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周星驰最好的配角搭档

早期看过一部香港无线拍摄的台庆电影《群英会》,里面以温兆伦扮演的角色穿越到无线拍摄的各个经典剧集中,里面就有周星驰和吴孟达扮演的《盖世奇侠》。所以周星驰最早的配角搭档应该就是吴孟达,而且也是公认最经典的搭档组合。

周星驰第一部电影中出场的大傻成奎安,也是周星驰早期电影中的出彩配角,印象最深的是《赌侠》中那个“投降输一半”。

而我认为周星驰电影中最搞笑的搭档配角是陈百祥。相貌憨傻,笑容傻奸的陈百祥,与周星驰的配合可谓珠联璧合。无论是《龙过鸡年》里面的白吃白喝的头号神探,还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祝枝山,戏份不多,但出场及出彩。

而《鹿鼎记》两部里面的多隆,则是最经典的配角。尤其第二部里面的“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折现吧”,“猜对了,出卖你的又是我”等台词,经久流传。而他在有间客栈将周星驰绑出去,胸前还别着个“千古罪人韦小宝”牌子的桥段,是脑海中最开心也难以抹去的记忆。

商业周星驰

《少林足球》是周星驰重振之作,无论是扮丑的当红女星扮演的女主角,性格各异戏份分散的众配角,都是高峰期周星驰作品的复制之作,但也是一部妥协之作。

从DVD加长版与国内发行版本比较来看,发行版删除了三段。第一段是原先周星驰电影中常见的,又是《少林足球》中应该是最无厘头搞笑的,周星驰与黄一飞扮演的大师兄弹吉他唱少林足球好的那段。第二段删除的是赵薇最为扮丑的片段。第三段则是二师兄守门前给妻子打电话的温情片段。

前两段删除之后,情节都显得不连贯了,但删除不是为了放映时间,而是避免太周星驰化而影响影片在国内的票房。最后一段则是周星驰对自我情怀的否定。

香港电影圈也给了周星驰足够的面子,金像奖《少林足球》成为最大赢家,刘德华演唱了片尾曲。但是与之前周星驰电影中群星璀璨的配角群相比,此片中老的配角只剩下吴孟达,黄一飞,而且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之后的《功夫》、《长江七号》周星驰自己戏份越来越少,再往后作为制片人隐身幕后了。曾经周星驰是一种现象,现在只是一种情怀回忆,一个商业品牌,仅此而已。

命运坎坷的《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现在力压其他作品,公认为周星驰的代表作,但当年却十分不受待见。不光票房惨淡,据称制作团队拍完之后的《回魂夜》后,也心灰意冷各奔东西。

后美其名曰电影超前,曲高和寡。其实这主要和电影市场整体低迷有关,另一种原因就是,与之前周星驰电影纯粹简单搞笑开心风格相比,反而让人一下子很不适应这种电影风格,只关注周星驰的表演而忽略了剧情,所以才会有看不懂之说。我第一次看大话西游,是在淄博台看到,就是先演的《大圣娶亲》,多年后在中央台看,依然如此。不知是刘镇伟拖累了周星驰,还是周星驰连累了刘镇伟。

《大话西游》在沉寂很久后,才开始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风靡一时,似乎能否看懂《大话西游》是判断一个人品味的标尺一般。

还好,那还是一个惜字如金的网络时代,如果是现在,估计《大话西游》只会在口水海洋中翻滚荡漾一番,便寂然无闻了。

优秀的《审死官》,本份的周星驰

VCD时代,应该是周星驰最火的时期。音像店里面充斥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最多的依然是无厘头风格的,但要找到他第一次主演获奖的《审死官》却费了不少时间和脚力。

《审死官》与之后的《九品芝麻官》同为公案题材的喜剧,但在大陆知名度要远小于后者,其中一个原因可能相比较而言,更像一部传统的喜剧电影,而在无厘头成为周星驰标签的情况下,反而被认为非周星驰的代表作。

但看《审死官》的制作班底,王晶制片,杜琪峰导演,程小东,鲍德熹,梅艳芳,秦沛等一班香港重量级人物参与其中,堪称大作。剧中周星驰无论是戏份还是表演都是中规中矩,并没有给他特殊待遇。红花绿叶搭配,反而成就了周星驰第一个影帝头衔。

也许是受不了约束,也许周星驰想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后期周星驰开始独立制片,作品虽然依然搞笑,但随着身边熟悉的搭档一个个离去,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同时进入DVD时代后,大量欧美制作精良的大片涌入中国,冲击着香港小制作电影市场,周星驰同时因为“订制西装给套运动服”的制片风格,逐渐淡出一线。

还好这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一部本不成功的电影让周星驰保留着东山再起的资本。

与星爷黄金期低头错过

闭路电视时期周星驰的片子多是他早期的作品,比如《龙在天涯》、《义胆群英》《龙的传人》等,后来为了准备高考,看的电视少了,不知道星仔已经成为星爷了。

1991年华东水灾,香港艺人为了赈灾,义演拍摄了一部电影《豪门夜宴》。此片堪称空前绝后,当时香港当红艺人中,除了成龙和周润发似乎都在剧中露脸。片中结尾,有喜剧前辈许冠文和周星驰的一出对手戏,我当时不明就里,还觉得奇怪,怎么莫名其妙插进来这么一段,殊不知那是专门为周星驰而设的。

大学期间是录像厅时代黄昏期,支撑录像厅的主要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我在校期间唯一看的一部是《国产凌凌漆》,还是在录像厅看欧洲杯半决赛之前看的。印象最深的还是那跑到香港抢劫的济南劫匪,以及那被火箭炮轰下来的铁腿水上漂。

虽然看的不多,但在宿舍黑灯卧谈会上,周星驰的片子也是主要交流的项目,四个人描述着片子中自认为有趣的情节,如苏乞儿武举比赛中“无耻”的得分,凌凌漆杀猪刀上的名人题字等等,似乎比看片子更为快乐。

随着大学毕业,也就进入了盗版VCD和有线电视并起的时期,也是周星驰最火的时期。

霹雳先锋,星爷电影处女作

闭路电视开通后看的第一部名字没有看到,是万梓良和吴家丽扮演的警匪片,第二天看的也是一部警匪片,名字倒是看到了,很香港化的烂俗的名字,叫《霹雳先锋》。

这是周星驰的电影处女作,但当时真看不出周星驰日后会成为星爷。片子里面演的小混混,一副欠扁的模样,据日后周星驰接受采访的时候所戏言,监制李修贤就是看了他的电视节目,想扁他一顿才让他拍了这部片子。

周星驰因此片获得金马奖最佳配角,但金像奖输给了张学友。但此时的周星驰演技真是一般,特别是与先期已经凭《公仆》获奖的李修贤配戏,更显青涩。之后扮演的《义胆群英》依旧走的江湖小弟路线,如果不是改走无厘头路线,也许就泯然众人矣。

该片中另一大亮点是港片四大恶人,三人亮相。而大傻成奎安扮演的戴眼镜的匪首法官,威风凛凛,大哥范十足,与之后扮演的坏蛋形象完全不同,以至于很多年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法官是大傻。

诱人的闭路电视

当年安装有线电视,当时称闭路电视,当时家里还是黑白电视,为了看有线电视,专门购买了高频头进行转换。从那之后让有了更多影视剧可以看,电影看的也少了,中国电影的低潮期来临,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曾经一直很郁闷,那时候大学本科分数线,淄博分数要低泰安30分,我进大学分数在班里垫底。与班里孙同学曾经聊过,人家除了学习,都不知道有什么爱好。而我那时间下午足球踢到黑天,晚上2部电影还要至少看上1部,虽然到了高三开始收敛,但是至少还有周末,至少时间付出上要少于其他同学,倒也不冤枉。

看过的王家卫最好的作品

看香港电影繁荣时期的作品,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感觉剧本都是很有水平的,那时候的编辑也有文化底蕴,不会闹出霍去病部下在雁门关筑城的大笑话。

但繁荣带来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当年开心鬼系列的制片兼老板黄百鸣,签支票时候发现一个编剧只是领钱不出作品,甚为愤怒。而这位编剧估计感觉自己写剧本早晚要饿死 所以改行当导演去了。

我是80年代末刚开始通过家里闭路电视看到大批香港电影。当时看到片名《旺角卡门》的时候,还很奇怪为何叫这个名字。电影里面人物本来就很少,我也是只认识里面刘德华和万梓良。刘德华只是看过他之前的电视剧《猎鹰》,相对而言,里面配角万梓良是比较熟悉的。

张曼玉是通过大众电影知道有这个演员,但片中基本是素颜演出,出场还戴着口罩。至于后来的歌神张学友,连名字都没有记住。

之前已经看过几部香港影片了,但看这部片子时候却深感震撼,感觉和之前看到的香港电影完全不一样,无论是情节设计,影片的色调,还是演员的表演。

刘德华不再是之前的帅哥形象,也不是之前看到的黑社会大哥形象,感觉就是一个打工仔,领着个不成器的小弟,为生计忙碌,为小弟打斗,为小弟挨打。

至于万梓良,倒还是大哥,拿大哥大的大哥,但却是一个龌龊的大哥。演出最为精彩的是最后面对张学友扮相的小弟的挑衅,开始还是一副“我不跟你一般见识”的表情,后面直接求饶了,将一个色厉内荏的的小人表演的活灵活现。

但当年金像奖万梓良却败给了张学友,我觉得有些不平。张学友扮演的乌蝇感觉有些过于直线化,现在不少表情包还是取自这部电影。以至于一段时间以后一直不喜欢张学友。

而电影的结尾又是如此出人意料,本来幸福触手可及的时候,刘德华扮演的小大哥,依然走上了他十四岁就开始的道路,也许这才是他的宿命。

这部电影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香港电影之一。电影的导演是王家卫,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我看过的他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没有之一。

阴谋者无后

《连城诀》中丁典武功盖世,却死于小人算计。凌知府就是利用丁典因心上人的死,悲痛欲绝之时放松警惕而下毒,从而置他于死地。

人在痛失所爱时,有的悲痛欲绝,恨不同死,如丁典,可谓性情中人;有的也悲痛欲绝,但已经决意报仇,可谓意志如铁,如高进。

赌神2中,高进面对妻儿惨死,自己也重伤在身的情况下,仍能觉察到身边有敌手未死,抱着妻子尸身悲痛诉说之际,已经将一个报仇的陷阱布下。纵是吴兴国扮演的坏蛋如何阴险狡诈,也只能一步步落入高进的陷阱。

这是何等冷静,何等狡诈。

汉代陈平曾说,“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矣,以吾多阴祸也”。联系到赌神1中,高进的妻子也是惨死,不知电影的编剧是不是受了这种宿命论的影响。

连城诀,恶之书

曾经有人评论金庸的《连城诀》有致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之嫌,金庸倒没有如《雪山飞狐》那样直接用反问来回应,只是将自己祖上为民做主的旧事娓娓道来,无非想表明自己是原创,至少创意是原创。

不知有此缘故,后期金庸自己评论自己作品中谈及《连城诀》并不多。

其实金老爷子也不必如鸟爱惜羽毛般维护自己作品。《连城诀》算是金庸小说中的上乘之作了。在游戏《金庸奇侠传》中,此书被定义为描述“人性之恶”。的确,书中父亲害女儿,师傅防徒弟,徒弟杀师傅,师兄弟互残,为了连城宝藏,无所不用其极。每次想到那棺材內盖上的字,万震山梦游时脸上的笑容都感觉不寒而栗。

在这些恶人中,狄云真是如同狼群之中的羔羊。在戚长发等眼里,因为狄云的善良或者说是“傻”,才会一个个将他陷害利用,而最后戚长发发现自己徒弟居然“傻”到连宝藏都不要时,顿时怀疑这“傻”徒弟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人坏到这个程度,也真是人间极品了。