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咖啡豆粉最后一袋快见底了,就又上淘宝下单订货。从购买记录看,上次是春节前购买的三袋近二斤半,消耗量还是不小。
每天下午给儿子送饭,都少不了一杯咖啡。我现在用法压壶做咖啡,已经是越来越熟练,但每次做的时候都有一种负罪感:儿子晚上撑多久,精神状态如何,就靠这杯咖啡了。
儿子的嘴也是越来越刁了。清明假期期间,给他冲的咖啡,是他小姑爸爸从英国买的罐装咖啡粉。春节前他已经喝光过一罐。结果,这家伙喝完后很不满地提出抗议:你冲的这是什么咖啡?
考虑到剩余不足50天了,这次下单买了两种好一点的咖啡,也算是尝试一下。
希望高考结束,学习和咖啡一样,不再那么功利性。
分类: 杂谈杂忆
锦囊妙计用将不限将
逍遥津之战的史书记载中,出现了小说评书中常见的锦囊妙计。
历史学者对锦囊妙计一向嗤之以鼻:战争局势千变万化,哪能未卜先知?这也是三国演义中善用锦囊妙计的诸葛亮,被评论为“多智近于妖”的一个证据材料。
而到了北宋,千里之外皇上的连布阵都包含在内的锦囊,更成了前线主将的紧箍咒。
逍遥津之战的锦囊有些例外。
曹操留下的锦囊,也有战术内容,但属于粗线条的:只管打,怎么打,张辽说了算。
曹操锦囊的主要作用是对将领的安排,让有矛盾的张辽、李典一起出城作战,乐进守城。这样就避免了一方在外浴血,一方作壁上观情况的出现。两人同时出城,吴越同舟方可以少胜多。
而预留锦囊,等于给资历相对较浅的张辽打气撑腰,同时敲打一下李典,一举两得。
在知人善任方面,地广人多的曹操相比刘孙,还是更胜一筹。
名将成名路
中国古语“一将成名万骨枯”,成就名将的还有对手。
逍遥津张辽七千守军大败孙十万,威震江东一战成名,以至于江东小儿啼哭闻张辽之名而止啼。但如果他的对手换成公孙康、黄祖之流,威名肯定大打折扣,甚至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寥寥数笔带过而已。
一将成名的万骨中,也不乏自家将士的热血忠骨。曹家老革命李典没有摆资格、因私废公,首战陷阵八百将士舍生浴血,这与张辽突围后重新杀回重围营救被困将士,如美国队长般的神勇相辉映,才铸就了一代名将的辉煌。
只是中国史书中,这累累白骨更多只是铺就名将成名路,背后血泪谁人知。
这也是前几天看《湘军崛起》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
柯基孙十万
最近在网上看历史类的文章多一些。正经的,搞笑的都有,只是别一本正经弄出搞笑文章就好。收藏夹里一个专题中,就已经针对某复旦教授B站的日本历史文章,逐文驳斥了。
这几天连续看到几篇孙柯基、孙十万的文章,打开一看都是关于孙权的。孙十万外号的由来倒好理解,就是成就张辽威名的逍遥津之战。
而孙柯基来自同一大战,是说孙权上身长下身短,整个一柯基的身材。
原先光知道刘皇叔是“大耳垂肩,双手过膝,就是一长臂猿的形象。
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
放心孩子
这几天跟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时候,已经接受孩子们的成绩,上什么大学也都能接受了。然后有的就开始担心孩子们上大学后,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经过讨论,大家观点一致,现在学校条件好多了,洗澡、洗衣服都方便,甚至校门外还有专门清理鞋子的。只要钱供得上,孩子们会过得很好。
所以担心的不是孩子,是我们自己能不能供好孩子。
除此之外,我也非常放心。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总比我们想象的强。
我上学的时候,虽然伙食差点,时常断水,山财的住宿条件整体而言算是一流的。第一次离家前,曾听到爸妈在评论我的生活能力。老爸说:应该没有问题,生病不舒服至少知道找药吃。老妈说:衣服裂了知道自己缝,比他只会用别针关住的二姐强。
所以,也不用操心了,孩子总会过得比我们好的。
最悲痛的一天一年祭
今天总觉得哪有些不对劲,遇到重复的场景,完全忘记干过的事,难得遇到电梯故障,需要爬上八楼。
去年乐乐奶奶走的那天,我诧异内疚自己竟然那么平静。第二天才想起,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最难过的日子。
去年的今天,她老人家第一次住院,我把她抱上B超台的时候,感觉她的身体就像豆腐渣一样,医生也信心不足。
有病乱投医,考虑到因为疫情清明节没有上坟,我们两个专门求人,从山上绕道去乐乐爷爷墓前,祷告能保佑度过难关。
山上无法烧纸,只能回家晚上在隔离墙那里烧点纸。烧纸之前暗暗祈祷:希望能够完成我们之前的愿望,愿意用我的加上借来的一年,凑足五年来延长她老人家的寿命。
就在心里默念准备烧纸时,接到在医院陪床二姐电话,说老妈不行了,要我们都过去。
我当时瞬间崩溃,无法自持,沦落到被儿子拥抱安慰保重的份上。在接大姐的路上,回忆着与老妈的往事,说着只有自己能懂的话。
虽然那晚证明只是虚惊一场,老妈只是见到我们三个聚齐了,把自己先吓坏了。但我的魂也丢掉了一半。
那天晚上的许愿,也许是她老人家不肯收,不舍得收,也许只是余额不足,终未如愿。
一年过去,如果重来一次,还是希望愿望成真。
颇有些失望的《湘军崛起》
今天算是把《湘军崛起》读完了,粗略读完而已。
在三河之役章节结束后,书中按照时间顺序,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主角转换为叶名琛,为这个历史书上有名的“不战不和不守”六不总督正名平反。
看的时候有点困惑,甚至不耐烦,既然是按照时间顺序写,那湘军经过三河之役重挫,其另一重要将领左宗棠怎么还未登场?
待到叶名琛沦为海上苏武,后面章节紧接着就是左宗棠咔嚓一声,闪亮登场了。没有看过第一部《鸦片战争》关于曾国藩的章节,不知二者孰重孰轻,但仅从为左宗棠专门打破全书叙事结构,作者对其偏爱之情也是毫不掩饰。
后面引用“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等赞誉,更是将今亮吹上了天。这也算是关河五十州标志性的风格。
只是既然书名为《湘军崛起》,但书中内容残缺,结构混乱,读完真有种上当受骗之感。
竞比无底线
最近使用电脑例行浏览网站,发现各大网站越来越没有职业道德底线了。
原先对新浪体育栏目用其博客用户的稿子,夹杂在原创稿件中滥竽充数就很不满,所以一看那种明显带有标题党色彩的直接无视。最近发现偶尔分辨不清点进去的内容,居然还只显示一半内容,要想查看完整内容需要扫描二维码,使用新浪某APP查看。
就看这些滥竽充数的垃圾稿子,还要设个门槛。就算设门槛,也要设在手机浏览上,在PC端访问也要扫描,这不就是为了推广吗?就算为了推广自家产品,也麻烦专业一点,别拿低质伪劣的货色来吸引人啊。估计是自家作品还是要维护形象和浏览量,牺牲的只能是炮灰了。
本来文章是只想针对新浪的,谁想转换阵地的时候,发现更恶心的。
在网易浏览的时候,看到一篇不错的娱乐文章,是评论中国情景喜剧前五名的。虽然座次排列是一家之言,但写的还算用心,就打算发送到自己微博上,也算是一种收藏。
使用网易自家网页上的微博共享按钮发送完毕。转到微博上查看的时候,发现题目是对的,但下面介绍是网易的广告语,点击进去不是文章,而是网易的首页。而使用faweie插件共享则没有问题。
这也太厚颜无耻了吧。
成了抄袭者
最近儿子晚上睡觉时间越来越晚,高考临近,只能是硬撑,他撑着,我也在一旁帮着撑。
但撑的姿势差了点,到了最后,在沙发上基本上是坐不是坐躺不是躺了。
书那时候是看不下去了,昨天就想看一下网易云音乐里面的电影剪辑。自从视频改成云村后,满屏都是短剪辑,只能通过搜索找到阿斗归来了,看了里面电影《蝴蝶效应》的剪辑评论。
这部片子名气很大,但我却是第一次看,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对情节可谓是一无所知。
但就是这样,看完之后,心里又拔凉拔凉的。
前段时间经过儿子指点迷津,好容易为自己写的文字找了一个满意的架构,并自以为满意地创造了一个角色称号。
结果看完电影,完全成了抄袭。
天地良心,真是第一次看啊。
给躺下的儿子点完眼药水,还给他诉了一下苦。后来也挺可怜那些抄袭作家的,我只是自娱自乐而已,他们可是吃这碗饭的。
估计有的抄袭者也不是开始就故意抄袭,只是付出了心血之后,不甘心一场空,所以也就如把头伸进沙里的鸵鸟一样了,只是那样,也太丑陋了。
骑行最好的评价
经过一个冬天的停顿,今天开始恢复了到伟东骑行加搬运行动。
骑行起来明显感觉肌肉有些紧,加速后首先感觉到的时大腿根部肌肉的酸痛。在玉函路牛镇前面那个弯道坡,试着短距离加速,无论是心脏还是肌肉,都还能够接受。
到了伟东简单收拾了一下,将前期就整理出来的一包衣物,放进院子里的废旧衣物收集箱。虽说只是一些零散衣物,但一件件放进收集箱,依然有些不舍。
回去的路上经过济大路,遇到原先的同事小姚。她说在玉函路两次看到我骑着电动车过去,也没跟她打招呼,还觉得自己不会认错人啊。
我虽然有脸盲症,但原先同事还是认识的。主要玉函路一路上坡,骑行起来光顾着喘了,也就顾不上看人了。
等等,电动车?
这是对我骑行运动最好的评价和鼓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