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面前的气度

​演艺圈的封杀由来已久,原先多是台湾封杀大陆和香港,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大陆挥舞封杀大棒了,所以说封杀需要实力的。

当年台湾是香港影视娱乐的主要市场,所以如果某演员得罪了国民党,那就连人带作品遭封杀。曾因我的1997闻名的艾敬就因遭封杀而导致拍的片子被冷藏,制片方血本无归。

更早的也更有名的是出道不久的梁家辉因拍摄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被台湾封杀,导致无戏可接,自己又不愿以影帝的身份接拍不着调的影片,沦落到街头卖牛杂的份上。曾有报道台湾让梁家辉写悔过书,被梁家辉拒绝。

如果此事为真,那比起自己做完了,在封杀大棒和利益面前祥林嫂般到处澄清洗白表忠心之徒,梁家辉可谓有骨气之人。

最严厉的封杀

​谭晶退赛《歌手》目前看应该不像传言那般严重,应该是涉及利益分配不均引发的。而主动的应该是谭晶一方。因为录播不涉及档期,而版权是应该由电视台负责的。所以退赛是因为价格没有谈拢而不是封杀。

若说封杀,史上最严厉的封杀发生在2000年。当时最火的歌手无疑非张惠妹莫属。歌曲唱遍大江南北,影视广告铺天盖地,手机时代没有来临的年代,身价最高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代言人也是她。

估计也是因为如此,阿扁才会力邀张惠妹在他的就职仪式上高歌一曲。这应该也是史上价值最高的一曲了。

一夜之间,电视上没有了张惠妹的身影,电台没了张惠妹的声音。方兴未艾的网络音乐上,即便是百灵网内部音乐网,也找不到张惠妹的歌曲。我试着跑到山师附近的音像集散地,一样,都已下架,无论正版还是盗版。似乎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一般。

从后来张惠妹低调一步步重返大陆来看,她当时的演出只能是脑残的短视行为而已,和台独无关,也和什么家族背景无关。

演坏蛋的好演员

​杨佩佩在90年代末拍了一部《女巡按》,学的是《包青天》的形式,分多章节播出,当时看了几部,后面的就没有播出,估计是收视率的问题。

此片可谓明星云集,就连皇阿玛张铁林也在里面扮演了女巡按的老公,出场不多,还是躺着的。

虽然名叫女巡按,但宣传资料的正中却不是女主角,而是陈道明扮演的师爷。陈道明绝对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而且是少数的之一。片中陈道明扮演的角色颠覆了之前对他端着演的印象,尤其是给女巡按演示什么叫喜怒不形于色的时候,被突然打了一个耳光,那表情绝对可以作为表演新手表情转换的教程。

原先评价一个演员的好坏,用的是演什么像什么,但随着“明星”的出现,非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气质,秀一秀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所以戏霸出现了。

陈道明也被传为戏霸,我却表示怀疑。他遵循的应该还是表演的人物而不是秀自己。如同他在扮演新版《沙家浜》的刁德一说的那样,演的就是一个坏蛋。而剧中刁德一和胡传魁是演绎的最好的角色,而许晴的阿庆嫂不幸成为好配角衬托下牺牲品。

十八年的回忆

​十八年了。

中国第一部长篇连续剧就叫《敌营十八年》,当时评价很是一般。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扮演,都是难称佳品。电视剧初创阶段,长篇连续剧还处于探索和模仿期,以对电影的要求来看,这部以及之后的一些连续剧实在没法看。当时对此片剧情漏洞最大的批评就是:不用说十八年,十八天就暴露了。霸占荧屏的还是香港以及日本电视连续剧。

直到看了《四世同堂》,当时第一反应是电视连续剧应该这样啊。之后的连续剧基本延续了改编名作的路线,这样就解决了剧本的问题。同时人艺的演员的加入也提高带动了电视剧的表演水平,从此中国电视剧逐步走向繁荣。

最流行的心太软

​当年杨佩佩起用任贤齐时,大大夸奖任贤齐,似乎任贤齐不演影视剧可惜了人才了。但从此后近二十年的影视剧生涯来看,除了少数电影中的偶尔出彩外,任贤齐还真不是吃演员这碗饭的命。制片人看重的不过是任贤齐在歌唱方面的影响力。

这么多年来,流行歌曲单曲风靡大江南北不再少数,但不论水手,大中国,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以及最近的小苹果,流行统治力,都无法与任贤齐当年的心太软相比。现在歌曲传播的媒体广泛,这些歌曲可以独霸各大榜单榜首,但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CD,都不是压制性的领先。

而97年的心太软是压倒性的独霸。那时歌曲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音像制品,而济南音像制品销售集中在大观园、人民商场一线的经四路和泉城路。那时候从青龙桥到大观园跑交换,好一段时间内,从头到尾播放的只是心太软这首歌。这种流行性和统治性的歌曲,到现在再没有遇到过。

靠谱的影视剧需要靠谱的演员

​作为制片人,主要是总负责剧本选择的,关键是拍摄班底的组建。杨佩佩依靠自己的人脉和作品的口碑,成功聚集了一群影视剧的精英,在《倚天屠龙记》的推出后达到顶峰。

但之后在演员等选择上却开始屈从于市场,《新龙门客栈》男主角沿用马景涛,女主角却选择了不知所谓的陈红,似乎成了她走下坡路的开始。新创剧本失败后,只好又回归改编名作,但到了《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男主角竟然用任贤齐来挑大梁,没落已经不可避免。

我个人认为好的电视剧,在剧本靠谱的前提下,导演和演员是最主要的因素,看着一个个演技奇差的演员卖力地秀着演技,实在是痛苦。

但作为制片人不得不考虑收视率,但为了收视率不得不起用那些所谓的当红明星,也是杨佩佩的无奈。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新演员会成为老演员的。最近看的一部任贤齐扮演的《双城计中计》,他在片中的表演还比不上新手腾格尔,还是好好唱歌去吧。

八月桂花香

​查询杨佩佩资料的时候,发现《八月桂花香》也是她早期的作品。《八月桂花香》不能算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因为如同同期的台湾电视剧一样,在剧情、布景、化妆等诸多方面都难称精致,但绝对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如同主题曲《尘缘》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一样。

除去上述的台剧硬伤,其他的堪称完美。每次听着罗文的歌声,脑海中总会浮现黑白电视上用剧照串起的的片头。无论主演还是一众老戏骨配角,都已经在这简陋的舞台上进行了自己最精彩的表演。李立群那时候还算年轻,而庞公公的扮演者,为李立群之后饰演的一系列大奸大恶之徒立下了标杆。

现在回想起来,还为在家里换彩电前看完这部电视剧感觉庆幸,黑白影像掩饰了很多台剧的缺憾,更加与此剧情调相符。

稳定守旧的键盘发展

​樱桃黑轴机械键盘使用了一晚,感觉有点失望,可能是黑轴的缘故,键程短而紧,好在到位准确,慢慢适应吧。

键盘从机械到电容再复古到机械,但标准键盘大小却变动不大,根本没有考虑我等胖手大手人的感受。在字符界面操作年代,作为干活的最主要工具,女同志还好说,对我们男员工而言,那小键盘实在拮据。

练过五笔的老彭最规范也最潇洒,一板一眼,老杨那大手,记得他是提起手腕,用指尖击键,减少接触面积。咱手没老杨那么大的手,也没有老彭那功夫学基础,野路子出身,只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敲击9宫键,拇指负责使用最多的0,无名指额外负责回车键,这样以来速度自然上去了。

现在键盘使用率没有那么高了,自然更没有厂家花心思改进键盘

机械键盘情结

​今天咬咬牙狠狠心,利用jd搞活动的机会买了一款入门级的黑轴樱桃机械键盘。算是迟到的过年奖励自己的礼物。

混迹建行20余年,唯一感觉拿的出手引以为傲的业绩就是99年季末手工结息,杨彭曲营业部三大高手记账,我一个人复核。靠的就是当时单位最好的一款实达机械键盘,键帽高而大,正适合我四指记账大法。当时感觉对着一堆单子记账真是一种享受。

后来键盘不幸被许小姐一杯咖啡干掉了。悲痛之余打电话给厂家问价准备买一同款的,得知要240块,当时还大骂奸商宰人。现在看没有网络的时代,知识是多么匮乏。

最不喜欢的未必是最差的

​金庸曾经评论杨佩佩拍摄自己的作品,最喜欢的是《倚天屠龙记》,最不喜欢的是《神雕侠侣》。不喜欢的原因是“怎么能把黄蓉拍成坏人呢?”

但就算原著中,黄蓉还真不是好人,还带坏了郭靖。当少年杨过因为要寻短见而处于生死边缘的时候,本来要出手相救的郭大侠,因为媳妇的一声喝止,居然停了下来。

但金庸的评论本来只是针对杨佩佩的作品,后来被断章取义了,如果这都是最不喜欢的,那他后来为张大胡子拍摄的笑傲江湖点赞就显得有些老年痴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