考的招生简章会陆续公布,要开始忙碌了。结果还没有进入四月,北京理工大学率先公布了其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由于信息并未完全公开,仅从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还无法判断实施首年是否“遇冷”。
但从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还是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后续公布的各大学应该也会如此。
最明显的改进,就是在综合成绩的计算上,学校考核成绩不再单纯乘以15%计分,而是同高考成绩计算相同,也就是分数占满分比乘以750分。由于还不知道学校满分是多少,但感觉在提高学校考核的力度。
高考算是正式拉开序幕,不止是学生,还有家长。时间真是不多了。

期待自由

从昨天到今天,更深刻的体会到:当一个人承受着痛苦、失望、愤怒,希望得到支持、共同分担,哪怕只是静观,真是梦想。而得到的是无视,甚至是伤害时,那种痛苦、失望、愤怒,尤甚于前。
彼此彼此。
好在快结束了,结束之日,就是新生活开始之时。
不管自由是孤独是痛苦,是自私是逃避。
都是最终的选择。

动力

高三的时候,晚自习回来的路上,跟同学们骑着自行车还是很快乐的。
到家之后还会学很长时间。一次家里突然停电,因为已经是深夜,抬头看对面楼上,也是漆黑一片,一度以为自己失明了,当时内心的恐惧,之前之后都从未有过。
慢慢的适应了,能够看到一点光亮,没有虚惊一场后的狂喜,只是觉得还可以继续,还要继续。
那时候,也没有人要求什么,但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家人的期待,家庭的荣誉,别无他选。
也许,现在的孩子们,有的太多了。对家人的要求的付出,也感觉是一种施舍。

无畏的平淡

小时候在农村看电影,都是在大队场院里搬着板凳看。记得一次坐在乐乐爷爷腿上看过一部电影《燎原》。他告诉我,这部片子曾经被禁过,现在是重映。
后来高中上历史课,讲到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回想起来,原来被禁是因为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有刘少奇。
课上历史老师专门离开课本插了一些内容,说安源路矿大罢工,是我党建党初期组织的最成功的一次大罢工。主要原因是罢工目的明确,组织严密,注重双方谈判,达到工人诉求后适时收兵。
当时主要领导人是李立三,负责谈判的是刘少奇。不知后来给刘少奇安的“工贼”的罪名是否与此有关。
后来与安源关联的文艺作品也不少,如柯湘的“家住安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
适时收兵不易,不死一人更难。而往往被历史湮灭痕迹的,多是这样平淡的大智慧,大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